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社會行為觀察後的感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自從在成都生活與工作後,除了在那邊的一切是重新適應與體驗外,慢慢的重心轉移過去後,每每返台會發現對台灣的一些文化與人情事故,也是得重新適應與體驗。

距離感

首先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台灣時,人與人之間實體的距離與心理的距離,都會保持著一定的「舒適」間隔。這讓習慣了的自己與身邊一眾朋友都發現到了大陸會很不適應。例如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或是在長長的隊要購買東西時,常常會被迫與前後陌生人「緊密」靠近。
聽起來很有壓力嗎?其實在蓉城久了,了解了一方水土養出的人民背景以及其內心之後,事實上自己就很能接受。心境的變化也是從一開始的(不應該的)厭惡嫌棄,到後來的入境隨俗,甚至很能跟大家融為一片。(所以有時候接待訪蓉友人時,協助做衝鋒陷陣行為,似乎總會讓友人覺得不可思議~)
而重新觀察在台灣的「距離」感時,也覺得其實過去自己應該是過度敏感了吧?早晚高峰的捷運上、摩肩擦踵的夜市裡,一樣是人與人之間沒有距離的相互靠近,甚至有時候會多想著關於疫情,這樣的「社交距離」,ok嗎?

情緒表達


在與人交往對答的過程中,無論是商務應酬,還是朋友閒聊,這在不同的地方差異感還是相當明顯的。
初到大陸與人溝通,很多是工作上的應對。過去也有一定社會經驗積累,總會秉持著和善的基本出發點溝通。自小就被環境「教育」著身為禮儀之邦,要有禮貌,要琢磨好出口的言語之後再用溫和且不傷害對方的方式逐步說服。
這樣的結果是常常一件事情在溝通過程中為了顧及一些「面子」或「給好臺階」的設定下,繞著一個又一個的圈,包著一層又一層的膜,這讓對方也要一點一點的剝開甚至猜測一下真正的意圖是什麼。但在大陸如此快速躁進發展的過程中,真的很多時候是不合時宜的。人與人之間都不知道何時還會再次有機會彼此碰上,因此顯得大家很重視每次相遇的機會。這讓大家一旦有機會相遇,都很單刀直入的說明來意與意圖。
一開始確實很震驚與不適應。但是久而久之下來,會了解並發現這樣的效率與表達其實更加真實而不拐彎般的簡單。前幾次自己開始試著用這樣的方式溝通時,連自己都內心臉紅了一陣子,但慢慢適應之後,更發現這不一樣的 style,也有其魅力所在。
回到台灣之後,反而跟一些有機會對話的商務關係有時候在溝通時,一個下午的會議結束回程路上,才發現怎麼花了一個下午結果根本沒講到幾個真切的要點。或者自己很快的把意圖與解決方案都表明後,有時候換來一陣不理解,讀了空氣覺得對方認為自己也太沒有禮貌,被逼著趕緊再多說了很長一段的「不好意思......xxxx的部份......」是聽起來外表有多了一點禮儀,但說實在的,還是蠻累的。

偽善者

最後來寫個有點批判性的感覺。
幾天前與 P醬 討論當初他參加了一次課程的感想。當時的課程中,全班二十多位學生,有博士在產業界工作者,有退休老人,有剛退伍年輕人,也有剛剛畢業的新鮮人,算是橫跨各個階級的組成。上的課程與數位影像相關,但是老師卻是真實的沒有認真備課。等於每天課程就是照著書本唸幾句,然後就打開個人作品,接受所有同學的「讚揚」。於是日復一日的這樣下去,所有人也似乎不想或是不敢破壞這樣的平衡秩序,依然陪著老師這樣演下去。
當我問到難道這樣課程沒有評鑑機制嗎?果不其然的是沒有的。這不就成了個被利用的鄉愿困境試驗場嗎?來授課者可能出自某些自利因素或裙帶關係,讓自己在位子上,使用著沒有與時俱進的教材與沒有認真備課的準備,就應付著反正也不會有意見的學生們。
最終,我倆的結論就是這不正是最近看到韓劇的「偽善者」描述嗎?這樣的困境,體制內沒有人想跳出來大聲疾呼改變,也沒有第三方監督管理設置,課程組織方跟政府拿到了預算補助,跟參加課程者收到學費,政府看起來把該做的指標完成了,各方都各自有自己的盤算,但對於真實情況的改善呢?相當有限。

正是對於兩地的熱愛,才更希望針對這些情況有所針貶。近年來反正年歲也到,有時候面對一些偏差的行為,真的會出來直說,當然招惹不必要眼光,但至少能秉持無愧我心態度,期待讓這片土地更臻至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6會員
8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erom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利用在台灣的時間,開始探索一下被遺漏而錯過的城市角落,或是新興開發的一些山林景點,不是那種付費門票進去的大型遊樂區,而是更偏向於屬於當地居民可能才會知道的一些點。可能設施不那麼的完善齊備,可能指標也沒有盡善盡美的設置,可能有那麼一點難找,或許還有那麼一點點的小小挑戰性。但卻在每次造訪後,都不禁心裡默
亞洲的流行音樂產業最有指標性的,除了我們熟知的華語流行音樂之外,永遠繞不開的兩大主流:一個是日本流行音樂,另外就是韓國流行音樂(K-POP)了。如果要追溯起源,那要回到1996年,由知名的三大經紀公司之一的 SM 娛樂推出了當紅團體 - H.O.T。(Wikipedia 連結:https://zh.
我們這一輩年輕,喔不!中年大叔們,普遍對南韓有種莫名的敵意。這種敵意算是「善意的敵意」,就如同運動競賽中對抗的雙方般,在比賽結束後,會歸回舊好。 很大一部分應該是來自於棒球吧!在我輩成長過程中,尚未出現百花齊放的媒體頻道,尤其是有線電視台,更別提網路平台的大爆炸似轟炸出現,瞬間讓選擇成了一門學問。
週期性的習性,會起起伏伏有著類似波浪般的潮汐現象。例如有一段時間熱愛紙本閱讀,久了之後忽然發現又有哪類新的科技被發表了,例如:RSS閱讀風行之期,於是轉而天天打開電腦、手機,用心維護著訂閱列表,做好仔細的分門別類,每天用心把所有「未讀」都消滅成「已讀」,感覺像是打怪取得成就一般。但持續幾個月後,又忍
在受到疫情影響停留在台灣五個月左右,也算是重新讓自己沉浸在這個完整的環境中重新體悟一下感受。在一系列走過留下的文章中,寫了不少面向,唯一就是政治話題一直不想要也沒能力去碰觸。一方面是覺得自己離開的久,所見到的很多現象並無法深思其背後可能應該要具備的歷史與背景因素,所以如果只單就發生的事件發出感想,多
上午看到了外文報導關於 Live Nation 財報,果不期然的巨大衰退! 被這一篇標題吸引到: Live Nation CEO Predicts A Robust Outdoor Summer Season in 2021 https://themusicessentials.com/news/l
利用在台灣的時間,開始探索一下被遺漏而錯過的城市角落,或是新興開發的一些山林景點,不是那種付費門票進去的大型遊樂區,而是更偏向於屬於當地居民可能才會知道的一些點。可能設施不那麼的完善齊備,可能指標也沒有盡善盡美的設置,可能有那麼一點難找,或許還有那麼一點點的小小挑戰性。但卻在每次造訪後,都不禁心裡默
亞洲的流行音樂產業最有指標性的,除了我們熟知的華語流行音樂之外,永遠繞不開的兩大主流:一個是日本流行音樂,另外就是韓國流行音樂(K-POP)了。如果要追溯起源,那要回到1996年,由知名的三大經紀公司之一的 SM 娛樂推出了當紅團體 - H.O.T。(Wikipedia 連結:https://zh.
我們這一輩年輕,喔不!中年大叔們,普遍對南韓有種莫名的敵意。這種敵意算是「善意的敵意」,就如同運動競賽中對抗的雙方般,在比賽結束後,會歸回舊好。 很大一部分應該是來自於棒球吧!在我輩成長過程中,尚未出現百花齊放的媒體頻道,尤其是有線電視台,更別提網路平台的大爆炸似轟炸出現,瞬間讓選擇成了一門學問。
週期性的習性,會起起伏伏有著類似波浪般的潮汐現象。例如有一段時間熱愛紙本閱讀,久了之後忽然發現又有哪類新的科技被發表了,例如:RSS閱讀風行之期,於是轉而天天打開電腦、手機,用心維護著訂閱列表,做好仔細的分門別類,每天用心把所有「未讀」都消滅成「已讀」,感覺像是打怪取得成就一般。但持續幾個月後,又忍
在受到疫情影響停留在台灣五個月左右,也算是重新讓自己沉浸在這個完整的環境中重新體悟一下感受。在一系列走過留下的文章中,寫了不少面向,唯一就是政治話題一直不想要也沒能力去碰觸。一方面是覺得自己離開的久,所見到的很多現象並無法深思其背後可能應該要具備的歷史與背景因素,所以如果只單就發生的事件發出感想,多
上午看到了外文報導關於 Live Nation 財報,果不期然的巨大衰退! 被這一篇標題吸引到: Live Nation CEO Predicts A Robust Outdoor Summer Season in 2021 https://themusicessentials.com/news/l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台灣這種傳統的教育下,我們是乎都把忍耐都做美德,吃虧就是占便宜奉為聖旨。但出社會後,我發現這兩個道理在我眼裡看來都是害人不淺的觀念。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代表會跟人吵架,為何要讓自己吃虧不舒服還要說服自己接受?這在我眼裡看起來真的完全不合理,套用在人際關係上也是一樣的。在年紀增長過程中,要適時分辨什麼是
台灣剛開始開放觀光時,一般的民眾先去的都是東南亞! 那個時候回來的人,開口閉口都是當地的窮和落後。慢慢地,我們開始去享受當地沒有工業的自然景觀,也理解到我們眼中的窮,卻是當地人舒適悠閒的生活。 隨著時變境遷,我們也慢活了起來。當然,心境和當地人是不同的,但結果好像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我們選擇了如此
Thumbnail
台灣人的旅遊實力真的不容小覷,尤其是日韓方面更勝。去築地市場的那天就好幾次聽到台灣口音的中文,幾乎每一天都會擦身而過台灣人,而辨別方式就是道地的台灣腔。旅行時因為在遠方的關係,遇到同鄉的人其實都會格外的感到熟悉、安心,會因為這樣即便不認識也會聊聊天或是分享旅行的一些小事。可能是因為太過平凡的"遇到"
Thumbnail
最近在因緣際會之下重返雙北市,卻在一些日常生活選擇的當下,突然有一種陌生的感覺。這篇文章還描述了看似熟悉的事物卻帶來陌生感的感受,以及對時間、空檔的掙扎與感悟。
雖說台灣人到大陸工作,會受到大陸人的排擠與挑戰,可是就我所見,大陸人之間的合作關係,有時更難以配合,還有更多的猜忌。 而如何運用大陸人間的猜忌,是台幹必學的人際關係管理。 簡單來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文中所提任何人名及公司名,及故事情節,純屬虛構,如有雷同,請多多包涵。
Thumbnail
第二次實習,我選擇到日本神奈川。在這裡的感受到的文化衝擊,幾乎每天都讓我不小心脫口而出「這果然就是日本人啊!」我的生活圈離東京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然而,這並不影響這裡的人們擁有跟東京人相似的性格:謹慎、精緻且難以親近。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台灣這種傳統的教育下,我們是乎都把忍耐都做美德,吃虧就是占便宜奉為聖旨。但出社會後,我發現這兩個道理在我眼裡看來都是害人不淺的觀念。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代表會跟人吵架,為何要讓自己吃虧不舒服還要說服自己接受?這在我眼裡看起來真的完全不合理,套用在人際關係上也是一樣的。在年紀增長過程中,要適時分辨什麼是
台灣剛開始開放觀光時,一般的民眾先去的都是東南亞! 那個時候回來的人,開口閉口都是當地的窮和落後。慢慢地,我們開始去享受當地沒有工業的自然景觀,也理解到我們眼中的窮,卻是當地人舒適悠閒的生活。 隨著時變境遷,我們也慢活了起來。當然,心境和當地人是不同的,但結果好像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我們選擇了如此
Thumbnail
台灣人的旅遊實力真的不容小覷,尤其是日韓方面更勝。去築地市場的那天就好幾次聽到台灣口音的中文,幾乎每一天都會擦身而過台灣人,而辨別方式就是道地的台灣腔。旅行時因為在遠方的關係,遇到同鄉的人其實都會格外的感到熟悉、安心,會因為這樣即便不認識也會聊聊天或是分享旅行的一些小事。可能是因為太過平凡的"遇到"
Thumbnail
最近在因緣際會之下重返雙北市,卻在一些日常生活選擇的當下,突然有一種陌生的感覺。這篇文章還描述了看似熟悉的事物卻帶來陌生感的感受,以及對時間、空檔的掙扎與感悟。
雖說台灣人到大陸工作,會受到大陸人的排擠與挑戰,可是就我所見,大陸人之間的合作關係,有時更難以配合,還有更多的猜忌。 而如何運用大陸人間的猜忌,是台幹必學的人際關係管理。 簡單來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文中所提任何人名及公司名,及故事情節,純屬虛構,如有雷同,請多多包涵。
Thumbnail
第二次實習,我選擇到日本神奈川。在這裡的感受到的文化衝擊,幾乎每天都讓我不小心脫口而出「這果然就是日本人啊!」我的生活圈離東京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然而,這並不影響這裡的人們擁有跟東京人相似的性格:謹慎、精緻且難以親近。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