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4.3 道德感影響你對「前線勇武」的判決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一場政治運動中,社會各界必定會在示威者激烈行為上爭議不斷。由初階的佔路、設路障,到衝擊政府大樓及擲汽油彈,這些非法行為背後,都旨在逼令政府回應民意。有人認為,這些手段強調社會良知及正義等公共利益,渴望能喚醒大眾對何謂真正法治精神的重視;亦有人認為,這些行為只帶來破壞,浪費人力及公帑處理善後工作。從個人層面上,我們可以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Lawrence Kohlberg's Stages of Moral Development)來了解社會上對衝擊行為的對立意見。
柯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是美國心理學家勞倫斯.柯爾伯格用以解釋道德判斷發展的理論。這理論主要是圍繞對正義的看法及如何判別是非。他認為道德上的是非判斷是道德行為的基礎,透過倫理困境的故事,帶出三個道德發展水平,分別是前習俗(pre-conventional)水平、習俗(conventional)水平和後習俗(post-conventional)水平。而這三個水平亦細分為六個道德發展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比前一個階段對倫理困境的回應更為合適及全面。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蜂鳥出版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avatar-img
15會員
36內容數
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哲學博士Dr. Lo團隊,以專業的學術知識與切身的例子,將社運的發展、支持與反對者的特質、政治冷感對比積極參與的取態、政府回應與警察執法等,多方面解構社會深層次矛盾是怎樣造成的。讓大眾了解自己如何被大腦引導行為,以不同的立場、形式投身社運,從而跳出固有框框,宏觀思考香港未來的出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蜂鳥出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研究顯示,人格特質與不同的政治行為相關,足以影響人們對投票、政黨、參與及討論社運的取態,以及平常對大眾利益的關注。
過去有許多研究指出,接受過更多教育的人,會有較強烈的政治興趣和較高的政治參與程度(例如參加選舉、投票等)。教育也能影響政治觀點,它與自由主義(liberal opinions)呈正相關,因此較高學歷的人,會傾向關注人權議題。
研究顯示,人格特質與不同的政治行為相關,足以影響人們對投票、政黨、參與及討論社運的取態,以及平常對大眾利益的關注。
過去有許多研究指出,接受過更多教育的人,會有較強烈的政治興趣和較高的政治參與程度(例如參加選舉、投票等)。教育也能影響政治觀點,它與自由主義(liberal opinions)呈正相關,因此較高學歷的人,會傾向關注人權議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篇文章探討了階級制度對人性的影響,指出很多問題表面上是人性問題,實際上是階級思維問題。文章中通過論述例子,從學校、宗教到國家元首,說明階級制度對於個人行為和社會教育的影響。作者提出的問題引人深思,是一篇對當前社會問題的反思和批判。
  我們並不是要以一種懷疑的態度去面對所有關於道德的宣稱,而是去得到一種就像「即便是被欺騙也需要存在著一個思考者我」那樣基礎的關於道德的行為準則。那會是一種讓行為不發生矛盾的根本宣稱,不是你不該說謊、不是你不該殺人,那一基礎會是:「你不該做你不想做的事」。
Thumbnail
■ 「我們在自認為善良的情況下,所做出的不誠信之舉。」—《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 Dan Ariely 深入探討了道德與決策的相關議題,談及了人們在實際執行決策時的道德盲點,以及獎懲系統、改變組織等方面的應對策略。文章內容豐富,涵蓋了道德知覺、道德盲點、獎懲系統、改變組織等多個觀點。
Thumbnail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7 道德是建立在習俗之上嗎?
Thumbnail
也許我們可以重新解讀那句老話:「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因為早就明白了,這麼做可能不會得到外在獎賞,不見得有人稱讚,也不見得能得到好處。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篇文章探討了階級制度對人性的影響,指出很多問題表面上是人性問題,實際上是階級思維問題。文章中通過論述例子,從學校、宗教到國家元首,說明階級制度對於個人行為和社會教育的影響。作者提出的問題引人深思,是一篇對當前社會問題的反思和批判。
  我們並不是要以一種懷疑的態度去面對所有關於道德的宣稱,而是去得到一種就像「即便是被欺騙也需要存在著一個思考者我」那樣基礎的關於道德的行為準則。那會是一種讓行為不發生矛盾的根本宣稱,不是你不該說謊、不是你不該殺人,那一基礎會是:「你不該做你不想做的事」。
Thumbnail
■ 「我們在自認為善良的情況下,所做出的不誠信之舉。」—《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 Dan Ariely 深入探討了道德與決策的相關議題,談及了人們在實際執行決策時的道德盲點,以及獎懲系統、改變組織等方面的應對策略。文章內容豐富,涵蓋了道德知覺、道德盲點、獎懲系統、改變組織等多個觀點。
Thumbnail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7 道德是建立在習俗之上嗎?
Thumbnail
也許我們可以重新解讀那句老話:「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因為早就明白了,這麼做可能不會得到外在獎賞,不見得有人稱讚,也不見得能得到好處。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