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熱度雖然只有三分鐘,但相比連一分鐘的熱度都沒有,其實也不錯了。
什麼是做事情三分鐘熱度?簡單來說就是一開始很有動力、很積極熱情,但後來就失去了興趣、沒有了熱情,事情可能就不做了或隨便結束。這有點像成語裡的虎頭蛇尾。這種情況其實生活中很常見,也許大部份的人都曾經有這種個性,或一直是這種個性。小朋友常被長輩唸,不要做事只有三分鐘熱度,這樣怎麼會成功呢。其實三分鐘熱度的含意很多:在某種意義上說,三分鐘熱度就是一種即刻的滿足,它缺少對長遠規劃和長期堅持付出的認識。好奇心令人們對一件新事物產生熱情。其次,三分鐘熱度也可能源於害怕失敗。當人們開始對某些事情感興趣,並付諸實踐後,才發現「沒那麼簡單」,為了避免承受未來可能的失敗,所以就及時放棄了。這裡要來分享我的一些三分鐘熱度。
10年前剛到菲律賓,那時候只會英文的我在生活上常常碰壁,因為菲律賓人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怎麼說英文的,都講他們的國語Tagalog。看來不學一點Tagalog不行,所以就去書店買了幾本有關學習Tagalog的書(那時候傻傻的不知道網上免費的資料一大堆),然後開始從發音、文法、句構等一點一點來學。現在想起來那時都把Tagalog當成一門學科來學了,我想應該沒有人像我一樣這樣學Tagalog的,重點是還學得二二六六,唉。Tagalog學沒多久,發現這個語言裡有不少西班牙字,那時也不知道哪來的念頭,突然想學西班牙話了。Tagalog瞬間被我打入冷宮,我又跑去買了學習西班牙話的書。前前後後買了4本:一本厚得跟我研究所的原文書一樣厚、一本是字典、另外二本是學習本(其中一本還有附CD)。可想而知那時我有多熱情如火,似乎準備要唸西班牙文研究所一樣。相較起學Tagalog,我那時學Spanish的動力更強,現在想想還真不知道那時哪來的動力。除了書本,我還上網去找了西班牙歌曲,還有Youtube上的教學影片,多管齊下。以前在學校學英文都沒這麼有動力。
不到半年,西班牙的書本又被我打入冷宮了。主要原因是碰到太難的發音(彈舌音一直學不會)、而且很多解說看不懂,又找不到人問,再加上學了後沒人可以練習。從這之後,那些學習西班牙文的書就被我供奉在書架的最角落,一直到現在。我剛才找了一下電腦裡西班牙文學習資料夾,下載的教學影片就有超過100部,下載的歌曲超過50首。我怎麼想都想不透當時哪來的動力。除了西班牙文,我那幾年還學過粵語。為什麼那時候會想學粵語呢,難道菲律賓華人講粵語嗎?不是的。主要理由就是當時很愛看港片,看著看著就想學了,再加上華校裡有老師粵語講得很好,所以就來興致了。那時只買了一本書,其他都是上Youtube學。後來也是三分鐘熱度,學了幾個月就沒下文了。
雖然西班牙話和廣東話都沒學好,但在那三分鐘的熱度間,我也有所收穫。我得以有機會接觸了這全球第三大語言,並且欣賞到西牙班文歌曲的美。從那個時候到現在,我一直都覺得西班牙語很美。雖然未來可能再學習西班牙語的機會不大,但那次的三分鐘熱度,讓我有機會走進這個語言的奇幻世界。現在記得的西文單字不超過30個,不過看到電影中講的西文有我聽得懂的字時,心裡還是很爽。粵語學得比西班牙話好一點,可能因為粵語影片較多,所以聽的機會多,再加上某些發音跟台語差不多,所以現在會聽、會說的詞語和句子較多。現在偶爾講兩句出來裝一下還是做得到的。
最近在網上看到作家張皓宸曾经在一則訪談裡,回應很多人都在批判那種溫暖清淺的文字只能给人帶來三分鐘熱度。他說:我自己是有一個態度,就是我並不覺得三分鐘熱度是一件壞事。他說"我很佩服做一件事情能做到極致的人。但是,三分鐘熱度的人,窮極一生都在尋找各種各樣的興趣。他們在找的過程中,收穫的東西可能就是,你抬眼望去能看見一整片的星空。你不能說,我看到最遠的那顆星是好的,还是我看到了更大的天空是好的,我覺得这两件事,都挺好的。"
我覺得有時候三分鐘熱度,能帶你走進另一個未知的奇異世界,讓你開啟人生另一扇不同風景的窗戶。這樣看來其實也不壞。不過在做很多事情時還是不能虎頭蛇尾,這樣很多事情會辦不成。最後提外話一下,有個部落格的名字就叫作三分鐘熱度,裡面文章蠻有意思的,有空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