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戰略學入門教學:戰略思維的演進(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本系列是以教學目的,簡化需要大量閱讀才能歸納的重點,將戰略學之複雜轉成易於理解全貌的專欄。
我們要開始拆解經濟、技術、軍隊這三項戰略要因,並將之對應到人類不同歷史時期,以及其戰略要因出現的時代。

要素越來越多的戰略學

以下的篇幅要搭配大圖1,請讀者儘量用web介面開新視窗,再來對照閱讀較好。而這張大圖的所有內容,筆者事先強力聲明,只是一種「概論」,不能拿來當作考試用的必考小抄,若你自己的專業牽涉其中,覺得應該有所關聯,自己可以再加進去。
主軸上的各種學問跟制度,指的是被戰略家認為是應該要注意的項目,出現在各家理論之中的時間點。我們很難說某個時間正式出現這因素,改變了戰略理論,只能說是漸變,好比工業革命也不是瞬間完成,是在百年中逐一改變生活型態的過程。各種軍制的演變,武器的應用,也都是相互疊合,不是到某時間後,大家就說好一起改。
大圖1
這張類魚骨圖的核心,是中央的藍色部分,代表時代的演進,以及出現的重要概念。讀者可能會想問,這些概念為何重要,出自何處?主要是筆者整理戰史與古今戰略著作,前人根據經驗,綜合出的主要論點與新觀念。而這些古典戰略名家,就這樣一代又一代,把前人的經驗整到自己身上,再把涵蓋更廣的新理論傳世下去。
在中央主軸的上下,有時間範圍的雙箭頭,指是大致的年代,與對應到的各種要因,請跟著主箭頭上下參照之。筆者會把古今戰略學,依照時代納入的重要內涵,以及其成因概述一次。再次強調,紅點上的重點,指的是在戰略理論上,出現的大概順序,而且世界各地也非同時發生,有些到了現代,當地的狀況還是處在近代的階段。
接著請各位跟著筆者的敘述,依照時代的段落順序,配合大圖1對照。

古代戰略思維

西元前的戰略,在東方最早有系統的著作為孫子兵法,之後是春秋戰國各家著作,但多數偏向兵書,有高層戰略概念的只有《孫子》、《吳子》可以彙整。西方則偏重戰史,從需要解釋的荷馬史詩,到亞歷山大戰記(《亞歷山大遠征記》等),敘事精彩磅礡,但得要花時間抽出其中的戰略觀點。
這個時代的軍隊組成與稅收流向,大致上如圖5所示,紅色箭頭表示稅金流向,藍色表示人事關係。
圖5 古代軍隊組成的來源
我們依照這些著作,可以歸納出最早的戰略觀:國家完全依附在強大的軍隊上,將領常常就是君王,或是有得到君王充分信賴的貴族。國家組織的經濟基礎,主要來自土地(臨海還有一些貿易收益),稅金主體是貴金屬與實物(包含奴隸),不管是雇用或是強徵士兵,兵源依靠土地產生。此時貨幣經濟的概念不深,要先成為區域強權,才能把貨幣的信用建立在貴金屬價值上。

軍隊來源與組織建立

A. 軍隊的組成來自土地上的人民,地主身為貴族領兵,此時軍隊與其說是統一在國家之下,不如說依靠貴族本身。每一隻小部隊的戰力,極端依賴地方貴族的財力與軍事能力。此時軍隊的運作核心,依靠將領的「勇氣」與「魅力」,此為早期的領導特質。因為軍隊的規模小,將領本身能否身先士卒,以及平時對待士兵的魅力,常常能在關鍵時刻產生決定性一擊。
如圖6所示,下達進攻命令的時候,將軍也是其中一支部隊的指揮官,很少有坐鎮後方純下指令的情況。古代的軍隊規模不大,士兵都看得見將軍,一個怯弱的領導者只會被恥笑。而通常身兼將軍的君王,也會訓練一批精銳親衛,必要之時也得親赴戰場,成為決定性力量,若沒有這樣做,很難讓其他人信服。
當然,更現實的理由是,若敵強我弱,將軍的精銳不投入戰場,我軍很容易戰敗,更不要說其他領軍的貴族,會不會認為你在溫存實力?若是敵弱我強,更要早點投入精銳,減少我軍損失。若王權等不夠強大,其他部隊是會懷疑司令官私心的。
B. 軍隊組織的建立,都至少會有一個假想敵存在,如何訓練與編制,軍隊的補給供養,每一個都需要做計劃(因此在大圖1上,補給訓練都串在計畫這條線上)計畫中的假想敵,需透過間諜得到情報,對敵人與對本國的資訊需求是同時產生的,將領得要因應假想敵調整,隨時修正計畫,不能閉門造車。
如上圖7,假設我方是平原國家,假想敵是山地國家,平原適合騎兵發揮,正常來說山岳國家應該不會養騎兵,卻在此時大舉增強,那麼我方就可以假想對方有侵略意圖。純粹防禦作戰,我們可以趕緊訓練大量較便宜的步弓兵,產生數量優勢,或是加強防禦設施,配合步兵進行防守等等。
總之,作戰計畫會先存於紙面上,假想敵我雙方的某種情境,並依此情境訓練軍隊。而遇到敵軍開始接戰的時候,就會產生戰術運動,例如盾兵左手持盾,就會讓橫列軍隊的右側較為脆弱,那我方如何防止敵軍側翼攻擊,要利用地形或是使用數量不多的騎兵等等,這些經驗產生了最早的戰術理論。

指揮系統及戰術的出現

C. 依照人類學與考古學的研究結果,我們幾乎可以肯定,中國古代所說的數十萬大軍對戰,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情。西元前的戰爭,一個將軍在戰場上可控制的人數多在數千以下,能夠下達可行命令並進行運作的戰術單位,數量級大致為百人,將軍對軍官下達命令,軍官就會率領他自己的部隊執行。這些軍官可帶領的士兵單位,就是最小的控制單位,平均來說,古代在戰場上可控的最基本單位,大致是 5-10人,也就是東方所稱的「伍」。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22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立第二戰研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26.7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戰略學看似一門包羅萬象的學問,實際上也接近如此,但這卻讓現代人想學的不得其門而入,已經浸在裡面的則不知未來方向。本系列將是以教學目的,簡化需要大量閱讀才能歸納的重點,將戰略學之複雜轉成易於理解全貌的專欄。
正常情況,台灣真的不需要擔心這次的疫情,標準流程即可以應付。我們要擔心的是萬一出現不正常的狀況,醫療系統是否能夠承受超出負擔的能力。這有很多種狀況跟劇本需要模擬,而且絕大部分都跟醫療專業無關。
台灣對這次疫情的反應,處理的非常好。SARS得到的經驗,就是讓台灣最頂尖的人才,獲得充分的授權,設計出有效的標準處理流程,純以防疫角度來說,幾乎是無懈可擊;但做戰略計畫,一定要想到最糟糕的場景。
武漢肺炎在短短幾周之內,恐慌就蔓延到全世界,引起口罩搶購潮,除了台灣價格持平,其他國家已經出現天價,甚至出現排華反中的案例。就以此次疫病事件,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就已公開的資訊來說,這次病毒擴散有好幾個可以觀察的點,足以學習基本的戰略分析技巧。
戰爭藝術的內容,集結了約米尼一生經驗,這些經驗可以說是跟隨著拿破崙而來的,瞭解約米尼的想法,也同時對拿破崙的想法會有所瞭解。在閱讀這本著作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富勒將軍的這本戰爭指導,可以說是總結他一生的經驗,希望傳承給下一代的經典,他與李德哈特之間亦師亦友的關係為人所稱道,這本戰爭指導也是由鈕先鍾老師所翻譯,與戰爭論之於戰爭藝術一樣,戰爭指導也與戰略論可以作一比較,鈕先鍾老師在書末都有附上兩人思想比較
戰略學看似一門包羅萬象的學問,實際上也接近如此,但這卻讓現代人想學的不得其門而入,已經浸在裡面的則不知未來方向。本系列將是以教學目的,簡化需要大量閱讀才能歸納的重點,將戰略學之複雜轉成易於理解全貌的專欄。
正常情況,台灣真的不需要擔心這次的疫情,標準流程即可以應付。我們要擔心的是萬一出現不正常的狀況,醫療系統是否能夠承受超出負擔的能力。這有很多種狀況跟劇本需要模擬,而且絕大部分都跟醫療專業無關。
台灣對這次疫情的反應,處理的非常好。SARS得到的經驗,就是讓台灣最頂尖的人才,獲得充分的授權,設計出有效的標準處理流程,純以防疫角度來說,幾乎是無懈可擊;但做戰略計畫,一定要想到最糟糕的場景。
武漢肺炎在短短幾周之內,恐慌就蔓延到全世界,引起口罩搶購潮,除了台灣價格持平,其他國家已經出現天價,甚至出現排華反中的案例。就以此次疫病事件,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就已公開的資訊來說,這次病毒擴散有好幾個可以觀察的點,足以學習基本的戰略分析技巧。
戰爭藝術的內容,集結了約米尼一生經驗,這些經驗可以說是跟隨著拿破崙而來的,瞭解約米尼的想法,也同時對拿破崙的想法會有所瞭解。在閱讀這本著作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富勒將軍的這本戰爭指導,可以說是總結他一生的經驗,希望傳承給下一代的經典,他與李德哈特之間亦師亦友的關係為人所稱道,這本戰爭指導也是由鈕先鍾老師所翻譯,與戰爭論之於戰爭藝術一樣,戰爭指導也與戰略論可以作一比較,鈕先鍾老師在書末都有附上兩人思想比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份文章介紹了《孫子兵法》每一章節的重點,包括開始計算、作戰、謀攻、軍形、兵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和用間等內容。
Thumbnail
以上圖解皆取自網路搜尋。 該書(前一版為《孫子兵法知識地圖》)作者程國政,以「現代用語」將《孫子兵法》「割裂」為四大軍事範疇:國家戰略、軍事戰略、治軍理念、戰鬥戰術;十大兵學策略:政治戰略、經濟戰略、國防戰略、情報戰略、經常戰略、權變戰略、領導行為、軍隊管理、戰術原則、戰鬥方法;三十六個兵學規則:
Thumbnail
傳統的觀點 傳統上,幾乎可說無一例外地,都認定「形、勢、虛實(通行本)」是《孫子兵法》的中心。雖然大家都將「始計(通行本)、作戰、謀攻」置於所謂的「大戰略」的地位,但是真正的心力大多用於「形、勢、虛實」三篇。由於誤認,以至於《孫子兵法》到底如何使用,沒人說得清。 通常,十三篇都被割得破碎,以便於
Thumbnail
「行軍」、「火攻」兩篇是「軍爭」篇的實戰操作 「行軍」開篇即是「處軍相敵」:處置軍隊、觀察敵情。這當然已是在戰場上。一支數百人、數千人、甚至數萬人的軍隊,在戰場上的運動,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即使是單純的移動、紮營、埋鍋造飯,絕非夏令營那種遊戲。「行軍」應當解釋為「軍隊移動、行動、行進」。 「火攻
Thumbnail
「軍爭」當是介於「五變」與「謀攻」之間,可類比為少陰或少陽。何解?「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有「乃為之勢、因利而制權」之分;「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者,知迂直之『計』者也」——有「校之以計」之分。勢計互交而成「軍爭」。 知迂直之計 總而言之,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受命主將接到來自國主
Thumbnail
在一個古老的中土大地上,來自世家大族的孫武,在經歷了多次戰爭積累後,他突然有感而發地說了一句「戰爭,是國家大事,一旦發生,都會造成人民死傷無數,甚至國家破滅,為了能夠生存下去,我們必須慎重的去面對它,面對戰爭」
Thumbnail
「謀攻」當是從「校之以計」衍生而來。何解?「校之以計」是針對「道天地將法」,而「謀攻」當是針對「校之以計」的結論,亦即「計」上加「計」而成為「謀攻」。如同陽陽或陰陰互交,而成太陽或太陰。 不戰而勝 總而言之(凡),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使(雙方的,下同)「國」完整是優秀的,使「國」損傷是次等的。使
Thumbnail
孫子兵法之邏輯「計」為首篇,「用兵之法」四篇環之,其他八篇呢?也是孫子思想中的「兵法」嗎?看起來,孫子以後的人們,似乎那麼認為的。因未將「凡用兵之法」這一句給予重視,以至於主流觀點,皆視「形」、「勢」、「實虛」為孫子兵法十三篇的核心篇章。甚至還有唐太宗李世民與衛公李靖的加持。但,此三篇雖然有很多後世
Thumbnail
孫子兵法之邏輯所謂「兵法」,即是「用兵之法」,說白話就是「用軍策略」——使用軍隊的策略、使用軍隊打贏戰爭的方法。「兵」即軍隊、「法」即策略。此「法」與五事之「法」無關。大家經常把「戰略」等同於「策略」,但是,前者是指『戰爭策略』,後者在本質上是指『方法』。Strategy在中譯兩者皆可,當然是錯誤的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份文章介紹了《孫子兵法》每一章節的重點,包括開始計算、作戰、謀攻、軍形、兵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和用間等內容。
Thumbnail
以上圖解皆取自網路搜尋。 該書(前一版為《孫子兵法知識地圖》)作者程國政,以「現代用語」將《孫子兵法》「割裂」為四大軍事範疇:國家戰略、軍事戰略、治軍理念、戰鬥戰術;十大兵學策略:政治戰略、經濟戰略、國防戰略、情報戰略、經常戰略、權變戰略、領導行為、軍隊管理、戰術原則、戰鬥方法;三十六個兵學規則:
Thumbnail
傳統的觀點 傳統上,幾乎可說無一例外地,都認定「形、勢、虛實(通行本)」是《孫子兵法》的中心。雖然大家都將「始計(通行本)、作戰、謀攻」置於所謂的「大戰略」的地位,但是真正的心力大多用於「形、勢、虛實」三篇。由於誤認,以至於《孫子兵法》到底如何使用,沒人說得清。 通常,十三篇都被割得破碎,以便於
Thumbnail
「行軍」、「火攻」兩篇是「軍爭」篇的實戰操作 「行軍」開篇即是「處軍相敵」:處置軍隊、觀察敵情。這當然已是在戰場上。一支數百人、數千人、甚至數萬人的軍隊,在戰場上的運動,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即使是單純的移動、紮營、埋鍋造飯,絕非夏令營那種遊戲。「行軍」應當解釋為「軍隊移動、行動、行進」。 「火攻
Thumbnail
「軍爭」當是介於「五變」與「謀攻」之間,可類比為少陰或少陽。何解?「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有「乃為之勢、因利而制權」之分;「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者,知迂直之『計』者也」——有「校之以計」之分。勢計互交而成「軍爭」。 知迂直之計 總而言之,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受命主將接到來自國主
Thumbnail
在一個古老的中土大地上,來自世家大族的孫武,在經歷了多次戰爭積累後,他突然有感而發地說了一句「戰爭,是國家大事,一旦發生,都會造成人民死傷無數,甚至國家破滅,為了能夠生存下去,我們必須慎重的去面對它,面對戰爭」
Thumbnail
「謀攻」當是從「校之以計」衍生而來。何解?「校之以計」是針對「道天地將法」,而「謀攻」當是針對「校之以計」的結論,亦即「計」上加「計」而成為「謀攻」。如同陽陽或陰陰互交,而成太陽或太陰。 不戰而勝 總而言之(凡),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使(雙方的,下同)「國」完整是優秀的,使「國」損傷是次等的。使
Thumbnail
孫子兵法之邏輯「計」為首篇,「用兵之法」四篇環之,其他八篇呢?也是孫子思想中的「兵法」嗎?看起來,孫子以後的人們,似乎那麼認為的。因未將「凡用兵之法」這一句給予重視,以至於主流觀點,皆視「形」、「勢」、「實虛」為孫子兵法十三篇的核心篇章。甚至還有唐太宗李世民與衛公李靖的加持。但,此三篇雖然有很多後世
Thumbnail
孫子兵法之邏輯所謂「兵法」,即是「用兵之法」,說白話就是「用軍策略」——使用軍隊的策略、使用軍隊打贏戰爭的方法。「兵」即軍隊、「法」即策略。此「法」與五事之「法」無關。大家經常把「戰略」等同於「策略」,但是,前者是指『戰爭策略』,後者在本質上是指『方法』。Strategy在中譯兩者皆可,當然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