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老師都這樣學 3】面對鏡頭好自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1 世紀的高等教育迎來數位學習浪潮,臺大老師們也搶學數位教學本領,臺大數位學習中心每學期針對老師的教學需求,推出數位教學相關工作坊,近期配合新冠肺炎疫情的遠距教學需求,於 4 月舉辦「面對鏡頭好自在」線上講座,特邀具有豐富影視經驗的臺灣科技大學教學發展中心胡家紋副主任主講,並由數位學習中心姜至剛組長擔任主持人,本校電機系陳士元老師、獸醫系蔡沛學老師蒞臨擔任來賓,一解有關「面對鏡頭」的所有疑問!
江湖人稱「蚊子導播」,帶著熱忱轉戰教育界
胡家紋老師任教於臺灣科技大學的應用科技學士學位學程,在影視傳播業界有 18 年的導播經驗,曾在客家電視台、東森購物台與 TVBS 等電視台擔任導播,培訓過上百位主持人與主播,她後來投身教育界,將自身在業界所學運用於數位教學上,胡老師本身也有豐富的 MOOC 拍攝經驗,兼具大學教授與傳播業師的角色,更能具體而微地解說課程數位化的各種困境。

由左至右:陳士元老師、姜至剛老師、胡家紋老師
克服鏡頭恐懼症,原來這麼簡單!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許多老師積極地投入數位課程製作。高教現場的老師擁有豐富學養與教學經驗,許多老師更享受在課堂中和同學互動,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打斷老師們熟悉的上課節奏,忽然從充滿學生的教室轉到無實體學生的線上,讓不少老師與教學助理感到焦慮,特別原本「熱切求知」的眼睛轉變成好幾串上線 ID,對著「攝影機」究竟該怎麼教?針對這點,胡老師建議老師們從「看鏡頭」,改成「看攝影機 LOGO」,有固定的注視點能幫助老師讓視線更為自然,或者可請助教坐在攝影機旁邊,老師像是對著助教上課一樣,就能輕鬆呈現實體課堂的上課樣貌。
此外,學員們最關心的另個問題是鏡頭前的上課表現,即便是事前錄製好的影片,「NG」是否會讓學生學習成效打折扣?胡老師表示,在教學實務上,修課學生不會太在意老師 NG,不影響整體課程,若授課老師還是很在意,亦可使用影像剪輯軟體編修 NG 片段。
自製數位課程好難?來劑課程數位「轉骨」大補帖
網際網路發展多年,線上課程已非新鮮事,而數位課程不只是把實體教學內容搬到網路上,這之中有許多轉換的痛點,包含面對鏡頭、熟悉影像軟體、線上課堂互動甚至是智慧財產權。這次受疫情影響,許多老師因此加快課程數位化,不免手忙腳亂,教師增能系列活動即透過不同主題的工作坊陪伴老師走過每個痛點,希冀這波課程數位化調整的痛點如同喝下一碗轉骨湯,期盼每次的調整都使課程更臻完美,一同努力提供更優質的課程。
60 分鐘的直播講座毫無冷場,講座主持人姜至剛組長妙語如珠,加上胡家紋老師的幽默應答,來賓陳士元老師與蔡沛學老師熱絡互動、笑聲不斷,活動結束後收到許多正面回應,如「內容非常實用」、「老師好幽默,感謝團隊用心安排」等好評不斷。
更多數位教學資源,請見FACULTY+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踏入行銷工作數年,工作內容與薪水都還過得去,但升遷加薪總是輪不到你?看著公司年輕新人創意無限,充滿活力衝勁,好擔心自己被淘汰?想要在職進修,不一定要花大筆金額,利用免費的 MOOC 課程,跟著專業講師隨時隨地學習更多專業,成為無可取代的行銷人!
當你在網站上同時看到一門 Python 課跟一門歷史課,兩門課程的價格相同、都是名校名師開課,也都會提供完課證明,而你僅有修習一門課的時間跟金錢,你會選擇哪門課? 大部分的人可能都會選擇 Python 課,因為投資下去的學費與時間換來的技術與完課證明,可能將帶來後續加薪、轉職、升職的機會。
學分沒有一定要在學校上課才能修到!國外許多知名大學提供遠距的碩士班、單一課程學分,以及部分網路、部分實體的學程,網路主題課程可於線上與老師互動討論、作業、考試後就可以得到認證。
Coursera 於 2012 年成立之初,曾表示「我們致力於免費提供世界上最好的教育給任何需要的人」。然而,2014 年起 Coursera 便不再免費提供修課證書,而是持續發展多樣化的付費學習體驗。
2019 年新型冠狀病毒的高傳染力,讓各國政府紛紛採取延後開學或停課措施,以減少校園內群聚造成的疫情。然而,學生在停課期間若真的中斷學習,對於後續的課程進度安排並非好事,教育不能因此停擺。
2019 年 10 月UNESCO通過「開放式教育資源建議書草案」,主要是透過會員國間的國際合作,進一步消弭知識落差、達成技術與法律的相關配套。有了「法律配套支持開放教育」的共識後,我們將鏡頭轉回國內,智慧財產權的法律發展已趨成熟,但國人對智財的仍認識不足。
踏入行銷工作數年,工作內容與薪水都還過得去,但升遷加薪總是輪不到你?看著公司年輕新人創意無限,充滿活力衝勁,好擔心自己被淘汰?想要在職進修,不一定要花大筆金額,利用免費的 MOOC 課程,跟著專業講師隨時隨地學習更多專業,成為無可取代的行銷人!
當你在網站上同時看到一門 Python 課跟一門歷史課,兩門課程的價格相同、都是名校名師開課,也都會提供完課證明,而你僅有修習一門課的時間跟金錢,你會選擇哪門課? 大部分的人可能都會選擇 Python 課,因為投資下去的學費與時間換來的技術與完課證明,可能將帶來後續加薪、轉職、升職的機會。
學分沒有一定要在學校上課才能修到!國外許多知名大學提供遠距的碩士班、單一課程學分,以及部分網路、部分實體的學程,網路主題課程可於線上與老師互動討論、作業、考試後就可以得到認證。
Coursera 於 2012 年成立之初,曾表示「我們致力於免費提供世界上最好的教育給任何需要的人」。然而,2014 年起 Coursera 便不再免費提供修課證書,而是持續發展多樣化的付費學習體驗。
2019 年新型冠狀病毒的高傳染力,讓各國政府紛紛採取延後開學或停課措施,以減少校園內群聚造成的疫情。然而,學生在停課期間若真的中斷學習,對於後續的課程進度安排並非好事,教育不能因此停擺。
2019 年 10 月UNESCO通過「開放式教育資源建議書草案」,主要是透過會員國間的國際合作,進一步消弭知識落差、達成技術與法律的相關配套。有了「法律配套支持開放教育」的共識後,我們將鏡頭轉回國內,智慧財產權的法律發展已趨成熟,但國人對智財的仍認識不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大學老師還使用著20年前的幻燈片,講授著快被淘汰的技術與觀念。 大學的開設課程是看老師會什麼? 而不是學生需要學什麼?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一位在動畫領域具有豐富經驗的老師,以及他在動畫公司工作和教學的經歷。文章並分享了一份有關構圖、分鏡和電影技法的簡報,以及一個推薦的遊戲動畫頻道 : New Frame Plus,對於對動畫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篇文章充滿了有價值的資訊和經驗分享。
因為疫情的關係 線上課程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 至少對我而言是如此 我是疫起之後才接觸到的 記得一開始的線上聽課很不適應 只有老師的感覺 哪怕有很多人在線上一起聽課 少了實體的互動 我甚至無法得知一起上過二十堂課的人 到底是何方神聖 長得樣子是如何 所以那2年的生活 給我的印象是
Thumbnail
在台灣教育新改革推動下,教育部實施的「112-113年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計畫」,旨在利用最先進的科技,提升教學的互動性和即時性,並為學生提供沉浸式的學習體驗。透過最新3D虛擬導播軟體整合教學素材,幫助教師更好地融入5G新科技教學。
Thumbnail
黑板板書?多媒體投影? 從以前需要手動塗畫的幻燈片,到後來的影片、PPT,現在新世代偏好的Canva(我現在也非常倚賴XDDD),又或者是各種AI軟體──教學現場,到底應該要用什麼工具呢?
Thumbnail
《葬送的芙莉蓮》的文本分析課程 線上教學與多元嘗試 在 2022 年參加了孫治華老師的《陪伴式講師訓》,開啟了我十一場的線上讀書會。當時,孫治華老師提出了一個建議:若想要從事講師工作,將線上課程轉為線下課程是一個必要的趨勢。一開始,我在試辦讀書會時思考得比較簡單,先從一小時的試教開始,然後根據講
Thumbnail
歡迎收聽百師集新一集!這回我們有幸邀請到社大podcast共學團中的三位老師,分別是台南社大的油彩繪畫 張駿業-小乖老師、後驛社大的手機電腦文書、芭蕾體態 黃進裕 - 小雨老師,以及台中文山社大的公民新聞 李安豐老師。 在這個每個人都能輕鬆上網的時代,社大老師們早已不僅僅是課堂裡的授課者,更是身兼
Thumbnail
很開心與數位實驗高中的一年級學生呂顥天進行了深入交流,讓我們了解數位實驗高中與普通高中的差異,特別是在課程設計和自主學習的比重。顥天也分享了他在「學習策略」課程中學到的數位工具應用,以及他對生涯探索和學習歷程製作的看法。
Thumbnail
雯淑老師這些年的創新教學加入了一個全新的工具——一生一平板數位教學,在課堂上結合線上線下,讓教學變得更有趣!老師是如何開啟自己的國文課數位教學之路?在這條數位教學之路有何心得?是否遇到哪些阻礙?又是如何突破?
Thumbnail
這一集的節目我們將帶你進入一個相當有趣的話題,那就是在課堂上是否能拍攝老師的簡報。現代科技的進步,讓我們可以輕鬆地用手機拍下整個講課過程,並將內容分享到社交媒體上。但背後卻隱藏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老師的智慧財產權以及課堂內容的使用權。 我們將深入探討這個議題,尤其是當一位學員問起老師是否能夠拍攝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大學老師還使用著20年前的幻燈片,講授著快被淘汰的技術與觀念。 大學的開設課程是看老師會什麼? 而不是學生需要學什麼?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一位在動畫領域具有豐富經驗的老師,以及他在動畫公司工作和教學的經歷。文章並分享了一份有關構圖、分鏡和電影技法的簡報,以及一個推薦的遊戲動畫頻道 : New Frame Plus,對於對動畫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篇文章充滿了有價值的資訊和經驗分享。
因為疫情的關係 線上課程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 至少對我而言是如此 我是疫起之後才接觸到的 記得一開始的線上聽課很不適應 只有老師的感覺 哪怕有很多人在線上一起聽課 少了實體的互動 我甚至無法得知一起上過二十堂課的人 到底是何方神聖 長得樣子是如何 所以那2年的生活 給我的印象是
Thumbnail
在台灣教育新改革推動下,教育部實施的「112-113年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計畫」,旨在利用最先進的科技,提升教學的互動性和即時性,並為學生提供沉浸式的學習體驗。透過最新3D虛擬導播軟體整合教學素材,幫助教師更好地融入5G新科技教學。
Thumbnail
黑板板書?多媒體投影? 從以前需要手動塗畫的幻燈片,到後來的影片、PPT,現在新世代偏好的Canva(我現在也非常倚賴XDDD),又或者是各種AI軟體──教學現場,到底應該要用什麼工具呢?
Thumbnail
《葬送的芙莉蓮》的文本分析課程 線上教學與多元嘗試 在 2022 年參加了孫治華老師的《陪伴式講師訓》,開啟了我十一場的線上讀書會。當時,孫治華老師提出了一個建議:若想要從事講師工作,將線上課程轉為線下課程是一個必要的趨勢。一開始,我在試辦讀書會時思考得比較簡單,先從一小時的試教開始,然後根據講
Thumbnail
歡迎收聽百師集新一集!這回我們有幸邀請到社大podcast共學團中的三位老師,分別是台南社大的油彩繪畫 張駿業-小乖老師、後驛社大的手機電腦文書、芭蕾體態 黃進裕 - 小雨老師,以及台中文山社大的公民新聞 李安豐老師。 在這個每個人都能輕鬆上網的時代,社大老師們早已不僅僅是課堂裡的授課者,更是身兼
Thumbnail
很開心與數位實驗高中的一年級學生呂顥天進行了深入交流,讓我們了解數位實驗高中與普通高中的差異,特別是在課程設計和自主學習的比重。顥天也分享了他在「學習策略」課程中學到的數位工具應用,以及他對生涯探索和學習歷程製作的看法。
Thumbnail
雯淑老師這些年的創新教學加入了一個全新的工具——一生一平板數位教學,在課堂上結合線上線下,讓教學變得更有趣!老師是如何開啟自己的國文課數位教學之路?在這條數位教學之路有何心得?是否遇到哪些阻礙?又是如何突破?
Thumbnail
這一集的節目我們將帶你進入一個相當有趣的話題,那就是在課堂上是否能拍攝老師的簡報。現代科技的進步,讓我們可以輕鬆地用手機拍下整個講課過程,並將內容分享到社交媒體上。但背後卻隱藏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老師的智慧財產權以及課堂內容的使用權。 我們將深入探討這個議題,尤其是當一位學員問起老師是否能夠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