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8|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王丹:為什麼台灣民主還不是鞏固的民主?讀《民主轉型與鞏固的問題》之二

台灣的民主發展,備受國際重視與好評。從李登輝的「寧靜革命」到2000年的政黨輪替,再到國民黨與民進黨的交替執政,很多人認為,經過幾十年的奮鬥與發展,台灣已經建立了鞏固的民主。
已歷經兩次政黨輪替的台灣,有鞏固的民主了嗎?(圖片來源:中岑 范姜,CC BY-SA 2.0)
已歷經兩次政黨輪替的台灣,有鞏固的民主了嗎? (圖片來源:中岑 范姜CC BY-SA 2.0
台灣的民主,到底算不算鞏固的民主政體?這也許見仁見智,但至少,按照胡安・J・林茨(Juan J. Linz)和阿爾弗萊德・斯泰潘(Alfred Stepan)在他們合著的《民主轉型與鞏固的問題》一書中訂定的標準,答案是否定的。而否定的理由,值得台灣致力於民主鞏固的年輕世代參考與借鑑。

穩定選舉不等於民主鞏固指標

在很多人看來,台灣已經有了穩定的選舉制度,這就是民主的根本保障。只要有四年一次的選舉,民主制度就算穩定住了。在最近兩次政黨輪替前後的選舉中,輸掉選舉的一方,常常用這樣的觀點來安慰自己,也因為如此,這項觀點頗為流行。但在林茨和斯泰潘看來,這是陷入了「選舉至上謬誤」(electoralist fallacy)。自由選舉是民主的必要條件,但不能被視為民主的充分條件,更不能被認為是民主鞏固的指標。
典型的例子像是南美的軍人政權:也固定進行選舉,但即使有了選舉,我們都知道南美的軍人政權不是民主政權。另外一個例子就是新加坡,也有選舉,卻無法改變其威權主義政權的本質。當然,你可以說南美的軍政權和新加坡的選舉,並非真正的自由選舉,然而即使有了真正的自由選舉,對於一個鞏固的民主來說,還需要更多條件。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