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5|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不存在的公平 - 爭取公權機會

「沒有公平的環境」但有公權,讓每一人都有權力參與。
應該很慶幸,台灣至少是個民主體制的地方,雖然還不是很完善,但總需要時間來成長、茁壯;相較於時間線更早前的封建、帝制,或是現代落後國家或地區的領袖專斷與集權政府而言,台灣已經可以稱上是公權的國家。在此,就不多說為何集權地區的人難以接受到公權或平權這樣的待遇,受限於各項資源的傾斜或相對不平等,讓他們難以參與或是不自知有此項資源或事實,造成人們想要透過努力來增加階層流動是一件困難的事,或是透過努力獲取得回饋不成比例或大打折扣。在這一方面,不止沒有公平,連平權、公權的機會都沒有。在台灣所有的、被視為常態的和平、言論、外出、遷徙、勞動、身份、選舉等權利,在部分地區是沒有的,必須透過戰爭、移民等很大的代價才可能換取,這又怎麼會是世界是公平的呢?
除了大家投胎成為不同地區、國家以及文化背景的人以外,又為什麼會有這種不公平的社會現象與個人背景?其實就如同先前所述,現在的結果都是先前的一系列決策所造成的,更甚者是前人一系列的決策所產生的結果,由下一代繼承,持續揹負之前的所有決策加總後所產生的現象。除去可能因其它因素所產生的不平等外,就個人而言,人是生而平等的,又或是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但許多時候,解決問題的能力卻不盡相同,我們常常忽略它,或是選擇性的依循它,讓這些原本平等的時機,在家庭、學校或生活場域中,恣意踩踏。
有二位小孩,身於不同的家庭,經濟、文化、背景以及父母的管教方式都很類似,他們的成績也都很優秀,但是,到高中時,有著不同的選擇,這時有些決策,會改變他們的日後方向。雙方父母都認為,唸書選離家近的就好,方便,另外,孩子也都會自己唸書,雖然不是排名靠前,但也是不錯的學校,都叫孩子選離家近的高中就讀。這邊就會出現,聽父母之言,離家近;另一個則是以最高分選取學校但是卻較遠。這時選擇較遠學校就讀的孩子,將來所遇到的同學、師長、學校際遇,可能就有更多的變化,可能有更好的經歷、上了更好的大學、出國機會等等。勇於突破當時傳統家庭氛圍的孩子,個性上也較容易探詢新契機,挑戰不同的環境,聽取家庭傳統意見的孩子,是不是也相對於安穩?若干年後,可能一位是在尖端科技或潮流企業工作,另一位可能是在當地產業或是公職任職的員工。事情無絕對,但是不是機會大上許多呢?離家近的孩子也可以嗎?可以,但可能機會相對減少,經過幾個階段後,是不是就很容易有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也因為如此,許多父母都會鼓勵孩子多出去見見視野,但也是有不少父母在考量眾多因素下,要求就近的選擇。但在每一階段所做的不同選擇,累積後成就了當時的現象,就產生了看似不公平的情形。這故事只是告知每一個決策都悠關著未來的變化,以及可能承受的現象,在不公平的現象前,可能都有著公權的選擇機會,但因為著資訊、需求、個人認知等因素,而做了可能當下無關緊要的決定,卻不知影響未來甚遠。所以在爭取公權的資格後,有公權的資格下,必須得做好較佳的決策,若想要未來跨越層次,也得先暫時脫離自身環境的思維,看似短期不佳的選擇,卻能在未來收到更大的反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