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TVBS做了個民調,討論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必須在統與獨之間作抉擇,結果超過七成的人選擇要獨立。但這個結果卻跟每次的選舉結果很不一樣,當然會有讀者認為,這是國民黨的統一目標,被隱藏得很好。這話當然是不錯,但到底怎麼隱藏的?
其實答案不難找,國民黨在歷次選舉,從李登輝時代的主流非主流之爭,到陳水扁執政八年間,逐漸發現了一個大問題,跟找到了蓋掉這個大問題的方法。
這個大問題,就是台灣民眾根本就不想要統一,管你提的是一國兩制還是長久的終極統一,反正只要提到促統這條口號,支持率大概先掉了一半再說。簡單講,就是提到國家方向這種長遠的目標,多數人傾向保守的主張,也就是「最好永遠不要變」。但萬一真的非變不可呢?那當然是不要統一。
國民黨的國家定位始終是要統一,但現實上是提這套說法根本就沒有選票,不相信的話下次大選,可以去逼國民黨候選人說說看,保證是顧左右而言他,最多提一個終極統一,表示在遙遠的將來,或許是中國也民主化之後再說。反正總統最多當八年,自己任內別碰到就好。
回到解決的方法,國民黨是怎麼搞定這個問題的?說來也簡單,打模糊仗就好,把大方向的問題用技術問題去干擾,而且是引導式問答的干擾。舉反獨當例子,「獨立為何不可行?因為會引起戰爭,而台灣贏不了,所以獨立根本不可行。」簡單說,循環論證加上引導問題,卻對本質避而不談,本質是什麼?中國只准台灣選擇統一,其他選項都是獨立。(註:也就是說這種論證本質上沒意義)
其他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二方法處理,經濟問題過度傾中該怎麼辦?外交被打壓怎麼說?先扣你是綠營的帽子,再扣你只想鎖國的第二頂帽子,最後再扣上沒有國際觀的帽子,恭喜達成帽子戲法。完全避談了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問題,徹底規避了中國從未外交休兵的問題,把本身具有的大中國情結轉化成技術上的小問題。
把這些問題綜合起來,讀者會發現到,國民黨把屬於技術上做法的問題,刻意用引導回答的方法,透過優勢媒體影響大眾。把原本屬於國家定位與未來方向的終極統獨問題,轉化成經濟與外交,乃至於軍事與文化的技術問題,而且這些技術問題,在大量擁有中國情結的專家學者吹捧下,把原本應該是選擇題的通通變成單選題。還更進一步的激化國民,變成選國民黨就是O,選其他黨就是X。
那麼,統一情結呢?除了愛國同心會,大概根本沒幾個人是真的死心塌地也要統一到底的。國民黨自己本身也是,但透過了把統一目標轉化成技術手段的過程,統一情結被中國情結混亂掉。
讀者只要去看那些被稱作統派的專家學者,是怎麼樣的標準說法?把統一的目標寄於不可知的未來,但只要任何經濟文化議題觸碰到中國,馬上就是一切以中國為優先的中國情結作答。
一般民眾當然看不出這其中的差異,還很天真地以為只要不去談論統獨問題,這問題就不會存在。去問問看其他國家的觀點,當台灣在各種議題上,都想以中國為優先,都想要整合到中國體系內,然後在高喊自己不想要統一,有幾個人會相信?
嘴巴說不要,身體很老實,太多民眾都被中國情結影響,以至於根本沒注意到中國情結,很大一部份是一種不肯面對現實的幻覺,因為選舉的需要,慢慢的被政客創造出來。
但讀者真的去跟親朋好友試探著問問看,保證都是避談與拒談,畢竟要深信幻覺的人面對現實,這就像去跟暑假快結束,但作業一個字都沒開始動的學生,要求他面對現實一樣 – 談這問題太痛苦了,還是先打電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