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近一次更新是在2024/6/6)
作者:陳華夫
美國人斯蒂芬妮·凱爾頓(Stephanie Kelton)寫了本《
赤字迷思:現代貨幣理論和為人民而生的經濟》(2020中譯版),他說:「更大規模的赤字本可以加速經濟強勁復蘇,保護數百萬家庭,並避免數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但是,並沒有一個有實權的人爭取更大規模的赤字。奧巴馬總統沒有,他的大多數高級顧問沒有,甚至連參眾兩院中最激進的議員也沒有。為什麼呢?難道大家真的相信政府已經沒錢了,還是害怕觸犯選民的敏感神經,就像那個在賓士車上貼著車貼的人?如果繼續將赤字本身視為問題,我們就無法利用赤字來解決問題。目前,48%的美國人表示,減少聯邦預算赤字應該是總統和國會的首要任務。本書旨在推動視赤字為問題的人群數量趨近於零,但這並不容易。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必須小心翼翼地打破那些影響公眾輿論的迷思和誤解。」(頁29─30)這本基於
現代貨幣理論的書如它附的評論所說:「挑戰了關於公共財政的傳統經濟觀念(收入小於支出,赤字是壞事)」(頁5)
(圖片來源:陳華夫製作)
美股2020年經過3/9,3/12,3/16,3/18史無前例的的四次熔斷大跌之後,為了拯救美股,美聯儲不僅將
利率降至零,還實施
無限QE的
量化寬鬆政策。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從2020/3月的3.76兆美元擴充的到2021/8/10的8.25兆美元,幾近擴張了近4.49兆美元,也就是比翻了一番還多。(如下圖)
夏春認為古典學派的“薩伊定律”是“供給會創造自己的需求”,其後來新古典學派的增長模型就認為,投資是經濟增長的來源,消費是經濟增長的結果,投資產生GDP和收入,有了收入才能夠消費。而凱恩斯則反對“薩伊定律”,他的“凱恩斯定律”即是“需求會創造自己的供給”,其後來的新凱恩斯學派認為長期內,經濟的供給能力─即勞動和資本等要素稟賦,以及代表科技創新和組織管理能力的全要素生產率─決定經濟發展,也就是在長期內,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速。但是在短期內,因為經濟制度和市場的各種不完美,經濟增長由需求能力來決定。經濟波動主要受到需求而不是投資的影響。
因此,夏春並認為屬於新凱恩斯學派的諾獎得主
保羅•克魯格曼是同情
現代貨幣理論的,他說:「克魯格曼就是新凱恩斯學派最有名的代表,一貫主張在經濟衰退和蕭條時,政府應該舉債消費,或者給家庭發錢鼓勵消費,這樣就可以實現經濟增長。關鍵的原因是政府的負債是家庭的資產(這也是
現代貨幣理論MMT最核心的理論基礎)。因此,此時完全沒有必要擔心赤字,縮減赤字只會讓經濟掉進螺旋向下的陷阱,無法自拔。只有等到經濟正常化後才應該縮減赤字,提前縮減會功敗垂成。」(
克魯格曼為中國經濟把脈,究竟有沒有道理?)
在
現代貨幣理論的6項主張中,最具爭議,目前,美、歐、日三大央行的
資產負債表已經比2020/2月時擴大了25%。這其中
資產端有很大一部分是
國債,而央行資產負債表中的巨額
國債,就具體顯示了
財政赤字貨幣化─即由美聯儲等央行認購
國債,而財政部拖欠不償還這些
負債。 由
經濟史來看,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美聯儲等央行任意的印鈔,買單
國債,將帶來巨額
財政赤字、嚴重的
債務違約、及惡性
通脹。正如中國前財政部原部長
樓繼偉認為,美國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不能違反常識:「例如低儲蓄率、高財政赤字率,則國際貿易必然是逆差,一定要追求貿易順差是不可能的,這必然導向單邊主義,美國現任總統(按:指川普)已經執政四年,上來就打關稅戰、貿易戰,到現在貿易的逆差一點沒縮小」,他強調:「這是常識問題,要回到常識」。(見
樓繼偉:維護美國自身利益的同時,不能違反常識)
蘭小歡教授說:「“
赤字貨幣化”的核心,是用無
利率的貨幣替代有
利息的債務,以政府預算收支的數量代替金融市場的價格(即
利率)來調節經濟資源配置。從理論上說,若私人部門陷入困境,而政府治理能力和財政能力過硬,“
赤字貨幣化”也不是不能做。但若政府能力如此過硬卻還是陷入了需要貨幣化赤字的窘境,那也正說明外部環境相當惡劣莫測。在這種情況下,“
赤字貨幣化”的效果不能僅從理論推斷,要看歷史經驗。從歷史上看,大搞“
赤字貨幣化”的國家普遍沒有好下場,會引發物價飛漲的惡性通貨膨脹,損害貨幣和國家信用,陷經濟於混亂。這種後果每本宏觀經濟學教科書裡都有記錄,“
現代貨幣理論”的支持者當然也知道。但他們認為歷史上那些惡性通貨膨脹的根源不在貨幣,而在於當時惡劣的外部條件(如動盪和戰爭)摧毀了產能、削弱了政府,若產能和政府都正常就可以通過貨幣化赤字來提振經濟。可這又回到了根本問題:若產能和政府都正常,怎麼會陷入需要貨幣化赤字的困境?背後的根本原因能否靠貨幣化赤字化解?財政花錢要花在哪裡?誰該受益誰該受損?(《置身事內:中國政府與經濟發展》蘭小歡著(2021),頁153─154)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教授也認為,新冠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各國政府紛紛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方案的「急救包」,雖然可以在短期內解除民眾對錢包的擔憂,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巨額債務最終還是要由全社會的老百姓來承擔,並且會造成各個國家的經濟發生長期的結構性扭曲。他並認為「印鈔票等於是慢性割肉,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把老百姓的財富慢慢轉移到國家財政部門。」政府通過印鈔票救市是飲鴆止渴,最終會導致
通脹,而
通脹是
債券的最大敵人。
通脹侵蝕了
債券未來所償還的現金流量的現金的
購買力。也就是說,當前的
通脹率越高,(預期的)未來
通脹率也越高,則收益率曲線上的收益率將上升,因為投資者將要求更高的收益率來彌補
通脹風險。通常,
通脹率持續上升時,美聯儲會升息
基準利率,這就意味著企業融資
貸款的成本升高,而拉低所有公司
股票估值,將引發股票價格全面下挫的刺破
股市泡沫的
金融危機。(見
通貨膨脹可能捲土重來及
股市能抵禦通脹風險嗎?)
據英國《金融時報》2020/10/27日的報導,美元兌人民幣
匯率在2010年10月15日是6.64,在2020年10月15日卻是6.73,也就是說,雖然中國經濟這段時間走強,人民幣仍然小小貶值。其原因是這個十年期間全球的低
通脹與強美元。但2020年後的下個十年,由於美國的
無限QE的
量化寬鬆政策及巨額
財政赤字缺口,會出現
通脹走高(有利於作為
大宗商品生產國的新興市場),及美元走弱(有利於發達國家的資本流向新興市場),那時,無論人民幣匯率,還是中國的
資產價格,都會出現長期走強的趨勢。
中國市場在2015年只對外國人指開放了1%,現在卻開放了60%,中國金融
資產在主要基準指數中的權重也提升了,這將有助國際資本流入中國,而支撐已處於兩年來高點的人民幣
匯率,也將支撐中國金融股債市場。
樓繼偉稱:「今年(按:指2020年)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中國擴大開放的步伐仍在加速,外商市場准入負面清單進一步縮減,對外資的吸引力增強,(前三季度全國)實際使用外資增長5.2%,我看到這個數字都非常吃驚。」(見
樓繼偉:維護美國自身利益的同時,不能違反常識)
諾獎得主
保羅.克魯曼在《
紐約時報》2020/12/4專欄文章,聲援葉倫的增加財政支出之「
財政赤字論」,他嚴厲駁斥「美聯儲等央行任意的印鈔,買單國債,將帶來巨額財政赤字、嚴重的債務違約、及惡性通膨」,及「一旦政府債務超越某種警戒線,美國就會大難臨頭」的說法是錯誤的,並強調說:「我們(美國)以前不曾、現在也沒有瀕臨那種危機,或許永遠也不會。」他解釋說,如今美國
利率很低,美國10年期公債的
實質利率(扣掉通膨率的利率)在1990年代平均在4%上下,但過去十年來大致上都低於1%,有時甚至降到負值。所以,負債所需支付的利息較少,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前,美國聯邦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升到2000年水準的兩倍,但聯邦利息支出占GDP比率卻比20年前下滑。他結論說,拜登承諾舉債大手筆投資未來,在美國亟需擴大公共投資的此刻,是做對的、負責任的事。(見
克魯曼:政府舉債不再是罪惡 別聽共和黨危言聳聽)
在低利率環境下,只要美國的
實際利率低於經濟(GDP)實際增速,
美國債的可持續性可以得到保障。然而一旦高
通脹維持,利率高於經濟(GDP)增速,對償債能力的擔心就會引發對美元的拋售,而一旦美元貶值,就會進一步加劇拋售而形成惡性循環。換言之,過於龐大的
美國債將破壞美國承擔國際安全資產提供者和保險人的角色。近期,美國財長葉倫對於各國減持
美國債的擔心即源於此。(見
「美元霸權」的另一面是什麼?)
英國《金融時報》2022/3/2日的文章分析,當新冠疫情肆虐,美國採用貨幣超寬鬆與財政大擴張協同的
現代貨幣理論政策,刺激經濟,確實成功推動美國經濟總量恢復到疫情前趨勢水平,2021年經濟快速改善,全年超預期增長5.7%。然而,2022年1月美國通脹達到7.5%,已創下40年來新高。逼迫美聯儲在2022/3月可能採取違反
現代貨幣理論的停止經濟刺激的財政政策--升息縮表。也就是說,新冠疫情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實施
現代貨幣理論,在推動經濟從衰退走向復甦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帶來了經濟恢復供需失衡、通脹高企和財政金融風險上升等挑戰,正在考驗推行
現代貨幣理論政策的可持續性。(見
現代貨幣理論的政策重構和風險)
結論:
美國的債務是過去所有美國赤字的累積。當美國近年來執行
現代貨幣理論之
財政赤字貨幣化政策,在市場上大量購買美國本國國債;導致
美國國債2023年底已飆升了約10倍,為34兆美元,雖可借新還舊,不還本金,但仍需支付其利息約1兆美元,這已超過美國防預算的8,860億美元。所以,
現代貨幣理論鼓勵了美國巨額財政赤字及美國國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