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烏賊也會照鏡子?!多討論帶你上天堂

多討論的幫助
  做實驗的過程中,不免需要自己解決很多問題,但總是以單一觀點設計實驗,找實驗方法總會有盲點,這個時候就需要跟人討論,每次討論總能被點出沒想過的問題,也會有機會得到全新的想法,如果有想不到該怎麼辦的癥結點,也能提出自己的觀點,還有找過的資料,跟其他人請益,就有可能經由集思廣益解決難題。這次的專題也是多虧有討論、提問才能從亂七八糟的狀態,做到之後這樣比較有輪廓的樣子。
討論的幫助很大

不同時間討論大不同
實驗前:催生新想法   現代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個人瞭解的知識內容不盡相同,不同領域學者專精的領域也不同,若能多跟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新發現,或許就有機會互相結合所長,發展全新的研究方向,就像生物學家喬非(Martin Chalfie)在某場演講得知綠色螢光蛋白這種新蛋白質,接著就發展出以此螢光蛋白標記線蟲細胞活動的技術,我的這個實驗也是在跟學長姊、老師討論後出現的。
實驗中:千萬別悶著頭做   前一篇文章提到實驗中我走了很多冤枉路,花了很多時間,但其實做法都不是很好,直到我跟老師討論後,才知道之前有那麼多沒注意到的細節,也還有那麼多我不懂的烏賊習性,這些都是在討論前因為不了解而忽略的重點。帶我做實驗的學長也提過:「千萬不要自己悶著頭做,有問題都能問。」討論可以避免浪費太多時間,前輩們的經驗分享也有助於在問題一出現就找到解決辦法。
實驗後:真理經得起討論   科學結果必須要能被重現才有其價值,要不然就只是單純的偶然,而不是真正的定理,除了能被重現以外,科學事實也必須經得起學術界質疑,經過學者們討論,所有人一致願意接受的成果,對學術發展來說才會有意義,雖然有時候會因為走得太前面,其他人因為跟不上而拒絕相信,但真理就是經得起討論跟質疑,堅持到底總會有機會被學界接受。
真理要經得起討論

題外話,所以烏賊到底會照鏡子嗎?
  隨著實驗進展,錄製了一些影片跟觀察不少烏賊的行為,我漸漸覺得烏賊好像會照鏡子,因為牠們會在鏡子前面端詳一陣子,雖然會攻擊鏡子裡的蝦子,但隨著做實驗的次數增加,烏賊在轉角轉彎的速度(發現真實蝦子的速度)是有提升的,這樣看起來牠們應該是會利用鏡子的吧?不然怎麼可能會知道另外一邊有蝦子,而且反應還越來越快,第二次討論的時候,我信誓旦旦地跟老師提出小結,老師只是說:「如果這是真的,那真的很有趣。」並叫我去查查之前有沒有人做過相關研究。
附註:下集的提示在《月科普》 烏賊轉彎的性差異有透漏喔!
欲知詳情,請見下回分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2020大二下我加入清大焦傳金老師實驗室,做烏賊行為實驗,應該很多人對實驗室日常感到陌生,甚至覺得實驗室很無聊,這個專題就是要告訴各位「實驗室很有趣」,還會帶來一些科普知識、頭足綱簡介。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