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當一個小孩會轉頭看你的大人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陣子我身邊的孩子開始戀愛,多角關係勾心鬥角,讓我回想起小時候看的影集《飛越比佛利》(嗯其實是青春喜劇的感覺啦),偶爾特別腥風血雨時,也會聯想到三立鄉土劇。
本來我都要爸媽們一動不如一靜,不要管東管西也不要上下其手(?),不要別人談戀愛自己也跟著昏頭。爸媽們大致上也願意盡量克制自己,事情也都還維持在青春爛漫小打小鬧的階段。
但後來出了件有點大的事。

網路霸凌

總之主角之一孩A跟另一主角孩B吵了好一陣子。前幾天,A被拉進一個messenger群組裡,裡頭有四五個人,但她只認識朋友B。才進去沒多久,其他不認識的人就開始辱罵她,像是婊子、喜憨兒之類的。
A氣得哭了,找了媽媽談過之後,媽媽跟她一起打電話給我。我看了她傳來的圖,先試著安慰她、平復她的情緒,等她冷靜下來後,才接著問她我能夠為她做什麼。
她希望對方那些人不要再這樣做。
我想這件事情終究得要從B那裡著手,於是我建議孩A:「妳先退出群組吧,封鎖那些人,下禮拜見面我再來跟B談。」
A接受了我的建議,但沒想到對方不知怎麼的還是可以把她加回群組裡,而且變本加厲地辱罵她。
我建議她:「妳先截圖,然後說妳已經截圖了,叫她們不要再罵了,不然妳要告她們。」
A照著做了,對方立刻慌慌張張地把A從群組移出。
這當然只是嚇嚇她們而已。
我請A稍安勿躁,在下週我們跟B見面前,先好好照顧自己。然後我開始試著搞懂這些孩子到底是哪裡來的。從小孩的FB帳號開始,我開始看她們公開的貼文、照片跟好友名單,不用多久,我就大致知道這些小孩的年紀、居住縣市跟學校。
接下來兩天裡我打了幾通電話、傳了訊息給幾個教育工作者,確認了這些孩子並不是我們圈子的孩子,而是孩B的網友。
為了同儕認同而參與動員,其實並不是青少年特有的現象
我也打聽到,這些孩子都加入了一個國中女生的社團,會在這個社團裡發表自己的煩惱,或者炫耀自己生活裡的得意之處(例如跟男朋友的合照),希望能夠得到同儕的認同。在這樣的網路社團裡,排擠或攻擊並不少見,而B加入的對話群組是這個社團裡的小圈圈,也不是第一次集體「出征」一個對象。
後續在協助A和B當面溝通的過程中,孩B說出她對這些孩子懷有畏懼。她雖然多少有想要這些朋友幫忙她出一口氣的念頭,但其實也對集體攻擊A的行為感到不安。B這麼說:「我不太敢叫她們不要這樣做。」
把話講開之後,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開一個群組跟朋友一起說別人壞話,或是因為內在的匱乏而向外追求人際上的肯定,這樣的事情誰沒做過呢?大多數人很大年紀了,也都還在做。
差別──假如有的話──大概只是在當事情開始歪斜擴大的時候,B沒有足夠的能力讓它停下來。
而我在處理這件事情的過程中,一直聯想到韓國的N號房事件

如何防範N號房事件?

N號房的事件給我們很多警醒,像是網路隱私權、兒少性剝削、性教育等等。
根據報導,N號房的主持人是在網路上挑選少女,利用她們缺乏法律知識和常識,操弄人性上的弱點,讓少女們一步步落入控制。而孩B的這個女孩網友們,遇到對方威脅提告的反應,所露出的驚慌失措的樣子,讓我忍不住擔心這些女孩要是遇到類似的情境,有沒有抵禦或避開的可能。
再加上我身邊的孩子都是重度的網路使用者,我忍不住會想,假若類似的事情悄悄接近我們的孩子,我們能不能避免?我們要不要也縮減孩子們使用網路的時間跟次數?但要怎麼縮減?這種管制又要到哪個年紀?
這種擔憂真的非常普遍……。Source: U.S. Air Force graphic/Tech. Sgt. Benjamin Wilson/Ramstein Air Base
稍微冷靜下來之後,我察覺到這種出於恐慌的管制恐怕還是非理性的。在這個連讀冊這種大公司都可以反覆流出訂貨訊息給詐騙集團的時代,無論怎麼防範、管制到什麼年紀,恐怕都是不足以令人安心的。
而那些能對孩子做的、想得到的事情,我們都陸陸續續在做了。那麼,還有什麼我們應該要更注意的呢?
在我正煩惱這個問題時,無獨有偶地,又有個孩子C接到了一個messenger訊息。
孩C傳訊給我,問我這東西對勁嗎?我說這種通常不大對勁。假如你想要朝這方面發展,我們可以一起來想想,我們要去培養什麼能力跟技術。
這提醒了我,就像這兩次,我們不是成功地「防範」了許多次「網路事件」嗎?而且還有更多次不在網路上的事件,我們跟孩子們也透過互相信任與合作,成功避免了許多可能會很不堪的後果。
大概是因為,我們總是試著採取協助的立場,站在小孩的身邊或後面,而不是用質疑或追究的態度站在孩子的對面,於是當小孩面臨一個難關時,孩子就更有可能不必隱瞞,而能願意轉頭問問我們的看法,或是尋求我們的幫助。

當一個小孩會轉頭看你的大人

仔細想來,就像在A和B的事件裡,我們有很多的幸運,也有好多有意識的努力。
首先當事情發生之前,因為孩子們的互動從不在我前面遮遮掩掩,我大致上已經知道前因後果。
當事情發生的時候,A相信媽媽,跟媽媽說明,得到了媽媽的支持;而媽媽跟孩子都相信我,把事情轉告我,委託我跟進處理。
接著,當我尋求教育社群的協助時,同行們都願意跟我分享訊息,並且主動幫我進一步打聽,也提供我寶貴的建議。我們社群的「網」好好地接住了我們。
然後,B的媽媽也願意相信我,把我需要知道的訊息告訴我,委託我主持A跟B的對談。
最後,B也願意相信我,願意讓我知道她的脆弱與需求。
而A跟B都是很幸運的、很好的孩子,她們在傾向於包容而不是競爭的環境裡長大,願意相信談話,也願意相信和解是可能的。
我想,就是因為這裡有很多願意彼此信任的大人跟小孩,於是我們才能好好地面對這許多的危機。
我一邊覺得欣慰,一邊又想到,在那個群組裡的其他孩子呢?當她們被人「恐嚇」說要告她們的時候,她們有沒有可以信任的大人,可以在事情尚未歪斜到難以承擔之前,轉過頭去求助或諮詢呢?
同時身為父親和教育者,我很清楚,在和孩子相處的日常生活中,若是想要保持寬容而有耐心,需要有多大的資源與餘裕才能辦到。建立在此之上的良好親子關係雖然是一種選擇,但也是一種幸運──那是一種擁有資源與餘裕的人才能做的選擇。
這麼說來,一個孩子若出生在有資源與餘裕的家庭、父母又選擇要將資源和餘裕投入在親子關係,那該是十分幸運的事。而我們知道,大多數孩子恐怕沒有這種幸運。
也是因此,若你遇到了一個小孩,偶然間要跟他相處,而你剛好有資源和餘裕的話,希望你願意考慮,成為一個他遇到困難時,會想要轉頭問你的大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60會員
121內容數
我和朋友共同分享、推動「合作式教育」的概念,試著建立由父母、小孩與教育者共同合作、建構的教育場域。在這個寫作計畫中,我想要寫下我在教育現場的記錄及相關問題的思考,希望能讓讀者和我一樣,在繁雜的教育/教養現場得到些微的救贖,且保有討論和省思的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盧駿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總的來說,無論是教育者或父母,擁有想要更瞭解孩子、想要讓孩子「好還要更好」的念頭,我想是無可厚非的,但若因此而一直打探小孩大大小小的任何資訊、想要整天對孩子做這做那的,我想大多數在冷靜狀態下的父母和教育者,都會覺得不對勁。
在家自學的實務上,預算與學習機會的問題,會隨著小孩的成長、想學習一些複雜的事物,逐漸變得更加嚴苛。我想提出的對策,是讓小孩跟社會「面對面」,拓展小孩在社會上學習的機會。當他們得到跟我們一樣多的資訊跟資源,他們也有能力跟我們一樣投入社會上的學習活動。
作為父母和教育者,每當面臨要不要「推一把」的教育抉擇時,一邊是「小孩因此而討厭怎麼辦?」「破壞親子關係怎麼辦?」,另一邊是「小孩養成逃避的習慣怎麼辦?」兩害相權如何取其輕?簡直像是教養上的電車難題。在有如迷宮的諸般可能性裡,父母和教育者到底該怎麼做選擇?
在中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裡,被輿論稱為「吹哨者」之一的醫師李文亮於2月6日過世。這篇文章要討論的,著重在中共有關當局當初要求李文亮簽寫的「訓誡書」。雖然是那個國家的事情,但看在我這個教育者的眼裡,卻像是近在咫尺的事。
在台灣做教育,時常會聽見父母的許多擔憂,一下子要防堵這個,一下子要禁止那個。除了媒體亂象之外,政治、性教育、社會黑暗、死亡、妖怪、鬼、電玩、手機、電視、漫畫,應有盡有。但是,怕球是接不到球的,當然也沒辦法教孩子接球。
選舉過後,臉書上的粉絲專頁「韓粉父母無助會」裡,許多年輕人匿名投稿,說出他們正面臨的親子衝突。父母作為韓國瑜支持者,他們自己不是。他們的處境細節雖然不同,但都面臨極類似的困境:在韓國瑜敗選後,他們的父母用極為破壞親子關係的方式,對這些子女宣洩了他們的憤怒。
總的來說,無論是教育者或父母,擁有想要更瞭解孩子、想要讓孩子「好還要更好」的念頭,我想是無可厚非的,但若因此而一直打探小孩大大小小的任何資訊、想要整天對孩子做這做那的,我想大多數在冷靜狀態下的父母和教育者,都會覺得不對勁。
在家自學的實務上,預算與學習機會的問題,會隨著小孩的成長、想學習一些複雜的事物,逐漸變得更加嚴苛。我想提出的對策,是讓小孩跟社會「面對面」,拓展小孩在社會上學習的機會。當他們得到跟我們一樣多的資訊跟資源,他們也有能力跟我們一樣投入社會上的學習活動。
作為父母和教育者,每當面臨要不要「推一把」的教育抉擇時,一邊是「小孩因此而討厭怎麼辦?」「破壞親子關係怎麼辦?」,另一邊是「小孩養成逃避的習慣怎麼辦?」兩害相權如何取其輕?簡直像是教養上的電車難題。在有如迷宮的諸般可能性裡,父母和教育者到底該怎麼做選擇?
在中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裡,被輿論稱為「吹哨者」之一的醫師李文亮於2月6日過世。這篇文章要討論的,著重在中共有關當局當初要求李文亮簽寫的「訓誡書」。雖然是那個國家的事情,但看在我這個教育者的眼裡,卻像是近在咫尺的事。
在台灣做教育,時常會聽見父母的許多擔憂,一下子要防堵這個,一下子要禁止那個。除了媒體亂象之外,政治、性教育、社會黑暗、死亡、妖怪、鬼、電玩、手機、電視、漫畫,應有盡有。但是,怕球是接不到球的,當然也沒辦法教孩子接球。
選舉過後,臉書上的粉絲專頁「韓粉父母無助會」裡,許多年輕人匿名投稿,說出他們正面臨的親子衝突。父母作為韓國瑜支持者,他們自己不是。他們的處境細節雖然不同,但都面臨極類似的困境:在韓國瑜敗選後,他們的父母用極為破壞親子關係的方式,對這些子女宣洩了他們的憤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剛才逛到一篇文章,是孩子抱怨,因為家長説小孩沒有隱私,而且任意查看手機。 個人認為小孩仍然有基本權利,我們淺談就好,如果父母沒有尊重溝通,如何期望孩子同理相待?父母出於關心跟管教,出發點沒錯,不過有些父母倒是吃起自助餐,甚至升級國王王后,然後抱怨孩子抵抗。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小學五年級之前,都是男女混座的,原本大家都相處的和樂融融,變數是在一位男同學開始拉女同學的頭髮以後,所有的同學除了學音樂、學繪畫和成績很好的人之外,全部有了相同的行為!我有去問過最先開始的同學,他說是鄰居教的! 我們可以很輕描淡寫的說,就是小男孩想引起小女孩的注意。但是這種心念從它開始以後,就不會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他早上起床後的見聞。內容包括協助同事解決工作問題和參與家長群組討論教育問題。作者反映了家長在解決子女問題時可能遇到的挑戰,並提出了他的看法。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那天,一個同事在隔壁診間說著,她的女兒在學校受到其它女同學的排擠,已經一段時間了,而這樣的狀況,她也無可奈何,那個人在一旁說著,現在的環境好像都是這樣,是說我們以前就是這樣,遇到討厭的人,就會叫其它人不要理她,最後還說著,她也很怕自己的小孩受到霸凌,想找一間沒有霸凌的學校,聽到這些話,我又不自主冷笑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輾轉反側,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免受看不見的傷害? 當精神霸凌悄悄逼近,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避風港,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去面對。 本文探討如何與孩子並肩作戰,閱讀全文,讓父母的愛與智慧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孩子的世界:如何應對精神霸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精神霸凌,無
Thumbnail
孩子上小學第一周,我接到了老師的電話:「媽媽,您的孩子被隔壁的同學抓傷了,我要跟您說明……......
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經慢慢長成懂情懂愛的年紀了,但身為父母的我們,卻沒有和他們一同成長,所以當這件事的衝擊,警醒了我,父母看待小孩的濾鏡應該要隨著孩子們的成長有所修正,才能適時的陪伴孩子進入不同的人生階段!
Thumbnail
前幾天在廚房忙著預備晚餐,小女兒過來跟我聊天,娓娓道來班上發生的事情,班上有某位男生對某一位女生開玩笑,戲弄說她喜歡某某人,最後讓那位女生氣哭跑出去。小妞看到同學難過的跑出去,獨自一人坐在草皮傷心難過。自己也悄悄地跟在後面,默默地在那位女同學旁邊坐了下來,那位女生看到小妞也坐在她旁邊,兩人對
剛才逛到一篇文章,是孩子抱怨,因為家長説小孩沒有隱私,而且任意查看手機。 個人認為小孩仍然有基本權利,我們淺談就好,如果父母沒有尊重溝通,如何期望孩子同理相待?父母出於關心跟管教,出發點沒錯,不過有些父母倒是吃起自助餐,甚至升級國王王后,然後抱怨孩子抵抗。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小學五年級之前,都是男女混座的,原本大家都相處的和樂融融,變數是在一位男同學開始拉女同學的頭髮以後,所有的同學除了學音樂、學繪畫和成績很好的人之外,全部有了相同的行為!我有去問過最先開始的同學,他說是鄰居教的! 我們可以很輕描淡寫的說,就是小男孩想引起小女孩的注意。但是這種心念從它開始以後,就不會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他早上起床後的見聞。內容包括協助同事解決工作問題和參與家長群組討論教育問題。作者反映了家長在解決子女問題時可能遇到的挑戰,並提出了他的看法。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那天,一個同事在隔壁診間說著,她的女兒在學校受到其它女同學的排擠,已經一段時間了,而這樣的狀況,她也無可奈何,那個人在一旁說著,現在的環境好像都是這樣,是說我們以前就是這樣,遇到討厭的人,就會叫其它人不要理她,最後還說著,她也很怕自己的小孩受到霸凌,想找一間沒有霸凌的學校,聽到這些話,我又不自主冷笑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輾轉反側,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免受看不見的傷害? 當精神霸凌悄悄逼近,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避風港,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去面對。 本文探討如何與孩子並肩作戰,閱讀全文,讓父母的愛與智慧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孩子的世界:如何應對精神霸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精神霸凌,無
Thumbnail
孩子上小學第一周,我接到了老師的電話:「媽媽,您的孩子被隔壁的同學抓傷了,我要跟您說明……......
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經慢慢長成懂情懂愛的年紀了,但身為父母的我們,卻沒有和他們一同成長,所以當這件事的衝擊,警醒了我,父母看待小孩的濾鏡應該要隨著孩子們的成長有所修正,才能適時的陪伴孩子進入不同的人生階段!
Thumbnail
前幾天在廚房忙著預備晚餐,小女兒過來跟我聊天,娓娓道來班上發生的事情,班上有某位男生對某一位女生開玩笑,戲弄說她喜歡某某人,最後讓那位女生氣哭跑出去。小妞看到同學難過的跑出去,獨自一人坐在草皮傷心難過。自己也悄悄地跟在後面,默默地在那位女同學旁邊坐了下來,那位女生看到小妞也坐在她旁邊,兩人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