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如何面對政策討論的黃金時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若一個執政黨想進行改革,那總統大選結束到下一次地方大選間的兩年多是最好的時機,爭議性的政策都會在這段期間討論或實行。
許多網路上認為是全民共識的議題,諸如減香、同婚、性教育、基本薪資、打房、司改、18歲公民權等等,離開網路走入現實後,執行上都面臨著相當大的阻力,絕非「立院多數輾過去」就好。輾一次、輾兩次,下次選舉可能就被地方勢力教訓,4年後換你被輾還是其次,更慘的是先前改革的成果就將付諸東流。
2016年民進黨在總統及國會大勝後,對地方政治不了解的人,都以為國民黨走向覆亡已成定局,但即使2014年民進黨在22席縣市長中拿下史上最多的13席,但在議員部分還是狂輸國民黨95席,相較於國民黨的17席議長,民進黨只拿下可憐的3席,更不用說2018年,民進黨只有嘉義縣1席議長。
許多進步青年無視這一點,在14、16接連兩次勝選後就認為自己是絕對多數,開始要求更激進的改革,沒有一次到位就是藍綠一樣爛,間接導致了2018年韓流的崛起;這是事實而不是推測,青年支持度本是國民黨最弱的一環,但在2018年選前民調中,無論20-29歲或是30-39歲的支持度,韓國瑜都贏陳其邁超過20%,某些民調更贏到近40%。
不過是2年前的事,現在回頭看,韓流就像一場鬧劇。挺韓青年最終成了罷韓主力,在佩服台灣人糾錯能力的同時,我們也要問,還有多少2年可以蹉跎?為何我們會白白浪費掉這2年?
全台縣市議員及議長版圖(來源:沃草
有人總覺得,世界上存在著完美的政策,應該排除萬難地推行它,但歷史一再告訴我們的是,烏托邦並不存在,自視為真理的人,往往都帶來更大的災難。
所以,真正在意改革的人,應該是放下身段利用每一分可能改進社會的力量,而不是高高在上地要求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應該是盡可能地排除眼前的障礙、處理反對的聲浪,讓議題一步一步地推行,而不是明明有著2018年的前車之鑑,還要假裝障礙不存在,改革沒有一次到位就是藍綠一樣爛
以房價議題為例,當央行宣布實施不動產信用管制措施後,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為了捍衛這項政策,直接槓上了國民黨立委費鴻泰;其實時代力量主打的抑制房價政策是囤房稅,這次不動產貸款限令即使有效也不會是時力的功勞,但只要對打房有幫助,王婉諭委員就願意支持。
同樣的,我們也見到時代力量其他委員,無視央行打房或實價登錄2.0重新送審的阻力,繼續高喊著「財政部,請支援收銀,盡速提出囤房稅草案」。不是說囤房稅不能做,為避免稅率轉嫁房租,針對「非自用且未出租住宅」進行累進稅率的確可能是有效的方法,但如果抑制房價是你的目標,那前線的打房政策已經推得很辛苦,你該做的是像王婉諭委員一樣自己去支援收銀,而不是出一張嘴加開戰線跟火上加油,到時候反撲的力道誰扛?
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為居住正義槓上了國民黨立委費鴻泰
諸如此類的事情不勝枚舉:當豬肉進口商集體宣布不進口萊豬並落實標示後,最生氣的竟是一路反萊豬的國民黨;當柯文哲蓋出了租金4萬的社會住宅,一向最在意居住正義的柯粉,突然都認為自償率比居住正義更重要;從這些反應就能看出,他們宣稱的目標都不是真的,政治利益跟偶像崇拜,都遠比實際的議題進展更重要。
也許你覺得這樣的評價不甚公允,但在這段政策討論的黃金期中,我們至少要意識到:真正務實的改革,必然是從小修小補開始,然後去觀察每一個階段的反應,同時為下一階段的改革作準備。那些強調「只有我的政策才正確」的人,其實就是變相的真理部,骨子裡都流著威權主義的血,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我的政策才正確」這句話中,他們看重的從來都不是政策或目標,而是「我才正確」、「我的偶像才正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5K會員
27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的其他內容
國民黨粉專發佈了名為「青年國民黨員,到底在想什麼?」的影片,很開心支持國民黨的年輕人是這麼想,因為他們的論述,讓人完全看不到希望。
透過這次的事件,至少我們應該學習到,同理心並不是好的法官,每個人能同理的對象及情緒都不同,推己及人關懷他人是好事,但如果涉及到傷害、刑罰或是死刑的判決,把同理心當成標準只會造成更大的混亂。
政治立場並不是這次中天沒能續照的原因,而恰恰就是中天支持者現在最愛喊的「言論自由」,導致中天新聞台被NCC徹照。
在倫理學中有個思想實驗是這樣:假設你前方有個小孩溺水,你有絕對的把握可以救他,但你正穿著一件2萬元不能碰水的西裝,時間也來不及讓你脫衣服,那你該不該救他一命?
假設現在政府不認證有機標章,而是在相同安全容許量下,要求其他農產品貼上「本產品曾施用化學肥料」、「本產品含農藥殘留」的標籤,你會怎麼想?
消費請認明臺灣豬標章,一起支持台灣農業。(根據食安法,豬肉產地未標示罰3萬至300萬,標示不實罰4萬至400萬,萊克多巴胺超量最高可罰到2億)
國民黨粉專發佈了名為「青年國民黨員,到底在想什麼?」的影片,很開心支持國民黨的年輕人是這麼想,因為他們的論述,讓人完全看不到希望。
透過這次的事件,至少我們應該學習到,同理心並不是好的法官,每個人能同理的對象及情緒都不同,推己及人關懷他人是好事,但如果涉及到傷害、刑罰或是死刑的判決,把同理心當成標準只會造成更大的混亂。
政治立場並不是這次中天沒能續照的原因,而恰恰就是中天支持者現在最愛喊的「言論自由」,導致中天新聞台被NCC徹照。
在倫理學中有個思想實驗是這樣:假設你前方有個小孩溺水,你有絕對的把握可以救他,但你正穿著一件2萬元不能碰水的西裝,時間也來不及讓你脫衣服,那你該不該救他一命?
假設現在政府不認證有機標章,而是在相同安全容許量下,要求其他農產品貼上「本產品曾施用化學肥料」、「本產品含農藥殘留」的標籤,你會怎麼想?
消費請認明臺灣豬標章,一起支持台灣農業。(根據食安法,豬肉產地未標示罰3萬至300萬,標示不實罰4萬至400萬,萊克多巴胺超量最高可罰到2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其實國會改革一直以來都是民進黨的鍋,2012就由林佳龍等人提出,2016更是成為小英總統的政見騙票,12年過去了,民進黨改革了什麼沒有,沒有,什麼改革都沒有,國會改革法案民進黨擺爛了12年,如果說真的沒有經過充足討論,絕絕對對是民進黨的錯,小英執政八年,國會絕對多數,為什麼從來不改革不討論,民進黨立
我昨天在討論區發帖,提出了這段時間内一直困惑我的兩個問題。 1、國民黨到底是不是真的黑箱操作,違法亂紀。2、立法院加强權力是更民主了?還是更專制了? 在帖子中,我引用了兩位不同觀點的格子作者文章,想看看持對立觀點的人士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可惜到最後都沒有。 我相信,這兩個問題是有正確答案的,而
政治改革是一個不能今是昨非兩套標準的任務,而所謂今是昨非的荒誕我們在惡意阻撓國會改革的民進黨身上看到,其實仔細思考高下立判,民進黨對於因為國會聽證權擴張失去的保護傘感到焦慮,而不惜發動側翼分子甚至在國會醜態百出,但民進黨應該自己很清楚但凡一個法令通過是所有的政黨還有官員都一體適用,並非只針對民進黨,
目前國會正在爭執不休的國會五法,就立法意旨來說本身是一個促進施政透明的良性法案,因為官員接受監督的力度越大,本身就能大概率減少上下其手貪汙的情況,過去民進黨執政常常用一句機密不公開就規避監督,甚至官員答非所問蓄意隱匿事實,惡例在前就該撥亂反正,而最荒誕的地方是現在號招側翼大肆反對的民進黨,按理來說民
以總統大選結果來看,不管你支持哪個政黨,全台灣都有一半到以上的人跟你是相反的,那台灣又不能切成兩半自己過自己的,所以還是要選擇理解跟包容。 這次國會改革事件,我蠻樂觀其成的,不是法案通過,而是民進黨上街抗議,人越多越好,今天退一百萬步,我希望全台灣40%的人上街抗議,那就會有個有趣問題,到底是選上
2024年大選後,國民黨人在台灣社會引起許多爭議和反彈。在社會議題上表現強勢、無責任的態度,並將責任推給中央政府。並提出許多含政治目的的爭議法案。此外,國民黨員屢次訪問中國,令人擔憂其親中態度。這一系列事件都令人對新政府的未來擔憂,在施政上恐陷入混亂。希望人民應與真心為國效勞的人一銅守護美好的未來。
Thumbnail
王:我知道民進黨很會選舉,但沒想到這麼行啊! 主持人:這怎麼說? 王:那天我看到民進黨選前造勢推了個殘疾人上去,你知道在內地,這就叫賣慘吸眼球,天啊!這種老套路,我早就不會再上當了。 主持人:那你還說民進黨行? 王:我就想難道是台灣人特別天真?政治傻白甜?這麼好騙? 主持人:這就言重啦!
每個政黨都有其競爭優勢 也有各自的優秀人才和發展路徑 柯P作為政壇黑天鵝,沒有舊政治路徑依賴的問題 能帶給台灣過去民主政治截然不同的新路線 總結新政治文化運動包含以下四大核心: (1)政治制度系統升級 (2)選舉商業模式革命 (3)全民政治識讀進化 (4)打造說人話的務實政府
其實國會改革一直以來都是民進黨的鍋,2012就由林佳龍等人提出,2016更是成為小英總統的政見騙票,12年過去了,民進黨改革了什麼沒有,沒有,什麼改革都沒有,國會改革法案民進黨擺爛了12年,如果說真的沒有經過充足討論,絕絕對對是民進黨的錯,小英執政八年,國會絕對多數,為什麼從來不改革不討論,民進黨立
我昨天在討論區發帖,提出了這段時間内一直困惑我的兩個問題。 1、國民黨到底是不是真的黑箱操作,違法亂紀。2、立法院加强權力是更民主了?還是更專制了? 在帖子中,我引用了兩位不同觀點的格子作者文章,想看看持對立觀點的人士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可惜到最後都沒有。 我相信,這兩個問題是有正確答案的,而
政治改革是一個不能今是昨非兩套標準的任務,而所謂今是昨非的荒誕我們在惡意阻撓國會改革的民進黨身上看到,其實仔細思考高下立判,民進黨對於因為國會聽證權擴張失去的保護傘感到焦慮,而不惜發動側翼分子甚至在國會醜態百出,但民進黨應該自己很清楚但凡一個法令通過是所有的政黨還有官員都一體適用,並非只針對民進黨,
目前國會正在爭執不休的國會五法,就立法意旨來說本身是一個促進施政透明的良性法案,因為官員接受監督的力度越大,本身就能大概率減少上下其手貪汙的情況,過去民進黨執政常常用一句機密不公開就規避監督,甚至官員答非所問蓄意隱匿事實,惡例在前就該撥亂反正,而最荒誕的地方是現在號招側翼大肆反對的民進黨,按理來說民
以總統大選結果來看,不管你支持哪個政黨,全台灣都有一半到以上的人跟你是相反的,那台灣又不能切成兩半自己過自己的,所以還是要選擇理解跟包容。 這次國會改革事件,我蠻樂觀其成的,不是法案通過,而是民進黨上街抗議,人越多越好,今天退一百萬步,我希望全台灣40%的人上街抗議,那就會有個有趣問題,到底是選上
2024年大選後,國民黨人在台灣社會引起許多爭議和反彈。在社會議題上表現強勢、無責任的態度,並將責任推給中央政府。並提出許多含政治目的的爭議法案。此外,國民黨員屢次訪問中國,令人擔憂其親中態度。這一系列事件都令人對新政府的未來擔憂,在施政上恐陷入混亂。希望人民應與真心為國效勞的人一銅守護美好的未來。
Thumbnail
王:我知道民進黨很會選舉,但沒想到這麼行啊! 主持人:這怎麼說? 王:那天我看到民進黨選前造勢推了個殘疾人上去,你知道在內地,這就叫賣慘吸眼球,天啊!這種老套路,我早就不會再上當了。 主持人:那你還說民進黨行? 王:我就想難道是台灣人特別天真?政治傻白甜?這麼好騙? 主持人:這就言重啦!
每個政黨都有其競爭優勢 也有各自的優秀人才和發展路徑 柯P作為政壇黑天鵝,沒有舊政治路徑依賴的問題 能帶給台灣過去民主政治截然不同的新路線 總結新政治文化運動包含以下四大核心: (1)政治制度系統升級 (2)選舉商業模式革命 (3)全民政治識讀進化 (4)打造說人話的務實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