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10/2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悅讀》隨手記

    大概是一個禮拜前吧,去戲院看了《悅讀:紐約公共圖書館》這部紀錄片,他是由懷思曼( Frederick Wiseman )所拍攝的,片長為3小時26分。
    當初看到預告片,其實滿期待的,一方面預告片說這是由大師所拍攝,另一方面他得了滿多的獎(感覺得獎的作品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厲害)。而又,我覺得以「圖書館」作為一個主體去拍攝, 相較於以「事件」或「人」為拍攝主體是困難的,因它相較來說衝突與轉折會比較少。所以滿期待、想看到導演會怎麼去拍攝圖書館。
    但老實說,在看到一半,以及忍耐看完了三個半小時後,我有些失望。對我來說,這部片好無聊。先說明,當天我精神狀況不太佳,所以大概電影放映了30分左右後,有睡著約15~20分,可是之後就都是清醒的了。
    我想先提提我覺得哪裡無聊。我覺得這部片它的結構很單調。對我來說,它就是蒐集了很多在圖書館內演講的片段,有談論無神論、美國歷史、音樂、圖書館建館幾周年紀念(有些主題忘了,反正很多演講);然後在蒐集很多圖書館館員們的開會現場,有討論圖書館網路、街友來圖書館的相關問題、電子書借閱率高等。以這兩大說話密度極高的內容為主軸,去串成這部片。可能演講內容完後,下一橋段就是館員的開會,這中間或許有(或沒有)幾顆空鏡頭或其他內容(如,讀書會現場、小孩的閱讀班、教導使用館藏的圖片、手語情緒練習、錄製有聲書、表演等),但相較之下前面提及的兩大內容仍然比較多(看到後來不耐煩時,我開始看手錶計時他們每次講話的片段大概多久,得出來的結論是一段講話約略4~7分鐘)。 講話太多了,又很冗長,便是這部片讓我不太喜歡的最大原因。 對我來說,這部片就是以很長的片長,透過演講、開會、還有各種不同的圖書館(華人圖書館、盲人圖書館等),以及圖書館的各種活動(包括人們看書、借閱、使用電腦、把圖書館當景點拍照)去呈現圖書館的許多樣貌。很有廣度,但對我看不出深度。所以我看了還滿失望的。我不確定這部片是不是生長在美國文化的人來看會很有共鳴,又或是其實是我的水平還太淺(這我承認XD),所以看不出這部片的厲害的地方(因為在網路上看到的滿多好評的),但真的很直接的感受是,看這部片有點浪費我的時間。
    其中也有一些橋段是喜歡的。諸如,預告片有剪接出的,圖書館客服接電話回答問題的那個橋段,覺得很有趣(看預告片的時候還以為整部片會跟這個片段一樣很有趣XD);還有好像是在一室內中,掃描(或是拍照)書本嗎(有點忘了),反正就是機器燈光一閃一滅的那個畫面,和燈光閃滅間的聲音,那個橋段的畫面和聲音我是喜歡的。其他真的都還好,只是看到了圖書館的許多面貌,然後真的花了很多時間去看......。在看的時候覺得這些圖書館的多元面貌,可以用一篇文章去講就好,不需要花這麼長的時間吧......。 但其實或許真的是我還太淺了吧,看不出它的深奧之處。看到「焦點影評」上的一篇文章〈《悅讀:紐約公共圖書館》:低調的救援,閱讀主體的召請〉時,會發現「喔喔喔~原來是這樣喔」,有些不懂的部分因著這篇文章有更理解了一些(但在看的當下怎麼去意識到它還有這些深層的意涵阿QQ。這應該是要對電影或該位導演的風格很了解才能夠去體會到說,喔~這些演講導演可能在指涉這個更深層的東西啊~,但至少現在的我沒辦法在看電影當下或看完後去理解,而是只能透過看別人的評論去發現。或許也因為這樣,我就完全沒辦法去欣賞到這部片厲害的地方)。所以,如果說要我再看一次這部片的話,我真的還是沒辦法接受QQ。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