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4|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讓課本變成繪本 讓孩子從小體驗美的感受

原報導於:2015-07-09
如果教科書變得像繪本,那該有多好?希望教科書變得更好看,是「美感細胞_教科書改造計畫」的初衷。計畫主要發起人陳慕天與張柏韋等幾個年輕人,因曾經到歐洲當交換學生,受到歐洲美學的衝擊,回到臺灣後,進而發起美感教育的再改造。
剛出爐的新課本,包裝成禮物的樣子,趕緊送到孩子們的手上。 照片提供/美感細胞團隊

透過課本傳遞美學
「一個人對美的感受,不會憑空出現,而是從觀看的世界學起。」張柏韋說,歐美生活周遭隨處可見到好看的設計,人們有很高的美學素養。「在我們眼中覺得還可以的物品或建築,在他們來看是不及格。歐美和我們的審美觀有落差。」因此,尋找一個能傳遞美學的媒介,讓孩子能從小耳濡目染美感是什麼,是美感細胞計畫的第一步。
高深的藝術創作,例如陳列在博物館或美術館中的藝術品,雖然具有高度的美感,但這種藝術品不是每個人都能欣賞到的。
居住在台北的孩子,可以搭捷運到台北市美術館看雙年展,但住在南投、屏東偏鄉的孩子,這種美術館是遙不可及的資源。其次,藝術品對文化素養或文化深度還不夠的孩子來說,根本看不懂。
綜合上述因素,美感細胞計畫團隊發現課本是最好的媒介。華人的教育體系中,一個學生平均一天上課六~七小時,隨時接觸到課本,課本屬於平面設計的一環,構圖、留白等美感的設計很容易呈現,比畢卡索或印象派畫家的藝術畫作更容易理解。「如果把課本做得很好看,對未來世代的孩子,在美學訓練或美感追求上,也都會有很好的影響。」張柏韋說。
美感細胞團隊希望把美學元素加入課本,讓孩子們都能生活在美感薰陶下的世界。 照片提供/美感細胞團隊

重新設計的課本 更能引發孩子興趣
美感細胞計畫最早與新竹香山大湖國小合作,製作第一本國小五年級的教科書。選擇小學課本,是因小學階段最沒有升學壓力,美學的扎根當然也是越早進行越好。
第一本被改造的是國語課本。「有人問,為何不先改造美術課本或音樂課本?」張柏韋解釋,音樂課與美術課時常被借課,只有主課國文一定會上到,同時國文課本的文章故事性很強,在美術設計上,容易發揮。
團隊把課本設計的工作,交由專業設計師來處理,在設計上盡量給予最大的空間,不會太過干預。完成後的新課本,搖身一變像繪本,第一次送到小朋友手上時,讓小朋友驚呼連連。
當孩子們拿到重新設計過的教科書,臉上洋溢的笑容, 就是對美感細胞團隊最大的回饋。照片提供/美感細胞團隊
小學五年級孩子比我們想像的更聰明。這是張柏韋發放教科書後的第一手觀察。「一開始我們覺得小五生還是小屁孩,笨呆呆的,只知道玩。」但是課本到手後,「他們比你更了解設計師的用意。」例如:孩子注意到,為了表達課本小人物的情緒受傳染,插畫怪物身上會出現不同的小點點,花紋會改變。「給他們好東西,他們會知道。」
小朋友也注意到新舊教科書的差異。舊教科書的擬真繪圖與新教科書繪本式圖畫,表現手法完全不一樣。有趣的是,小朋友翻看教科書後,也有超乎成熟的對答:「你有想過嗎?為何他要用不同於以前的生字排列方法?」另一名小朋友答:「他可能是要讓思想更自由,空間更開放。」普遍上,小朋友覺得新版教科書很新鮮,很有趣,當然也仍有繼續改善的空間。

把心中的想像做出來 縮短大家認知差異
美感細胞計畫目前已經製作出五年級上、下學期與高一下三本教科書,未來打算完成國小一到六年級的12本國語課本。
過去的教科書也不是全部不好看,但是仍有改善的空間。美感細胞計畫想要改造教科書,這項行動一開始不被看好。批評者認為,怎麼可能翻轉體制,額外投注龐大設計費來改善教科書?也有人認為,這群年輕人太天真,能力上根本做不到。
當時張柏韋的指導教授林欽榮,建議團隊先把成品做出來。「大家不支持你,不是因為他不支持你,是因為他心中的想像與你心中想像的不一樣。」原本團隊去基金會簡報卻無人搭理,成品出來後,漸漸有設計師來詢問,某些基金會、教育部的教授也來洽詢合作意願。 這項計畫目前已獲得法藍瓷想像計畫頭獎50萬的資金挹注。
美感細胞團隊不斷地尋求更多可能性,一開始計劃乏人問津,但做出成品後,漸漸有設計師來詢問,甚至有基金會、教育部的教授也來洽詢合作意願。 照片提供/美感細胞團隊
團隊成員希望,未來的孩子都可以使用具有設計美感的課本,「這是一個值得投入資源的教育產業。」也希望相關的教育單位能重視這件事。
美感教育不只是學習美學的鑑賞,它能帶來的比想像得更多。「美學是一種競爭力,美學所帶來的附加價值,的確是需要開始被了解、接觸的事情。」美感細胞團隊希望在把美學元素加入課本後,下一世代的孩子,都能夠在美的事物的薰陶下,過著更美好的生活。
更多精彩文章完整收錄於《不太乖世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