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美聯儲膨脹資產負債表的大量印鈔之美元貶值「後遺症」─貨幣及美元的本質(1)

2021/01/20閱讀時間約 25 分鐘
作者:陳華夫
美聯儲及中國等全球各央行是唯一可印鈔貨幣的機構,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肆虐,世界經濟不景氣,全球各央行皆大量印鈔,拯救經濟。所印鈔的總量都記錄在各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裡。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從2020/3月的3.76兆美元擴充的到2021/8/10的8.25兆美元,幾近擴張了近4.49兆美元,也就是比翻了一番還多。(如下圖)
(圖片來源: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趨勢
美聯儲如此的巨量印鈔,是否會造成美國及全球的通貨膨脹?美元供給量增加,將壓低美國債價格,而遭各國央行拋售?美元氾濫,造成美元貶值而危及美元霸權?這些問題很複雜,也很難分析,要清楚的回答它,就必須釐清「貨幣」(money)的本質。
現今世界的貨幣都是「信用貨幣」(Credit Currency)貨幣是可用於交易資產(有價值之物品)及勞務,或清償債務(借款)。於是,一個「貨幣經濟學」上重要的問題出現了:貨幣是屬於資產?還是屬於債務?其答案令人驚訝,貨幣對個人、企業、銀行是資產,對央行債務。這答案不太好懂,需要解釋;我用貨幣的三個主要功能─交易(結算)、計價標準、儲藏價值(投資)─中的交易功能,舉例說明:
起初,假設社會上,只有某甲及某乙兩人,某甲有蘋果,某乙有橘子,蘋果與橘子都是有價值的資產。雙方並約定,一只蘋果可互換(交易)一只橘子。而這時,央行出現了,它發行了1元貨幣,並且告訴某甲,用1元可買到一只蘋果或一只橘子。某甲從此就不需以物易物了。
於是,某甲就向央行借款了1元,再向某乙買了一只橘子。接著,某乙拿了手中的1元,找某甲買蘋果,但某甲的蘋果卻都爛了,沒法賣。某乙就找上央行買蘋果,央行手上也沒蘋果,就告訴某乙,先「欠」他一只蘋果,等有了再還。
從這個意義上講,央行發行了1元貨幣後,實際上就產生了「欠」某乙一只橘子的債務。所以,央行印鈔貨幣,就產生了央行日後必需償還的債務
換句話說,央行資產負債表的現金M0,是債務。而相反的,某甲及某乙手中的貨幣現金,卻是資產,可以買橘子或蘋果的。
另外,某甲向央行借款的1元,將來必需償還,所以,借款是某甲的債務,於是,某甲的資產負債表上,資產=負債,是平衡的。而對央行來說,它所提供給某甲1元的貸款,是央行資產,對應於央行現金M0的1元債務央行資產負債表也是平衡的,而央行可以印鈔貨幣,成為個人、企業、或銀行之借款(債務)的「最後貸款人」。(見拙文美國債的本質危及美元霸權的真相─美中經濟(2)請看懂美聯儲等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美聯儲的本質(1)
貨幣的本質看成是一種可轉讓的債務或可轉讓的信用,這是對貨幣本身最深層的理解。古時,任何鑄(硬)幣的面值和鑄造成本之間的差額都是一種鑄幣稅,可以理解成為一種向人民發行的不必歸還的債務。例如,當今央行發行一元紙鈔,其發幣印刷成本幾乎是零,所以央行每發行一紙鈔,等於抽了人民一元鑄幣稅,也等於欠了人民一元的永遠不用歸還的債務。(見貨幣的本質再反思,及《貨幣、權力與人——全球貨幣與金融體系的民本主義政治經濟學》翟東升著
美聯儲為了穩住美股、債市,美聯儲實行無限QE,從市場買進1,200億美元/月的債券,美聯儲宣佈最快於2021/10月才會實行所謂的錐形減購債券(taper)─即逐漸縮小購債的規模。而美聯儲在市場購買美國債或是MBS債券的意義,本質上就是向市場放出美鈔─不必償還的債務,替換必須償還的美國債還是MBS債券,不但違反經濟規律,並且是飲鳩止渴的製造市場泡沫。(美聯儲局:未達到開始縮減每月買債規模門檻,及Fed理事華勒:縮減購債計畫可能9月宣布、最快10月展開
於是,依照以上例子的解釋,對公司企業、及個人而言,借款在資產負債表上記為「負債」(債務),而現金及存款,則記為資產。而對央行而言,卻正好相反;央行資產是在公開市場上購買的證券及向金融機構提供的貸款,央行的「負債」(債務)是流通現金M0及商業銀行的銀行儲備金(見際鑄幣稅收益)。前中國中央行長周小川說:「貨幣在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的右邊,是負債方,意味著中央銀行對貨幣購買力是有承諾的。」(見周小川:關於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與爭議
(製表:陳華夫)
當美聯儲開啟無限QE的印鈔後,若印鈔了1兆美元,由於美元是世界貨幣,這就等於向全世界徵收1兆美元的鑄幣稅。人民大學翟東升教授認為:「美國的國際鑄幣稅收益的獲得者不是私人部門而是聯邦財政,這筆每年數千億美元的國際性財政收入相當於將美國的實際稅點向下拉動了一個可觀的距離,而上述乘數效應則撬動了美國私人部門的額外投資和消費,從而放大了數萬億美元的GDP」。(見見《貨幣、權力與人——全球貨幣與金融體系的民本主義政治經濟學》,第106頁)
從另一個角度看,印鈔美元還可以對開發中國家剪羊毛──即美聯儲無限QE的大量美元熱錢,會被用來炒高開發中國家的房地產及股債市,形成泡沫,當美聯儲縮表升息時,這些熱錢將回流美國,造成該國房地產及股債市暴跌,引發該國經濟危機,其國家的核心資產就被某些有心的金融資本賤價收購。(見拙文美國債的本質危及美元霸權的真相─美中經濟(2)、及鑄幣稅,讓美國有了蠻橫的底氣
央行增加印鈔之所以是增加央行的負債,其原因是印鈔只增加了有購買力的「信用貨幣」之存量,但並沒有同時增加了社會等值的資產或財富,於是印鈔越多,越虧欠(負債)社會等值的「資產」,所以,當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的規模越大,表示印鈔貨幣總量越多,央行的負債越大,當過多的印鈔貨幣追逐較少財富(Wealth,即「資產」的總存量),將引起嚴重的通脹。(見拙文9000億美元財政刺激讓美國陷入實際負利率及資產股市泡沫之雙重危機─美中經濟(33)
實際利率是經濟學中的一個關鍵變量。它測量資本成本實際產出,若實際利率為正,則長期資本產出為正(增長)。反之,若實際利率為負,則長期資本產出為負(減少)。此外,實際利率也決定代理人消費投資決策。
通常, 實際利率名目利率 -「預期通膨率」。但實際不幸的,「預期通膨率」是很難觀測的。常用的估計「預期通膨率」的方法就是「漸進調整式」預期模式,也就是預期下個月的「預期通膨率」等於這個月的實際通膨率。(見實質利率不應該為負數
而在美國,實際利率通過美10年期國債殖利率減掉市場考慮的未來「預期通膨率」(美國─美債平衡通膨率BEI)來計算。計算時採用本金隨著物價漲幅而波動的通膨掛鉤債券─即實際利率美10年期國債殖利率 - BEI
關鍵就是當實際利率為負時,美10年期國債殖利率小於「預期通膨率」(BEI),則無風險資產(如美國10年期國債)投資者遭遇物價上漲、資產貶值的損失,而遭到拋售,將所得資金轉向投資風險資産(如股票)。但是當無風險資產美國10年期國債遭到拋售,而造成美10年期國債殖利率上升,則會推升實際利率轉正,這將抑制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轉向購買無風險資產美國10年期國債,而造成風險資産下跌。例如,當世界實際利率2022/8/30日轉為正值,觀察2022/8月至2022/9/2日期間的風險資産,都發現大幅下跌:比特幣(下跌16%),原油(下跌12%)、世界房地産投資信託(REIT、下跌7%)、全球股市(下跌5%)等。(見世界實際利率轉正,什麼漲什麼跌?
實際的說,實際利率就等於抗通膨債券的殖利率。所謂抗通膨債券(Treasury Inflation-Protected Securities, TIPS)是由美國財政部發行的一種國債,屬於國庫債券,通常為期十年,每半年付息一次,其本金及票息均依據通膨率隨時進行調整。通膨率票息發行時與一般標準國債相同採固定形式,但其本金每年需根據。通膨率進行二次調整,若通膨率上升,投資者可獲得的收益亦跟著上漲。當債券到期後,投資者將獲得最初的投資本金和根據債券發行期間通膨率差額的補償。所以,抗通膨債券(TIPS)的殖利率就等於實際利率。(見實際利率和名義利率有什麼區別?)這就提供了一種寶貴的方法來估算另一個很有用,卻不可觀測的通脹預期,在此方法下,通脹預期美10年期國債殖利率 - 抗通膨債券(TIPS)的殖利率。(見什麼是TIPS 利差
一個健康、GDP成長的經濟之通膨率通常應為2%。若通膨率高於2%,就加息對抗通脹的思維是反應泰勒規則─即通膨率每增加1%,美聯儲就會加息1%以上。(《通膨的真相》:政府如何控制與操弄通貨膨脹——神奇的2%)所以,當通脹預期高於2.5%,人們預期商品價格會上漲,在價格上漲之前立即購買,這增加了商品需求,供給卻無法立即跟上,商品又漲價及高工資的需求,於是通脹成為可怕的價格/工資螺旋。當通脹高於4%,同時失業率低於4%,就是所謂的滯漲(stagflation),英國《金融時報》2022/8/23日報導,美聯儲可能僅僅需加息到2.25-3%的區間就可以控制住通脹,而同時經濟不會出現經濟(GDP)衰退軟著路。(見美國經濟的軟著陸:歷史、路徑與展望)但此報導的美國軟著路顯然不同於中國較嚴格的軟著路指標:經濟GDP增長率 >7%、失業率 ≤4.5%、通漲率≤4.5%。
實際利率是正的, 美10年期國債殖利率大於 BEI,則「負債」方的 利息負擔變大,於是傾向償債,這就是為何通脹會造成美聯儲縮表─縮小資產負債表規模。反之,若實實際利率是負的,則美聯儲的 利息負擔變小,傾向印鈔擴表─擴充資產負債表規模。而通脹預期在2022/6/7日來到2.76%(見下圖),顯示通膨將惡化,美聯儲將改變印鈔的量化寬鬆政策而縮表。(詳細,請看拙文美國債近期暴跌的嚴重後果之真相─深度政經分析(2)
在低利率環境下,只要美國的實際利率低於經濟(GDP)實際增速,美國債的可持續性可以得到保障。然而一旦高通脹維持,利率高於經濟(GDP)增速,對償債能力的擔心就會引發對美元的拋售,而一旦美元貶值,就會進一步加劇拋售而形成惡性循環。換言之,過於龐大的美國債將破壞美國承擔國際安全資產提供者和保險人的角色。近期,美國財長葉倫對於各國減持美國債的擔心即源於此。(見「美元霸權」的另一面是什麼?
美10年期國債殖利率代表零風險投資資產報酬率,它就成為有風險的投資─如股票債券大宗物資房地產等投資─之機會成本,而任何投資決策都在追求價值最大化,而最小化機會成本。所以,當最近美10年期國債殖利率飆升,導致股票現金殖利率比它低的股票遭大量拋售,造成近期美股市大跌。同樣的,銀行的資金可用投資美國債或貸款,所以,銀行的貸款決策的機會成本美10年期國債殖利率─即銀行融資與借貸的利息都會高於它。這就造成近期公司融資與個人借貸利息大幅上升。(見熔斷來了?日本國債暴跌 歐央行今緊急開會 20220615《楊世光在金錢爆》
但實際發生的情況,卻令人大為意外,雖然美聯儲的巨量貨幣,但美國卻歷經長達十年低於目標2%的通脹水平。這部分是因為美元是世界貨幣,不少美元流向美國海外,但也沒造成歐洲、日本的通脹。歸納美、歐、日等國都沒有通脹的原因是,全球經濟的總需求(aggregate demand)緊縮:(1)新冠疫情,造成全球的不景氣,失業率升高,人們收入減少,導致消費不振,於是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沒法上漲;(2)人口老化,老年人收入減少,娛樂及交通支出會降低,導致消費不振;(3)貧富差距嚴重,大量的窮人無力消費,少數的富人提振不了總需求;(4)技術創新停滯,沒有如電腦。手機等新消費亮點能刺激消費。(按:另有殊途同歸的說法,認為大量印鈔,變為個人及企業的超額儲蓄,沒有進入消費市場,所以總需求緊縮,沒能引起通脹。但卻也有能引起濟大蕭條。(見美國瘋狂印鈔 會重演經濟大蕭條嗎?
既然,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沒有大漲,表示消費商品市場沒能吸納掉如此大量印鈔的美元,它們分成三部分:
1)第一部份就流入「資產」(股票,債券,房地產)市場,而造成各種「資產泡沫」(Asset bubble)。但「資產」(股票,債券,房地產)大漲,富人的財富大增,窮人收入卻停滯,加大了社會貧富差距。(見資產價格飆漲也是通膨- 中時新聞網,及傅清源觀點:資產通膨、超低利率─迎接大印鈔時代的「五大突變」
2)第二部份用來提供公司企業大量的廉價貸款,支撐了那些新借債還舊債的「僵屍企業」(zombie company)。根據「德意志銀行證券」(Deutsche Bank Securities)的資料,美國「僵屍企業」的比例接近20%,這是因為企業借債越便宜,企業「僵屍化」越不可避免。「僵屍企業」雖能短暫維持就業率,但無法創造財富。並且吞噬稀缺的投資資本,阻礙了需要它的創新企業家。(見殭屍公司的真實成本和輕鬆賺錢
3)第三部份流入國際金融與外匯市場,造成美元貶值;自美聯儲2020/3月「無限QE」及「零利率」的貨幣寬鬆政策,美元便更失去了吸引力,美元指數從2020/3月直線下跌至2021/1/20日的90.4,從3月中的高點反轉下跌起算,重貶超過12%,又回到2018年的低點(見下圖)。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拜登總統的新任財政部長葉倫宣稱,「美國不會追求弱勢美元以取得競爭優勢,我們同時也應該反對其他國家採取此類作法。」(見美新財長葉倫表態 拜登政府不採弱勢美元政策
(圖片資料來源:美元指數| MacroMicro 財經M平方
另外會影響美元與人民幣匯率的是「數位貨幣」。據英國《金融時報》2021/7/21報導,美財長耶倫召集財政部、美聯儲、SEC等監管機構開會出台監管框架。目前密通貨行情飆漲,帶動穩定幣水漲船高。過去兩天內,加密貨幣的「比特幣」(Bitcoin)價格已經下跌約2000美元,至約29500美元,接近上月底創下的低點。加密貨幣的「以太幣」(Ether)也面臨拋售壓力。用美元或英鎊等標準貨幣直接購買加密貨幣(如「比特幣」或「狗狗幣」(Dogecoin)等),可能非常麻煩。但直接購買「穩定幣」(StableCoins)就簡單多了。「穩定幣」是私人發行,但與其他資產掛鉤的「數位貨幣」,目前市值前三大「穩定幣」為「泰達幣」(Tether)、「美元硬幣」(USD Coin)和「幣安幣美元」(Binance USD)。三者總市值從去年約110億美元,已飆漲至目前約1,000億美元。而且許多「穩定幣」宣稱與美元1:1掛鉤,但兌現1:1掛鉤承諾所需維持的巨額儲備,也對金融市場有潛在風險,任何如此巨額儲備的迅速變現都可能令短期債務市場產生動蕩。評級機構惠譽(Fitch)表示,「穩定幣」的儲備資產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商業票據,若「穩定幣」出現贖回潮,很容易衝擊商業票據市場。(見耶倫強調迅速出台穩定幣監管框架葉倫召集Fed、SEC 探討穩定幣,及惠譽:穩定幣可能破壞短期信貸市場穩定
諾獎得主保羅.克魯曼在《紐約時報》2020/12/4專欄文章,聲援葉倫的增加財政支出之「財政赤字論」,他嚴厲駁斥「美聯儲等央行任意的印鈔,買單國債,將帶來巨額財政赤字、嚴重的債務違約、及惡性通膨」,及「一旦政府債務超越某種警戒線,美國就會大難臨頭」的說法是錯誤的,並強調說:「我們(美國)以前不曾、現在也沒有瀕臨那種危機,或許永遠也不會。」他解釋說,如今美國利率很低,美國10年期公債的實質利率(扣掉通膨率的利率)在1990年代平均在4%上下,但過去十年來大致上都低於1%,有時甚至降到負值。所以,負債所需支付的利息較少,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前,美國聯邦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升到2000年水準的兩倍,但聯邦利息支出占GDP比率卻比20年前下滑。他結論說,拜登承諾舉債大手筆投資未來,在美國亟需擴大公共投資的此刻,是做對的、負責任的事。(見克魯曼:政府舉債不再是罪惡 別聽共和黨危言聳聽
克魯曼雖有諾獎光環的加持,他反對「舉債是罪惡」論調,基本上,屬於非主流的現代貨幣理論,但反對現代貨幣理論的,大有人在。克魯曼在此爭議中並無法加分,例如,中國財政部前部長樓繼偉認為財政赤字貨幣化(即財政部直接向美聯儲等央行透支)沒有帶來通脹的原因是,這種通脹表現為資產價格的上漲,而沒有表現為實物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上漲,全球都是金融混業經營,然後量化寬鬆政策放了水,放出流動性,給金融機構互加杠杆提供了巨大的空間,首先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的上漲,然後就是房地產價格上漲,再加上收入分配─即即由通脹形成的物價上漲而造成的收入在分配,,這種情況下收入分配,肯定加大貧富差距。(見樓繼偉:人民幣在資本項下完全開放尚不具備條件
其實,美聯儲無限QE大量印鈔,真正的代價是造成了巨額美國債,因而綁架了美國必需實行零利率的低利率政策。難怪諾獎得主保羅.克魯曼認為在1990年代平均利率在4%上下,但過去十年來大致上都低於1%,有時甚至降到負值。所以,美國政府負債所需付的利息很低,所以巨額的美國債沒有債留子孫,所需償還的利息的錢也是浪費的微不足道。但問題是,美國真的能持續保持低利息政策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美聯儲無限QE及零利率的極度寬鬆「貨幣政策」,才營造出實質利率為負的經濟情況,在此情況下,投資和儲蓄的收益,實際上都是負的,這絕非健康、可持續的經濟情況。(見拙文美國債的本質危及美元霸權的真相─美中經濟(2)
巨額美國債將重壓美元貶值。而美元將貶值,將造成美國進口貨物變貴,而推升美國的輸入型通脹。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教授的投資大師傑洛米.西格爾(《長線獲利之道:散戶投資正典》(Stocks for the Long Run 5/E)的作者)認為,在政府過度紓困與刺激「財政政策」下,已經消失了十五年的通脹將會再現,2%以上的通脹率會吃掉債券微薄的收益,而造成40年的多頭債券市場為之崩潰。(詳細,見拙文美聯儲允許高於2%「通脹」的背後訊息─美聯儲的本質(9)
所以,關鍵問題是,美國將面臨消失了十五年的通脹嗎?
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 傑里米•西格爾於2021/1/21日 為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認為,上次2008年的金融海嘯,美聯儲的紓困貨幣大都進入了銀行系統的超額準備金,很少借給私營部門,但2020年,美聯儲大量印鈔的紓困貨幣不只進入了銀行系統的超額準備金。並且通過美國薪酬保護計劃(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PPP)、刺激(紓困)支票、及對州和地方政府的撥款,直接進入了個人和公司的銀行帳戶。所以,西格爾認為通脹將遠高於美聯儲2%的目標,而且在未來幾年內都將如此。並且,他還認為,美國2020年的史無前例的財政和貨幣刺激,並不是通過提高稅收或向公眾發行債券來支付的,所以,為此買單的將是美國債的持有者。(見美國將迎高通脹 國債持有者將為刺激計劃買單
美國總統拜登於2021/2/5日表示,「我們有超過1,000萬人失業,400萬人更失業超過6個月,1,500萬美國人還正欠房租,2,400萬成年人和1,200萬兒童缺乏足夠食物。他們正在受苦,但這不是他們的錯。疫情摧毀我們的經濟。事實上,一月是疫情最致命的一個月,奪去近10萬人的生命。」拜登認為,美國經濟顯然陷入麻煩,慘淡經濟狀況不僅影響美國的國際競爭力,而且嚴重影響民眾的生活。他上任後所提出的新追加之1.9兆美元紓困計畫首先要為新冠疫苗接種投入更多資金(約1160億美元),包括用於製造、分銷和建立疫苗基地等,然後就是要為美國人民提供紓困支票,和延長失業保險的期限,如果紓困計畫通過,將可為美國帶來400萬個就業機會,並將在2022年前,恢復就業市場的動能,美國財長耶倫認為此刺激計劃將使美國實現充分就業(失業率穩定在1~2%左右,且不存在就業不足的情形)。而拜登並引述最新的就業報告指出,美國可能要花10年的時間,才能走出就業率低的困境。(見美走出就業困境 恐要花10年、及拜登:美走出就業困境路艱恐需10年、及耶倫:1.9兆美元刺激計劃將使美國實現充分就業
但雖然美國政府編列數兆美元預算,推出包括發放救濟金等各項大規模的紓困措施。然而,2021/4月美國就有400萬人自願離職,創下20年新高紀錄,到了2021/5月,也有360萬人辭職,顯示美國正面臨新一波的「離職潮」。有專家認為,此現象恐怕是美國政府大撒幣式的大規模紓困政策所造成的。(見美國疫情後現離職潮! 專家:政府「大撒幣」紓困使人不想工作
此外,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批評拜登的1.9兆美元的大規模紓困計畫將會導致通脹,因為他認為1.9兆美元經濟刺激紓困方案過於龐大,對服務、商品的需求將超過美國經濟所能提供,這會導致嚴重缺工的問題,而缺工又會迫使雇主提高工資來吸引新員工,並提高商品及服務的售價,以彌補工資上漲的損失,最終導致通脹。他認為同樣數額的資金應該花在公共基礎建設等處,以追求國家永續經濟成長,及「為了控制通膨而逐步調高利率,而不會造成經衰退的,我從未看過這種歷史案例。有鑒於聯準會(Fed)公布的前瞻指引和美國債務的規模,現在策動一個軟著陸比起過去要困難多了。」桑默斯的通脹似乎應驗了;據美國勞工部2021/7/13(週二)的報告,美國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上漲5.4%,創金融海嘯(2007─2008年)以來新高,並高於道瓊調查所預期的5%。(見《美債》6月CPI勁揚5.4% 攀13年新高殖利率全面上揚)美國通膨率CPI已連三個月大幅上升,漲勢恐將延續,通脹危機的風險大增。(見拙文美元霸權、無限QE印鈔、與美國高通脹的是與不是?─現代開悟之洞識(2))
美政府2021/5月已設計推出了複合利息(基本利率加通脹率)抗通脹國債(US Treasury Series I Savings Bonds)。若未來如預期美聯儲加息,則此國債將受青睞,有利美政府發債籌款(見譚雅玲:三言兩語看美國債現象與本質之變)。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022/2/2日消息,美國財政部當地時間2月1日公佈的資料顯示,美國國債總額首次突破30兆(萬億)美元大關,創歷史新高。據CNN報導,美國聯邦政府現在欠外國和國際投資者近8萬億美元(約50萬億人民幣),其中以日本和中國為首,而這些債務最終需要被連本帶息地償還。對此,有專家竟發出這樣的警告:“債臺高築”的美國將為其債權人—中國和日本人民的退休買單。(見美國國債剛達到另一個發人深省的里程碑:首次突破30萬億美元
結論:
「貨幣」對個人、企業、銀行是「資產」,對央行是「負債」。當全球各央行皆大量印鈔,拯救經濟,所印鈔的總量都記錄在各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裡。美聯儲印鈔全球最大量的3兆美元,大量印鈔真正的代價是巨額「美國債」,造成美元貶值,將面臨消失了十五年的「通貨膨脹」,可能要花10年走出就業率低的困境。
《長線獲利之道:散戶投資正典》(Stocks for the Long Run 5/E)作者: 傑諾米‧西格爾,2014。〔摘要:西格爾證實一個恆久不變的投資真理:只要長期持有分散得宜的股票投資組合,不僅可以對抗通膨,其報酬更勝黃金和債券,且風險比定存還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67會員
243內容數
思想家─理解、解釋、預測世界。發表:9篇「深度政經分析」、6篇「現代開悟之洞識」、10篇「學習的本質」、13篇「美中關係」、4篇「驀然回首」、21篇「文學與藝術」、36篇「科技與智慧」、9篇「圍棋的本質」、40篇「美中經濟」、28篇「美股的本質」、12篇「美聯儲的本質」、12篇「貨幣及美元的本質」,共201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