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報導於:2018-03-13
編採:鄭詠心 責任編輯:錢佳玥
國中,是人生中最迷惘的階段,面對第一個人生選擇的轉捩點,該選擇念高中還是高職?未來下一步該何去何從?雖然自己的分數有到,但是這是我真正想做的事嗎?在一個茫然時期做選擇,當中的無助、害怕、猶疑,每個人都有過。
See More教育知道,這是對青少年格外艱困的階段。因此期望幫助青少年找到自己特質亮點,因為那才是能堅持走到遠方的動力;也協助老師找到除了老師、家長以外,能夠借鏡的「榜樣」進入校園傾聽學生、分享更多不一樣的人生旅程故事,讓青少年藉由互動交流,有機會看見自我價值,幫助思考人生方向。
See More教育學校講座中,專心聽講者分享故事的學生。(照片提供 / See More教育)
「生命不只有一種樣貌。」See More教育對教育與生活的觀點就是尊重從任何角度出發、在任何方向前行的人。在前往各校舉辦講座前,See More教育招募不同領域的旅人、職人或達人,給予講師培訓及社工輔導技巧訓練,並媒合至資源匱乏之校園。在講座中透過講者真實且有溫度的生命故事傳遞,與學生們分享互動,希望用生命感動生命,幫助學生看見自身價值。在講座後,講者更會以關懷的態度、陪伴孩子們並與其對話,期許支持的力量藉由陪伴帶著每個青少年走到更遠的將來。
面對臺灣城鄉資源差距,See More提供物質以外的資源
「教育,決定孩子未來成為什麼樣的大人。」發起人鍾一健曾在知名外商公司Intel工作,後來陸續在澳洲、紐西蘭及日本的街頭,蒐集微笑的照片為癌友及受地震影響的災民祈福。來自屏東的他,深刻體會臺灣城鄉差距造就教育資源不均,導致同樣生活在這座島嶼的人們,不論是物質或精神層面、價值觀天差地遠。他把這些經歷化作一場場精采演說,帶給迷惘的學生一點勇氣。讓學生跟著講者一同走過那些經歷,也讓聽眾們透過講者的分享與陪伴,學習如何探索未來人生道路的可能性。
See More教育協會講師楊宗翰在《沙發客來上課:把世界帶進教室》一書提到:「我們所說的偏鄉其實是那些不在山區、也不屬於市區,鮮少受到關注或是缺乏資源的學校。缺乏資源指的並非缺乏食物、電腦或是資金。我們指的資源,是那些能夠啟發學生對生命或對學習熱忱的資源,這些資源可能是一本書、一位老師或是一位能夠影響學生的人。」
能夠影響學生的人,未必是那些在政治、經濟或學術上功成名就的大人物,更多的是那些曾經和學生們一樣對生命感到疑惑或迷惘的青年朋友們、以及在現今社會現實挑戰下,仍努力實踐理想並走出自己道路的小人物們。
每個人都曾懵懵懂懂,在學校裡、考試、課業裡為人生徬徨著。也許有各自專精的領域,但其實不完全清楚自己學那些東西的用意。後來,有些人開始旅行、到國外工作;有些人創業,用自己的方式在這個社會上創造自我人生。我們漸漸發現,從課本裡學來的東西和在學校之外所學到的,根本完全不能比。
來自不同背景的See More教育講師及工作人員。(照片提供 / See More教育)
教育,是改變社會的解答之一
離開學校、在社會歷練幾年後,回頭看發現自己學到了許多真心希望在學生時期就能知道的事。同時也逐漸意識到,各行各業都有各自面對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並非各自獨立、無關。所有問題其實盤根錯節,互相牽連。追溯到源頭,「教育」可能是所有問題共通的核心。
See More教育相信,教育像空氣,你不覺得它存在, 但真的遇到問題後,你會發現它的重要。更強調做一件事很容易,但要堅持一件事卻不簡單。「在這場展覽盛會中,很慶幸看到這麼多『堅持著』的團隊,而大家的教育理念可以接觸到更多的學校、老師甚至一般民眾。還記得有幾位民眾在現場聽到我們與學校孩子們的互動,因為感動,在現場流下眼淚。這樣的機會,如果不是這裡所有團隊的努力,我們不可能與這些朋友相遇,讓感動與力量可以傳遞到每一位民眾的心裡。」
無論是臺灣教育單位、雜學校團隊、See More教育團隊,都是期盼對臺灣教育有所貢獻、讓臺灣教育能越來越好的初衷而奮鬥,期盼透過更多的串聯、交流,發揮自身影響力,一起撒下改變未來的種子,引導下一代能勇敢探索未來,讓更多人能夠找到並發揮自我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