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千萬不能覺得自己是個不重要的小島,在預警雷達、中長程飛彈滿地爬的現代,台灣的位置實際就站在掐住中國海洋貿易線的點上。
談論中國的戰略構想前,一定要先大致了解這塊東亞大陸的狀況,這是以黃河到長江兩條大河為基礎,足夠養活數千萬人的大地。缺點則是距離海洋不夠近,海岸線相對疆土面積也不夠廣,政權基本上都屬於陸權。
所以結論先講,從共產中國在北京成立,直到現在為止,所有的戰略全部都是「守勢」,沒有規劃過進攻過,攻擊都是基於政治目的,或是順便而已。
陸權帝國更需「維穩」
陸地的特點,是依照山川地理形勢做出適合自己國家的戰略,而這套陸權戰略的本質很像是橡皮筋,同時適用到歐亞非美各大陸上。橡皮筋的感覺就是,當國力累積的夠強大時,如同拉長的樣子,國力延伸越遠,但向內側拉回的力道也越大。
各位一定會覺得,難道海權國家不是?
是的,海洋可以打破陸地上的諸多限制,這要從各種工業技術的發明來談,非常複雜,在槳帆船年代還可以說沒有,但進入蒸氣時代與近代海運時代後,狀況就大致底定。除非日後有更進一步的運輸技術出現,不然沒辦法就是沒辦法,陸權國家的戰略制定極端受到內部牽引,需要花費超過海洋國家以上的安全費用。
這個超大脈絡就整體而言,就是一句話:「好望角後再無陸上貿易霸權」,自從地理大發現後,歐洲諸國離開地中海,主導五大洋的海上貿易,海洋的運輸量遠遠超過陸上,即便鐵路出現,能造成的影響較像是血管將肺部呼吸的氣體送到全身,鐵路本身可以促成陸上戰略的改變,可以輔助但無法主導大海。
總而言之,以中國來說,自從大清國中期以後,就陷入了無法與海權競爭的現實,經歷200年到了2000年的共產中國,國力才累積到足以再次向外擴張的程度。也就是直到2020的今天,中國整體的戰略構想,基本上全部都是「守勢」,差別只在於怎樣的防守策略。
這同樣要從過去開始講起,共產黨成立新中國後,整體的國力狀況與軍力如何?這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打不起現代戰爭,才會搞人海戰術
第一個階段,屬於我們念過的中國歷史,類似被建立的傀儡政權,共產中國成立後,陸軍的裝甲重砲部隊全部都是紅軍,不然就是紅軍協助建置的,不僅有大量俄國顧問與義勇兵,還有部分日本關東軍俘虜,外加俄國送入美國二戰送的機械化運輸車輛,這才是擊敗擁有少量美械部隊的國民黨軍關鍵,游擊戰略、人民戰略那些,現在幾乎都可以丟掉了,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故毛澤東在二戰後到韓戰這個階段,內部人才需要大批俄國顧問,陸軍
十大元帥誰是自己人都不確定,海空軍還打不贏撤退到台灣的蔣介石,所以可以採取的戰法,為何走向我們電影印象中的人海戰術?
因為人命很便宜。
此時的戰略構想,全部都是誘敵深入的守勢策略,除了在福建沿海部署大軍,防止台灣反攻大陸以外,是沒有其他力氣,更沒有工業能力支援足夠的現代化部隊。這一點,在韓戰中徹底暴露出來,彭德懷表示過不只一次,中國打不了現代戰爭,沒有蘇聯空軍支援,根本玩不下去。
第二個階段,是1964年核子試爆成功,確定成為核武大國後,開始在談判桌上叫板的年代。經過20年,此時中國已經培養出國產武器的能力,雖在海空軍等技術兵種上還不行,至少陸軍可以做到自我武裝的程度,在輕兵器、輕中型火炮與彈藥生產上,距離工業強國還有不小的距離,但也足夠對外開始輸出軍力。
經歷韓戰的洗禮,中國很清楚這套人海戰術宣傳有餘,實際效力面對工業國家差距太大。國民黨降軍用光就算了,換自己嫡系部隊可是不一樣的事情。若我們查驗這60–70年代的軍事部署,以海空軍、防空部隊的布置,可以看出大致上防範台灣反攻大陸的戒心仍重。
823砲戰(1958)時,中國尚未擁有核子武器,面對美國艦隊進逼的威脅,除了撤退以外沒有其他辦法,即便能做出重大犧牲換取打擊美軍艦隊的戰果,只要美國使用核武,中國沿海駐軍就是全滅,到時候台灣蔣介石反攻,會失守半壁江山。只要台灣的蔣介石可以趁機攻下東南中國,整個局勢就會完全轉變,即便國際狀況不允許反攻,毛澤東等領導層不可能容忍這種可能性出現。
第二階段:核武讓中國嘗試轉向 但核武試爆成功後,狀況就開始逆轉。從1965年
東引(五一)、
東山海戰(八六)兩次海戰,能夠看出中國海上戰略的轉變,從固守待援到積極求戰,概念非常簡單。
在解放軍海上實力遠遜於台灣的時候,即使使用大批魚雷艇圍攻,只要時間拖太久,引來台灣海空軍主力,被全滅也是遲早的事情。更後面的是,如果狀況擴大到海空軍的全面對抗,若讓美軍正式介入,中國在此時完全不具備任何對抗的能力。
換句話說,就算營養充足吃了十年,壯到可以把小弟狠揍一頓,若惹來老大出手,一樣會趴。那這就不如打一開始就不要鬧大,突襲成功幹掉幾艘船就好,將海戰範圍限縮在沿海部分,以防禦為口實避免外國介入。
有核子武器後,美軍對中國的防守線就稍微後退,不再進入中國沿岸部分,中國至此才敢比較積極性的運用海軍,從避戰到僵持,再到誘敵圍攻等等,一步步試探台灣實力,以及美國的態度。可以說中國在此最大的收穫就是,從擁有核武確定美國的戰略思維,那條線以及軍力投射的伸縮度,大概抓到哪裡。
就目前來看,周恩來等外交體系的,較能精準抓到美國的底線,毛澤東等內部鬥爭出來的,傾向0與1的二元考慮,覺得擁有核武就可以逼迫美俄強國,對這條大國利益的底線,看不出有多少戰略敏銳度。
這些都在往後二十年讓中國吃足苦頭,欠缺核武載具以及保護核武的能力下,每出頭一次就會被巴一次,讓共產黨人的屈辱感極深,但至少鄧小平等老一輩的,還曉得忍耐,這年代的年輕人,也就是現在2020主導中國的政二代,沒有留洋經驗的都會錯估形勢。
第三階段很長,下周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