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用便利貼打造你的硬知識體系!~~極簡閱讀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閱讀提升你的見識,學習發揮你的價值。」
歡迎收看我的學習之路,我是威爾遜。
昨天,有一位非常用心學習的朋友,跟我分享了他近半年的成長見聞。他報名了很多講座跟工作坊,看了好多厲害的講師精美的簡報,也參與了各種小組實作!當下收穫滿滿,但回去沒多久後,他發現自己用得出來的東西好少,即使寫了筆記,但似乎只是寫下難讀的密碼符號,應用上綁手綁腳,說不出哪裡有問題。
🔍學越多,焦慮越大,怎麼辦?
我懂你的知識焦慮!請給我一分鐘,讓我稍微簡答!
第一,大腦的記憶是非常短暫的,你現在記得的知識兩個禮拜後,還會留下的大概只剩10%!
第二,在你沒有熟練一項技術(方法)前,短時間又學了其他方法,你的工具表面上增加實際上更雜亂,更別提要建立自己的知識系統了!🧠
第三,寫再多筆記,也只是講師的隻言片語,他的語言不一定是你能吸收的,而他的方法也不一定適合你。
哇!那這麼聽來,學習需要先專一,再持續漸進,那有什麼好方法,可以幫助我自學,深化能力呢?
這裡我要推薦一本書:極簡閱讀!
極簡閱讀
那,我們先從拆書談起吧!💡
↠↠↠
一、拆書不只拆精華,案例也重要
拆書的核心環節為RIA,分別是:Reading閱讀拆頁、Interpretation講解引導、Appropriation拆為己用。
☑ Reading閱讀拆頁:拆書家請學習者閱讀原書拆頁
☑ Interpretation講解引導:拆書家講解引導,促進學習者理解知識並連結自己
☑ Appropriation拆為己用:拆書家催化促動,促進學習者將書中內容拆為己用
學習者在拆書過程中,最重要的事反覆「體驗」跟「思考」。而拆書家的專業是:把培訓跟圖書的落差環節,幫你補足。
如果說:培訓 = 圖書 + X
☛那這個X就是 = A1(思考經驗)+A2(規劃應用)+A3(現場演練)
而拆書家不但要重視書中案例,有些案例可能不符合國情,或是寫的客群跟學習者不同(專業經理人,可是你的對象是一般上班族)。現場演練,也要設計具啟發又有趣味性的方法。
你可能會想,拆書家也厲害了,那如果我自己拆書,可以怎麼做呢?
方法:R+I(自己的話)+A1(自己經驗)+A2(目標+行動)
工具:準備三種顏色的便利貼,一隻紅筆。🖊
  • R:讀書讀到有意思的地方,很深刻的理論、精彩的案例、作者洞見、畫下來。
小提醒:剛開始練習可能覺得每句話都好重要都想畫,你要忍住,好好選。
  • I:用自己的話重新說一次畫線的地方。
小提醒:不要講得太複雜,越白話越好,講得越清楚,代表你跟作者越靠近。
  • A1:寫下畫線處有關的經驗,反覆思考,確認這句話真的跟自己有關。
小提醒:如果你發現你找不到自身經驗,可以寫別人的,你聽過的案例,完全沒有的話,建議你先割愛,或是等整個拆書步驟完後再查資料補齊
  • A2:寫下你可以採取的行動,列下3步驟,循序漸進。
小提醒:這是最難執行的步驟,很多人寫出來不會行動,很可惜止步不前了。
RIA拆書具體步驟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實作需要注意的地方:
↠↠↠
二、拆書的細項標準
I:重複知識的標準
用自己的語言詮釋、對原文相關知識解讀準確、邏輯清晰文字精煉、將原文知識點總結或轉化成具體的操作方式或建議步驟。
你真的理解作者的話嗎?你是用舊知識來詮釋新知識嗎?很多人以為自己讀懂了,看透了,實際上是把自己過去學習的東西套用進去,如果真的可以套用,那你就不該大費周章把知道的知識又標記出來。📑
我的I便利貼:
從蘇日戰爭的例子,作者分析了貪婪的本質,是無盡的慾望,面對貪婪,我們要畫出明確的邊界
A1:內化知識的標準
一、鮮活:自己親生經歷、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認知。
二、故事:相關敘事要素大都完整,能夠清晰地呈現出起因跟後果
三、對應:和原文或I便利貼的四個要素對應,使之成為貼切的案例。
四、思考:成功或失敗的經驗,都能幫助自己更深入理解經驗,也加深對原文資訊的認知
A1便利貼上最好寫「總是」、「經常」、「好多」,而不是「有一次,怎樣….」。
尋找具體經驗,要將大腦中的各式資訊反覆配對後,找到最貼切的經驗,還要用符合原文資訊的方式講述出來。💬
我的A1便利貼:
三年前有一位朋友跟我借錢投資,不斷強調投資標的可以創造多大的收益,我當時答應了,後來當來血本無歸,現在想來,問題就在「貪婪」,我想要不勞而獲,沒想過天下從沒有白吃的午餐。
A2:應用知識的標準:
一、目標:是否規劃了目標?目標符合SMART法則?
二、行動:行動是否可以拉近現狀與目標的距離?具體行動步驟如何?行動人是誰?在哪裡?行動何時開始?頻率如何?
三、關聯:是否使用了原文資訊或I便利貼的方法。
四、可控:都是自己能做到或能推動他人做到的嗎?可以量化的程度嗎?行動顯性化嗎?
寫A2便利貼前,先訂目標,實現目標是行動的最佳獎賞,在規劃行動,貼在你的電腦桌前,檢查自己能否確實做到。
我的便利貼:
目標:21天的10分鐘靜坐
行動:每天早起後,在床上靜坐10分鐘,反省自己昨天是否有貪心的慾望,去除雜念,把心思拉回今天目標,再開始整理儀容,完成儀式後在便利貼上打小勾勾✅
拆書的三大標準
↠↠↠
三、打造思考的知識體系
在武俠小說大俠練武時,常常將各門派的絕學融會貫通,變成自己的獨門招式。
同樣的,學習的累積除了聚沙成塔,更需要慢慢就夠出自己的知識體系。
假設今天的知識點是:設立個人邊界,避免他人侵權
資訊概括:讓別人清楚你的底線在哪☝
前因後果: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因為多數人都很客氣,被別人佔便宜當下都不好說出口;也有可能是上對下全力不對等關係,敢怒不敢言,或者乾脆接受現實,安於現狀。
適用範圍:有反例嗎?熱戀中的情侶似乎是反例,他們的底線可以調整,可以為對方改變一切?媒體自律似乎也是反例?紅媒綠媒爭吵不斷,電視台為了收視率及利益放棄捍衛新聞品質。
A1:我在某公司中發現員工權益清楚條列,該公司團隊氣氛好,員工很有戰鬥力,願意捍衛企業價值。
A2:生活上我該建立清楚的邊界,避免自己答應朋友不確定能否做到的事,損害彼此關係。
這是一個隨筆簡單的舉例,你在思考寫下的過程中,不但擴大了知事體系的可能性,更可以在案例中舉一反三,找到跟書中矛盾或相似之處,讓你更了解對這門知識的掌握度。👀
案例可以幫助我們思考,有三種思考推薦給你:
1.從問題出發:遇到問題去追問思考、諮詢請教,又助於更深層的理解問題。梳理總結重複的問題,並在追問中規劃行動目標跟具體的做法。
2.從點到網:針對經驗之談、部門總結的實戰技巧、網路的秘招、書上的名言佳句,進行分析跟整理。
3.從網到點:精心挑一本某領域好書!認真梳理這本書的框架體系,把書本整理出的便利貼放到框架不同位置(相關書也可),各種知識來源、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也放進去。
如果框架某些部份是空的,那代表這個跟你無關;如果有些知識模稜兩可,兩種可能:一是這個知識本身的適用範圍還不清楚,二是你用的框架需要升級,你要再不斷調整、統籌、組織點之間的關聯、因果、分類、範圍,這個過程是形成個人知識體系的必要過程。
打造知識系統的方法
↠↠↠
四、小結
今天文章的難度五顆星,比較不好消化,期待你在看完後(不要暈倒),能夠拿本書出來實作。
唯有與過去經驗連結,在未來能充分應用,你才是真正的學到又做到!
比正確答案更重要的是,不斷思考和深化自己的學問
比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盡力消化和應用學到的知識
讓我們共勉之!👏👏👏
這裡是威爾遜的學習之路,感謝你的閱讀,恭喜你在成長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步。
我是威爾遜,我們下次見。
喜歡我的文章別忘了幫我按讚並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avatar-img
4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威爾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無非是一個自媒體的大航海時代,四處都是機會,但也充滿了各種風險與暗流,如果我想成為自媒體,我是否該馬上做?還是該再等待一下,觀望有沒有更好的機會?🤔 一、做最好的自己,別理酸民 二、訂閱服務要做的三件事 三、要長紅不要暴紅
這無非是一個自媒體的大航海時代,四處都是機會,但也充滿了各種風險與暗流,如果我想成為自媒體,我是否該馬上做?還是該再等待一下,觀望有沒有更好的機會?🤔 一、做最好的自己,別理酸民 二、訂閱服務要做的三件事 三、要長紅不要暴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透過閱讀《超牢記憶法》所學到的提升記憶力的技巧,包括提取練習、間隔學習以及交錯學習等方法。透過自我測試及定期回顧,能有效深化長期記憶,克服記憶力不佳的困擾。這些方法促使作者在學習中取得顯著進步,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記得那時候是高中三年級,當時也是在日本書上看到這個做法。 那時候我是徒手把書撕破, 就發現書脊那邊除了有熱融膠,還有一綑一綑的紙張。 而透過把書撕破來閱讀,的確可以把書的Scope 縮小, 更好玩的是,拆亂的書頁, 你可以怎麼用自己的邏輯再重新順成一個邏輯, 那真的是一個鍛鍊自己組織內容很好的練習。
Thumbnail
以前考試最愛買參考書,參考書的編排通常是重點精華+題目+詳解。 不愛讀課本,只看重點精華就去做題目,以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做題目的時候模模糊糊,A好像也對,C看起來也很像...,根本沒搞清楚基本原理,又要重頭念一次。 才發現重點要自己整理,整理的過程是釐清內容和鞏固記憶最重要的環節。 整理是一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書籍《深讀的技術》,提供了各章節的重點摘要與作者的心得感想。同時分享了另外兩本有關讀書方法的好書。內容涵蓋主動型讀書法、被動型讀書法、讀完後如何與書相處等多個主題。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可以將一本書先概括性的做筆記,過些日子回過頭來,看完自己摘要後,重讀一遍時,每一章節都做短一點的筆記,然後就可以停,不需要進一步。不是說一定不要,你真的很愛,要反覆看,每一行的紀錄,也是個人自由,這邊講的是一般情況。
Thumbnail
各種精簡過的懶人包影音或文章,已經被精心設計,當你需要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得出「結論」時,可以直接使用它們,這也是現今將知識分子的觀點包裝成商機如此活躍的原因。本書探討作者對如何正確閱讀一本書的技巧及看法,指出大部分的人的閱讀程度其實只有小學畢業,若缺乏正確閱讀的認知及技巧,是難以體驗閱讀樂趣的。
Thumbnail
閱讀工具書可能需要一些技巧,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一些建議,從拆解目標到讀書的氛圍,都會讓你更容易培養閱讀的習慣。
Thumbnail
這本書教導如何以六種不同的閱讀方式有效地提取書中的內容並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書中特別強調閱讀不應只有輸入,也需有輸出,並且行動力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完一本書後,制定付諸行動的練習相當重要,並且重複閱讀和覆盤能夠幫助自己實現想要的目標。本書的簡短書評心得也有助於對內容的理解和應用。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透過閱讀《超牢記憶法》所學到的提升記憶力的技巧,包括提取練習、間隔學習以及交錯學習等方法。透過自我測試及定期回顧,能有效深化長期記憶,克服記憶力不佳的困擾。這些方法促使作者在學習中取得顯著進步,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記得那時候是高中三年級,當時也是在日本書上看到這個做法。 那時候我是徒手把書撕破, 就發現書脊那邊除了有熱融膠,還有一綑一綑的紙張。 而透過把書撕破來閱讀,的確可以把書的Scope 縮小, 更好玩的是,拆亂的書頁, 你可以怎麼用自己的邏輯再重新順成一個邏輯, 那真的是一個鍛鍊自己組織內容很好的練習。
Thumbnail
以前考試最愛買參考書,參考書的編排通常是重點精華+題目+詳解。 不愛讀課本,只看重點精華就去做題目,以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做題目的時候模模糊糊,A好像也對,C看起來也很像...,根本沒搞清楚基本原理,又要重頭念一次。 才發現重點要自己整理,整理的過程是釐清內容和鞏固記憶最重要的環節。 整理是一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書籍《深讀的技術》,提供了各章節的重點摘要與作者的心得感想。同時分享了另外兩本有關讀書方法的好書。內容涵蓋主動型讀書法、被動型讀書法、讀完後如何與書相處等多個主題。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可以將一本書先概括性的做筆記,過些日子回過頭來,看完自己摘要後,重讀一遍時,每一章節都做短一點的筆記,然後就可以停,不需要進一步。不是說一定不要,你真的很愛,要反覆看,每一行的紀錄,也是個人自由,這邊講的是一般情況。
Thumbnail
各種精簡過的懶人包影音或文章,已經被精心設計,當你需要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得出「結論」時,可以直接使用它們,這也是現今將知識分子的觀點包裝成商機如此活躍的原因。本書探討作者對如何正確閱讀一本書的技巧及看法,指出大部分的人的閱讀程度其實只有小學畢業,若缺乏正確閱讀的認知及技巧,是難以體驗閱讀樂趣的。
Thumbnail
閱讀工具書可能需要一些技巧,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一些建議,從拆解目標到讀書的氛圍,都會讓你更容易培養閱讀的習慣。
Thumbnail
這本書教導如何以六種不同的閱讀方式有效地提取書中的內容並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書中特別強調閱讀不應只有輸入,也需有輸出,並且行動力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完一本書後,制定付諸行動的練習相當重要,並且重複閱讀和覆盤能夠幫助自己實現想要的目標。本書的簡短書評心得也有助於對內容的理解和應用。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