【第十三號人物專訪 — 吳沛燊】從電機到醫學,跨足資料科學的吳沛燊,改變藥物順從性提升醫療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吳沛燊,畢業於台大醫學系,是一名資料科學家,同時也是個馬拉松、健身的愛好者。從電機系跨進醫學系,後來成為一名台大醫院復健科醫師。又在人生道路上變換跑道,從醫療走進資料科學的世界,因為他發現醫院整理病歷資料的系統繁瑣、耗時,而且都是些細瑣的事情,一旦錯了就必須重新來過,反而沒心力花在照顧病人身上。於是他開始自己寫系統,將醫院的資料自動化。
「認為自己是 33% 復健科醫師 + 33% 數據統計阿宅 + 33% 馬拉松 42K/TRX健身愛好者 + 1% 無限可能」| 圖片來源:火力創新

面對選擇題,需要有個「不會變的理由」可以支撐著我的決定

吳醫師原本選擇的科系是電機系,大二時才轉到醫學系,這中間的理由沒什麼答案,就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在那個年紀裡,別人的聲音、別人的建議,大概就是選擇的動力吧!別人怎麼說,就怎麼做。不過因為選擇,後來他發現了一些工作上的好處,「跨領域」這件事情,讓他與純醫學系的同學想法與思考的出發點上有了差異。
走入醫學的領域,真的有些不適應,醫學系需要的是大量記憶,各種名詞、各種病名;電機系則多為推演如何運作,算是邏輯歸納型的,有時候他也會感到有些挫折。不過進入實習後,對於這種總是在「記憶力大考驗」的想法有了些改變。在進入臨床後,實際面對病人問題時,會自動連結學過的片段知識,便能更有效的串起這些記憶,並找出了努力的價值。醫學系的學生,實習、畢業完就直接到了人生選擇的重要關口,被逼著一夕之間成長。吳醫生原本想選擇急診、內外科。在迷茫的時刻,他思考著一件事,什麼東西我確定它不會變?台灣人口結構、老化這件事不會變!所以吳醫師最後選擇了復健科。
「找一個值得投入的事情,用心去堆疊、累積,替自己找出價值」| 圖片來源:火力創新

「藥物順從性」從來都是臨床人員的痛點,不是病人

內外科,像打電動一樣,需要快速地反應去做選擇,也很快就能看到成果,獲得成就感較大。復健科則是一個團隊,需要長時間的付出。相較於其他科的治療過程,復健科真的不是短時間就能立竿見影、有驚人成效的。就拿中風的例子來說好了,只能從症狀上慢慢地去改善,這和一個手術就能大幅好轉的病相較之下,成就感就差了非常多。與其說看見了復健科穩定的市場,不如說因為那時還不夠了解,在外面看跟真的進入領域是有落差的。
不過,說到吳醫師,就不能不談談「藥物順從性」。其實並非只有藥物,只是這是比較常見的,醫囑也是其一。復健科醫師做實際執行上,相對做的沒有那麼多,但是其中奧妙在於與病人的溝通,要怎麼說才能讓病人接受,更重要的是怎麼讓病人得到回饋。復健科醫生的工作到底是什麼?是給病人適當的回饋,讓病人知道自己是有在成長的,讓他們有動力。復健過程漫長,要讓病人看見自己的進步,激勵病人才有持續復健的動機。

CODE 學著學著就變成興趣愛好,從此進資料科學的世界

從醫療走進資料科學的世界,工作跨領域的想法來自於對繁雜、重複性高的臨床業務感到疲乏。這件事要花很多時間 key 病人資料、整理、更新。吳醫師思考著為什麼重複的東西要重複地做?input、output 為什麼只能是非線性?那又該如何達到不是非線性,矽谷有位 Andrew list 提出四點:人力、資本、程式、自媒體。但前兩項不是一般人都有的,若從後兩個角度去切入,code 是可以自學的、自媒體的成本低,相對來說是比較可行的。這樣能有效的優化工作,不但節省時間,更重要的是還能提早下班。
傳統醫院數據通常用在物流、病歷紀錄、研究、經營上,但是否想過,其實它還有其他的用途。譬如,一個疾病在透過大數據之後,可以知道,這項疾病與其他病因有連結。那在下一個病人出現相關連結,便可以提高更多預警,類似於購物籃聯想的概念。自動化價值相當有限,重點是要讓時間變少、累的時候品質不會下降。希望變成 data 的專家,那該如何運用 data 做更好決策或降低風險,就很耐人尋味了。
「保持在上風處,要讓自己的選擇是越來越多的」| 圖片來源:火力創新

缺乏方向感也許會迷惘,但這代表其實你有更多選擇

每個人大概都有迷惘的時候,吳醫師也不例外。做每個決定當然都有迷惘的時候,不管電機、醫學還是復健科。他說迷惘的感覺時常讓人感到害怕,然而從另一面思考也可以代表一件事有更多的可能性。當然,這其中也會有不確定性,但你到底是只用想的,還是去做了?為什麼總是晚上想很多,白天做一樣的事?吳醫師說為什麼會感到迷惘?你要找出原因,並解決它。Hadley Wickham 是紐西蘭的統計學家,他會分很多階段將重點筆記寫下來,建立自己的知識資料庫,並在有需求時可以快速提取,提升生產力。將自己所學的東西作為自己的引用--了解什麼東西可以用?怎麼用?什麼時候用?快速閱讀、快速抓重點、快速提取,利用這樣步驟去安排事情。寫-吸收精華-寫..….,將資訊一筆一筆累積起來,有強大的資料庫,哪怕問題無法解決。
迷惘的理由,只是因為羨慕,所有東西要成功,都是要花時間付出的。

吳醫師分享讓自己成長的方式:「做就對了!不要想太多!」

吳醫師也分享了他自己向前的方法。首先,找出自己有興趣的事情,選擇一個你願意花時間的,再設計出自己的課程,並製訂屬於自己的成長計劃。當然「選擇」就是滿困難的一件事,有位矽谷青年導師 Paul Graham 提到做選擇時要保留在上風處,有些選擇是做了之後未來選擇會越來越多,就算下了決定,也不怕之後沒路。速度適應的能力、對的資訊、先後順序、安排的重要,找對課表是目前每天吳醫師在煩惱的事情。哪些東西對於人生意義更不一樣?每個當下都是最好的狀態,選擇做了之後就去用心體會,要確定找到是不是自己可以無怨無悔的花時間的東西。
說到創新,吳醫師說這經常就發生在跨領域之間。有時候因為其他因素跳到別的領域,專注自己的學習,找出事與事的連結,保持學習的動力,不斷的與過去做連結。舉例來說,一家企業,花時間培養出來的人脈、心態,怎麼利用這些資源……在跨領域在找出連結--自己可以獲得啟發、學習的動力、前後呼應關係找出來。很多事不一定要與以往一刀兩斷,結合跨界領域,也許能創早出新的價值。與過去的自己做連結,可能就找出了屬於自己的亮點。
吳醫師說,人的記憶很短暫,不要猶豫,想那麼多不如起身做,也許我們可以試著當成是一種實驗。興趣真的是可以養成的,重點是在於投入、願意去花時間。他說可以試著去想,什麼東西花了時間不會感到後悔,是讓自己有目標、感興趣。很多事做著做著就變興趣,但是不只是自己做一做而已,可以 share,分享自己的想法,時間長了,累績的成果反而更容易被看見。

專訪影片紀錄


你們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請追蹤或是贊助讓我們知道您喜歡這樣的故事!
同時也別忘了「分享」讓更多人知道我們,持續關注更多創新故事!

什麼是「創新人物誌」?我們在追求什麼?

「創新人物誌」藉由數位化技能,從規劃、製作、故事、包裝等整合來製作完成。目的要推廣各色人物歷程,來激發有潛質之青年吸收與進步。以失敗、挫折、轉型等職涯與目標路途上所面臨的困難作契機,邀請你/妳共同參與這場成長改革的硝煙! 如果喜歡我們,也歡迎來到火力創新實驗室幫我們按個讚 👍! 或是在臉書粉絲團上進行互動,我們都熱情的歡迎您 🔥 🔥 🔥
原文出處: http://bit.ly/2KlgQX9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1會員
    28內容數
    獨特的人正獨特的活著,你還尚未見識到不代表不存在,創新星球中是新的居所,持續湧進。 歡迎觀看創新人物誌,何時你會被入選到星球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火力創新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黃琛為,畢業於輔仁大學社會系,因為愛上財經而開始走向了不同的道路,甚至在財經研磨的路途上創辦了「懶人經濟學」。他曾經參與過城市浪人及擔任天下雜誌的作者編輯,現在則是ADSS Hong Kong分析師,同時亦是理財科普粉專「懶人經濟學」的主筆。他有個親切的綽號叫「小賈」,是個喜歡交流的人,在繁忙的生活
    吳亮衡,國立台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系、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系畢業,現職 StoryStudio 業務經理。深耕於台灣歷史,覺得台灣儘管只有短短的幾百年歷史,卻還有很多尚未被公開的史料,所以還有很多耐人尋味的故事等著被訴說。亮衡認為人們太常將眼前的事情合理化,視為理所當然,忘記去追根究底探索其背後的原因
    周詣,畢業於台大國企系,卻有個熱愛文學跟歷史的靈魂。曾經當過分析師、實習記者、編輯、學生媒體主編,現在是管理顧問裡的大數據分析師。沒有為了特定目的的看書,卻因為對很多領域感到有興趣,所以看了很多課外書
    Irene (蔣愛琳),沐影影像工作室創辦人,也是個知性型 YouTuber。曾經是個遊學顧問、活動現場特派記者,待過菲律賓一段時光,照顧著在菲律賓遊學的學生們。Irene 拔掉了上班族的頭銜,開始專
    從 Pokemon Go (寶可夢) 開啟的市場中,發掘出台灣的藍海 Kenji 表示當初他們是從 Pokemon Go 引領出的風潮中,發現 LBS 在台灣的應用並不多,而且 O2O 是一片新的場域,所以他們相信 LBS 與 O2O 的結合會是一片藍海。然而,在 TaiwanGo 剛推出的時候..
    文 蔡昀靜 攝 陳敬彥 創新人物誌,全文共長 2700 多字,文字閱讀時間約十五分鐘。適合在一個寧靜的午後、睡前的省思與獨處的時間裡,跟講者做個簡單的閱讀互動。本文附上人物專欄另有專訪影片紀錄提供於原
    黃琛為,畢業於輔仁大學社會系,因為愛上財經而開始走向了不同的道路,甚至在財經研磨的路途上創辦了「懶人經濟學」。他曾經參與過城市浪人及擔任天下雜誌的作者編輯,現在則是ADSS Hong Kong分析師,同時亦是理財科普粉專「懶人經濟學」的主筆。他有個親切的綽號叫「小賈」,是個喜歡交流的人,在繁忙的生活
    吳亮衡,國立台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系、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系畢業,現職 StoryStudio 業務經理。深耕於台灣歷史,覺得台灣儘管只有短短的幾百年歷史,卻還有很多尚未被公開的史料,所以還有很多耐人尋味的故事等著被訴說。亮衡認為人們太常將眼前的事情合理化,視為理所當然,忘記去追根究底探索其背後的原因
    周詣,畢業於台大國企系,卻有個熱愛文學跟歷史的靈魂。曾經當過分析師、實習記者、編輯、學生媒體主編,現在是管理顧問裡的大數據分析師。沒有為了特定目的的看書,卻因為對很多領域感到有興趣,所以看了很多課外書
    Irene (蔣愛琳),沐影影像工作室創辦人,也是個知性型 YouTuber。曾經是個遊學顧問、活動現場特派記者,待過菲律賓一段時光,照顧著在菲律賓遊學的學生們。Irene 拔掉了上班族的頭銜,開始專
    從 Pokemon Go (寶可夢) 開啟的市場中,發掘出台灣的藍海 Kenji 表示當初他們是從 Pokemon Go 引領出的風潮中,發現 LBS 在台灣的應用並不多,而且 O2O 是一片新的場域,所以他們相信 LBS 與 O2O 的結合會是一片藍海。然而,在 TaiwanGo 剛推出的時候..
    文 蔡昀靜 攝 陳敬彥 創新人物誌,全文共長 2700 多字,文字閱讀時間約十五分鐘。適合在一個寧靜的午後、睡前的省思與獨處的時間裡,跟講者做個簡單的閱讀互動。本文附上人物專欄另有專訪影片紀錄提供於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以下紀錄自己發生身體發寒打顫的症狀時,脈診跟隨健康恢復的結果+學習:說明脈診可以幫助確認外邪感染的臨到+自癒+離開的完整過程,同時搭配的調理作為,例如增加睡眠或長期的肌力運動,都能幫助加速身體自癒+恢復健康喔!
    Thumbnail
    老陳上週日參加養生大師吳清忠的新書“人體身心靈使用手冊”發表會+聆聽他發表的演講,成果摘要如下: 人體是身心靈+三合一的運作,也可以說是頭腦+靈魂的雙CPU運作,好像人們購買電腦時,需要參閱操作手冊,才能發揮:“硬體是身體+應用軟體是心理+系統軟體是靈魂”的最佳運作+出現問題時的最佳修復喔!
    Thumbnail
    從電子報寫到部落格;從FB粉專社團到IG社群;從自寫書籍到合編專書;從新聞中找問題;從看診中找靈感,這20多年就是這樣一路走過來。下一階段要做什麼我思索很久。我覺得並不適合當譁眾取寵的網紅,也不適合當只求流量的YOUTUBER,最適合的還是繼續把自己醫療衛教的角色做好。
    Thumbnail
    在上篇:老陳的"平衡整復":他人的體驗+他自己的回應(5/5-2)台灣在養生機會“的結語:“這位案例的調理過程,看到因為醫治的道理不同,帶來全然全新的疾病遠離的好處。總和三次課程的精華,說明若中青年人職場轉型為中醫推拿師(尤其提升為平衡整復師),一定可以成為AI浪潮影響下高檔不受影響的十大職業之一。
    「先進醫資股份有限公司」的黃兆聖總經理,學生時代即投入參加各類型「創業競賽」、贏得獎金,從中獲得自信與累積經驗;黃總在非洲工作時,見證醫療智慧化,大幅度提升當地大醫療效率,便心想科技系統如能與臺灣的強項-醫療結合,勢必更能讓民眾享受更便利、即時的醫療服務,積極與醫療院所合作醫療數位化轉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吳照麟,68歲的法定老人,也是大家"全人平衡+科技養生=全衡養生"路上的好友。 在上篇:老陳的"平衡整復":他人的體驗+他自己的回應(5/5-1)_ 養生大師吳清忠“台灣在養生行業的機會ㄧ”課程後的學習+應用的結語: “以上說明:傳統中醫醫理針對慢性病的養生+調理+健康恢復, 比較現
    產業別跟職位的關係;有機會跟醫生接觸 因為每個月跟醫生的研討會及有關產品的設計 問題會跟醫生討論;我還記得曾經我跟同事 醫生閒聊職場上工作的事;我們都知道醫生 是高壓高薪環境;有時候還會有醫療糾紛被告 所以我就問醫生什麼可以讓你承受這樣的環境啊! 他笑笑說因為每個人對我們都很尊重;還有錢
    Thumbnail
    老陳的學生小顧,準備好要離開金姆公司+中國民俗調理協會合計的1.5年期間,與老陳一起對外收費服務+實戰演練相關技術後,回到自己住處的萬華區開展新店。自吳清忠老師的視頻課程:“台灣在養生市場的機會(ㄧ)”,說明針對慢性病的健康恢復,傳統中醫醫理比較現代西醫醫理,有其差異+優勢,值得小顧建立開店信心喔!
    Thumbnail
    這是一位藥商業務轉換到醫療器材領域的成長心態故事。透過主動學習和積極態度,他成功地適應了新的職務挑戰。除了技能轉換,作者強調心態上的調整同樣重要,需要放下過去的專業形象,以謙卑的態度重新學習。作者透過正面思維、設定小目標、面對挫折,建立了成長型心態,成為轉換成功的關鍵。
    Thumbnail
    以下紀錄自己發生身體發寒打顫的症狀時,脈診跟隨健康恢復的結果+學習:說明脈診可以幫助確認外邪感染的臨到+自癒+離開的完整過程,同時搭配的調理作為,例如增加睡眠或長期的肌力運動,都能幫助加速身體自癒+恢復健康喔!
    Thumbnail
    老陳上週日參加養生大師吳清忠的新書“人體身心靈使用手冊”發表會+聆聽他發表的演講,成果摘要如下: 人體是身心靈+三合一的運作,也可以說是頭腦+靈魂的雙CPU運作,好像人們購買電腦時,需要參閱操作手冊,才能發揮:“硬體是身體+應用軟體是心理+系統軟體是靈魂”的最佳運作+出現問題時的最佳修復喔!
    Thumbnail
    從電子報寫到部落格;從FB粉專社團到IG社群;從自寫書籍到合編專書;從新聞中找問題;從看診中找靈感,這20多年就是這樣一路走過來。下一階段要做什麼我思索很久。我覺得並不適合當譁眾取寵的網紅,也不適合當只求流量的YOUTUBER,最適合的還是繼續把自己醫療衛教的角色做好。
    Thumbnail
    在上篇:老陳的"平衡整復":他人的體驗+他自己的回應(5/5-2)台灣在養生機會“的結語:“這位案例的調理過程,看到因為醫治的道理不同,帶來全然全新的疾病遠離的好處。總和三次課程的精華,說明若中青年人職場轉型為中醫推拿師(尤其提升為平衡整復師),一定可以成為AI浪潮影響下高檔不受影響的十大職業之一。
    「先進醫資股份有限公司」的黃兆聖總經理,學生時代即投入參加各類型「創業競賽」、贏得獎金,從中獲得自信與累積經驗;黃總在非洲工作時,見證醫療智慧化,大幅度提升當地大醫療效率,便心想科技系統如能與臺灣的強項-醫療結合,勢必更能讓民眾享受更便利、即時的醫療服務,積極與醫療院所合作醫療數位化轉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吳照麟,68歲的法定老人,也是大家"全人平衡+科技養生=全衡養生"路上的好友。 在上篇:老陳的"平衡整復":他人的體驗+他自己的回應(5/5-1)_ 養生大師吳清忠“台灣在養生行業的機會ㄧ”課程後的學習+應用的結語: “以上說明:傳統中醫醫理針對慢性病的養生+調理+健康恢復, 比較現
    產業別跟職位的關係;有機會跟醫生接觸 因為每個月跟醫生的研討會及有關產品的設計 問題會跟醫生討論;我還記得曾經我跟同事 醫生閒聊職場上工作的事;我們都知道醫生 是高壓高薪環境;有時候還會有醫療糾紛被告 所以我就問醫生什麼可以讓你承受這樣的環境啊! 他笑笑說因為每個人對我們都很尊重;還有錢
    Thumbnail
    老陳的學生小顧,準備好要離開金姆公司+中國民俗調理協會合計的1.5年期間,與老陳一起對外收費服務+實戰演練相關技術後,回到自己住處的萬華區開展新店。自吳清忠老師的視頻課程:“台灣在養生市場的機會(ㄧ)”,說明針對慢性病的健康恢復,傳統中醫醫理比較現代西醫醫理,有其差異+優勢,值得小顧建立開店信心喔!
    Thumbnail
    這是一位藥商業務轉換到醫療器材領域的成長心態故事。透過主動學習和積極態度,他成功地適應了新的職務挑戰。除了技能轉換,作者強調心態上的調整同樣重要,需要放下過去的專業形象,以謙卑的態度重新學習。作者透過正面思維、設定小目標、面對挫折,建立了成長型心態,成為轉換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