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世代衝擊下的年節,是戰場?還是創造兩相安的修復過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華人的年節即將到來,往往在一片濃濃的年味當中,有更多心靈是充滿焦慮和不安的。
特別在現今社會,這種含有傳統習俗及家族團聚意涵的節期,遇到了社會上的個體,集體性的想要掙脫傳統束縛及框架,想要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的風氣潮流,就容易在我們內心形成一種衝突及對立的拉扯和震盪。
有時,家是還沒回,心卻開始亂了、乏了、倦了。
這種預期性的糾結和衝突拉扯,正是顯示我們內在所「期待」或「渴望」的,和所存在的家庭環境、社會文化、道德價值觀念,產生很大的衝撞和不一致,因此我們兩難,不論怎麼靠邊站,都無法安撫及接受這樣的自己。
在家庭期待、社會文化框架下的我,真的可以是我自己嗎?
舉例來說,深受傳統儒家思想深烙的你,覺得自己「應該」回家,去做傳統認定的一個乖順聽話孝忠的兒女,討好父母,不讓父母失望或煩心;然而,在你要如此扮演別人所期待的樣子和形象,有著那些別人所期待的表現和行為時,你內心壓抑不住滿腹的委屈和牢騷,更有滿滿的火大和不滿⋯⋯
長久以來,都是你在配合演出,一直努力的扮演和討好,一直以來,只有你做不夠,卻沒有你「已經做得夠了」。
所以,你總是可以預期這一場年度大戲,沒有什麼新鮮事,只有每一年都一樣的劇情和戲碼,不是讓你氣到七竅生煙,就是讓你麻木無奈,撐過所有你不喜歡的情節。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127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療癒時光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4.2K會員
211內容數
這塊文字園地中的文章,將是我從心理諮商專業出發,讓已經接觸心理相關的知識,以及在自我探索方面有相當經驗的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探討內在心理的文章,陪伴或協助自己更進一步自學,提升更多思考與情感、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和自我整合。希望透多定期的文字餵養,我們能以文字養心,把內在養茁壯。</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蘇絢慧的療癒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2019年末,我談到的是,一個分裂自我的人,會理想化和妖魔化自己和別人。這種極端的反應,來自於內在對自己的嫌惡,所衍生而來的自我期待~能成為一個完美理想化的自己。 同時間,為了要避免出現自己所排斥、厭惡的黑暗面貌和負面情緒,而投射幻想他人及世界的理想和完美...
理想化他人的人,是內在存在一個分裂的自我。一個我「感到好痛苦好自卑」,另一個我「好想擺脫痛苦及自卑,我要一個無痛無苦的世界。」 這兩個我是如何分裂出來的? 這是來自幼年的我們,面對環境及主要照顧者(家長)的忽略或冷漠,而感到情感缺失的落寞和沮喪,所變異出來的。
有些人,把「神」想像和期待後,發現神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有些人,把「父母」想像和期待後,發現父母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有些人,把「孩子」想像和期待後,發現孩子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這是他們無法接受的失落及挫敗。
 關係,若要用「期待」維繫,還能不虛空嗎?  為什麼,有人總充滿對別人的「期待」呢?  一個成年人,對自己充滿各種期待、期許都已來不及了,何來有時間和心力去期待那些無法掌控的別人呢?  「期待」裡,含有一個等待的「待」字,當你期待別人時,往往表示你需等待別人;等別人回應、等別人有空、等別人關注...
~別以為「先付出」就可以換得回來自己的渴望和需求 許多人小時候,都有被父母灌輸「你被撫養或受教育都不是理所當然的,都是要回報或是有相對等的表現回饋,這才是應該的」,言下之意,就是讓孩子知道:「這世界沒有理所當然的事」。 這世界當然沒有理所當然的事,一切的擁有和獲得確實都不是理所當然。只是....
 同理心是維繫好關係強度的力量。這句話不是說假的!  許多關係之所以無法走往彼此深入的內在,正因為缺少同理心在關係中運作。 就像一個演員,若要能對所詮釋的角色,產生深入理解且深刻連結的內在經驗,他就需要具備同理心的能力,從理性和感性上,同時投入在對這個角色的全面性瞭解。
在2019年末,我談到的是,一個分裂自我的人,會理想化和妖魔化自己和別人。這種極端的反應,來自於內在對自己的嫌惡,所衍生而來的自我期待~能成為一個完美理想化的自己。 同時間,為了要避免出現自己所排斥、厭惡的黑暗面貌和負面情緒,而投射幻想他人及世界的理想和完美...
理想化他人的人,是內在存在一個分裂的自我。一個我「感到好痛苦好自卑」,另一個我「好想擺脫痛苦及自卑,我要一個無痛無苦的世界。」 這兩個我是如何分裂出來的? 這是來自幼年的我們,面對環境及主要照顧者(家長)的忽略或冷漠,而感到情感缺失的落寞和沮喪,所變異出來的。
有些人,把「神」想像和期待後,發現神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有些人,把「父母」想像和期待後,發現父母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有些人,把「孩子」想像和期待後,發現孩子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這是他們無法接受的失落及挫敗。
 關係,若要用「期待」維繫,還能不虛空嗎?  為什麼,有人總充滿對別人的「期待」呢?  一個成年人,對自己充滿各種期待、期許都已來不及了,何來有時間和心力去期待那些無法掌控的別人呢?  「期待」裡,含有一個等待的「待」字,當你期待別人時,往往表示你需等待別人;等別人回應、等別人有空、等別人關注...
~別以為「先付出」就可以換得回來自己的渴望和需求 許多人小時候,都有被父母灌輸「你被撫養或受教育都不是理所當然的,都是要回報或是有相對等的表現回饋,這才是應該的」,言下之意,就是讓孩子知道:「這世界沒有理所當然的事」。 這世界當然沒有理所當然的事,一切的擁有和獲得確實都不是理所當然。只是....
 同理心是維繫好關係強度的力量。這句話不是說假的!  許多關係之所以無法走往彼此深入的內在,正因為缺少同理心在關係中運作。 就像一個演員,若要能對所詮釋的角色,產生深入理解且深刻連結的內在經驗,他就需要具備同理心的能力,從理性和感性上,同時投入在對這個角色的全面性瞭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針對這書中的兩大夾擊青少年跟孩童的勢力中的第二勢力,也就是現實世界中過度保護的議題來分享。 *本書提出的青少年與兒童心理健康下降的兩大主因包括:虛擬世界的過度放任以及現實世界中的過度保護。 探索模式與防禦模式 若在現實世界中有極大程度的自主性,以及不受大人監督的玩耍,孩子大腦會長時間
Thumbnail
陸前高田市位於岩手縣東南部,地處北上山地的南端,為三陸海岸的南大門,與宮城縣接壤,周圍有冰上山、氣仙川流入的廣田灣等群山,綠意盎然,水源充足,還有緩坡和低地, 城市總面積231.94平方公里,森林面積約佔70%。 由於位於三陸海岸,受海洋和地理條件的影響,四季氣候相對溫暖, 這座城市歷史悠久,從繩
Thumbnail
「創業就是找到自己的價值。」本集的《人生善敗學》邀請到亞果遊艇的度假商品部總監姬琳來到現場,年輕的姬琳除了名字特殊,連求學過程都跟其他孩子不一樣,這段特殊的經歷不斷影響著她的職涯發展和人生態度。一起來聽聽姬琳崎嶇的求學過程,和身為 Z 世代所看到的職場變化和生存之路。
Thumbnail
【《霸王別姬》電影心得之二:世代衝突】 《霸王別姬》的故事背景從1924年到1978年,五十人間中國歷經多個政權交替,京劇也從「下三濫」、文化交流、「牛鬼蛇神」到國族藝術。 六年前看小四這個角色的時候,只覺得氣憤,但現在回頭看,小四夾在想要成角和革命中,不僅是「跟風保全自己」的心態,更多的是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Thumbnail
一個人的生活,出現了意外的訪客。心裡再多的不願及不甘還是要學習面對。 家始終是我們想逃離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理性層面來說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及成長的環境。 如果說靈魂投生前真的是有意識選擇,那麼這個家就是我們所選,只是不記得了。 無論如何,要面對的始終逃不了。轉念是唯一能做的事。孝順是我們從小到
Thumbnail
傳統的思想,有時候,常常另我們壓的喘不過氣,造成家庭紛爭,困擾不已,結婚前,以為換個家庭能夠擺脫,不一樣的家,結婚後才知道,其實傳統思想,更嚴重,壓的我不要不要! 我離婚後,才知道,自己響往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也找回,原來我就是這樣的自己,傳統沒有不好,我喜歡大家聚在一起,但不是比較我有多厲害,薪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現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以一個真實的故事作為引子。年輕一代注重工作意義、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喜歡嘗試新事物、擅於運用科技,並重視自我實現。提醒讀者不要用老一輩的標準去衡量年輕人,並提出建議如何尊重、支持和激發年輕人的潛力。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針對這書中的兩大夾擊青少年跟孩童的勢力中的第二勢力,也就是現實世界中過度保護的議題來分享。 *本書提出的青少年與兒童心理健康下降的兩大主因包括:虛擬世界的過度放任以及現實世界中的過度保護。 探索模式與防禦模式 若在現實世界中有極大程度的自主性,以及不受大人監督的玩耍,孩子大腦會長時間
Thumbnail
陸前高田市位於岩手縣東南部,地處北上山地的南端,為三陸海岸的南大門,與宮城縣接壤,周圍有冰上山、氣仙川流入的廣田灣等群山,綠意盎然,水源充足,還有緩坡和低地, 城市總面積231.94平方公里,森林面積約佔70%。 由於位於三陸海岸,受海洋和地理條件的影響,四季氣候相對溫暖, 這座城市歷史悠久,從繩
Thumbnail
「創業就是找到自己的價值。」本集的《人生善敗學》邀請到亞果遊艇的度假商品部總監姬琳來到現場,年輕的姬琳除了名字特殊,連求學過程都跟其他孩子不一樣,這段特殊的經歷不斷影響著她的職涯發展和人生態度。一起來聽聽姬琳崎嶇的求學過程,和身為 Z 世代所看到的職場變化和生存之路。
Thumbnail
【《霸王別姬》電影心得之二:世代衝突】 《霸王別姬》的故事背景從1924年到1978年,五十人間中國歷經多個政權交替,京劇也從「下三濫」、文化交流、「牛鬼蛇神」到國族藝術。 六年前看小四這個角色的時候,只覺得氣憤,但現在回頭看,小四夾在想要成角和革命中,不僅是「跟風保全自己」的心態,更多的是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Thumbnail
一個人的生活,出現了意外的訪客。心裡再多的不願及不甘還是要學習面對。 家始終是我們想逃離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理性層面來說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及成長的環境。 如果說靈魂投生前真的是有意識選擇,那麼這個家就是我們所選,只是不記得了。 無論如何,要面對的始終逃不了。轉念是唯一能做的事。孝順是我們從小到
Thumbnail
傳統的思想,有時候,常常另我們壓的喘不過氣,造成家庭紛爭,困擾不已,結婚前,以為換個家庭能夠擺脫,不一樣的家,結婚後才知道,其實傳統思想,更嚴重,壓的我不要不要! 我離婚後,才知道,自己響往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也找回,原來我就是這樣的自己,傳統沒有不好,我喜歡大家聚在一起,但不是比較我有多厲害,薪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現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以一個真實的故事作為引子。年輕一代注重工作意義、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喜歡嘗試新事物、擅於運用科技,並重視自我實現。提醒讀者不要用老一輩的標準去衡量年輕人,並提出建議如何尊重、支持和激發年輕人的潛力。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