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馬雅國圖書館】全面戰爭!古典期馬雅戰爭型態新研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月主題:馬雅考古的新發現,馬雅人比我們以前想像的更好戰

Maya more warlike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最近,UC Berkeley發表了一篇新聞,提到他們的團隊分析瓜地馬拉Witzna遺址附近的湖泊底層泥土與幾個遺址的古代銘文。他們認為馬雅人進行「全面戰爭」(Total War;不是穿越來玩《全軍破敵》)的時間,比以往想得還要更早。這個發現改變了一些我們對於馬雅文化的認識,但還稱不上全面的改變。
或許很多讀者會問:「這個發現到底有什麼重要的?我以為馬雅世界全面戰爭是常識耶!」大使想,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就先玩一場《全軍破敵》吧!正巧中世紀的擴充版本內,玩家可以選擇扮演馬雅的某個城邦,圍攻另一個城邦的城堡,佔領他們的城市。
  • 不過像這支影片,馬雅人和Tlaxicans開戰,就是不太可能的啦……
各位可能會想:這一切不是都很自然嗎?戰爭不就這樣嗎?
實際上,古代戰爭的型態不是這麼單一的。我們先舉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例子。有些歷史學家認為,中國春秋時代的戰爭,是一種貴族禮儀式的戰爭,他們不追求「滅人國」,戰爭還充滿禮儀、仁義的觀念。戰爭規模也比較小。例如,宋襄公在泓水之戰堅持在楚軍未渡河之前,不攻擊楚軍,應該要來一場男子漢的「直球對決」啊!結果落得大敗,大腿還中了一箭。隔年就傷重往生了。
到了戰國時期,戰爭轉變為全體參與的「全面戰爭」。戰爭規模擴大,以「滅人國」、奪取領土、城市為目的的戰爭,成為普遍的現象。例如秦趙大戰,秦將白起在長平坑殺數十萬的俘虜(當然數字可以再討論)。全面性的戰爭,讓整個城都必須動員,對抗來犯的敵人,就像電影《墨攻》的場景一般。
所以,戰爭的型態是非常多樣的;古代人對於戰爭的看法,也可能與現代人不同。考古學家對於馬雅戰爭型態的想法,其實經歷了幾次的改變。正是因為這些轉變,讓這篇新聞的發現格外有意義。

厭戰年代的詮釋:愛好和平的天文宅

1950年代的馬雅研究,可說是湯普森(Eric Thompson, 1898 - 1975)的年代。英國籍的他對馬雅考古學界來說,是大老中的大老。他提出了幾個對於馬雅文化的解釋架構,為當時的研究者所信服──雖然後來幾乎都被推翻了。
湯普森認為:馬雅人是一群愛好和平的天文占星愛好者,他們不喜歡發動戰爭。城市內住著一群祭司,他們觀察星象,推測神意、預測天文現象;這些天文現象都是天神給的訊息。人民則居住在城市外圍,只有在宗教祭典時,才會到城市中集會。
兩次世界大戰分別在湯普森的少年與壯年時期爆發,年輕時的他也曾服役,親歷第一次世界大戰。個人經驗與時代人的共同記憶,可能產生了厭戰的情緒。這個情緒也影響了他們對於歷史的解釋。
在二戰剛結束不久的年代,他們可能希望找到一個真正和平的社會,藉以填補心裡面的某些缺憾(?)。
學界曾認為馬雅城市是宗教性和禮儀性的聚會點,而不是日常生活的場所。Source: rebloggy

不服來戰是人性,馬雅人也一樣

但很明顯的是,這樣的說法並不合乎人性。
之後,隨著考古發掘逐漸擴大,考古學家找到更多的反證。我們可以從繪畫與銘文記載看到,古代馬雅有不少戰爭的場面,也有活人獻祭的儀式。這些證據的出土,讓過去的「天文宅男」說難以走下去。
馬雅學家轉而認為,在古典期馬雅人的戰爭行為,多半是儀式性戰爭;到了古典終結期,戰爭的規模擴大,才變成「滅人國」式的戰爭(類似中國的春秋與戰國時代的差別)。我們對Petexbatun王國的研究,就是具體證據之一。
國家地理雜誌的想像圖,下半部分為遭受襲擊的Dos Pilas。他們可能拆除神廟或是宮殿的石頭,築成臨時的圍牆抵禦敵人的攻擊。
Petexbatun王國是由提卡爾出逃的王族所發展起來的,他們先後建立起 Dos PilasAguateca兩個城邦作為雙首都。自629年建起Dos Pilas城後,王國在提卡爾與卡拉穆兩大強權的衝突中存活下來,並逐漸成為地區的霸權。不過,在761年左右,Dos Pilas 受到猛烈的攻擊,另外一個首都Aguateca也淪陷了。盛極一時的Petexbatun王國就此覆滅。
也就是說,過去考古學家認為在古典終結期才出現全面戰爭的情形。這樣大規模的戰爭是古典馬雅文化的衰亡的原因之一。
  • 提卡爾和卡拉穆兩大強權的競爭,堪稱古代馬雅的世界大戰

Witzna遺址的新發現:馬雅人可能更早打國戰

近幾年考古學家運用光達技術,在叢林內發現許多未曾發掘的城市,或是人類活動的痕跡,包括圍牆、溝渠、道路等。這改變了我們對古典馬雅地景(Landscape)的認知。馬雅的城市分布比我們以前想像的密集,人口也比我們過去想像的多。同時,我們也發現不少過去未曾發現的遺址,或是古代城市。
Witzna正是這波光達新發現下,擴大發掘的一個點。首先,銘文學家在遺址內的兩塊石碑(Stela 1、Stela 2),解讀出這個城市古典時期的地名──Bahlam Jol,美洲豹頭。這勾起了銘文學者心中最軟(?)的那塊記憶。
距離Witzna不遠,就是Naranjo城邦遺址。Naranjo出土的22號石碑上記載著,697年的5月21日,Naranjo女戰神六天空女王(Lady Six Sky),與她的兒子K'ak Tiliw Chan Chaak在這塊石碑上陳列出自693年以來,他們獲得勝利的八場戰役。其中一場戰役中,他們「焚燒」(馬雅語Puluuy)了Bahlam Jol。
出處:Palaeoenvironmental, epigraphic and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of total warfare among
the Classic Maya
其實,我們對於馬雅戰爭行為的認知,資料還不夠多。透過這樣的銘文,我們僅止於知道有「戰爭行為」,至於具體的規模、做法、焚燒城市是什麼狀況,都還不是很明確。我們發現有許多不同的銘文字詞,都描述關於戰爭的事情,但我們還分不清這些詞彙彼此之間的區別。總之,這次的發現為我們了解古典馬雅的戰爭行為,提供了一個經典的案例。

馬雅文化真的是戰到衰弱的嗎?

同時,其他考古證據也能配合銘文的記載。在 Witzna 遺址附近有個湖泊,根據湖底的碳化分析,顯示大約在八世紀或九世紀,有場大火發生,規模超越自然會發生的火災。於是,研究者也將兩者連結起來。報導中提到,這是馬雅研究者第一次可以把考古證據與銘文證據結合起來,理解戰爭發生的狀況。(不過大使很懷疑這樣的說法)
藉此,研究者進一步詮釋馬雅古典期晚期戰爭的規模,應該已到達「全面戰爭」的情形。而這比我們過去想得還要早:Bahlam Jol 被焚城,比起 Petexbatun王國滅亡的案例要早了六、七十年。
過去我們認為馬雅古典終結期的戰爭,可能是馬雅文明崩解的原因之一。但從這篇研究看來,戰爭對於馬雅文化崩解的影響,或許可以更往前提。反方面來說,如果長期以來,馬雅文化都處於這樣全面戰爭的狀態,那麼戰爭是否為馬雅文化崩解的原因,就值得我們再商榷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K會員
108內容數
透過「馬雅重生 Online」計畫,我將分享馬雅文化的真實樣貌、介紹正確的知識。希望透過集合公眾的力量,凝聚研究馬雅文化的能量,發展「馬雅學」,讓臺灣成為馬雅文化在亞洲的第一把交椅,也讓馬雅真正重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雅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網路上,有許多人分享美國藝術家設計的「馬雅風格」鋼鐵人玩具模型。那披在肩上與頭盔前的蛇牙和眾多圖騰,讓原本就帥氣的鋼鐵人,增添了神秘力量的氣息。但是,大使必須鄭重澄清,這尊馬雅鋼鐵人應該正名為「阿茲特克鋼鐵人」。
去年,提奧地華甘的考古隊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考古學家在月亮神廟附近發現了幾個具有馬雅風格的墓葬。雖然,那時比較引起鄉民討論的,倒是提奧地華甘的「冥界通道」。但是,對於馬雅文化的研究者、愛好者來說,這次發現可能是歷史縫隙的解碼之鑰……
五月的第二個禮拜天是母親節,我們不知道古代馬雅是否有母親節,不過藉由銘文的解讀,我們可以透過文字看見這些古代馬雅母親的身影。
即使臺灣人常對飲食文化的多元感到自豪,太平洋另一端的中美洲仍是遙遠到好像不會有瓜葛的地方。至於中美洲古代的馬雅文化,更像是外星球的事情。不過,你知道嗎?其實,我們可能每一天,都在把古代馬雅人吃過的食物塞進嘴巴裡。
鮮血是現世與超自然世界溝通的媒介。古代馬雅統治者與貴族,會在祭祀中使用自己的鮮血。例如,我們知道馬雅的戰士會割傷手、臉頰取得鮮血祭祀。國王也會放血祭祀,我們甚至有發現國王用魟魚尾巴,刺自己的生殖器官,取生殖器官的鮮血祭祀。
《國家地理雜誌》刊登一則考古學家在猶加敦半島的Balamku洞穴,發現豐富馬雅文物的報導。其實,這個洞穴並不能說是「新發現」,早在五十多年前,附近的農民就發現了洞穴並通報考古學家,但之後就被封閉了……
最近網路上,有許多人分享美國藝術家設計的「馬雅風格」鋼鐵人玩具模型。那披在肩上與頭盔前的蛇牙和眾多圖騰,讓原本就帥氣的鋼鐵人,增添了神秘力量的氣息。但是,大使必須鄭重澄清,這尊馬雅鋼鐵人應該正名為「阿茲特克鋼鐵人」。
去年,提奧地華甘的考古隊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考古學家在月亮神廟附近發現了幾個具有馬雅風格的墓葬。雖然,那時比較引起鄉民討論的,倒是提奧地華甘的「冥界通道」。但是,對於馬雅文化的研究者、愛好者來說,這次發現可能是歷史縫隙的解碼之鑰……
五月的第二個禮拜天是母親節,我們不知道古代馬雅是否有母親節,不過藉由銘文的解讀,我們可以透過文字看見這些古代馬雅母親的身影。
即使臺灣人常對飲食文化的多元感到自豪,太平洋另一端的中美洲仍是遙遠到好像不會有瓜葛的地方。至於中美洲古代的馬雅文化,更像是外星球的事情。不過,你知道嗎?其實,我們可能每一天,都在把古代馬雅人吃過的食物塞進嘴巴裡。
鮮血是現世與超自然世界溝通的媒介。古代馬雅統治者與貴族,會在祭祀中使用自己的鮮血。例如,我們知道馬雅的戰士會割傷手、臉頰取得鮮血祭祀。國王也會放血祭祀,我們甚至有發現國王用魟魚尾巴,刺自己的生殖器官,取生殖器官的鮮血祭祀。
《國家地理雜誌》刊登一則考古學家在猶加敦半島的Balamku洞穴,發現豐富馬雅文物的報導。其實,這個洞穴並不能說是「新發現」,早在五十多年前,附近的農民就發現了洞穴並通報考古學家,但之後就被封閉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雖然薩珊與羅馬斷斷續續交戰數百年,彼此爾虞我詐,慘酷的屠殺也所在多有,很奇怪的是,對於彼此的文明,統治集團之間似乎發展出了「英雄惜英雄」的心理。 婚姻關係不說,薩珊和羅馬間會交換彼此的繼承人監護關係。遇到遊牧民族的侵略時,兩霸會共同商討、承擔防禦的責任。一方內部有叛亂時,另一方還可能出兵援助(當然
Thumbnail
人類的文明走進了部族文化。 但,隨著人口增加,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衝突也不斷的增加。 最後,無法避免的,迎來了上古時代的第一場大戰…涿鹿大戰 這場戰爭為何被稱為史詩級的戰爭呢? 同時,一場毀天滅地的災難,也在這個時候接近人類… 人類的文明將何去何從呢? 另外,為什麼,我們自稱為炎黃子孫呢?…
Thumbnail
這一次的旅程之中,我從兩個不同的地方觀察到在地人對於弱勢的友善展現。
Thumbnail
殘酷的競爭和戰爭有悖于人類團結與合作的天性,人類並不天生迷戀戰爭。 當今世界面臨的文明更迭、自然災害、全球問題等危機歷史上都曾發生,世界並非線性而是循環發展的。人類的誕生是一種一次到位的設計,而非經過漫長進化過程隨機出現的生命形式。殘酷的競爭和戰爭有悖于人類團結與合作的天性,人類並不天生迷戀戰爭。
Thumbnail
近代人類享受了自二戰後相對和平穩定的數十年時光,但近年的各大戰事,讓我們離第三次世界大戰從未如此之近。
——這是上千年前,那場遍及加莫爾大陸的超大規模戰爭。你將窺見一切的起源和真相—— 不知為何我的腦中突然冒出某人的聲音訴說這些話。 這麼說來,我的確在這片戰場看到許多早已滅絕的種族。 有膚白貌美、身形修長,擅長光之魔法的精靈族。也有體格雖小卻結實強壯,總是拿著重型武器勇於衝鋒的矮
Thumbnail
時空:架空未來歷史 當前世界的背景故事(世界觀)為何?:與現代相同。部分地區為高科技。 故事在什麼地方進行?: 架空的國際化。地理差不多以現代相同。 戰後氣候與社會現象: 在2125年間,氣候因大戰過後造成極度變遷,天災頻頻、颶風暴雨、地震海嘯、地層遷移、陸地下陷、紫外線塵爆、冰雹焰風等..
Thumbnail
達斯瑪夫幽和他的保鑣衰臉保鑣在森林中發生了一場激烈的衝突,由於達斯瑪夫幽為了保護自然而攻擊保鑣,一番激烈的言語和肢體衝突,展現了他們對於自然與人類的關注。接下來會有援兵到來,兩人便前往救援。
明朝和滿州的戰爭從萬曆末年延續到亡國前夕共二十餘年,裡面可以講的主題實在太多,因此我以在天啟朝時間內比較有趣的以下三個議題為主,凸顯熹宗皇帝在處理遼東問題上的態度
Thumbnail
這是人類和古神族之間的戰爭, 追溯到太古,延伸至未來, 貫穿歷史長河,譜寫史詩。 古神們帶著破碎的世界入侵現實。 亙古的隱密神話揭露真相。 昇華者在時空的間隙穿梭,往返兩界。   現實與超凡,刀與劍,血與火。 當末日降臨,古神從長眠裡甦醒。 大幕漸起——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雖然薩珊與羅馬斷斷續續交戰數百年,彼此爾虞我詐,慘酷的屠殺也所在多有,很奇怪的是,對於彼此的文明,統治集團之間似乎發展出了「英雄惜英雄」的心理。 婚姻關係不說,薩珊和羅馬間會交換彼此的繼承人監護關係。遇到遊牧民族的侵略時,兩霸會共同商討、承擔防禦的責任。一方內部有叛亂時,另一方還可能出兵援助(當然
Thumbnail
人類的文明走進了部族文化。 但,隨著人口增加,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衝突也不斷的增加。 最後,無法避免的,迎來了上古時代的第一場大戰…涿鹿大戰 這場戰爭為何被稱為史詩級的戰爭呢? 同時,一場毀天滅地的災難,也在這個時候接近人類… 人類的文明將何去何從呢? 另外,為什麼,我們自稱為炎黃子孫呢?…
Thumbnail
這一次的旅程之中,我從兩個不同的地方觀察到在地人對於弱勢的友善展現。
Thumbnail
殘酷的競爭和戰爭有悖于人類團結與合作的天性,人類並不天生迷戀戰爭。 當今世界面臨的文明更迭、自然災害、全球問題等危機歷史上都曾發生,世界並非線性而是循環發展的。人類的誕生是一種一次到位的設計,而非經過漫長進化過程隨機出現的生命形式。殘酷的競爭和戰爭有悖于人類團結與合作的天性,人類並不天生迷戀戰爭。
Thumbnail
近代人類享受了自二戰後相對和平穩定的數十年時光,但近年的各大戰事,讓我們離第三次世界大戰從未如此之近。
——這是上千年前,那場遍及加莫爾大陸的超大規模戰爭。你將窺見一切的起源和真相—— 不知為何我的腦中突然冒出某人的聲音訴說這些話。 這麼說來,我的確在這片戰場看到許多早已滅絕的種族。 有膚白貌美、身形修長,擅長光之魔法的精靈族。也有體格雖小卻結實強壯,總是拿著重型武器勇於衝鋒的矮
Thumbnail
時空:架空未來歷史 當前世界的背景故事(世界觀)為何?:與現代相同。部分地區為高科技。 故事在什麼地方進行?: 架空的國際化。地理差不多以現代相同。 戰後氣候與社會現象: 在2125年間,氣候因大戰過後造成極度變遷,天災頻頻、颶風暴雨、地震海嘯、地層遷移、陸地下陷、紫外線塵爆、冰雹焰風等..
Thumbnail
達斯瑪夫幽和他的保鑣衰臉保鑣在森林中發生了一場激烈的衝突,由於達斯瑪夫幽為了保護自然而攻擊保鑣,一番激烈的言語和肢體衝突,展現了他們對於自然與人類的關注。接下來會有援兵到來,兩人便前往救援。
明朝和滿州的戰爭從萬曆末年延續到亡國前夕共二十餘年,裡面可以講的主題實在太多,因此我以在天啟朝時間內比較有趣的以下三個議題為主,凸顯熹宗皇帝在處理遼東問題上的態度
Thumbnail
這是人類和古神族之間的戰爭, 追溯到太古,延伸至未來, 貫穿歷史長河,譜寫史詩。 古神們帶著破碎的世界入侵現實。 亙古的隱密神話揭露真相。 昇華者在時空的間隙穿梭,往返兩界。   現實與超凡,刀與劍,血與火。 當末日降臨,古神從長眠裡甦醒。 大幕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