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不敢辭去不喜歡的工作?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工作是我們耗費了最多時間心神的單一事件,也是我們自我期許與評價高低的最重要來源。
為什麼大多數人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為什麼我們不敢辭去我們不喜歡的工作?
工作可以為我們帶來五種不同的需求:金錢收入、社會地位、實現夢想以及發揮天賦。金錢與地位是外在誘因,而實現夢想與發揮天賦是內在的激勵與價值。
工作沒有絕對的好壞,不同的誘因之間也許會有衝突,但是要讓自己的人生不遺憾,還是要能夠符合自己內在誘因。
有心理學家認為,解決職業生涯的困惑,可以回答下面幾個問題:要換工作,你最擔心哪三件事情?你在現實上面臨的最大困難有哪三項?
職涯專家認為,我們要先了解自己離不開原先的工作,是基於哪些困擾和憂慮?同時也要提醒自己了解,沒有所謂完美的工作等著我們去就任,而是應該發掘出「多重自我」,也就是要找出各種可能適合自己不同面向的職業。而且,研究顯示,能夠成功轉換職涯的人,往往不是三思而後行,而是先行而後思,也就是先採取行動,先嘗試各種不同的工作,實際測試不同的自我,然後再檢討得失。換句話說,或許可以仿照我們常給年輕人的建議,在求學階段有個gap year,進行一場壯遊旅行,我們在不同人生階段,是不是也該給自己一趟職涯探索的壯遊?
據說國外已有些機構專門幫人安排這個類涯探索的機會?比如在你辭職去開寵物店之前,先利用年休假到寵物店上班二個星期,或者在退休開民宿之前,真的先到民宿當代理主人兩個月……等等。
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說:「我們的才能與世界的需求交會之處,就是我們的天職所在。」
話很有道理,但是要找到完全符合自己的專長又有意義的工作並不容易。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許多面向,也可以說許多個自我,在漫漫人生中不斷發展,也不斷改變,有時候我們自以為的特質跟別人眼中的自己是天差地別的。
職涯專家就這麼建議,可以透過撰寫求職報告來探索自己新的可能性。這個練習首先寫出一頁的說明跟別人介紹自己,說明你在生命中重視的事情,並且寫下你的才藝技能,你的興趣,還有你的核心價值或觀念(比如環境保或人權),以及你的個人特質(比如說內向外向或個性急躁或追求完美……),最後寫下附帶條件,比如希望到國外工作之類的。
這張求職說明最重要的是不能寫出你屬意的特定職務,也不能提到你的學歷或過去的經歷或工作。
然後,拜託十位在不同行業工作的親戚或朋友,在他們看過這張介紹後,請他們推薦兩三個可能符合條件的職業,而且要請他們的建議盡量具體,也就是不要寫「你應該做跟教育有關的工作」這麼模糊抽象,最好像是「你或許可以到荒野保護協會擔任海洋保育專員」這麼具體的建議。
這個有趣的練習,不見得只是為了求職所需,更重要的是能夠讓我們了解自己忽略的面向,了解自己人生還有很多可能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參與荒野保護協會的環境行動多年,深深體會到任何荒野守護、環境議題的成功,往往須要許多看得見與看不見的人的努力。看不見的如坐在電腦前或滑手機的低頭族,以鍵盤及社群通訊傳遞訊息,形成社會共同的意識,以及透過「六度連結」的小小世界,讓有權力的人感受到社會的氛圍。要成就任何一件事情,必定有許多因緣的聚合,包
     在真實人生中,我們往往會盼望自己有好運氣,能輕輕鬆鬆過日子。可是生命歷程裏,不乏這種例子,人們以為是困苦倒霉的遭遇,其實是上天給予的禮物與祝福,而大家認為的「錢多事少離家近」,是千載難逢的好工作,卻是人生悲慘境遇的源頭。   幸或不幸,真的很難說,有人就可以把拿到手中又酸又澀的檸檬,榨成滋味豐富又
    我們從小到大聽了不計其數的生命經驗格言警句,但是這些大道理就像在今日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接數到數以千計的訊息一樣,雖然我們很容易理解,但是卻不容易深刻體會而後變成我們日常生活的態度或價值觀,這就是所謂知識上的認知與生命的頓悟兩者的不同。 記得在讀醫學院四年級上學期期末考時,考病理學前夕曾經有過一次頓悟
     在文學作品中常將人的一生比喻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不同的時節,這個被用濫的象徵,其實也表示這種來自於人面對春夏秋冬的直接感受,對比於生命境況的轉換,是很能夠引起人的共鳴。  但是我們身處同樣風景或同個季節,會因個人因素而有不同感受,就像把老年比喻為冬天,有的人看到貧脊的冷酷,也有的視為悠然休閒的季節,
    早些年我在醫學院讀書時,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全都良好的狀態,而不僅僅是疾病的消除。  也因為當年的定義,所以醫療資源大多放在生理跟心理適應不良的恢復,換句話說,還是針對一個一個特定疾病的治療。但到了二0一五年,世界衛生組織已轉變高齡醫學的健康重點,強調維持生活中的功能
    前陣子網路上瘋傳一條消息,指稱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已更新年齡的定義,四十四歲以下稱為青年人,四十五歲到五十九歲為中年人,六十至七十四歲為年輕老年人,七十五至八十九歲為老年人,九十歲以上為長壽老人。這個訊息讓很多中老年人很開心,似乎一下子又返老還童了,雖然這是編造出來的假新聞,但是也可以看出大家都不喜歡
    參與荒野保護協會的環境行動多年,深深體會到任何荒野守護、環境議題的成功,往往須要許多看得見與看不見的人的努力。看不見的如坐在電腦前或滑手機的低頭族,以鍵盤及社群通訊傳遞訊息,形成社會共同的意識,以及透過「六度連結」的小小世界,讓有權力的人感受到社會的氛圍。要成就任何一件事情,必定有許多因緣的聚合,包
     在真實人生中,我們往往會盼望自己有好運氣,能輕輕鬆鬆過日子。可是生命歷程裏,不乏這種例子,人們以為是困苦倒霉的遭遇,其實是上天給予的禮物與祝福,而大家認為的「錢多事少離家近」,是千載難逢的好工作,卻是人生悲慘境遇的源頭。   幸或不幸,真的很難說,有人就可以把拿到手中又酸又澀的檸檬,榨成滋味豐富又
    我們從小到大聽了不計其數的生命經驗格言警句,但是這些大道理就像在今日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接數到數以千計的訊息一樣,雖然我們很容易理解,但是卻不容易深刻體會而後變成我們日常生活的態度或價值觀,這就是所謂知識上的認知與生命的頓悟兩者的不同。 記得在讀醫學院四年級上學期期末考時,考病理學前夕曾經有過一次頓悟
     在文學作品中常將人的一生比喻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不同的時節,這個被用濫的象徵,其實也表示這種來自於人面對春夏秋冬的直接感受,對比於生命境況的轉換,是很能夠引起人的共鳴。  但是我們身處同樣風景或同個季節,會因個人因素而有不同感受,就像把老年比喻為冬天,有的人看到貧脊的冷酷,也有的視為悠然休閒的季節,
    早些年我在醫學院讀書時,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全都良好的狀態,而不僅僅是疾病的消除。  也因為當年的定義,所以醫療資源大多放在生理跟心理適應不良的恢復,換句話說,還是針對一個一個特定疾病的治療。但到了二0一五年,世界衛生組織已轉變高齡醫學的健康重點,強調維持生活中的功能
    前陣子網路上瘋傳一條消息,指稱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已更新年齡的定義,四十四歲以下稱為青年人,四十五歲到五十九歲為中年人,六十至七十四歲為年輕老年人,七十五至八十九歲為老年人,九十歲以上為長壽老人。這個訊息讓很多中老年人很開心,似乎一下子又返老還童了,雖然這是編造出來的假新聞,但是也可以看出大家都不喜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很多人做不久工作,原因往往是因為所選的工作與自己的核心價值觀並不對應。假如你是一個創意型的人,卻在一個機械化、重複性的崗位上發展,自然會感到鬱悶、不滿,而這種情況下,頻繁更換工作反而是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必要途徑。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需要對自己有更深的認識,了解自己究竟看重什麼,才能找到與自己匹配的工
    Thumbnail
    如果你曾經在工作中感到迷茫,甚至懷疑自己的選擇,那麼你並不孤單,有很多人都在掙扎著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或許你已經感受到現在這個工作很難再給你熱情,或是成長的空間越來越小,這時候,放手一搏,轉職是否會是你心中那道光?
    Thumbnail
    在工作選擇的過程中,我們通常會關注特別亮眼的條件,像是薪資待遇、工作發展性、品牌知名度等等,以及職務機會是否大致吻合自己所設定的標準。 然而,我們時常忽略的是:工作環境中的負面因素。這會造成我們在實際進入一份新工作時,強烈地感受到與先前期望的落差,進而會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選擇,甚至是思考去留。
    有換工作經驗的人,一定對這題不陌生,這算是面試中常見問題之一。 如果你要換工作的,請記得要準備好這題! 是挖坑給自己跳,還是表現的機會,取決於你怎麼回答?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相信每人都曾因選校、選科系感到迷惘. 亦或者在職涯是否該轉職、換跑道,都有許多的問號。《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作者深入點出一些對於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的誤解,引導讀者探索他們的內在潛能,解鎖人生的意義。並用清楚的邏輯架構引領讀者找到自己的天職。 這本書都將成為你探索和實現職業使命的不可或缺的指南。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有過對於「夢幻職業」的想像,但真的能如願以償的人不多,對很多人來說,工作似乎只是賺取收入的方式,而不是展現自我的舞台。 《發現你的天職》要告訴讀者:找到「真心想做的事(夢幻工作)」並非不可能,運用「熱情」「才華」「價值觀」三重篩選機制,發掘出能讓自己獲得莫大成就感的天職。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做過的工作很多,樣樣通卻樣樣鬆?你多才多藝,卻無法整合?單調的工作內容總是讓你無法忍受?懷疑自己終其一生能否找到天職? 別擔心!你可能是個「多重潛能者」!
    Thumbnail
    在職涯諮詢的經驗中,當碰到需要轉職的求職者,我習慣先聆聽他們一路走來的路徑跟選擇,藉以了解在每個選擇背後,那些推動職場轉換的主觀、客觀的驅動力,無論是薪酬、福利、通勤時間、彈性的工作條件、管理風格,或是內部升遷與學習的管道。這些條件都合理,也很平常。但不平常的是,如果問一百個人,這些答案都不太一樣。
    Thumbnail
    很多人做不久工作,原因往往是因為所選的工作與自己的核心價值觀並不對應。假如你是一個創意型的人,卻在一個機械化、重複性的崗位上發展,自然會感到鬱悶、不滿,而這種情況下,頻繁更換工作反而是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必要途徑。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需要對自己有更深的認識,了解自己究竟看重什麼,才能找到與自己匹配的工
    Thumbnail
    如果你曾經在工作中感到迷茫,甚至懷疑自己的選擇,那麼你並不孤單,有很多人都在掙扎著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或許你已經感受到現在這個工作很難再給你熱情,或是成長的空間越來越小,這時候,放手一搏,轉職是否會是你心中那道光?
    Thumbnail
    在工作選擇的過程中,我們通常會關注特別亮眼的條件,像是薪資待遇、工作發展性、品牌知名度等等,以及職務機會是否大致吻合自己所設定的標準。 然而,我們時常忽略的是:工作環境中的負面因素。這會造成我們在實際進入一份新工作時,強烈地感受到與先前期望的落差,進而會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選擇,甚至是思考去留。
    有換工作經驗的人,一定對這題不陌生,這算是面試中常見問題之一。 如果你要換工作的,請記得要準備好這題! 是挖坑給自己跳,還是表現的機會,取決於你怎麼回答?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相信每人都曾因選校、選科系感到迷惘. 亦或者在職涯是否該轉職、換跑道,都有許多的問號。《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作者深入點出一些對於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的誤解,引導讀者探索他們的內在潛能,解鎖人生的意義。並用清楚的邏輯架構引領讀者找到自己的天職。 這本書都將成為你探索和實現職業使命的不可或缺的指南。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有過對於「夢幻職業」的想像,但真的能如願以償的人不多,對很多人來說,工作似乎只是賺取收入的方式,而不是展現自我的舞台。 《發現你的天職》要告訴讀者:找到「真心想做的事(夢幻工作)」並非不可能,運用「熱情」「才華」「價值觀」三重篩選機制,發掘出能讓自己獲得莫大成就感的天職。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做過的工作很多,樣樣通卻樣樣鬆?你多才多藝,卻無法整合?單調的工作內容總是讓你無法忍受?懷疑自己終其一生能否找到天職? 別擔心!你可能是個「多重潛能者」!
    Thumbnail
    在職涯諮詢的經驗中,當碰到需要轉職的求職者,我習慣先聆聽他們一路走來的路徑跟選擇,藉以了解在每個選擇背後,那些推動職場轉換的主觀、客觀的驅動力,無論是薪酬、福利、通勤時間、彈性的工作條件、管理風格,或是內部升遷與學習的管道。這些條件都合理,也很平常。但不平常的是,如果問一百個人,這些答案都不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