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行為都是經過事件,才開始改變。」天使美學銷售
什麼時候開始,顧客買東西看「產地」?
我國小六年級時,班上開始有人傳郵購目錄,目錄上什麼都有賣,玩具、文具、髪飾、飾品都有。
當時只有雜貨店,連超商都還沒出現。商店的種類很少,學生買東西的地方,就是學校附近的書店。
書店無奇不有
對學生來說書店是個神奇的地方,
以前書管制,書店書並不多,老闆會進各式文具和玩具,吸引學生客群。
書店就像許願池,不管是學校要求的文具,或是學生想要的玩具,老闆都能進貨,常聽到同學問老闆:「你們有沒有……?」老闆會微笑說:「有二個要嗎?」
下課逛書店,買新奇的東西,錢不夠,三四個同學湊錢買,在班上秀,是當時學生購物的樂趣。
書店危機開始
以前小孩沒什麼零用錢,零用錢都是過年後,搶到的少許壓歲錢,寒假過後,是學生身上最多錢的時候,照例放學後,學生都會去逛書店,有一年開始,放學後逛書店的人,愈來愈少。
就是那一年,班上開始出現郵購目錄,從玩具、文具、髪飾、飾品都有,品項多,看起來很吸引人。
當大家圍著新郵購目錄看,有A同學說要買文具,拿出一張紙,寫好要的買東西問:「還有誰要買?」
B同學:「我也要買這個」
A同學:「這是項鏈,不是文具,買這個做什麼?」
B同學:「這個很漂亮,配我的新衣服剛好。」
C同學:「我也要買這個。」
B同學:「你是男生,買這個玩具做什麼?」
C同學:「不行嗎?我想買給我妹妹,要你管。」
一張空白紙很快寫滿商品,女生買飾品類,男生買文具和玩具。
三個禮拜後商品送到班上,收到的人很高興,現場就像交換禮物,因為大家都忘了自己買什麼。(時間一久就忘了)
郵購會員介紹
原本是同年級,一起買郵購商品,後來變成班級一起買。郵購商人推介出紹禮,只要介紹人買,介紹人和被介紹人都有禮物。為了禮物,金額到免運,同學就拆開買,互拉介紹人。
沒有買的人,也能當介紹人拿禮物,最後班上每個人都是會員,都有一本郵購目錄。(現在想想,學生的購買力真的很強)
書店出現轉機
學校附近書店的老闆,能認出學生的名字,沒買也會送些小東西,所以有些同學還是會去逛書店。
有次老闆問同學:「為什麼大家最近都不來逛書店?」同學把郵購目錄給老闆看,老闆才知道原因。
有天同學去書店買文具,新文具被同學弄壞了。
隔天上課
A同學:「你的文具昨天不是被弄壞了?」
B同學:「我哭著去找老闆,老闆聽完直接換新的給我。你看,我還和老闆買了這個手鏈,很漂亮吧~」
A同學:「老闆什麼時候有進這個的?放學我也要去看。」
同學把老闆,直接換新的文具傳開,放學又開始有同學約去逛書店。
郵購商品危機
愈來愈多人說郵購商品,看起來漂亮,收到和照片差很多,有買到壞的或是飾品變黑,有的用了二次就斷掉。
A同學:「買一堆都變色,不如買好的,也不要買一堆垃圾。」
B同學:「你看,這是上次和我媽去百貨公司買的,是日本來的,品質好多了。」
從那時開始,大家會開始注意在那買?從那來的?
從過去看現代消費
以前郵購商品,像電商的方式,有商品說明與活動。學生省運費一起購買,就像公司團購。
【商品要賣給誰?】
電商常不知道誰會買?
從買過的客人身上找
會買的客人都出現在什麼地方?
- 客人從噗浪、PTT來,代表有一定網路使用習慣。顧客網路找商品與比價,是自然反應。常見以名字或以圖找資訊。
- 知道客人會做功課,就不能拿低價賣高價。
- 第一次客人可以接受,不代表客人真接受。
A:「新項鍊?在哪買的?」
B:「妳賣貴了,妳看這家才賣多少錢?而且是一樣的商品。」
A:「妳不懂,這不一樣。」
B:「好吧~妳看這個,是三分之一的價格喔~要一起買嗎?」
A:「真的吔~我也要買。」
以上對話老闆聽不見,低價賣高時,就是流失客人的開始。客人不想被當笨蛋,尤其在朋友面前。
- 失去的不是1個客人,而是潛在的1000個客人,都在消失。
設定客群,預防問題,從了解客人習慣。
不要讓顧客比你早發現問題,銷售就會很容易。
#不是設定幾歲就沒事
#要從生活習慣找銷售元素
#與其要比價不如強調專業
#天使美學銷售
#你的銷售指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