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玩家馬布斯博士》(上)| 介紹兩部來自9120s的電影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誰都可以不喜歡它們,但沒有人能不嘆服它們。我並不是說,它們就高於已經或將會談論的其他電影,而是想說,和它們相比,其他的電影都是“其他電影”。它們,和以它們為代表的一批作品,最大程度地將電影視為一種追求自由表達的藝術語言,並且毫無保留地嬉遊在與這種自由表達的淫樂之中。

本期電影(這是我教過最差的一屆博士)

讓我們從《海上鋼琴師》中最緊張的情節開始。傑利·羅爾·莫頓向1900發起鋼琴決鬥。當時1900像往常一樣坐在他的琴凳上為舞會助興,交誼廳內忽然間安靜下來,原來是大廳一側的彩繪玻璃牆上,從外面映出了莫頓那巨大的影子(圖 1)——看呐,又一個造訪德古拉城堡式的側寫。
“惑人的把戲,如浮影遊牆。即便是矮小之人,也能投射出巨大的影子。”
——《權力的遊戲·第一季
圖 1 《海上鋼琴師》劇照。傑利·羅爾·莫頓向1900發起鋼琴決鬥。當時1900像往常一樣坐在他的琴凳上為舞會助興,交誼廳內忽然間安靜下來,原來是大廳一側的彩繪玻璃牆上,從外面映出了莫頓那巨大的影子。
《海上鋼琴師》這個鏡頭,效仿的就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風行於德國電影界的表現主義。這個流派誕生了我們今天要談的兩部電影:《卡裡加裡博士的小屋(1920)》和《玩家馬布斯博士(1922)》。
我從這個專欄正文部分的第一期開始,就試圖改變早期電影留給人們的一般印象。然而,直到這兩部電影,才談到那種能夠在寥寥數幀之內令任何外行改觀的作品(儘管它們的上映年份實際上比我們已經談過的好幾部還要早)。誰都可以不喜歡它們,但沒有人能不嘆服它們。我並不是說,它們就高於已經或將會談論的其他電影,而是想說,和它們相比,其他的電影都是“其他電影”。它們,和以它們為代表的一批作品,最大程度地將電影視為一種追求自由表達的藝術語言,並且毫無保留地嬉遊在與這種自由表達的淫樂之中。
兩部電影都堪稱大手筆。《卡裡加裡博士的小屋》膽大包天,將全片除一首一尾兩個鏡頭之外的絕大部分時長都置入扭曲的夢境;《玩家馬布斯博士》更是鴻篇巨制,1922年的電影有著四個半小時的篇幅,那可是一部《指環王》的時長。我們先對這些電影的美術、雕塑、建築、室內裝潢諸多方面給予匆匆一瞥(圖 2),讓大家知道我所言不虛,然後再來分別展開討論。
圖 2 德國表現主義電影中的美術(左上,《玩家馬布斯博士》劇照)、雕塑(右上,出處同前)、建築(左下,《卡裡加裡博士的小屋》劇照)與室內裝潢(右下,出處同前)。
“表現主義”一詞的最初使用是為了與“印象派”對立起來。漢語世界的人很難從詞匯上直接領略這兩者之間的對立何在,但如果切換成印歐語系就一目了然了。“表現主義”的法文是“Expressionnisme”,而印象派的法文是“Impressionnisme”,唯一的差別是一出(“ex-”)一進(“im-”)的前綴。儘管如此,要明瞭兩者在藝術哲學上的差別,還是得費一番思量。
古典寫實主義看橙子就是橙色的,這叫“固有色”。印象派對於古典寫實主義的革新,就在於它發現對象的顏色除了固有色以外,還混合著光源與環境在其上投射的色彩。而相比之下,表現主義則重視心理在對象上的投射的“色彩”。在印象派那裡,心理是外在的結果;但在表現主義這裡反過來了,外在是心理的結果。因此,在印象派那裡往往被柔化、模糊化的東西,在表現主義這裡卻通常被銳化、鮮明化了。

表現主義電影中的美術

先來看看表現主義電影與表現主義美術的共通之點。《卡裡加裡博士的小屋》中,用一個畫布背景來充當敘述者的故鄉小鎮,這幅畫布與表現主義先驅埃爾·格雷考的畫作《多萊多風景》有著神妙的相似(圖 3)。畫布中的屋頂像榴蓮的刺一樣遍佈整座山丘,最後攢聚在山頂教堂的尖塔。整幅畫面不像是原本的山鎮,而像是山鎮倒映在遠處一棵草莖上的露珠當中、而露珠的頂部又被一根蜘蛛絲往上提了提形成的影像。埃爾·格雷考筆下的多萊多雖然橫平豎直,但它上方天空中密佈的彤雲卻呈現出一模一樣的、富有表面張力的透鏡效果,並且這種露珠般的表面張力同樣彙聚在教堂尖塔的上空,仿佛吹彈可破的水銀球滴。
圖 3 左:《卡裡加裡博士的小屋》劇照,敘述者的故鄉小鎮。右:表現主義先驅埃爾·格雷考的畫作《多萊多風景》。

表現主義電影中的建築

儘管導演無法真的創造這樣一座小鎮,但他卻為電影裡發生在這座小鎮上的一切鏡頭搭建了相應風格的場景,無論外景還是內景(圖 4)。如果他像彼得·傑克遜為《霍比特人》建造袋底洞一樣,從一開始就採用能夠永久保存的材料和設計,這些場景現在一定已是遊人絡繹不絕的景點。整座小鎮就像《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美術團隊為霍格莫德村定下的原則那樣:
“每棟建築都要被扭曲、歪斜或彎曲,每棟建築都要與它鄰近的建築斜向不同的方向。”(圖 4四排左)
常常被美術生用來練習透視的街景,現在卻力圖避免一切直角,各種不規則的形狀打破透視,讓鏡頭產生一種平面感(圖 4三排及四排中)。各種充滿表達欲的巨大色塊填充著視域。儘管已經有了實際的燈光,還是要在地上畫出一個帶芒的星形,代表路燈正下方照亮的區域(圖 4三排左)。用很尖的三角形疊加在已經上小下大的牆面上,好像從井口垂直照進井底的光束(圖 4一排中)。往門洞裡的階梯漆上逐漸縮短的白色,實際的階梯因為沒入陰影宛如不存,白色的部分代替成為全部的階梯,固有的透視變得更加急劇,使門洞裡的階梯看起來好像無窮無盡、延伸至成為一點,階梯的升高被偷換成距離的拉長(圖 4二排右)。植物被簡化成一些分岔的條形(圖 4上排左、右及二排左、中)。
圖 4 《卡裡加裡博士的小屋》劇照,表現主義電影的建築美學。一排:左,卡裡加裡博士的住宅;中,監獄囚室;右:精神病院外景。二排:左:教堂院落;中,橋樑;右:精神病院院落。三排:街景。四排:左、中,街景;右:布魯諾·陶特的表現主義建築玻璃亭(Glass Pavilion)
拿這些建築和表現主義建築傑作、布魯諾·陶特的玻璃亭對比一下,就會發現它們確實都展現出對於菱形、銳角和曲面等元素的偏好,和對於傳統的方與圓的抑制。值得一提的是精神病院的內院(圖 4二排右),它反而是唯一一個充滿對稱性、週期性和規則性的場景,諷刺意味明顯;另一方面,它的尖拱和洋蔥形雕飾都帶有東方風格,導演把這種風格安排給精神病院則顯得有些居心叵測。

表現主義電影中的室內裝潢

與建築密不可分的,就是從建築設計中分離出來的室內設計家居設計(圖 5)。在這方面最性格化的是椅子。行政辦公室的職員配備著一張極高的的椅子,坐在上面的人感覺對誰說話都是一種紓尊俯就,一個簡單的誇張就畫出了這種地方永遠不會消散的官僚氣息(圖 5上排左)。其他地方的椅子則有著遠遠超出實用功能的椅背,週期性的格柵讓椅背看上去更像是一架梯子,充滿了精神分析的隱喻(圖 5上排中及中排左)。
《玩家馬布斯博士》不同于《卡裡加裡博士的小屋》的白手起家,更擅長把現有的不同藝術作品組合在一起,棋牌室椅子的純黑椅背有著像蝙蝠的翼手一樣高高挑起的兩角,構造出紳士階層的人際疏離感(圖 5中排中,實際上這種椅子由於其中的安全隱患也的確不適合推向商品市場)。
圖 5 表現主義電影的裝潢美學。上排及中排左:《卡裡加裡博士的小屋》劇照,依次為行政辦公室、精神病院院長辦公室、帶沙發的公寓房間、帶椅子的公寓房間。中排中、右及下排左、中:《玩家馬布斯博士》劇照,依次為托德伯爵家的棋牌室、托德伯爵家的收藏室、餐廳、馬布斯博士囚禁托德伯爵夫人的房間。下排右為比利時新藝術風格建築師維克多·奧塔故居頂層一隅。
表現主義電影中的窗戶則即便難得是矩形的,也要被窗櫺不規則地分割(圖 5中排左)。地面和牆面則佈滿各種非自然的、呈幾何形狀的光照和陰影(圖 5中排左),令人想起正好也對表現主義影響深遠的立體主義。
《玩家馬布斯博士》更是向裝潢中引入了大量的平面設計元素,托德伯爵收藏室的每個牆角都用“策爾納錯覺”圖案修飾,這種圖案會讓一系列原本平行的直線看上去不再平行(圖 5中排右)。托德伯爵最後正是在這間收藏室裡決定自殺的,策爾納錯覺對於他受到馬布斯博士以治療為名義的蠱惑、把原本沒有問題的人生弄成一團糟的境遇是一種絕佳的隱喻。
儘管表現主義風格最為突出,《玩家馬布斯博士》也吸收了一些新藝術風格。電影中的餐廳和馬布斯博士為囚禁托德伯爵夫人而安排的臥室,都採用這種風格進行裝修(圖 5下排左、中)。我們在其中可以看到大量從藤蔓、螺殼、鍬形蟲大顎中提取出來的平滑曲線,這些都是新藝術流派鍾愛的自然元素。和比利時建築師、新藝術風格的代表人物維克多·奧塔為自己設計的故居(圖 5下排右)略一對比,就能看出兩者對於這種娟秀曲線的圓融運用是多麼相似而純熟。

表現主義電影中的雕塑

裝潢有時是一件獨立的事情,有時則可以通過掛一幅畫、放一件雕塑來完成。《玩家馬布斯博士》就大量地揮灑這種裝飾藝術,我們可以通過它的鏡頭進一步窺探表現主義電影中的造型藝術(圖 6)。
伯爵家的大會客廳展現了由這些藝術裝飾糅雜而成的居家設計的全貌(圖 6上排左)。牆壁的上半部分本身即用表現主義繪畫填塗,遍佈鮮明、扭曲的幾何色塊。隨處擺放的雕塑明顯受到非洲木雕的影響,線條粗放,形式簡潔。在表現主義雕刻家昂斯特·巴拉赫那些有著珂勒惠支式觀感的作品(圖 6)中不難發現與這些雕塑的異曲同工之處。
圖 6《玩家馬布斯博士》劇照,表現主義電影的造型藝術。上排、下排左:托德伯爵家。中排左:貼有海報的街景。右:玩家馬布斯博士發瘋前產生的錯覺。下排右:表現主義雕刻家昂斯特·巴拉赫為馬格德堡大教堂創作的木雕《戰爭紀念像》。
我們可以從這個會客廳與它的門廊(圖 6上排右)再對片中的家具設計給予一瞥。其家具設計在實用性上往往是可疑的,木制的凳子看似左右較寬,近於榻,兩側翹起,近於椅,船狀的造型加上坐墊給人一種搖籃的舒適感。但實際上,這種凳子既沒有真實的椅背可以仰靠,也沒有足夠的空間適宜平躺,只能供人直挺挺地坐著。而帶有新藝術運動風格的玻璃燈具則極盡華美,與周圍流暢、簡約的線條幾乎到了不相協調的地步。片末,馬布斯博士在幻覺中看到牆上出現了一個有幾分像人臉、有幾分像太陽的怪異機器,這個高度異化的形象標誌著馬布斯博士最終陷入瘋癲(圖 6中排右)。

翻墻寫作不易,希望得到你的支持O(∩_∩)O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擊拍掌、收藏或是贊助給我,謝謝!
免費拍掌五下,我就可以獲得分潤,拍嘛拍嘛~ (不是左邊這個手掌啦,是下面那個手掌啦。)
驚悚電影的發汗藥理學》持續更新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9會員
52內容數
這組隨筆追慕太史公《史記·列傳》與普魯塔克《希臘羅馬名人傳》的“對傳”結構,每篇將兩部驚悚電影對照講述,篇內以雙璧之間的互文和同異為緯,篇與篇之間大體以時序為經,編貝串珠,兼採“拉片”的風格,蠡測驚悚電影自一九二〇年至今剛好百年匯成的深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沉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年許多黑死病患者在奄奄一息時被誤判為死亡,因而遭到活埋;他們從棺木中醒來後,拼命掙紮著想要出去,在棺蓋內側留下了一行行的血手印;後人由於諸如盜墓等原因打開棺材時,看到屍體改變了原來的姿態,變得面目猙獰,又看到那些血手印,於是產生了吸血鬼的聯想。
最好的作者(作品)是風格化(超越類型)的,而不是類型化的。時隔多年,無數鬼片的尖叫煙消雲散,唯有希克厲在狂風暴雪中敲打呼嘯山莊窗戶的情景久久不能忘懷。那種所謂“說不出來的陰森”,可能恰恰是一部成功的驚悚藝術有別於其他凡庸作品的妙處。
觀賞電影古董的另一個樂趣,可能是尋找它們的穿幫鏡頭。這種樂趣並不怎樣高雅,它就像一個愛抖機靈的小鬼時不時打斷媽媽正在給他朗讀的睡前童話、指摘其中的邏輯漏洞一樣,純屬找茬。但這件事情可以技術性地來做。我們看早期電影的時候,和看歌仔戲有一些類似,重要的不是看它講了什麼,以及講得怎樣,而是看它是如何講的。
如果你真正去看一部默片的話,你會發現它可能會意想不到地喧囂,相比之下,一些有聲電影成熟之後的藝術片,像《紅圈》,反而寂靜到聾啞的地步。這是因為默片自己也知道沉默令人尷尬,所以把配樂鋪得很滿,像一個生怕冷場而不斷切換話題滔滔不絕的主人。
驚悚是“倒吸氣”,恐怖則是“叫出聲”,——顯然,人是沒有辦法在倒吸氣的同時叫出聲的,當然前者可以是後者的準備動作。用一個譬喻來概括驚悚電影:沒有驚悚意味的電影就像秋日暖陽下微風輕拂的樹林,驚悚電影則是你在這個樹林裡找到了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然後隔著相同的距離,又找到了第三片,你正往第四片的方向走去。
當年許多黑死病患者在奄奄一息時被誤判為死亡,因而遭到活埋;他們從棺木中醒來後,拼命掙紮著想要出去,在棺蓋內側留下了一行行的血手印;後人由於諸如盜墓等原因打開棺材時,看到屍體改變了原來的姿態,變得面目猙獰,又看到那些血手印,於是產生了吸血鬼的聯想。
最好的作者(作品)是風格化(超越類型)的,而不是類型化的。時隔多年,無數鬼片的尖叫煙消雲散,唯有希克厲在狂風暴雪中敲打呼嘯山莊窗戶的情景久久不能忘懷。那種所謂“說不出來的陰森”,可能恰恰是一部成功的驚悚藝術有別於其他凡庸作品的妙處。
觀賞電影古董的另一個樂趣,可能是尋找它們的穿幫鏡頭。這種樂趣並不怎樣高雅,它就像一個愛抖機靈的小鬼時不時打斷媽媽正在給他朗讀的睡前童話、指摘其中的邏輯漏洞一樣,純屬找茬。但這件事情可以技術性地來做。我們看早期電影的時候,和看歌仔戲有一些類似,重要的不是看它講了什麼,以及講得怎樣,而是看它是如何講的。
如果你真正去看一部默片的話,你會發現它可能會意想不到地喧囂,相比之下,一些有聲電影成熟之後的藝術片,像《紅圈》,反而寂靜到聾啞的地步。這是因為默片自己也知道沉默令人尷尬,所以把配樂鋪得很滿,像一個生怕冷場而不斷切換話題滔滔不絕的主人。
驚悚是“倒吸氣”,恐怖則是“叫出聲”,——顯然,人是沒有辦法在倒吸氣的同時叫出聲的,當然前者可以是後者的準備動作。用一個譬喻來概括驚悚電影:沒有驚悚意味的電影就像秋日暖陽下微風輕拂的樹林,驚悚電影則是你在這個樹林裡找到了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然後隔著相同的距離,又找到了第三片,你正往第四片的方向走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印象派(Impressionism) 是一個重要的藝術運動,最初源於繪畫,後來也擴展到音樂。這一運動主要形成於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的法國,涵蓋了 1867 年至 1886 年間的藝術創作。印象派的畫作以捕捉光線和色彩的變化為特點,與精確客觀的視覺現實描繪有所不同。
Thumbnail
1890 年愛迪生發明的「活動電影放映機」正式面世,開啟了電影娛樂模式的新時代,帶來無數歡樂。現代人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電影回憶,這些電影充滿了文學、音樂、藝術等元素,電影文化影響深遠。
Thumbnail
講到希區考克,大家會如何形容他的作品? 答案應該不出「懸疑」、「恐怖」或「驚悚」等震懾生心理,飽含力道與想像空間的詞彙吧。但若進一步追問:有共同的元素反覆出現其電影之中嗎?可能會有人答道:麥高芬、金髮女郎、中產階級的生活樣態或對男同志的暗示等目前主流最常談論的議題,進而引出作者論、女性主義和甚至現
Thumbnail
《海上鋼琴師》的敘事語調、分鏡、時空折疊手法、和光影流轉的韻律,無不顯現這部作品的「詩之心」。一向對攝影極是考究的托納多雷,其影像佈局下,既有排山倒海的磅礡壯闊,又有回身餘裕的詩之溫柔。尤其,時時讓我們感受到那份舊時代的優雅。
表現主義的涵義 表現主義是是指藝術中強調表現藝術家的主觀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導致對客觀形態的誇張、變形乃至怪誕處理的一種思潮。用以發泄內心的苦悶,歡快的表現主義作品則很少見。認為主觀是唯一真實。 表現主義的簡史 表現主義是20世紀初期繪畫領域中特別流行於北歐諸國的藝術潮流,是
Thumbnail
  上篇簡單介紹了西洋藝術1840至1960約120年發展的理論。從寫實主義→印象主義、象徵主義、維也納分離派、後印象主義、德國表現主義、立體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到觀念藝術。當然,同時期的西洋藝術理論不只這些,還有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抽象主義等。然而,筆者所欲討論的不是各藝術
Thumbnail
布萊德利.庫柏的鑽石般的明眸,亦成為啟動歷史文本虛構化的樞紐,賦予指揮大師更多的陰柔特質,望向妻子、愛人、子女,擺動壓抑的慾望,縱情一生、為愛而愛。情感熱烈的藍眼睛,讓角色在虛構化的電影媒介中生出血肉,使「伯恩斯坦」這個人物從公眾眼中、音樂史上的「他」徹底裂解,浸入劇情片的敘述模式中。
Thumbnail
(原文於2016年在《映畫手民》刊登) 早前筆者舉行了卡薩維蒂的《影子》放映會,選舉播放《影子》,是因為它或許對今天的我們有所啟發。 卡薩維蒂執導前的美國 美國獨立電影歷史悠久,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隨著可攜式攝影機出現,美國獨立電影的數目明顯增加,當中最具象徵式的人物有瑪雅黛倫,拍攝了《午後的迷
Thumbnail
說到印象派的畫,我想到20年前的自己,那時人生第一次去北美館看印象派的畫展,是跟職訓局的同學們一起去看的,那時覺得好SHOCK,覺得很多在書本上介紹的畫家,都在這邊看到了,而且看到的是真跡,超級感動的。 那時在一堆的畫作當中我後來愛上了莫內的紫色,他的睡蓮池的紫色系列讓我覺得很迷幻,那時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印象派(Impressionism) 是一個重要的藝術運動,最初源於繪畫,後來也擴展到音樂。這一運動主要形成於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的法國,涵蓋了 1867 年至 1886 年間的藝術創作。印象派的畫作以捕捉光線和色彩的變化為特點,與精確客觀的視覺現實描繪有所不同。
Thumbnail
1890 年愛迪生發明的「活動電影放映機」正式面世,開啟了電影娛樂模式的新時代,帶來無數歡樂。現代人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電影回憶,這些電影充滿了文學、音樂、藝術等元素,電影文化影響深遠。
Thumbnail
講到希區考克,大家會如何形容他的作品? 答案應該不出「懸疑」、「恐怖」或「驚悚」等震懾生心理,飽含力道與想像空間的詞彙吧。但若進一步追問:有共同的元素反覆出現其電影之中嗎?可能會有人答道:麥高芬、金髮女郎、中產階級的生活樣態或對男同志的暗示等目前主流最常談論的議題,進而引出作者論、女性主義和甚至現
Thumbnail
《海上鋼琴師》的敘事語調、分鏡、時空折疊手法、和光影流轉的韻律,無不顯現這部作品的「詩之心」。一向對攝影極是考究的托納多雷,其影像佈局下,既有排山倒海的磅礡壯闊,又有回身餘裕的詩之溫柔。尤其,時時讓我們感受到那份舊時代的優雅。
表現主義的涵義 表現主義是是指藝術中強調表現藝術家的主觀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導致對客觀形態的誇張、變形乃至怪誕處理的一種思潮。用以發泄內心的苦悶,歡快的表現主義作品則很少見。認為主觀是唯一真實。 表現主義的簡史 表現主義是20世紀初期繪畫領域中特別流行於北歐諸國的藝術潮流,是
Thumbnail
  上篇簡單介紹了西洋藝術1840至1960約120年發展的理論。從寫實主義→印象主義、象徵主義、維也納分離派、後印象主義、德國表現主義、立體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到觀念藝術。當然,同時期的西洋藝術理論不只這些,還有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抽象主義等。然而,筆者所欲討論的不是各藝術
Thumbnail
布萊德利.庫柏的鑽石般的明眸,亦成為啟動歷史文本虛構化的樞紐,賦予指揮大師更多的陰柔特質,望向妻子、愛人、子女,擺動壓抑的慾望,縱情一生、為愛而愛。情感熱烈的藍眼睛,讓角色在虛構化的電影媒介中生出血肉,使「伯恩斯坦」這個人物從公眾眼中、音樂史上的「他」徹底裂解,浸入劇情片的敘述模式中。
Thumbnail
(原文於2016年在《映畫手民》刊登) 早前筆者舉行了卡薩維蒂的《影子》放映會,選舉播放《影子》,是因為它或許對今天的我們有所啟發。 卡薩維蒂執導前的美國 美國獨立電影歷史悠久,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隨著可攜式攝影機出現,美國獨立電影的數目明顯增加,當中最具象徵式的人物有瑪雅黛倫,拍攝了《午後的迷
Thumbnail
說到印象派的畫,我想到20年前的自己,那時人生第一次去北美館看印象派的畫展,是跟職訓局的同學們一起去看的,那時覺得好SHOCK,覺得很多在書本上介紹的畫家,都在這邊看到了,而且看到的是真跡,超級感動的。 那時在一堆的畫作當中我後來愛上了莫內的紫色,他的睡蓮池的紫色系列讓我覺得很迷幻,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