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Farewell, 「暫別」

    那個只有金門孩子沒有醉倒的淡水熱炒桌
    那個只有金門孩子沒有醉倒的淡水熱炒桌
    會寫這篇文章,和前陣子彭姓建築師在社群媒體上發表高見、炒得沸揚的事件有關,讓我想認真用文字回顧我之所以離開建築專業領域的理由。
    這也不是什麼新鮮的念頭,
    自大肆實習體驗如此高強度的建築從業生活以後,
    收穫很多,其中包含好的,當然也有壞的;
    好的部分在過去實習主題的文章大概提過了,
    壞的部分則是我的身體多了一些以往沒有的毛病,其中最明顯且困擾的是在距離用餐時間前一兩小時左右會在後腦處持續有脹感、輕微暈眩,在實習中後期就開始頻繁發生,到現在已經是每天的日常,在補充點心之後會得到部分緩解,就自己的觀察可能跟身體對血糖、血壓變化的耐受度有關。
    這份身體上的變化也多少影響了我對於離開建築設計行業的判斷,畢竟我從來就不是一個身強體壯的人,輕微的氣喘附帶症狀發作也在實習過後變得比過去更頻繁(可能與實習住宿場所長時間接觸過敏源有關)。
    事實上實習結束以後就打定主意不會進事務所工作,但畢業後在尋覓工作的當下問自己,似乎除了建築設計,其他什麼也不會,於是還是進了事務所,在工作兩個禮拜以後發現,這真的不是我願意花費青春及往後的三十年(或以上)朝夕面對的職業生活,也再次的驗證,實習那段時間和從畢業後第一間事務所離職的前幾天在想的其實是一樣的,究竟我要不要過這樣的生活。
    建築業普遍低薪,以台北為例(不想用台中,太慘),應屆畢業生大約落在28-35K,聽起來好像還好?但還有面對不完的加班時數,尤其是競圖型事務所在交圖前的前幾天。
    簡單來說,建築養成之成本極高,但普遍薪資環境低落,歸因還是整個產業結構問題,但我畢竟只是一個從業不到一年的史萊姆(菜鳥都不敢自稱,大概就是lv1的路邊野怪),可能輪不到我來說三道四,我也不覺得我能夠論述得背景完整、邏輯清晰。
    更多的討論,可以右轉到建築改革社或者小建人的臉書社團觀看,算是炒的紅紅火火,也間接促成了成立建築從業人員工會的討論。
    那為什麼是「暫」別?
    只因我始終覺得建築不是一條狹隘的路,或許有一天我做的事與純粹的「建築」又會產生交集,屆時自己會用什麼心態來回應,或者說能夠以甚麼方式來合作?
    自離開建築專業以來,午夜夢迴,我不禁會想是否多少辜負了既定的社會責任與期待、在學時期洋洋灑灑對建築業界的美好想像跟期待、和同儕信口評論褒貶時下建築設計作品,裏頭還包含對自己施展抱負的期許,那些在我看來幾乎是還在眼前的生活畫面,現如今卻與那些事物有了絕對的藩籬。
    最後,
    我不禁想起16年在淡水,揮哥問的那一句「你覺得,建築真的需要你(們)嗎?」
    2020.6.20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