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返校》帶來日常的三種恐怖提醒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照片出處 / 華納兄弟
有一種恐怖,是活在無法身心自由的國度。並且以為現在的擁有,視為理所當然。

現在的自由,是過往流血的人所捍衛來的。雖然我們擁有民主,但民智卻尚未全開,因為會有不正當使用言論自由,去攻擊他人;不正當使用思想自由,輕易的論斷他人⋯⋯

《返校》並不是要滿足於某種期待的電影,而劇情顯現的恐怖氛圍,不是要你受到驚嚇的刺激感,而是提醒,若你生在那戒嚴時期,才是真正的恐怖;還有一種恐怖就是無知、無情、無人性。

而這部電影,有三種日常的恐怖提點與省思:

1 . 不願面對殘酷的真相,活在虛偽的生活中

有一種美好,是存在著過往的悲痛,因為太過赤裸的難受,不願再想起、不想再感同身受⋯⋯但是,要記得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狀況,一定是有「問題產生」。

如果選擇遺忘,就會讓憾事發生;如果選擇遺忘,過去經歷的血淚,如同枉然。

過往是種提醒,是讓未來能減低傷害。


2 . 眼見不一定為憑,耳聽不一定為依據

就像是現在的媒體傳播,也夾帶著假新聞的內容傳遞,時常看見影就開槍,急著貼標籤、設立場,即使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很常就先入為主的「以為」,但不試著再貼近事實,也不跟誤解與真相求證,就認定心中的所想。

很多時候,如果能再多花一點時間去驗證,誤會就能少一點、遺憾就能不要發生。

3 . 誤用信仰的力量,卻無實質改善作為

念再多的經文,但沒有悟出真正的道理,祈求私有的慾望,盼能完成自己無法改變的現況。這是心智脆弱且無理智的人,最容易犯的問題。

信仰應該是帶領自己從錯誤、困難、煩惱中,去找尋適合改善的方式,一步步從黑暗帶領光明的想望,帶來個人與他人的祝福與良善。

-
最後,致自由;懂得珍惜的人,請繼續一起守護這得來不易的,不濫用自由、不阻礙他人該有的權利。

請進電影院看這部片吧!也因為自由,我們才能看到。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0會員
64內容數
分享:人際關係與心理、電影藝文、設計創作、一些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j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生的每段過程,就像書籍裏的段落章節,會遇到許多問題,也會做出許多抉擇而進入下一頁篇章;這部改編於真人故事的電影,提醒出許多重要的啟示。
電子音樂早已融合在我們生活的旋律裡,許多人或許對於電子樂停留在「很吵的電子舞曲」印象,但其實這類型的音樂性是豐富且藝術性的,由聲響取樣、旋旋律變化、真實樂器與電子器材等組成,讓想像擴大讓音場融合而無限擴散⋯⋯
愛就像是一種澆灌豢養的給予,抱持著什麼期待,就盼望自身的付出能長成所想的模樣。有時你可能愛上的「是自己幻想中的場景劇本」,而不是真實存在於倆人之間發生的好壞。
這部片有趣的在於,什麼是中國文化藝術的代表?以及時尚與藝術之間的芥蒂與融合的矛盾之美。這部紀錄片能帶出許多的提醒與盲點,非常推薦有興趣的人觀賞。
無論你是否聽過坂本龍一先生的音樂作品,這部紀錄片所帶來的感受,是讓人能深刻觸擊到他的音樂與生活美學、社會與環境議題的重視,並點出我們也許沒有想過的觀念⋯⋯
打造個人品牌,不僅是金錢、才華、美感投入而已,要把自身經歷的悲痛與珍貴,毫無保留的體現在作品上,你有這樣的絕對嗎?能無所畏懼的放在眾人眼光掃射嗎?
人生的每段過程,就像書籍裏的段落章節,會遇到許多問題,也會做出許多抉擇而進入下一頁篇章;這部改編於真人故事的電影,提醒出許多重要的啟示。
電子音樂早已融合在我們生活的旋律裡,許多人或許對於電子樂停留在「很吵的電子舞曲」印象,但其實這類型的音樂性是豐富且藝術性的,由聲響取樣、旋旋律變化、真實樂器與電子器材等組成,讓想像擴大讓音場融合而無限擴散⋯⋯
愛就像是一種澆灌豢養的給予,抱持著什麼期待,就盼望自身的付出能長成所想的模樣。有時你可能愛上的「是自己幻想中的場景劇本」,而不是真實存在於倆人之間發生的好壞。
這部片有趣的在於,什麼是中國文化藝術的代表?以及時尚與藝術之間的芥蒂與融合的矛盾之美。這部紀錄片能帶出許多的提醒與盲點,非常推薦有興趣的人觀賞。
無論你是否聽過坂本龍一先生的音樂作品,這部紀錄片所帶來的感受,是讓人能深刻觸擊到他的音樂與生活美學、社會與環境議題的重視,並點出我們也許沒有想過的觀念⋯⋯
打造個人品牌,不僅是金錢、才華、美感投入而已,要把自身經歷的悲痛與珍貴,毫無保留的體現在作品上,你有這樣的絕對嗎?能無所畏懼的放在眾人眼光掃射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人生苦短,現代人在過度讚頌生產力的功績社會裡,找不到抗爭的對象,也無法與他者建立有效的對話,這樣的邊緣,也因為脫離了原本的規訓社會,使自身變得更加的孤獨。在「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宇宙,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當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時候,那什麼又是現實呢?創作的自由留給混沌和焦慮更多的空間,而群體則被
Thumbnail
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渴望自由的靈魂。有些人的性格能接受約束、管控。但長大了羽翼豐厚之後,就會懂得飛出那個以愛為名的牢寵,獲得重生的機會。 有的人卻寧願處於長期壓制的環境裡,以為所謂的為你好才是真實的愛,被切斷了翅膀,連展翅高飛的本能都失去了。 一個人最可怕的不是無知,而是活在沒有靈魂的軀殼裡。明
縱使知道逃避現實對自己沒有真正好處,身體與不願思考的大腦還是會不斷投向速食娛樂的懷抱。為什麼?「因為恐懼。」 他對我說。 因為有害怕的事、因為在那些不願觸及的思緒背後,有不願考慮也不敢嘗試的未知。 對於現狀並不滿意但恐懼未來不如現在,於是扼殺了自己獲得更美好的未來的可能性,因為只要不去證實...
Thumbnail
  我想會與這部電影有直接連結,產生最大的憧憬和感動的人,大概心中都有很大一部分憧憬著這樣的生活,這樣規律平靜的生活。而到了最後才發現,這也許是不得不的逃跑,不得不有的壓抑和溫柔,不帶批評的,這確實是一種遁逃,而就算那真是最終的美好,自己也還不是時候。這是個危險,才必須時刻提點,一個將他人生活去脈絡
Thumbnail
"返校",在現今耳熟能詳的恐怖遊戲背後,那隱藏的歷史是不可忽視的,那些年的白色恐怖,那些年的人權問題。在白色恐怖時期,基隆中學裡的校長鍾浩東因加入共產黨,偷偷舉辦讀書會,發行光明報,一行人被捕並被當作政治犯槍決,那群熱血青年雖然為自己的所作所為無悔,但心中最放不下的妻兒卻只能有著喪失親人的悲痛。
Thumbnail
「自由絕不是一條安全的路。如果你害怕承擔,就不能抱怨缺少自由;如果你選擇了自由,就要有面對壓力的決心。」⁡⁡ 在閱讀這本書時,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刻,甚至是懷疑存活的意義,一個人在家不停的找事情做,為的就是麻痺自己的思想,而那時接觸到這本書,閱讀的時候常常有被溫柔點醒的感覺,心情不好的時候
Thumbnail
我不會懷疑有人可以住家隔壁天天槍響還能漠不關心這件事,人類很容易麻痹,夢想集中營的劇情完全可以代入台灣社會裡的某些人,因為「家裡沒死過人」,所以對二二八、白色恐怖存疑甚至嗤之以鼻。
Thumbnail
只是因為嫉妒,殺死了七個人;只是因為嚮往自由,就被處死刑;只是因為喜歡,做了錯誤的決定;只是因為聽了一半,而產生誤會。 這些因果關係,都極為簡單,造成的結果卻得不償失,極為慘烈。
Thumbnail
近期,閱讀了一本與二戰時期集中營有關的書籍–《活出意義來》。以心理層面去探討那些非人道的遭遇,我很喜歡其中作者下的註解,大意大致為:他們能剝奪我們外在的自由,但卻無法奪去我們內在的自由。以此核心概念出發,也與電影《依然相信》欲表達的理念有所關聯;我們無法逃避命運拋來的苦難,但我們能夠抉擇如何面對,只
Thumbnail
黑暗之所以讓人感到可怕,也許是因為它讓我們看不見想看見與期待的人事物,所以加深了未知的恐懼,那如果世界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光亮呢?難道我們就從此不再害怕了嗎?
Thumbnail
人生苦短,現代人在過度讚頌生產力的功績社會裡,找不到抗爭的對象,也無法與他者建立有效的對話,這樣的邊緣,也因為脫離了原本的規訓社會,使自身變得更加的孤獨。在「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宇宙,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當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時候,那什麼又是現實呢?創作的自由留給混沌和焦慮更多的空間,而群體則被
Thumbnail
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渴望自由的靈魂。有些人的性格能接受約束、管控。但長大了羽翼豐厚之後,就會懂得飛出那個以愛為名的牢寵,獲得重生的機會。 有的人卻寧願處於長期壓制的環境裡,以為所謂的為你好才是真實的愛,被切斷了翅膀,連展翅高飛的本能都失去了。 一個人最可怕的不是無知,而是活在沒有靈魂的軀殼裡。明
縱使知道逃避現實對自己沒有真正好處,身體與不願思考的大腦還是會不斷投向速食娛樂的懷抱。為什麼?「因為恐懼。」 他對我說。 因為有害怕的事、因為在那些不願觸及的思緒背後,有不願考慮也不敢嘗試的未知。 對於現狀並不滿意但恐懼未來不如現在,於是扼殺了自己獲得更美好的未來的可能性,因為只要不去證實...
Thumbnail
  我想會與這部電影有直接連結,產生最大的憧憬和感動的人,大概心中都有很大一部分憧憬著這樣的生活,這樣規律平靜的生活。而到了最後才發現,這也許是不得不的逃跑,不得不有的壓抑和溫柔,不帶批評的,這確實是一種遁逃,而就算那真是最終的美好,自己也還不是時候。這是個危險,才必須時刻提點,一個將他人生活去脈絡
Thumbnail
"返校",在現今耳熟能詳的恐怖遊戲背後,那隱藏的歷史是不可忽視的,那些年的白色恐怖,那些年的人權問題。在白色恐怖時期,基隆中學裡的校長鍾浩東因加入共產黨,偷偷舉辦讀書會,發行光明報,一行人被捕並被當作政治犯槍決,那群熱血青年雖然為自己的所作所為無悔,但心中最放不下的妻兒卻只能有著喪失親人的悲痛。
Thumbnail
「自由絕不是一條安全的路。如果你害怕承擔,就不能抱怨缺少自由;如果你選擇了自由,就要有面對壓力的決心。」⁡⁡ 在閱讀這本書時,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刻,甚至是懷疑存活的意義,一個人在家不停的找事情做,為的就是麻痺自己的思想,而那時接觸到這本書,閱讀的時候常常有被溫柔點醒的感覺,心情不好的時候
Thumbnail
我不會懷疑有人可以住家隔壁天天槍響還能漠不關心這件事,人類很容易麻痹,夢想集中營的劇情完全可以代入台灣社會裡的某些人,因為「家裡沒死過人」,所以對二二八、白色恐怖存疑甚至嗤之以鼻。
Thumbnail
只是因為嫉妒,殺死了七個人;只是因為嚮往自由,就被處死刑;只是因為喜歡,做了錯誤的決定;只是因為聽了一半,而產生誤會。 這些因果關係,都極為簡單,造成的結果卻得不償失,極為慘烈。
Thumbnail
近期,閱讀了一本與二戰時期集中營有關的書籍–《活出意義來》。以心理層面去探討那些非人道的遭遇,我很喜歡其中作者下的註解,大意大致為:他們能剝奪我們外在的自由,但卻無法奪去我們內在的自由。以此核心概念出發,也與電影《依然相信》欲表達的理念有所關聯;我們無法逃避命運拋來的苦難,但我們能夠抉擇如何面對,只
Thumbnail
黑暗之所以讓人感到可怕,也許是因為它讓我們看不見想看見與期待的人事物,所以加深了未知的恐懼,那如果世界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光亮呢?難道我們就從此不再害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