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0|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哲學蹲馬步│讓複眼成為你的第三隻眼-談自我觀察

    在2019年三月第一次聽了褚士瑩老師的《邏輯思考講座》起,這趟「哲學踐行」思考的黑洞探險之旅序幕就此揭開。經過一年的摸索,我開始緩慢理出一些「原來如此」的頭緒,目前還在持續經歷不同的體驗。在這趟旅程中需要準備的工具,除了盤纏、時間、電腦設備以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條件:把自己歸零。
    2019-2020期間我參加了一門線上課程,這門課主題以前我從來沒有想過,當然也沒有應用它的機會。身邊的人聽到反應都很平淡-因為他們覺得我沒耐性,一定第一期就自我了斷。由於老師自稱是風一般的男子,全地球都是他的上課教室,因此採用視訊的方式與同學每週一次線上相會。同學組成來自四面八方,背景年齡專長興趣個性天差地遠,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願意試著去理解並學著享受思考帶來的愉悅。 這堂課叫「哲學蹲馬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思考也是這樣。 思考的紀律守則之一:用複眼觀察自己
    剛開始上的時候,我常想我是跌到什麼異次元空間嗎還是平行時空?好多地方令我百思不解;比如說:複眼。 每次老師課後反饋,會提醒說思考的紀律有一條就是「用複眼觀察自己」。 這一點我真的怎麼想也想不通。
    什麼複眼?蒼蠅那個嗎?可是我就只有兩隻眼還在同一面,能夠看到的視角只有180度。 還是要開天眼呢?即使我開了天眼,加上原來兩隻眼也才一共三隻,跟蒼蠅比算不上什麼複眼吧! 即使我用無人機跟拍自己當作第三隻眼,但拍的還是我自己啊! 有次老師因應同學的提問,針對複眼這問題做了一個比較詳細的解釋。 「就是你要想像自己有一隻眼睛伸出來,把自己當做別人在觀察。」 還比了一個「想像在觀察自己的眼睛的大略位置」手勢高度來示意。 這下糟了,我想到自己變成外星人的畫面。 最近老師的專欄發表一篇專文《「我OK,你先領」背後的情緒是什麼?》文中提到:以本文示範哲學思考怎麼樣可以應用來做媒體識讀和情緒識讀。一發表後在留言區與社群媒體湧入許多意見,有人跳腳說胡說八道有人說想太多,還有人自我表白說他是一家小店的老闆娘,覺得自己有能力做這些,並不是優越感云云。而在共學團裏同學們也熱烈討論,為什麼談情緒會讓人反應激烈到要來留言,也有人接到學員來訊反彈說這樣似乎連善惡仁義都抺殺了。 這些留言與互相討論的意見,會不會就是我想不通的「複眼」呢?
    複眼看到的是思考世界 打開觀察的複眼能讓自己全方位覺察
    我把「用複眼觀察自己」簡單分為三類:自我觀察/他人觀察/廣角觀察。 自我觀察: 特色是隨時隨地可以做,不用怕別人會因此生氣或聯想太多,自我提問可以問到很深的想法。好處是彈性很大,隨著自己知識與理解力增加,會有不同的發現。壞處是容易變成內心小劇場,只看到自己的想法形成盲點。這需要經過思考的訓練及一段時間的練習才能完成。
    他人觀察: 特色是資訊來源太多容易混淆。哲學踐行講求論點提出要有證據支持,為了要保持客觀的比例,這類又可以三種維度來檢視合理性:廣度、高度與深度。 廣度就像是:同一個問題,在同溫層問與異溫層問,得到的回應可能完全不一樣。但是形成同溫層是自然的群聚效應,這樣要怎麼跳離同溫層的框架呢? 答案是:試著想想平常會反對你,或你不喜歡的三個人,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高度就像是:不同生命經驗的人對觀察可以談的面向。如電影《高年級實習生》(The Intern)裡, 勞勃狄尼洛 ( Robert De Niro ) 除了在公司協力老闆安海瑟威 ( Anne Jacqueline Hathaway ) 以外,私底下還用自己人生經驗觀察老闆個人婚姻遇到的問題並提供建議。
    深度就像是:跟你接觸頻率高的人與頻率低的人。他們對你的觀察往往有很大的區別。還有一種人也會對你的觀察特別深:經過思考訓練的人。觀察出的深度也會有差異。 廣角觀察- 比如老師發表的文章下面留言,我會觀察幾位說「想太多」的人,他的背後情緒是什麼? 我能夠不帶投射的推論出他的思路嗎?有些留言的背後為什麼充滿憤怒?他是對自己想做好人有挫折感,或是他對於承認自己想做好人有挫折感呢?如果是優越感,為什麼被點出來要這麼憤怒呢?藉由第三方的素材反應,來練習觀察別人怎麼想,再用來想自己這樣想合理嗎?有什麼證據在支持我的說法呢? 在哲學踐行的討論裡,我們需要知道自己的意見與大多數人的看法差異性大或小。這是一種理解自己思考邊界的測量方式。大多數人的看法會形成「常識」,而「常識」不見得全部都是正確的,自己的意見會形成個人價值觀,而個人價值觀也不一定是錯的。這是我們在進行哲學踐行討論裡需要先理解的前提。 而「用複眼觀察自己」是一種需要經過訓練的,對自己觀察的練習。 在這樣的練習中,我們學著打開自己心裡的長城,試著想想別人是怎麼想的,可以增加同理心。更重要的是,我們進入自我覺察的階段,知道並接受自己與別人有不一樣的地方,也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 哲學並不是只有大師的理論,哲學踐行更有它美妙的地方。至少,會多了很多複眼同學軍團一起在這個領域互相討論學習,拓展彼此思考的視角。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