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學入門一開始,就提到戰略本身有思想與計劃的兩部分。前半的思想過程與歷史發展已經差不多了,後半要教讀者怎樣作計畫,以及戰略想定的基礎,跟如何擬定劇本。
在提出願景後,需要做劇本(scenario)的想定,這是戰略計畫中最困難的部分。理由是,編劇本需要假設可能發生的狀況,每一個人能想到的未來「情境」,與他的本科之事、社會經驗、人際關聯都有影響。一個整天歲月靜好的人,絕對想不到哪些人在替他負重前行,就算你把他抓到苦行者前面,他也會拒絕接受自己,抵死不信。本篇會從基本流程、修正劇本到風險評估大致講一遍。
劇本想定的基本流程
A. 劇本想定,大致上就是根據願景,提出某一種預測的路徑,然後我們收集相關資料後,根據資料內容,擬訂可行的專案。有了專案後,通常要再模擬執行幾次,軍事行動的模擬通常是軍棋,政治上就是沙盤推演,不管你用哪種去測試,還是拿這套專案去問有經驗的,總之不能不試驗,就貿然推行。
如圖4所示,劇本到擬定專案,有很多疊合的地方,有學過管理學的朋友,會覺得不就是擬專案計畫,怎麼要多一個劇本想定的步驟?因為在戰略計劃上,投入的資源太多,你不能做中學,這不是一家工廠,倒掉去申請紓困就算了。國家倒掉,找聯合國救嗎?
圖4中,想定劇本後,要根據你去想定的狀況,收集相關的資料,這些資料包含人事、資金、物流……等等,只要可能有關的都要收集,然後判斷可行性與否。下段用範例解釋:
範例
【劇本A】:想要在6小時內從台北搭火車到高雄。
→【收集資料】:
- 手上資金500,肯借你錢的朋友沒半個,沒有乞討的勇氣。
- 6小時內可抵達的火車,500元買不起。
- 500元買得起的車票,6小時內都到不了。
→【可行性】:無限小,回去重擬劇本。
【劇本B】:改為6小時內從台北到高雄。
→【收集資料】:
- 手上資金500,肯借你錢的朋友沒半個,沒有乞討的勇氣。
- 火車確定沒辦法。
- 國道客運,有500元以內的,車程5小時半可以到。
→【可行性】:
蠻有機會的,但似乎有不確定的地方,再多收集資料。
→【收集資料2】:從家裡出發到客運搭乘站要花時間
- 走路需50分鐘,免費,但來不及了。
- 跑步需30分鐘,免費,但肥宅跑不動。
- 搭計程車5分鐘,150元,到得了但也沒錢搭客運。
- 搭公車15分鐘,50元,可以到,但不敢保證公車會不會誤點。
- 騎Ubike20分鐘,15元,可以到,正好家裡跟客運站旁都有Ubike能租。
→【可行性】:騎Ubike最高,搭公車次之。
【擬專案】:根據可行性制定騎Ubike,跟搭公車到客運站的專案。
這是非常簡單的一套了解劇本的辦法,你若覺得這跟專案好像差不多,那答對了。因為越簡單的事情,劇本的想定就會跟專案本身有越高的重疊性,畢竟需要預測的時間短,會偏差的意外不多,一套劇本不需要太多可執行的專案。
根據資料與執行狀況,修正專案與劇本
B. 戰略的劇本想定,需要預測一定的時間,而且規模會很大,此時劇本跟專案就會分很開。若正在執行某項劇本,還可能會根據專案的結果,邊修正邊前進(即滾動式修正),其大致的關係如下圖5:
圖5是沒有很標準的流程圖,筆者為了方便,用動態的方式畫才這樣,而且內容簡化很多,純為了好解釋。這是假定我們要達成一個願景,從現狀開始執行甲劇本,在這個劇本中有三個單位,人事、資源、現場執行者,我們先從藍色實線開始。
人事單位中原先的調配專案A,擬了一個供現場執行的人事專案A1,筆者在此設定兩種狀況。第一種,專案A1需要改善,人事調配單位收到回報後,去擬定人事專案A2,加以執行後給現場。但現場執行者發現這套雖然人事單位可以,但現場單位卻無法接受這些人來配合,只好退回去劇本的部分。
另一種是A1完全做不到,劇本本身就得要修正。遇到這兩種狀況,甲劇本只能修正人事調配專案為B,然後擬定新的人事專案B1,現場執行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