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做實驗找出獎勵 每一天測試一種行為,記錄事後的情緒和想法,持續兩週:1) 玩電腦遊戲、2) 看電影和影集、3) 單純閱讀書籍、4) 不瀏覽網頁,只參與社團討論、5) 只瀏覽網頁,不參與互動。經過交叉測試,前兩項讓我發現想要的不是娛樂。 分析自己閒逛社群網頁的習慣,是為了接觸新資訊、看新聞。參與社團討論大多是分享資訊給網友,而不是批評和閒聊。所以我想要的獎勵是「獲取新資訊和分享想法」。 3.改變身分認同的心態 我設定自己成吸收資訊的分享者,想培養的習慣是透過閱讀吸收資訊和寫作分享觀點。 4.使舊習慣隱而不見、讓它困難重重 起初,我把手機上的臉書和PTT軟體藏在層層資料夾裡,但最後總是能以最快的手順開啟它們。一週後,我把這兩個軟體從手機上刪除。其次,在電腦瀏覽器安裝 LeechBlock NG 套件,設定某些網頁只有在特定時段可以使用。例如臉書和PTT我設定只有 22:00-22:30 允用。 5.插入新的行為模式、讓它輕而易舉 把沒在看的書收到櫃子裡,桌上只放兩本正在看的書,避免自己分心。買了事務板夾,夾著廢紙隨時做閱讀筆記。 6.讓獎勵令人滿足 新的習慣開始在 Medium 平台發文,滿足於拍手數和追隨者增加的感覺。 舊的習慣則改變成,參加閱讀和寫作相關的社團,分享跟討論的內容更為聚焦,也有助於新習慣的發展。 結果 截至目前,完全戒斷手機上的社群網站。電腦上的使用,也僅止於特定時段,雖然偶爾會因為發文關係偷偷解鎖,但之後應該會朝向更有規律的使用方式。 但是要完全戒斷社群網站是何其困難的事情,尤其是經營社群和保持人群聯繫,忽略社群的龐大流量和群眾效應是很可惜的事。我採用的折衷做法是《一週工作4小時》書中提到「批次化處理」的方法來克服。 與其無時無刻地盯著社群網頁,不如改成每天、每兩天、甚至每週才撥出固定的時間,一次性地瀏覽、處理社群網頁的事務30分鐘,其他時間一律不看。這個做法的好處除了省下時間之外,更能夠讓自己聚焦精力在想要專心完成的事務上。 總而言之,我並非完全戒斷舊習慣,而是改用新習慣來獲得同樣的獎酬,就如同《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所說的黃金法則: You can't extinguish a bad habit, you can only change it.
你無法根除一個壞習慣,你只能改變它。 要先習慣自律,唯有透過自律才能真正自由 讀完這兩本書後,讓我想到經典名作《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作者 Mortimer J. Adler 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 True freedom is impossible without a mind made free by discipline.
想獲得真正自由就必須高度自律。 我們想要改變習慣,莫過於想成為更好的自己,掌握更多的人生自主權。 透過有效的習慣改造指南,轉化那些虛擲時光、百害無益的舊習,擺脫直覺式、本性式的思考和行為模式,打造出高度自律的生活。懂得掌握習慣的規律並調整之,形塑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樣貌,才能達到身心靈的真正自由。 習慣不會限制自由,而是創造了自由。事實上,沒能掌握習慣的人往往擁有最少的自由。—《原子習慣》 若喜歡《原子習慣》 和《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可透過此連結購買 ,你不會有任何損失。本站獲得的回饋金,全額捐款給家扶助學金,詳見本站公益計劃。 原始文章發表於閱讀前哨站。 公益計劃 | 閱讀前哨站 公益計劃:透過本站轉介到博客來購買的每一本書,甚至於購物車的大宗購買,你都不會有任何損失。本站獲得的4%回饋金,每半年一次全額線上捐款給家扶奮發向上助學金,協助貧困清寒的孩童們有更好的學習機會。捐款紀錄每年6月、12月底公告於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