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陌生文化的同理:One-Forty要做東南亞移工與臺灣的橋樑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原報導於:2018-03-13
編採:馬麗昕 責任編輯:吳美欣

透過遊戲使臺灣人換位思考移工困境

2017年雜學校展位一角有一幅捷運路線圖,仔細看才發現上面不是熟悉的臺北捷運,而是寫著陌生語言、陌生城市的地鐵路線圖。

「你剛到一個國外陌生城市工作,一個人都不認識,也不會說當地語言但是老闆跟你說,要買魚買肉,你只能憑著印象中老闆說的外語,想辦法回家…」

One-Forty導覽人員教導參與者背誦著一句一句的「異國語言」,靠著硬記下的陌生單字,設法找到地圖上相對的地鐵站、購買被指派的東西。全程中都必須使用一個自己從未接觸過的語言。

看似簡單的遊戲,實際參與才發現這一切多不容易,原本記得的單字,怎麼又忘了?地鐵上的字怎麼都看起來都好像,到底哪一個才是正確的?這些困境不只是遊戲的關卡,更是臺灣這片土地上每一位移工的生活日常。

臺灣每四十個人,就有一個東南亞移工

對於臺灣人來說,東南亞移工再熟悉不過:家裡與公園、醫院的長輩、工廠生產線、捷運公車上、車站廣場,都有他們的身影,我們知道他們來自東南亞印尼、菲律賓、越南,但卻鮮有臺灣人真正了解他們是誰、背後的文化與故事。

於2015年7月成立的One-Forty,取在臺灣高達70萬人、佔臺灣居住人口約四十分之一的東南亞移工之意,希望能夠讓他們透過在台工作期間,習得實用的知識技能,以定期的活動、野餐、生活語言課程幫助移工能找到歸屬感、更融入臺灣社會,打破貧窮的惡性循環,並為自己、家人、下一代,乃至家鄉創造更好的生活。

這不僅僅是幫助移工,更能幫助臺灣人更了解自己在家裡、醫院、公司、工廠的生活夥伴。

raw-image

每一個夢想都值得被實現

雜學校的展場體驗結束,但對在陌生臺灣生活的70萬人,陌生文化與挑戰不會只有二十分鐘。

除了遊戲體驗,One-Forty也設置指引動線,讓每個參與者了解移工在臺灣各層面的處境,從最基本的薪資、工時、到文化語言的融合狀況,移工不僅是工作者,更是與我們一同生活在臺灣土地的居住者,每個人背後如你我,都有一段故事、一個離開家鄉家人、選擇到陌生異地工作的原因、一個值得被實現的夢想。他們的人權、生命與公民權益,不該因為刻板印象與種族國籍而該被忽視。

最後,參與遊戲者不約而同地拿起筆,將想對東南亞移工說的話寫下,溫暖話語的便利貼貼滿了牆,這面便利貼牆,看見臺灣人的可愛窩心。

在雜學校三天展期,有超過兩千位參觀者造訪One-Forty並加入互動對話,讓更多人能夠認識這些在學校課本較少提到、卻跟臺灣人一起付出支撐起臺灣經濟、社會、家庭,既陌生又熟悉的工作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雜學校的沙龍
135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雜學校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6/05
過台灣中輟生、走過美國普林斯頓校園、迦納村落、海地難民營、和監獄教書的日子。繞一圈,「教育」始終是創辦人劉安婷放不下的議題。二○一三年,她告別高薪與舒適圈,和林普晴共同捲起袖子,創辦TFT。每年,TFT招募熱情的年輕人,培訓一個月後送到偏鄉當兩年老師,提供輔導,解決台灣偏鄉教育師資缺乏的問題。
Thumbnail
2020/06/05
過台灣中輟生、走過美國普林斯頓校園、迦納村落、海地難民營、和監獄教書的日子。繞一圈,「教育」始終是創辦人劉安婷放不下的議題。二○一三年,她告別高薪與舒適圈,和林普晴共同捲起袖子,創辦TFT。每年,TFT招募熱情的年輕人,培訓一個月後送到偏鄉當兩年老師,提供輔導,解決台灣偏鄉教育師資缺乏的問題。
Thumbnail
2020/06/05
走進雜學校主場館,在眾多新創教育團隊攤位中,你會看到一整間酒吧矗立其中,以 ZA Bar(雜酒吧)之名,帶著〈如果這世界酒消失了〉的主題影片,與特地為展場設計的調酒ZA Punch,Punch是派對常見的調酒類型,SELFPICK以一杯杯帶有不同口感的微醺體驗在雜學校中登台......
Thumbnail
2020/06/05
走進雜學校主場館,在眾多新創教育團隊攤位中,你會看到一整間酒吧矗立其中,以 ZA Bar(雜酒吧)之名,帶著〈如果這世界酒消失了〉的主題影片,與特地為展場設計的調酒ZA Punch,Punch是派對常見的調酒類型,SELFPICK以一杯杯帶有不同口感的微醺體驗在雜學校中登台......
Thumbnail
2020/06/05
2017可謂「網紅經濟」崛起的爆炸年,以影音平台Youtube為首,拍攝影片拍出名堂來的Youtuber儼然成為年輕人聊天時的熱門話題。作為台灣第一位破百萬訂閱的知識型Youtuber,阿滴英文頻道三年來的心血,一併在雜學校呈現給所有觀眾。
Thumbnail
2020/06/05
2017可謂「網紅經濟」崛起的爆炸年,以影音平台Youtube為首,拍攝影片拍出名堂來的Youtuber儼然成為年輕人聊天時的熱門話題。作為台灣第一位破百萬訂閱的知識型Youtuber,阿滴英文頻道三年來的心血,一併在雜學校呈現給所有觀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透過與移工朋友分享美食、交流心得,我看見了他們對台灣的真實印象; 與一位泰國籍移工的深入交談後,我得知他對台灣的看法,引發我對移工需求的思考。 同時,我發現語言溝通是移工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次經驗讓我意識到他們不僅是勞動力一部分,更是台灣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Thumbnail
透過與移工朋友分享美食、交流心得,我看見了他們對台灣的真實印象; 與一位泰國籍移工的深入交談後,我得知他對台灣的看法,引發我對移工需求的思考。 同時,我發現語言溝通是移工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次經驗讓我意識到他們不僅是勞動力一部分,更是台灣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Thumbnail
我後來反思道,我的問話方式本來就是以臺灣人、甚至比較菁英的角度出發,詢問了「法律面」的問題(因為我想到這與政府對移工的最低基本薪資保障有關),然而對移工來說,加薪可能只是需要雇主的行動,與法律無涉。
Thumbnail
我後來反思道,我的問話方式本來就是以臺灣人、甚至比較菁英的角度出發,詢問了「法律面」的問題(因為我想到這與政府對移工的最低基本薪資保障有關),然而對移工來說,加薪可能只是需要雇主的行動,與法律無涉。
Thumbnail
 這個寒假有很多很棒的第一次體驗,某個星期天,一年沒見的朋友開著載他朋友來接我,我們要去中山北路的菲律賓街和北車北平西路的印尼街逛逛吃飯,接著去他的朋友家錄Podcast。 朋友和我的新朋友的節目是【城市駐言】,用聊天的方式講述各自對城市不同角落的記憶。 而我要講的是移工的主題。
Thumbnail
 這個寒假有很多很棒的第一次體驗,某個星期天,一年沒見的朋友開著載他朋友來接我,我們要去中山北路的菲律賓街和北車北平西路的印尼街逛逛吃飯,接著去他的朋友家錄Podcast。 朋友和我的新朋友的節目是【城市駐言】,用聊天的方式講述各自對城市不同角落的記憶。 而我要講的是移工的主題。
Thumbnail
  有次受邀去台北演講,出了高鐵站,隨手招了一台計程車。一上車,司機就濃濃的廣東腔,問我要去哪。好不容易聽懂大哥在講什麼後,我就問他:大哥,你哪裡人?   
Thumbnail
  有次受邀去台北演講,出了高鐵站,隨手招了一台計程車。一上車,司機就濃濃的廣東腔,問我要去哪。好不容易聽懂大哥在講什麼後,我就問他:大哥,你哪裡人?   
Thumbnail
如果台灣人出國遊玩或是留學都願意接受各種異國文化、跟外國人當朋友,為什麼在國內面對不同的族群反而做不到?能不能用包容的態度來接受多元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人,並自在地跟他們相處,那才是我心目中的「國際素養」⋯⋯
Thumbnail
如果台灣人出國遊玩或是留學都願意接受各種異國文化、跟外國人當朋友,為什麼在國內面對不同的族群反而做不到?能不能用包容的態度來接受多元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人,並自在地跟他們相處,那才是我心目中的「國際素養」⋯⋯
Thumbnail
自1989年首度引入後,移工逐漸成為台灣不可或缺的存在。由於大多從事勞動密集的工作,他們在學術、藝術方面的天份與成就,也經常受到忽略。自2001年起,台北市以「提供外籍移工抒發心情的管道」為目的,每年舉辦移工詩文比賽,同時也讓人們認識這群熟悉陌生人充滿文學意識性的一面。
Thumbnail
自1989年首度引入後,移工逐漸成為台灣不可或缺的存在。由於大多從事勞動密集的工作,他們在學術、藝術方面的天份與成就,也經常受到忽略。自2001年起,台北市以「提供外籍移工抒發心情的管道」為目的,每年舉辦移工詩文比賽,同時也讓人們認識這群熟悉陌生人充滿文學意識性的一面。
Thumbnail
One-Forty導覽人員教導參與者背誦著一句一句的「異國語言」,靠著硬記下的陌生單字,設法找到地圖上相對的地鐵站、購買被指派的東西。全程中都必須使用一個自己從未接觸過的語言。 看似簡單的遊戲,實際參與才發現這一切多不容易,原本記得的單字,怎麼又忘了?地鐵上的字怎麼都看起來都好像,到底哪一個才是正
Thumbnail
One-Forty導覽人員教導參與者背誦著一句一句的「異國語言」,靠著硬記下的陌生單字,設法找到地圖上相對的地鐵站、購買被指派的東西。全程中都必須使用一個自己從未接觸過的語言。 看似簡單的遊戲,實際參與才發現這一切多不容易,原本記得的單字,怎麼又忘了?地鐵上的字怎麼都看起來都好像,到底哪一個才是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