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麻溝十五號》—後感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想快速寫點後感,原先並沒有太大的意願去看這部電影,從原先知道姚文智參與這部電影的製作所抱有的期待,直到上映後看到的批評而消減觀影動機,最後是感到身為台灣人的責任而入場觀看,但卻著實感到失望。在10分裡頭我會給5.5分。


在電影開始後沒多久我已經感到不耐,敘事混亂導致完全不知所云。《流麻溝十五號》是擺在我書架上的著作,原先是想著看過電影再行參照或許會有更多感觸,但在看過電影後卻是感到這本著作不讀不行,否則電影完全不曉得想表達什麼。


諸多批評我所見者多為「隔靴搔癢」,但我卻覺得故事單純到只能用一句話來總結:「有人受難」。但這樣的故事如何去呈現?畢竟這在當代已不是種「禁忌」,雖然未必是所有人所熱切關注的議題,然而要引起台灣人的關注難道是要用這種方式嗎?


並非總要以與他國相比較,然而就台灣與台灣自己比較而言,近年的《返校》或《流》都是處理政治歷史的電影,然而卻沒有比二十多年前《超級大國民》處理得更加深刻。就與他國相比較,韓國面對光州事變的電影不計其數,尤讓我感受深刻的是《薄荷糖》,就算較為煽情些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都具有足夠的戲劇張力。


但《流》所展演出的就是一群女政治犯,然後,很慘,就沒了。諸多的畫面就是要告訴觀眾他們很慘,而這些畫面都是要凸顯當時體制與官員的多麼無理、殘暴,但這種想要挑起情緒的意圖,卻會讓我過敏。我原先所預想的是一個能讓人沈浸與共感的故事,但這樣的意圖就如同《返校》裡頭著名台詞:「你是忘記,還是害怕想起來?」的反面教示:「要記得!」一般,電影作為文本不應該是宣傳小冊,而應該是種文學。


我甚至感到不滿,對於關心這個議題的立場而言,想要知道的是這樣的故事如何被說出。但除了拍出島嶼的美麗畫面外,我不曉得比起攝影的優良構圖以外,《流》還多了什麼。在5分與6分擺盪之間,拉升的是最後所放上的政治犯相片,然而對一部「電影」來說,我不認為應該要以其「題材」就給予其政治正確的加分,若是如此對待反而會產生誤解與幻覺。題材作為故事只是電影的一個元素,其他的包括攝影、構圖、台詞、配樂都是重要的,然而經常出現偶像劇式的表現或是對白,卻更輕薄化了這沈重的歷史。


約略如此。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曾友俞
86會員
394內容數
雜評
曾友俞的其他內容
2025/03/26
說到底,善、惡又是什麼?我們都知道人無完人,但我們所具有的價值框架所設想出的善人、惡人就是一個理型的完人。《道》所留下的模糊空間及其所演示出角色所具有的道德瑕疵,都是在二元化的世界中讓我們看見二元化限制的線索。
Thumbnail
2025/03/26
說到底,善、惡又是什麼?我們都知道人無完人,但我們所具有的價值框架所設想出的善人、惡人就是一個理型的完人。《道》所留下的模糊空間及其所演示出角色所具有的道德瑕疵,都是在二元化的世界中讓我們看見二元化限制的線索。
Thumbnail
2025/01/24
若真論及其所能予觀者的,將非媚俗的感動,而是欲求(感動)者,必先服從(設定)。 那麼,觀影、理解、詮釋作品,是否依然自由?感動究竟是太過廉價,抑或是太過奢侈(而需以自由交換)?
Thumbnail
2025/01/24
若真論及其所能予觀者的,將非媚俗的感動,而是欲求(感動)者,必先服從(設定)。 那麼,觀影、理解、詮釋作品,是否依然自由?感動究竟是太過廉價,抑或是太過奢侈(而需以自由交換)?
Thumbnail
2024/12/09
攝影的行為無論在中文或是英文都是十分相似的,攝—射—shoot。子彈與影像都是暴力的,二者都能決定現實(reality),具有絕對的權力(power)。隨行於士兵旁的戰地記者(或是任何記者),按下的快門就如同槍枝的板機,後者決定了另一個他人生命存否的現實,前者則決定了世界景象的現實。
Thumbnail
2024/12/09
攝影的行為無論在中文或是英文都是十分相似的,攝—射—shoot。子彈與影像都是暴力的,二者都能決定現實(reality),具有絕對的權力(power)。隨行於士兵旁的戰地記者(或是任何記者),按下的快門就如同槍枝的板機,後者決定了另一個他人生命存否的現實,前者則決定了世界景象的現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大三時候修了「華語電影與文學」這門課,因此這篇文章是五份課堂作業的集錦:挑選課堂中印象最深刻的五部電影,寫成電影札記。
Thumbnail
大三時候修了「華語電影與文學」這門課,因此這篇文章是五份課堂作業的集錦:挑選課堂中印象最深刻的五部電影,寫成電影札記。
Thumbnail
首看改編自凪良汐同名長篇小說的電影《流浪的月》,有點消化不良,買回DVD一看再看,終於能沉澱思緒。影像有時比文字更難消化,故事涉及的「少數族群」際遇正反映人類社會的偽善,面對特殊差異時,經常會以「善良話語」掩飾自負與無知,為當事人帶來二次傷害。
Thumbnail
首看改編自凪良汐同名長篇小說的電影《流浪的月》,有點消化不良,買回DVD一看再看,終於能沉澱思緒。影像有時比文字更難消化,故事涉及的「少數族群」際遇正反映人類社會的偽善,面對特殊差異時,經常會以「善良話語」掩飾自負與無知,為當事人帶來二次傷害。
Thumbnail
想快速寫點後感,原先並沒有太大的意願去看這部電影,從原先知道姚文智參與這部電影的製作所抱有的期待,直到上映後看到的批評而消減觀影動機,最後是感到身為台灣人的責任而入場觀看,但卻著實感到失望。在10分裡頭我會給5.5分。 在電影開始後沒多久我已經感到不耐,敘事混亂導致完全不知所云。《流麻溝十五號》是擺
Thumbnail
想快速寫點後感,原先並沒有太大的意願去看這部電影,從原先知道姚文智參與這部電影的製作所抱有的期待,直到上映後看到的批評而消減觀影動機,最後是感到身為台灣人的責任而入場觀看,但卻著實感到失望。在10分裡頭我會給5.5分。 在電影開始後沒多久我已經感到不耐,敘事混亂導致完全不知所云。《流麻溝十五號》是擺
Thumbnail
昨天下午偷了個空檔,請假去看這部片,我發現這部片比預期的好看很多,沒有說教,沒有煽情,沒有省籍對立,甚至連控訴都不算強烈,所有平常我們熟悉的提到白色恐怖歷史,連帶會想到的刻版印象元素都沒有,有的就只是好好地說好一個故事。 整部電影的節奏控制得很好,不會太沉悶,也不會太激昂,把觀眾的情緒控制得剛剛好
Thumbnail
昨天下午偷了個空檔,請假去看這部片,我發現這部片比預期的好看很多,沒有說教,沒有煽情,沒有省籍對立,甚至連控訴都不算強烈,所有平常我們熟悉的提到白色恐怖歷史,連帶會想到的刻版印象元素都沒有,有的就只是好好地說好一個故事。 整部電影的節奏控制得很好,不會太沉悶,也不會太激昂,把觀眾的情緒控制得剛剛好
Thumbnail
如果只是想找部電影看看社會還是有點溫暖,那不妨可以試試瀑布
Thumbnail
如果只是想找部電影看看社會還是有點溫暖,那不妨可以試試瀑布
Thumbnail
雖然我是抱著對劇情一無所知的知識量入場,但整體來說還是很喜歡的,整整兩小時多的時間不管是運鏡、色調、配樂、演技、都很讓人驚艷,幾乎都沈浸在大螢幕中(只有少數的對話感到出戲)
Thumbnail
雖然我是抱著對劇情一無所知的知識量入場,但整體來說還是很喜歡的,整整兩小時多的時間不管是運鏡、色調、配樂、演技、都很讓人驚艷,幾乎都沈浸在大螢幕中(只有少數的對話感到出戲)
Thumbnail
我對於近期國片的表現可說是失望透頂。直到我今天看了《返校》。我可以斬釘截鐵的說:我覺得非常非常的好看。
Thumbnail
我對於近期國片的表現可說是失望透頂。直到我今天看了《返校》。我可以斬釘截鐵的說:我覺得非常非常的好看。
Thumbnail
《破處》是一次力道十足的生猛嘗試,但在整體方向和調性上都不知道要走向何方,這樣的題材突破令人欣喜,也抓到了我個人認為非常好的核心情感,可惜執導、拍攝上沒有通盤想好自己究竟想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也未能把握主旨訊息,故事開展過度凌亂、破碎,甚至可能讓為了看「性喜劇」進場的觀眾覺得完全不符期待。
Thumbnail
《破處》是一次力道十足的生猛嘗試,但在整體方向和調性上都不知道要走向何方,這樣的題材突破令人欣喜,也抓到了我個人認為非常好的核心情感,可惜執導、拍攝上沒有通盤想好自己究竟想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也未能把握主旨訊息,故事開展過度凌亂、破碎,甚至可能讓為了看「性喜劇」進場的觀眾覺得完全不符期待。
Thumbnail
觀點很特別,針對基層社運工作者拍攝紀錄片。以反抗威權的精神為底,往下卻討論「基層參與者是否被社會善待」,呈現被攝者揭露的社運傷害或冷酷片段;並以導演的自白,打破政治正確的美好光環,走進電影意圖呈現的「生活」,或也是一種反省。
Thumbnail
觀點很特別,針對基層社運工作者拍攝紀錄片。以反抗威權的精神為底,往下卻討論「基層參與者是否被社會善待」,呈現被攝者揭露的社運傷害或冷酷片段;並以導演的自白,打破政治正確的美好光環,走進電影意圖呈現的「生活」,或也是一種反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