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用沉默牽引出那些故事〉 行為藝術家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2010 年,行為藝術家 Marina Abramović(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於紐約 MOMA 表演 <藝術家在此> 的一場行為藝術。瑪麗娜在博物館內坐了八小時,從開館開始坐著,並望向正對面的位置;在忙碌的紐約市裡,這個表演的成形本身就是一個疑問,但是人們卻願意等上一個小時,一個接一個的排隊,只為換來短暫的凝視。

對瑪麗娜而言,表演是當下必須在場,由觀眾與表演者一起完成的,直視你不敢面對的恐懼,經歷你不能預期的結果。她的表演是將所有歡愉的情感與難堪的感受呈現在觀眾面前,承接住那些痛苦赤裸的內心黑暗面。

人類害怕受苦、害怕痛苦、害怕死亡。我在觀眾面前展現害怕,我從這些恐懼中解放了自己,我是你們的鏡子。我可以,你們也可以。
raw-image

藝術之所以存在,是將人們的脆弱表現出來,他即使不堪,也是坦率的美麗。在 MOMA 進行的表演 <藝術家在此> ,人們來來去去,沒有多餘的話語,只是安靜地跟著瑪麗娜對看。

有的人感到害羞,不能習慣對視不語的尷尬,但是漸漸的,有的人哭了。安靜的空氣將寂寞和痛苦漸漸放大,少了外界的干擾,開始能夠專心的在自己的感受當中,在瑪麗娜的眼神中彷彿在說著:「沒關係,你的故事由我來聽。」觀眾漸漸變成表演者的一部份,那個情緒間的流動,是在那個當下的情緒能量表現出來的。表演後有的人是給予感謝的擁抱,也有因為情緒起伏無法平撫的離開。

raw-image

對於生命與自身的態度,她總是不停地把自己放入恐懼裡,去觸碰陌生、踏足恐懼;她可以隨時抽離,也可以選擇隨時開始。

生命中,你總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而這也是為什麼你沒有改變,如果你總是以同樣的方法做事,你不會改變。

細觀瑪麗娜的表演裡,如果她有任何想要為這世界發聲做改變,她都是以自身開始;放下過剩的憤慨與不滿,深深思考問自己本身能做的事情有什麼?自己能夠承擔那些變化及負責那些結果嗎?

raw-image

我們的選擇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大部分的面貌,瑪麗娜雖然總是往痛苦與困難趨進,做她害怕的事、做她不懂的事、去沒人闖過的領域,這包含了她認為最重要的失敗;雖然往前體驗所有的不確定一定會經歷失敗,但如果你不往前,只會在原地踏步。我們的世界已經快到沒有時間檢討自己,只願攻擊別人去提升自己;快到我們拒絕處理自己的情緒,將時間填滿不去面對自身的寂寞。

如果有機會,也許我們可以試試與自己對望兩分鐘。


追蹤我們的即時動態 on Instagram:

攝影創作、工作坊都在官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ONFOTO STUDIO的沙龍
33會員
22內容數
愛上攝影有許多理由,進而想要用攝影說話則是創作的初步。 這個專欄將訪問在 Onfoto Studio 新型態攝影私塾學習的朋友們, 在創作路上最初與最近的想法,同時也聊聊未來想往那個方向走去。 ✶ 專欄編輯|青年藝術人才培育計畫 Doris
ONFOTO STUDI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12/24
故事有很多不同生成的方式,詞彙也是。 在有些語言的體系裡,單詞與物體會被分為陰性跟陽性;而在我們生活的場景裡,會隨著情緒的帶動將詞彙變成一把短刃,亦或是一杯在冷氣團發威時喝到的熱茶。我們將之串聯形成一篇故事,傳遞出其中的想望;將那些鏽蝕的記憶還有打磨過後的想法,以一個新的形態讓他者去感受其脈絡並參
Thumbnail
2019/12/24
故事有很多不同生成的方式,詞彙也是。 在有些語言的體系裡,單詞與物體會被分為陰性跟陽性;而在我們生活的場景裡,會隨著情緒的帶動將詞彙變成一把短刃,亦或是一杯在冷氣團發威時喝到的熱茶。我們將之串聯形成一篇故事,傳遞出其中的想望;將那些鏽蝕的記憶還有打磨過後的想法,以一個新的形態讓他者去感受其脈絡並參
Thumbnail
2019/11/27
看不到氣味,感受不到光線,察覺不了氣溫的些微差距,能記住的僅僅只有發生在前十分鐘內的事情。 那狀態聽起來很弔詭,明明你正生活在社會口中的正常軌道上,但你卻覺得自己活得很用力,用力到你已經忘記自己曾經喜歡的東西。
Thumbnail
2019/11/27
看不到氣味,感受不到光線,察覺不了氣溫的些微差距,能記住的僅僅只有發生在前十分鐘內的事情。 那狀態聽起來很弔詭,明明你正生活在社會口中的正常軌道上,但你卻覺得自己活得很用力,用力到你已經忘記自己曾經喜歡的東西。
Thumbnail
2019/10/29
「暴力」是人類情緒運作下所做出的行為,它是一種生理與心理在渴求生存之下所衍生出來的發洩;是長期壓抑下潛意識的爆發,一種讓人回歸生物本能方式去解決心理性的情緒滿載。
Thumbnail
2019/10/29
「暴力」是人類情緒運作下所做出的行為,它是一種生理與心理在渴求生存之下所衍生出來的發洩;是長期壓抑下潛意識的爆發,一種讓人回歸生物本能方式去解決心理性的情緒滿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展出了行為藝術教母Marina Abramović(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的作品,是她在荷蘭的首次最大型個展。本文介紹了展覽中出現的幾件作品,以及Abramović在藝術界的影響。
Thumbnail
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展出了行為藝術教母Marina Abramović(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的作品,是她在荷蘭的首次最大型個展。本文介紹了展覽中出現的幾件作品,以及Abramović在藝術界的影響。
Thumbnail
  與其說是行為藝術,或許有時候更適合視作為一種社會實驗。行為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的許多作品,都帶有這樣的特質。
Thumbnail
  與其說是行為藝術,或許有時候更適合視作為一種社會實驗。行為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的許多作品,都帶有這樣的特質。
Thumbnail
馬琳·杜馬斯展示的是流竄在畫中人物的一股電流、這些人物的私密內在、他們最如實的自我、他們情感的本質。
Thumbnail
馬琳·杜馬斯展示的是流竄在畫中人物的一股電流、這些人物的私密內在、他們最如實的自我、他們情感的本質。
Thumbnail
全片真實記錄了所有看展觀眾,在展場中一起從驚訝到質疑,靜止到行動,共同創造了令人驚艷連連的舉動,也對他們進行了訪談,分享了前所未有的看展體驗與感受,瑪莉娜 ‧ 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在看似無一物的空間裡,創造出讓人留連忘返的共鳴,引導看展人們從空無到忘我,再到沉靜到重生。
Thumbnail
全片真實記錄了所有看展觀眾,在展場中一起從驚訝到質疑,靜止到行動,共同創造了令人驚艷連連的舉動,也對他們進行了訪談,分享了前所未有的看展體驗與感受,瑪莉娜 ‧ 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在看似無一物的空間裡,創造出讓人留連忘返的共鳴,引導看展人們從空無到忘我,再到沉靜到重生。
Thumbnail
將自然作為「藝術物」(objet d’art),作為創作的領域,並不能立即表示詩意的觀點就是生態的。這種投入自然領域的唯一動機,如果真有一個動機的話,會是逃脫主義。我們逃脫,為了去藝術還沒有到達的地方。為了遠離其習慣的地方。
Thumbnail
將自然作為「藝術物」(objet d’art),作為創作的領域,並不能立即表示詩意的觀點就是生態的。這種投入自然領域的唯一動機,如果真有一個動機的話,會是逃脫主義。我們逃脫,為了去藝術還沒有到達的地方。為了遠離其習慣的地方。
Thumbnail
紀錄片中我看見了以理性無法接受的內容,看到了以感性認同與嚮往的畫面,內心的矛盾讓我思考感受了許久,仍然無法給出完整的答案。
Thumbnail
紀錄片中我看見了以理性無法接受的內容,看到了以感性認同與嚮往的畫面,內心的矛盾讓我思考感受了許久,仍然無法給出完整的答案。
Thumbnail
藉著這趟瑪莉娜與她的作品返家的旅程,《凝視瑪莉娜2》逐漸解開、描繪出瑪莉娜對家的記憶與想像、拒絕與接受。「回家」在這部電影中有多重意義,不只是瑪莉娜身體上、心態上的歸鄉,更是她作品與概念的一次回溯,兼探她的創作與人生。她由何而來?又將向何而去?
Thumbnail
藉著這趟瑪莉娜與她的作品返家的旅程,《凝視瑪莉娜2》逐漸解開、描繪出瑪莉娜對家的記憶與想像、拒絕與接受。「回家」在這部電影中有多重意義,不只是瑪莉娜身體上、心態上的歸鄉,更是她作品與概念的一次回溯,兼探她的創作與人生。她由何而來?又將向何而去?
Thumbnail
《凝視瑪莉娜2》給出了同時是「前瑪莉娜」與「後瑪莉娜」的回溯和敘述,對於內蘊大量當下性的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作品,這部紀錄片所提供的路徑,讓我們既可以是編年的順序式去接觸一位創作者,也可以結合、比對 2012 的《凝視瑪莉娜》,建立起對藝術家更多層次,也更流動和私密的認識。
Thumbnail
《凝視瑪莉娜2》給出了同時是「前瑪莉娜」與「後瑪莉娜」的回溯和敘述,對於內蘊大量當下性的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作品,這部紀錄片所提供的路徑,讓我們既可以是編年的順序式去接觸一位創作者,也可以結合、比對 2012 的《凝視瑪莉娜》,建立起對藝術家更多層次,也更流動和私密的認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