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023|你試過把實體書或電子書拆成小冊來讀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把實體書拿裁紙機肢解,每天帶著一小部分讀,就是所謂的“分冊化讀書法”。」


這個瘋狂的破壞書的讀書方法,是我在由日本作者 IPUSIRON [1] 與 增井敏克 [2] ,


於2022年11月4日出版的“「技術書」の読書術 達人が教える選び方・読み方・情報発信&共有のコツとテクニック”[3]的第142頁讀到的。


把實體書直接切開,然後帶一小冊在路上看,


這個事情我在年輕時還真的幹過!


記得那時候是高中三年級,當時也是在日本書上看到這個做法。


那時候我是徒手把書撕破,


就發現書脊那邊除了有熱融膠,還有一綑一綑的紙張。


而透過把書撕破來閱讀,的確可以把書的Scope 縮小,


更好玩的是,拆亂的書頁,


你可以怎麼用自己的邏輯再重新順成一個邏輯,


那真的是一個鍛鍊自己組織內容很好的練習。


仔細想想,其實這種「分冊化讀書法」,對電子書操作起來更方便。


你可以把PDF檔案就只印某20頁,然後重新給書命名,


就變成一本小分冊,閱讀起來的壓力也就小很多,而且更加聚焦。


這個方法尤其是在讀很厚的磚頭書,特別有效。


尤其是美國大學部會用的經典教科書,一本很厚,


拆成小分冊會有50-70本小分冊。


這還蠻有啟發,我最近也來把一些很厚的書的pdf檔,


進一步切割成很多本小分冊,然後每次讀一冊。


這樣說不定會體驗到書的另一種風味。


Reference

[1] https://x.com/ipusiron

[2] https://x.com/masuipeo

[3] https://www.shoeisha.co.jp/book/detail/9784798171548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634會員
2.0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你是否有閱讀恐懼症,覺得看書無趣、浪費時間?是否常常覺看書抓不到重點?覺得書越讀越煩、閱讀越累?或是你很愛讀書,卻總覺得怎麼書都看不完? 如果你有這些症頭,或許是你讀書的方法錯了。也許你可以試試這本《零秒速讀法》,嘗試用不同的方法看書。
Thumbnail
你是否有閱讀恐懼症,覺得看書無趣、浪費時間?是否常常覺看書抓不到重點?覺得書越讀越煩、閱讀越累?或是你很愛讀書,卻總覺得怎麼書都看不完? 如果你有這些症頭,或許是你讀書的方法錯了。也許你可以試試這本《零秒速讀法》,嘗試用不同的方法看書。
Thumbnail
以前考試最愛買參考書,參考書的編排通常是重點精華+題目+詳解。 不愛讀課本,只看重點精華就去做題目,以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做題目的時候模模糊糊,A好像也對,C看起來也很像...,根本沒搞清楚基本原理,又要重頭念一次。 才發現重點要自己整理,整理的過程是釐清內容和鞏固記憶最重要的環節。 整理是一
Thumbnail
以前考試最愛買參考書,參考書的編排通常是重點精華+題目+詳解。 不愛讀課本,只看重點精華就去做題目,以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做題目的時候模模糊糊,A好像也對,C看起來也很像...,根本沒搞清楚基本原理,又要重頭念一次。 才發現重點要自己整理,整理的過程是釐清內容和鞏固記憶最重要的環節。 整理是一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書籍《深讀的技術》,提供了各章節的重點摘要與作者的心得感想。同時分享了另外兩本有關讀書方法的好書。內容涵蓋主動型讀書法、被動型讀書法、讀完後如何與書相處等多個主題。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書籍《深讀的技術》,提供了各章節的重點摘要與作者的心得感想。同時分享了另外兩本有關讀書方法的好書。內容涵蓋主動型讀書法、被動型讀書法、讀完後如何與書相處等多個主題。
Thumbnail
作筆記,但千萬不要狂作筆記。這是在講啥?簡單說,如果真的想要讀懂一本書,至少讀懂一些,那筆記就是必要的行為。但整本書寫滿密密麻麻的筆記就沒必要,除非你是大學生,下個月要期中考。
Thumbnail
作筆記,但千萬不要狂作筆記。這是在講啥?簡單說,如果真的想要讀懂一本書,至少讀懂一些,那筆記就是必要的行為。但整本書寫滿密密麻麻的筆記就沒必要,除非你是大學生,下個月要期中考。
Thumbnail
有些複習方式很沒效率,有些複習方式能協助孩子把知識真正轉化成自己的, 這兩者之間的差異究竟何在?
Thumbnail
有些複習方式很沒效率,有些複習方式能協助孩子把知識真正轉化成自己的, 這兩者之間的差異究竟何在?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作者如何將書籍章節中重要的知識進行條理化整理,並提出效率化閱讀的方法,適用於任何領域的知識學習。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作者如何將書籍章節中重要的知識進行條理化整理,並提出效率化閱讀的方法,適用於任何領域的知識學習。
Thumbnail
閱讀工具書可能需要一些技巧,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一些建議,從拆解目標到讀書的氛圍,都會讓你更容易培養閱讀的習慣。
Thumbnail
閱讀工具書可能需要一些技巧,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一些建議,從拆解目標到讀書的氛圍,都會讓你更容易培養閱讀的習慣。
Thumbnail
閱讀是一種享受,但有時候讀書無法專心或閱讀速度變慢,這時候可以嘗試對話式閱讀。透過與書中內容對話,讓閱讀更加有趣且豐富,並且可以讓自己更集中注意力。
Thumbnail
閱讀是一種享受,但有時候讀書無法專心或閱讀速度變慢,這時候可以嘗試對話式閱讀。透過與書中內容對話,讓閱讀更加有趣且豐富,並且可以讓自己更集中注意力。
Thumbnail
讀完書後什麼也沒記住,是因為人家怎麼寫,你就怎麼讀。
Thumbnail
讀完書後什麼也沒記住,是因為人家怎麼寫,你就怎麼讀。
Thumbnail
INPUT ▋訂目標 以輸出為前提 思考想要的成果 ▋篩選資訊 是否可信 是否完整 ▋學習 開放態度 正反皆讀 高昂情緒 反覆輸出 主動學習 思辨 交流 計畫 放空 資訊分類、連結 ☆健康至上 •睡眠 •飲食 •情緒 OUTPUT ▋輸出 即時記錄 創造附加價值 正向思考 利用便條紙激發靈感
Thumbnail
INPUT ▋訂目標 以輸出為前提 思考想要的成果 ▋篩選資訊 是否可信 是否完整 ▋學習 開放態度 正反皆讀 高昂情緒 反覆輸出 主動學習 思辨 交流 計畫 放空 資訊分類、連結 ☆健康至上 •睡眠 •飲食 •情緒 OUTPUT ▋輸出 即時記錄 創造附加價值 正向思考 利用便條紙激發靈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