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張照片裡,你第一眼時注意到了些什麼呢?
少女?鐵道?秋天?外拍?還是學生?
或許你可能注意到照片中的女孩綁著馬尾、穿著制服,因此聯想到高中生活?
又或是這鐵道讓你聯想到了那段搭火車通勤的日子?
看到這裡,你心中可能有股聲音大聲說著:「並不是!」,這點就證明了:
- 每個人面對同樣的人事物,會有不同的想法
- 人類是會以分類、標籤來做為思考的生物
- 人是「視覺性」生物
- 人總是依據「經驗」判斷事物
每個人面對同樣的人事物,會有不同的想法
每個人從小長大的環境不同,像我父親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也因此我從小對於買賣相關的事情就相當敏銳。父親的演講內容很好,在講台上的魅力也相當激勵人心,因此我也耳濡目染的,成為了一個在台上說話時能輕易掌控各種狀況的人。
還記得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班上來了一位轉學生,但他一進來之後,學業能力大幅超出班上所有同學的水平,後來才知道他的父母親都是老師,也只能說這種狀況並不太意外呢!
另一位同學,因為家境富裕,從小就常常到國外旅遊,對於一些周遭發生的特別的人事物,他都不覺得奇怪,包括遇見我也是。因為在國外有很多跨性別人士,也有更多做自己的人。
「一種米養百樣人」,你的成長過程也決定了你的「視角」。
由於每個人的視角不同,多多少少也就會有些看法上的差異,這就造就了──「偏見」。若有不好的「偏見」,可能進而就會產生「歧視」,再透過團體,最終演變成了「霸凌」。
當你跟別人不同時,你就很可能成為被「歧視」、甚至被「霸凌」的對象,那這時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認為:
先學著去理解對方為何會這樣。
回到剛才提到的,成長過程會決定一個人的「眼界」,不妨想想,自己或許在對方的眼界之外? 那些偏見很可能會變成歧視,再透過團體演變成了霸凌。如果你能夠理解對方只是眼界過小,那就別跟這樣的「井底之蛙」計較吧!
先能夠理解對方,才能夠防止自己「意氣用事」,進而避免雙方起衝突的可能。
人類為什麼習慣去做「分類」?
「分類」是什麼?
萬物其實大多都可以被分類,例如「界門綱目科屬種」等等。人類可能也可以分為「男人」、「女人」、「黃種人」、「白種人」等等。
可是為何要做「分類」呢?
起始點很簡單,就是為了「方便」。
一起來想像一下:
- 一進到餐廳,對方會問:「小姐您好,請問幾位用餐?」
- 您能幫我把那支「原子筆」拿給我嗎?
- 你喜歡的是「拉不拉多犬」還是「西施犬」呢?
因為「分類」,使得我們可以更精準而快速地表達事物,同時卻也造就人類成為了這樣「習慣分類」的生物。
「分類」的迷思?
你曾經在開車的時候,總感覺某些名牌車駕駛有很高的機率會是危險駕駛嗎?又或是騎機車時,總是覺得「外送員」常常違規、橫衝直撞呢? 但回過頭想想,我們是不是因為這些「標籤」,產生了錯覺? 就像一堆黑色的球當中,若有一顆白的,那你就肯定記得這個白球往哪兒滾,可是卻記不得其他的任何一顆滾到了哪裡?名牌車也有很多安全駕駛,外送員也有很多都是很守交通法規的,只是人類的行為常常會注意到「不一樣」的事物,並記憶它。
再進一步談,人種也是一樣的。因為人種不同而產生所謂的「種族歧視」,這也一樣是一種「分類的迷思」,因為人類習慣去記憶不同標籤的人。
到最後──
人類為了方便,陷入了自己所設的框架。
跨性別廁所之爭
姐先前在「一件襯衫」的影片中也提過使用廁所時所發生的渲然大波。 一般公共場所的廁所會分為「男廁」與「女廁」,有的人主張要以「生理」來做分類,原因是擔心女性若不在這樣的分類方式之下,會有被侵犯的可能。
而前陣子,J.K. 羅琳也挑起了「到底誰是女性?」這個問題。
她認為一個生理男性不應該主張自己是女性,就可以進入女性專屬的空間,她所主張的立場,正是我所面臨的窘況。
在深挖JK羅琳這個主張的理由之後我發現,原來 J.K. 羅琳曾經是一位性暴力受害者,有可能是過去的某些不好回憶造就了她如今的堅持,她那份想守護女性的心情我也能夠理解。
但是身為跨性別者的我,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歧視與不禮貌的對待,這些也都是真實的感受,同樣的事也很可能發生在這個世界各個角落的其他跨性別者身上。
那這樣最後不就是在比「誰比較慘」?
或許沒有一個真正的解答,一個能滿足所有人的友善環境可能並不存在,但我們要做的是「學習如何與這個問題共存」。
從廁所這點可以看出來,這不也是另一個人類的「標籤迷思」?
「族群」也是一個標籤
我們常聽到一句玩笑話:「貴圈真亂。」 只要發生了一些事後,可能圈內人就會開始「互戰」,對圈內人的行為指指點點,又或是有著「潛規則」,你若不遵守的話就會被黑。除了圈內的互戰之外,同時還要向同溫層以外的人求認同,這樣不是很奇怪嗎?
這不同樣也是另一個「標籤迷思」嗎?
人是「視覺性」生物,總是依據「經驗」去判斷
我有位網友,是一名「龐克系」服飾的愛好者,他的照片看起來有時就像是「視覺系」歌手一樣,又帥又酷。
另一位是我一直很佩服的名人「大魔神」,他那暗黑系的個人風格,真真切切地呈現了他的與眾不同!但在一般大眾的眼裡,或許有許多人會覺得這樣黑暗的風格有點難以親近,有種很兇的感覺,甚至懷疑這些人是不是壞孩子之類的?
不過,當實際見到我的龐克系風格網友本人時,我發現他是個很可愛的男孩,說話的聲音很小,與他酷炫的外表可說是完全不同!而「大魔神」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被他當成了小可愛來看待,他的說話方式會讓人在無意之間臣服於他,這樣的個人風格真的很特別! 這些實際的例子也證實了──人類常常習慣性地會相信自己「眼晴」所看到的,並根據自己過去的「經驗」來判斷事物。 這同樣也是另一個「標籤迷思」。
該怎麼破除「標籤迷思」?
人類為了「方便」而使用標籤,靠著視覺與經驗去判斷人事物,這其實只是「智商」高的行為。但假如有一天科技變得更發達,人類身上的器官、膚色、身型都可以透過機器去設定,我們可以一鍵決定自己的外表,那這些標籤呢?是不是都得打掉重來了呢?
就像現在的整形技術愈來愈發達,哪一天我們可能可以決定自己的五官,甚至可以在家DIY也說不一定。 科技發達到最後,我們還剩下什麼??
破除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
做個有「靈魂」的人。
這些標籤並不會永遠如自己所願,未來的日子很可能我們只剩下「靈魂」。有智慧的人會知道,標籤不代表全部,凡事都有例外。若我們沒有「靈魂」,那就只不過是標籤中的一份子罷了,將會永遠陷入在「標籤的框架」中。
提升自己的「眼界」,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客觀」的人。 提升自己的能力、內涵甚至是成就,多去認識自己,你會發現:
我才是決定標籤的人,就算擁有著標籤,但我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