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施比受有福?對給予和接受的幾個思考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小時候過年,隨父母到親戚家拜年,親戚多會當著父母的面塞給我紅包。雖然這些紅包最後都交給了母親,但在交出之前,我總會找機會先看看裡面有多少錢,錢越多我就越高興,因為它們成了我幫家裡賺外快的一種方式,而且逐漸成為一種期待。每當進門已經好一段時,看親戚都還沒動靜,我就會變得焦躁,也不敢跑遠。
 當然,並非所有親戚都會给我紅包,有的只給我一隻雞腿,雞腿又不能交給母親,只好自己吃了。有一次,有位親戚笑逐顏開地對我說:「來!我給你一個抱抱,祝你考試第一名。」雖然他一臉親切,但一下醒悟「紅包沒了!」的我,很快就不安地掙脫他的懷抱,自個怏怏地跑到屋外玩耍。
 這是我讀小學二、三年級時的情景。現在回想,覺得當時真是「無知得有點辛酸」。在窮小孩的眼裡,一個銅板看起來也會顯得特別大,我只在意而且高興於親戚給了我多少錢,至於雞腿、擁抱等,都被認為沒有什麼價值,不是我所期待、想接受的給予。
 給予不是買賣,它是免費贈送的。但多數人還是認為直接給錢或其他物品才是最實惠、最有價值的。這種看法其實狹隘得近乎無知,《雜寶藏經》有「無財七施」的說法,「施」就是布施、給予,佛教認為一個人即使沒有錢財,還是能給人七種布施:
 一是「眼施」:以慈祥的眼神看人。二是「顏施」:以和顏悅色示人。三是「身施」:儀容端莊、舉止優雅待人。四是「言施」:和人說話時,語氣溫和。五是「心施」:對人真心誠意,感同身受。六是「床座施」:搭乘舟車時,將座位讓給他人。七是「房舍施」:以乾淨或空閒的房間接待訪客。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33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紅塵阡陌:王溢嘉的人生筆記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934會員
478內容數
分享個人生命中有趣、有意義的各種閱歷及所思所感,讓讀者在心靈的饗宴中,開闊自己的人生視野、豐富自己的精神樣貌,做個感性與理性齊備,兼顧理想與現實的現代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溢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生命如花如果。將「不會結果的花」稱為「謊花」,實在不恰當。即使不會結果(就像夢想無法實現),但它們依然全力、美麗地綻放著,為世界增添色彩。對這種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我們反而應該給予肯定和讚賞。反之,受到讚美的無花果,其實只是變形的花托包住花蕊,它才是真正的「謊果」。
他踽踽獨行,做了很多別人不想做、不願做、不屑做、不敢做、不能做的事。他的內心世界讓人感到好奇,卻無由了解。在他的心靈深處似乎有間密室,別人無法開啟,只能從遠方瞥見;三十年前,他打開那間密室的門,朝我們揮揮手,然後將門關上……。這就是我感覺到的他的孤獨。
有些人以為,吃不吃生魚片不只是個飲食習慣問題、文化問題,甚至還是個民族尊嚴問題。我那位大陸友人把台灣人喜歡吃生魚片解讀成「日本遺風」,實在「太沉重」啦!我想不管是什麼,都應該先了解歷史再說,因為大部分的問題都有它的歷史淵源。
我覺得我是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悲觀主義者」是主詞,代表我的人生基調、立場或本質;而「樂觀的」是修飾或形容詞,意指在生活策略上,我還是會開朗、積極地去做我可以做的事,來排遣、化解我的悲觀,或為它添加色彩。
我默默聽著,心中有一種迷惘與訝異。因為在妻子的夢中,我發現了一個我未曾擁有的過去;或者說,我們曾經擁有、但已被我遺忘的過去。難道是我昨夜讀了泰戈爾的詩,心有所感而靈犀一點,讓妻子做了這樣的一個夢嗎?她的夢也只是被我喚醒的一個回憶?
金門有很多風獅爺,除了避邪化煞,更兼具鎮風的作用。但牠胯下那根翹豎的陽具讓我想起的卻是猴子、狒狒在威嚇對方時勃起的陽具,以及埃及的木乃伊、龐貝古城的陽具路雕與壁雕,還有中國的神主牌和華表。
生命如花如果。將「不會結果的花」稱為「謊花」,實在不恰當。即使不會結果(就像夢想無法實現),但它們依然全力、美麗地綻放著,為世界增添色彩。對這種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我們反而應該給予肯定和讚賞。反之,受到讚美的無花果,其實只是變形的花托包住花蕊,它才是真正的「謊果」。
他踽踽獨行,做了很多別人不想做、不願做、不屑做、不敢做、不能做的事。他的內心世界讓人感到好奇,卻無由了解。在他的心靈深處似乎有間密室,別人無法開啟,只能從遠方瞥見;三十年前,他打開那間密室的門,朝我們揮揮手,然後將門關上……。這就是我感覺到的他的孤獨。
有些人以為,吃不吃生魚片不只是個飲食習慣問題、文化問題,甚至還是個民族尊嚴問題。我那位大陸友人把台灣人喜歡吃生魚片解讀成「日本遺風」,實在「太沉重」啦!我想不管是什麼,都應該先了解歷史再說,因為大部分的問題都有它的歷史淵源。
我覺得我是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悲觀主義者」是主詞,代表我的人生基調、立場或本質;而「樂觀的」是修飾或形容詞,意指在生活策略上,我還是會開朗、積極地去做我可以做的事,來排遣、化解我的悲觀,或為它添加色彩。
我默默聽著,心中有一種迷惘與訝異。因為在妻子的夢中,我發現了一個我未曾擁有的過去;或者說,我們曾經擁有、但已被我遺忘的過去。難道是我昨夜讀了泰戈爾的詩,心有所感而靈犀一點,讓妻子做了這樣的一個夢嗎?她的夢也只是被我喚醒的一個回憶?
金門有很多風獅爺,除了避邪化煞,更兼具鎮風的作用。但牠胯下那根翹豎的陽具讓我想起的卻是猴子、狒狒在威嚇對方時勃起的陽具,以及埃及的木乃伊、龐貝古城的陽具路雕與壁雕,還有中國的神主牌和華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當我們付出時都會希望有回饋,不管事情緒上的還是物質上的, 其實當我們付出時,最希望的就是得到情緒價值,也就是有人說,快樂是終極貨幣。當我們捐獻金錢時希望幫助別人,我們是快樂的。 前陣子一位女同事,問我要不要每個月捐100給慈濟,當下我心中其實是不願意的,迫於我是公司的新人,最後我還是捐了。他跟我
Thumbnail
給予行為使人富有 預期即將降臨的快樂能激勵人們更努力工作,從而提升工作技巧和效能,並使他們設定更高的目標。 快樂的人收入較高,工作績效更好,決策和談判能力也更強。 一個人給予越多,感覺就越好,感覺越好就更樂意給予。 能量網絡 給予者會為身邊的人注入能量,並為同事創造貢獻的機會。 他們不會
Thumbnail
所有的求,都是等待給人給予,包括請求與要求。 人是群居的動物,與人相處必然會出現請求或要求別人給予的狀況,而我們只是接受別人給予,還是我也做了等同的付出? 很多人會說我付了錢之類的話語,當然,這沒有錯,這是有形的給予,但對方給我們的,只有這樣嗎? 當對方給予我們服務,當下只有這些動作嗎?若是如
Thumbnail
人可分成三種:給予者(Giver)、互利者(Mathcer)、索取者(Taker),如果將這三種人的社會成就用金字塔層級來呈現,你猜上中下層分別是哪種人?沒想到,給予者要不然是最成功的人,要不就是最失敗的人。而索取者和互利者則分佈在中間階層。
捨是付出,也是放棄;得,就在於付出後所獲得的收穫,每種付出,都會有某種程度的獲得。
Thumbnail
大部分在探討關係、商業、教育及影響力...等等的書籍,都會提到「給予」一詞是促進彼此之間共好的重要關鍵。然而,「給予」這個觀念不斷地被提及,為何在生活中要做到「時常給予」是這麼地不易?當我在閱讀本書時,這個想法的解答,作者給了我嶄新的觀點及多層次的涵義。
Thumbnail
無論誰幫了你,一定要送禮表達感謝。你不一定要相信人情,但要懂得利用人情。對於別人的幫助,越早報答越好。這樣做能讓對方立刻意識到你是個知恩圖報的人,下次才會更願意幫你。在送禮時,不要提出任何要求,讓禮物單純地表達感激之情。此外,小錢可辦的事情不要去麻煩人際關係,人脈應該留到重要時刻使用。
Thumbnail
小時候不懂,為什麼施比受有福 到自己嘗試做菜給家人吃才漸漸明白這個道理。 哲人曾說:某人如果被偷了東西,卻不自知,那他就不會認為自己丟了什麼。 我從中反推, 一個人如果擁有什麼,卻不自知,也就等同缺乏。 所謂幸福就是這樣的存在。 沒有自己做菜,是不會明白自己習以為常的飯菜,母親費
Thumbnail
“You need a giver, not a taker.” 你需要的是一個給予者,而不是索取者。
Thumbnail
當我們付出時都會希望有回饋,不管事情緒上的還是物質上的, 其實當我們付出時,最希望的就是得到情緒價值,也就是有人說,快樂是終極貨幣。當我們捐獻金錢時希望幫助別人,我們是快樂的。 前陣子一位女同事,問我要不要每個月捐100給慈濟,當下我心中其實是不願意的,迫於我是公司的新人,最後我還是捐了。他跟我
Thumbnail
給予行為使人富有 預期即將降臨的快樂能激勵人們更努力工作,從而提升工作技巧和效能,並使他們設定更高的目標。 快樂的人收入較高,工作績效更好,決策和談判能力也更強。 一個人給予越多,感覺就越好,感覺越好就更樂意給予。 能量網絡 給予者會為身邊的人注入能量,並為同事創造貢獻的機會。 他們不會
Thumbnail
所有的求,都是等待給人給予,包括請求與要求。 人是群居的動物,與人相處必然會出現請求或要求別人給予的狀況,而我們只是接受別人給予,還是我也做了等同的付出? 很多人會說我付了錢之類的話語,當然,這沒有錯,這是有形的給予,但對方給我們的,只有這樣嗎? 當對方給予我們服務,當下只有這些動作嗎?若是如
Thumbnail
人可分成三種:給予者(Giver)、互利者(Mathcer)、索取者(Taker),如果將這三種人的社會成就用金字塔層級來呈現,你猜上中下層分別是哪種人?沒想到,給予者要不然是最成功的人,要不就是最失敗的人。而索取者和互利者則分佈在中間階層。
捨是付出,也是放棄;得,就在於付出後所獲得的收穫,每種付出,都會有某種程度的獲得。
Thumbnail
大部分在探討關係、商業、教育及影響力...等等的書籍,都會提到「給予」一詞是促進彼此之間共好的重要關鍵。然而,「給予」這個觀念不斷地被提及,為何在生活中要做到「時常給予」是這麼地不易?當我在閱讀本書時,這個想法的解答,作者給了我嶄新的觀點及多層次的涵義。
Thumbnail
無論誰幫了你,一定要送禮表達感謝。你不一定要相信人情,但要懂得利用人情。對於別人的幫助,越早報答越好。這樣做能讓對方立刻意識到你是個知恩圖報的人,下次才會更願意幫你。在送禮時,不要提出任何要求,讓禮物單純地表達感激之情。此外,小錢可辦的事情不要去麻煩人際關係,人脈應該留到重要時刻使用。
Thumbnail
小時候不懂,為什麼施比受有福 到自己嘗試做菜給家人吃才漸漸明白這個道理。 哲人曾說:某人如果被偷了東西,卻不自知,那他就不會認為自己丟了什麼。 我從中反推, 一個人如果擁有什麼,卻不自知,也就等同缺乏。 所謂幸福就是這樣的存在。 沒有自己做菜,是不會明白自己習以為常的飯菜,母親費
Thumbnail
“You need a giver, not a taker.” 你需要的是一個給予者,而不是索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