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3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詩人影評|《地下狂熱趴》:虛無的逃逸才是青春的本事。

《地下狂熱趴》(Beats) / 2019 / 英國
《地下狂熱趴》電影海報。
《地下狂熱趴》電影海報。
我會永遠記得那一夜。
《黑鏡》導演Brian Welsh執導,一部關於自我成長,音樂、藥物、反抗的青春電影。《地下狂熱趴》描述1994年的蘇格蘭,那是節拍音樂非法的年代。兩位個性迥異的少年,一個即將被迫搬到新城鎮,另一個每天受罪犯哥哥壓迫。面臨不穩定的未來,兩人決定在一個夜晚,闖進地下派對,從音樂裡找到認同和歸屬。
(以下有雷

青少年或許只害怕活得平庸。
你是否想過,一望無際的迷人夜景,其實隱藏著荒唐醜陋的那一面?我喜歡《地下狂熱趴》,不因音樂和時代,喜歡的是主角們和所有「浪蕩份子」,一同選擇創造的那一夜。讓他們反抗的理由是什麼?無法自由蹦迪的環境、需要偽裝自己的家庭,還是從小到大,都不曾成為自己的壓迫。相較於反叛,音樂和毒品更像催化劑,讓每位青年有了說服自己逃離的勇氣。才發現,我們不足以稱他們為浪蕩份子,否則就與那不分青紅皂白的政客警察相同,將選擇成為自己的年輕人,作為頹喪飄蕩形骸的象徵。
踏出舒適圈,成為自己。
全片敘事自然、引人入勝,情感真切;不過若要擇出批判,唯一的弱點落在高潮戲。我喜歡黑白攝影瞬洩而出的彩艷,喜歡躁動之中節奏抽出的現實,喜歡狂放之餘不去掩蓋的權威。不過那段如毒效迷幻閃爍的段落,也許稍微節制,反倒能暴動出更加燃人的賀爾蒙及傷痕。
回歸原文片名「Beats」,或許不單指節拍;「Beat」當形容詞是「垂頭喪氣的」,當動詞則可作「擊敗」的意思。匡限於舒適圈內的主角們遭世界擊敗,摸不清的垂頭喪氣,引發的是寄託於音樂和好友的情感。他們與我們相同,即便知道世界會令你我傷痕累累,依舊選擇不顧一切,只為了尋找能接納自己的歸屬。最終,無論是否擊敗世界,他們找到的自己的節拍。也因此,就算它有著《猜火車》的既視感,令我想起的卻是《紙上城市》。瑪歌口中那句:「那只是紙上城市,紙房子和紙娃娃,近看就醜陋多了。」直至今日,這或許依舊是時代社會的縮影,渺小人類的心聲。踏出舒適圈吧,虛無的逃逸才是青春的本事。
社會再怎麼變動,人類需要的可能只是歸屬。導演讓兩位青年大膽衝撞,甚至加入不少會心一笑的插曲,而這些看似荒謬愚蠢的事情,也在後頭逐漸被大人理解。《地下狂熱趴》道出了我們被匡限的可能性,道出每個人都需要的那一夜,也隱晦道出「無法改變的大人,奢望孩子勇敢成為自我的期許。」
你我都需要一夜,不顧一切,做自己。
推薦指數 ☆8.3/10
台灣上映日期:2019.09.27
台灣代理片商:Cineplex / 聯影電影

成立的心得分享帳號,第一手文章、資訊都會搶先在這裡釋出,喜歡的歡迎垵下追蹤!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