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民主國家如何死亡》民主的衰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民主國家如何死亡》一書中,針對潛在的專制者,制定了4個可供參考的指標
  1. 拒絕接受(或不太在乎)民主的遊戲規則
  2. 否定政治對手的正當性
  3. 容忍或鼓勵暴力
  4. 願意剝奪對手,包括媒體的公民自由
只要符合上述4點1項以上的政治人物,都可能在掌權後削弱、破壞民主機制。而要避免極端派的政治人物掌權,書中指出,單靠選民是不夠的,政黨與黨的領導人才是守護民主的第一道防線,他們才是民主的守門人。
能夠將具有煽動性、領袖魅力的極端派政客阻擋在政治權力外的,唯有具備民意基礎的傳統政黨;相對的,若傳統主流政黨無視極端派可能對民主造成的威脅,選擇與其合作將其帶入政治權力中心,也容易大幅增加極端派政客的民意支持度。當支持民主制度的政黨面對極端派的崛起,常常必須面臨兩難抉擇,有的時候政黨必須跟極端派做出切割,甚至跟長期的政治對手合作以抵抗極端派,即使政黨本身的意識形態較接近於極端派。若政黨抵擋不住誘惑選擇跟極端派合作,即使在一次的選舉中獲勝,也會使民主制度遭受嚴重威脅。
以1936年的比利時為例,當時法西斯主義傳遍歐洲,當年選舉,兩個極右派專制政黨——雷克斯黨與法蘭德斯民族黨——得票暴增,其中雷克斯黨的領袖德蓋爾威脅尤其強烈,挑戰3個長期主流政黨:天主教黨、社會黨與自由黨。中間偏右的天主教黨面臨艱難的抉擇:與長期對手社會黨跟自由黨合作,或跟意識形態近似但拒絕民主價值的雷克斯黨組成聯盟。天主教黨領導人選擇了前者,反對跟極右派合作,對內排除表達過極端觀點者;對外積極對抗雷克斯黨。最後順利將雷克斯黨邊緣化,成功守護民主。
在重要時刻政黨之所以願意合作,在於他們將其他政黨當作對手而非死敵。這也是民主制度順利運作的關鍵。除了不違背憲法政治人物還必須遵守2項不成文規定:互相容忍與制度性自制。
我們必須承認對手的正當性,承認對手跟我們同樣愛國,不把對方當作叛亂者,即使對方可能在觀念及政策執行上跟我們有極大差異;即使我們覺得對方很愚蠢。這就是互相容忍。
制度性自制意味著避免執行符合法律條文卻明顯違反其精神的行為,因為這種行為雖然合法,卻可能危害現有制度。通常的意思是,我們會避免用狠招擊垮政治對手,或極力擴張自己的權力,即使此舉並不違法。以美國總統任期限制為例,直到1951年通過憲法第二十二修正案前,並無總統做兩任就必須下台的規定,但1797年喬治·華盛頓做滿兩任後就退休制定了強力的不成文規範,之後鮮少有總統破戒尋求第三任。
本書另一個頗具啟發意義的觀察是,美國長期以來政黨之間(尤其指民主黨、共和黨)的互相容忍與自制,其實相當程度建立在種族排斥上。自1860年代南北戰爭美國社會面臨極端兩極化後,在重建過程中民主黨與共和黨試圖尋求共識,直到種族平等議題退出政治討論重點後雙方才學會互相容忍,犧牲的是少數民族的投票權,惡名昭彰的種族隔離法也在這個時候實施。這鞏固了南方民主黨的政治實力,他們不再感到備受威脅,也軟化了黨派敵意。南方民主黨跟保守派共和黨在意識形態上的相近也有助於兩黨溝通,只要政壇仍由白人領導,兩黨之間的差異就不會太大,也沒必要把對手當成死敵。極其諷刺的,美國長期民主制度的良好運作建立在拒絕完全民主化之上。
直到1964年民權法案和1965年選舉法案的生效,美國才完全民主化。但這也導致了美國社會再次趨向兩極化。支持民權法案的民主黨與反對的共和黨從此確立了他們的立場,兩黨的選民結構也開始重組,最後變得壁壘分明難以流通。兩黨間互相容忍與自制的不成文規範開始削弱,直到21世紀弱化到令人擔憂的地步,也間接促成極端傾向的川普當選總統。
要減輕社會兩極化的程度是美國(也是全世界)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現在幾乎沒有任何具體有效的做法,再次犧牲少數民族權益是不可接受也無效的。問題再次回到主流政黨身上,除了盡力改善經濟以獲得多數選民認同外,要恢復容忍與自制的規範也必須從自己開始。
《民主國家如何死亡》(時報出版,史蒂文‧李維茲基、丹尼爾‧齊布拉特)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6會員
107內容數
電影是什麼? 電影的記憶、電影的未來、電影的空間、電影的啟示、電影的事件、電影的真實、電影的謊言、電影的模樣、電影的愛與死 看電影的人是一獨特的物種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蔡翔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一本因死亡而誕生的作品。如果不是因為作者劉宸君的「死」,這本書不會出現,或至少不會長成現在這個樣子。
    這是一本關於「性」的方方面面,曖昧邊界的小說。也是一本告訴我們在「性」及其他事情上,永遠有「我」以及「非我」的空間在,永遠要有這樣的認知,不要再對誰誰誰露出「我不懂你」的表情,不懂要謙虛,甚至應該慚愧,這是平等的意義。
歡迎來到字的迷宮,意義的迷途、離散與重返之地,這裡是《字母會》。
    《大裂》一書收入了作者胡遷於2012~2016年完成的15篇中短篇小說,這15篇小說具有高度的一致、同質性,共享相同的世界觀。閱讀這15篇小說,能幫助我們理解胡遷小說世界中所一致體現的共同憤怒與批判。
《從噁心到同理》給了我們一個很不一樣的關於法律方面的觀念與啟發,那就是,法律的制定、乃至法律的執行,應該要包含想像力與同理心。瑪莎•納思邦認為,沒有運用想像力來想像個別不同個人或族群的立法、沒有運用同理心的法律執行,不能保障人民的權利,會對人民追求幸福的權利造成重大的威脅。
    《夜巡貓》一隻名為遠藤平藏的流浪貓,每天晚上在街頭夜巡,他會嗅聞眼淚的味道,一旦發現,便去找出哭泣的來源,並給予溫暖的陪伴。
這是一本因死亡而誕生的作品。如果不是因為作者劉宸君的「死」,這本書不會出現,或至少不會長成現在這個樣子。
    這是一本關於「性」的方方面面,曖昧邊界的小說。也是一本告訴我們在「性」及其他事情上,永遠有「我」以及「非我」的空間在,永遠要有這樣的認知,不要再對誰誰誰露出「我不懂你」的表情,不懂要謙虛,甚至應該慚愧,這是平等的意義。
歡迎來到字的迷宮,意義的迷途、離散與重返之地,這裡是《字母會》。
    《大裂》一書收入了作者胡遷於2012~2016年完成的15篇中短篇小說,這15篇小說具有高度的一致、同質性,共享相同的世界觀。閱讀這15篇小說,能幫助我們理解胡遷小說世界中所一致體現的共同憤怒與批判。
《從噁心到同理》給了我們一個很不一樣的關於法律方面的觀念與啟發,那就是,法律的制定、乃至法律的執行,應該要包含想像力與同理心。瑪莎•納思邦認為,沒有運用想像力來想像個別不同個人或族群的立法、沒有運用同理心的法律執行,不能保障人民的權利,會對人民追求幸福的權利造成重大的威脅。
    《夜巡貓》一隻名為遠藤平藏的流浪貓,每天晚上在街頭夜巡,他會嗅聞眼淚的味道,一旦發現,便去找出哭泣的來源,並給予溫暖的陪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2003/6/7 自由帝國主義頗能代表美英戰略。世界秩序有兩種:帝國霸權或權力平衡。對美歐日,權力平衡已不復適用。現在只有三種國家—民主體制的西方「後現代國家」、國家主義的中俄印等「現代國家」,以及內戰頻仍的失敗國家。後兩者式對自由民主構成了威脅。但難以援用權力平衡,營造帝國霸權就成為唯一的出路。
最近國會又爆發肢體衝突,雖然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民進黨及其支持者的邏輯可以說,所謂靈活的道德底線表現在言行中,過去民進黨在席次弱勢當下往往是用暴力手段癱瘓議事,而且振振有詞地告訴國人自己在「維護民主」,而當民進黨變成相對多數時,利用席次優勢蠻橫行事時,政敵如法炮製當下,民進黨開始指責別人不民主,如果
  這是一場消耗戰、是一條漫長的路。敵人很凶狠,但他們的心中永遠都不會有那種做正確的事的人才會擁有的信心和勇氣。當那些反民主人士在行動前拼命要求更多的警力時,我們知道,他們害怕人民,他們害怕真實的力量與聲音。獨裁者永遠都該害怕人民,而「真實」,永遠有更長的保鮮期。
Thumbnail
左翼政黨在西方發生政治重組,進步主義者的論點缺乏證據與邏輯的支持,大大影響到他們在辯論中的勝率。美國的進步主義採取與歐洲不同的策略,通過意識形態綁架控制了學術界,失去中立性加速社會共識的瓦解。
Thumbnail
民主黨的選民基本盤結構如何歷經從羅斯福開始一直到雷根時代的轉變 這本由資深政治記者和智庫政治學家合寫的好書有非常清楚的解釋與分析 本文介紹本書這部分的精華內容 讓讀者了解 為何民主黨一步步和其基本盤也就是小羅斯福總統時代的勞工大眾疏離
Thumbnail
不論你是傳統藍綠支持者,是柯粉或柯黑,應該都可以感受到,台灣的民主政治確實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未來這幾年,白色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該怎麼瞭解白色力量的崛起?為何年輕人拒絕藍綠?厭惡建制不是台灣特產,或許是民主國家的普遍現象!我們可以從水島治郎的《民粹時代》一書的考察裡,進行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資深記者John Judis 和智庫政治學者Ruy Teixeira合著的好書《民主黨人去哪兒了》 精采的回顧了小羅斯福總統在二戰前構築的新政選民聯盟如何因為政黨的另一支腳-執政聯盟和影子政黨選擇的政策路線和選民聯盟的工人階級越來越疏離而讓民主黨的支持者結構出現換血,換進來的新成員是什麽人?
政治的核心是制衡(check and balance) 麥迪遜叔叔(James Madison)在聯邦論中說過: 「人類的野心只能靠野心制衡」 一個好的政治制度不是燒香拜佛期望聖人降臨 而是本身就存在互相約束的機制 台灣「類」總統制的最大bug是「權責不相稱」 總統有權無責,可以決定
Thumbnail
人民自決徵得同意 人們不喜歡失去權力。即使在最先進的民主國家,政府有時也會試圖避免失去治理權。另一方面,獨裁政權經常剝奪多數人的自由,任意行使權力,並殘酷地維持自己的權力。 政府中根深蒂固的腐敗,包括王室成員奢侈浪費的生活方式、濫用國家資源以及其他形式的腐敗和鋪張浪費。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2003/6/7 自由帝國主義頗能代表美英戰略。世界秩序有兩種:帝國霸權或權力平衡。對美歐日,權力平衡已不復適用。現在只有三種國家—民主體制的西方「後現代國家」、國家主義的中俄印等「現代國家」,以及內戰頻仍的失敗國家。後兩者式對自由民主構成了威脅。但難以援用權力平衡,營造帝國霸權就成為唯一的出路。
最近國會又爆發肢體衝突,雖然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民進黨及其支持者的邏輯可以說,所謂靈活的道德底線表現在言行中,過去民進黨在席次弱勢當下往往是用暴力手段癱瘓議事,而且振振有詞地告訴國人自己在「維護民主」,而當民進黨變成相對多數時,利用席次優勢蠻橫行事時,政敵如法炮製當下,民進黨開始指責別人不民主,如果
  這是一場消耗戰、是一條漫長的路。敵人很凶狠,但他們的心中永遠都不會有那種做正確的事的人才會擁有的信心和勇氣。當那些反民主人士在行動前拼命要求更多的警力時,我們知道,他們害怕人民,他們害怕真實的力量與聲音。獨裁者永遠都該害怕人民,而「真實」,永遠有更長的保鮮期。
Thumbnail
左翼政黨在西方發生政治重組,進步主義者的論點缺乏證據與邏輯的支持,大大影響到他們在辯論中的勝率。美國的進步主義採取與歐洲不同的策略,通過意識形態綁架控制了學術界,失去中立性加速社會共識的瓦解。
Thumbnail
民主黨的選民基本盤結構如何歷經從羅斯福開始一直到雷根時代的轉變 這本由資深政治記者和智庫政治學家合寫的好書有非常清楚的解釋與分析 本文介紹本書這部分的精華內容 讓讀者了解 為何民主黨一步步和其基本盤也就是小羅斯福總統時代的勞工大眾疏離
Thumbnail
不論你是傳統藍綠支持者,是柯粉或柯黑,應該都可以感受到,台灣的民主政治確實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未來這幾年,白色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該怎麼瞭解白色力量的崛起?為何年輕人拒絕藍綠?厭惡建制不是台灣特產,或許是民主國家的普遍現象!我們可以從水島治郎的《民粹時代》一書的考察裡,進行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資深記者John Judis 和智庫政治學者Ruy Teixeira合著的好書《民主黨人去哪兒了》 精采的回顧了小羅斯福總統在二戰前構築的新政選民聯盟如何因為政黨的另一支腳-執政聯盟和影子政黨選擇的政策路線和選民聯盟的工人階級越來越疏離而讓民主黨的支持者結構出現換血,換進來的新成員是什麽人?
政治的核心是制衡(check and balance) 麥迪遜叔叔(James Madison)在聯邦論中說過: 「人類的野心只能靠野心制衡」 一個好的政治制度不是燒香拜佛期望聖人降臨 而是本身就存在互相約束的機制 台灣「類」總統制的最大bug是「權責不相稱」 總統有權無責,可以決定
Thumbnail
人民自決徵得同意 人們不喜歡失去權力。即使在最先進的民主國家,政府有時也會試圖避免失去治理權。另一方面,獨裁政權經常剝奪多數人的自由,任意行使權力,並殘酷地維持自己的權力。 政府中根深蒂固的腐敗,包括王室成員奢侈浪費的生活方式、濫用國家資源以及其他形式的腐敗和鋪張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