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戰略學基礎:預測與計畫(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現場狀況是可以修正大計畫的,因為很有可能總策畫者,以及幕僚全部都是冷氣房決策,根本沒到第一線工廠去走過,也沒私下打聽第一線官兵的生活狀況。領導者要記得,萬一發現現場回報的狀況,與計畫差距極大,那就要馬上小心,問題可能是出在你自己的計畫失誤上,不要急著逼前線硬推。

檢討,也要用對方法

d. 前一篇,失誤的問題大致分類完,我們最後要進入檢討跟完善的部分,這裡有幾個概念與順序要釐清:

  1. 降低失誤就是增加成果:每一個失敗,都在增加你的成本,減少失誤就可以增加成果。
  2. 已失誤的事情無法挽回:不要執著在找失誤者的麻煩,賺不到的錢、沒選上的議員,就是沒有,失誤者汲取教訓,是可能轉化成下一次成功的動力。
  3. 重複流程不代表有檢討:領導人在計畫中沒獲利太多,但真正的最大得利者可能是你任用的下屬。這類人會鼓吹你重複類似的流程,只要細部修改就可以,但這對身為領導的你,反而是有害的。

這三種常見的檢討失誤,我們要謹記於心。

通常犯下第1個錯誤的,多半是不知道怎麼做計畫,也不知道怎樣檢討的團隊。

會犯下第2個錯誤的,幾乎都是不曉得沉沒成本、教育成本的老闆,或是根本沒有預留資源空間的團隊。

犯下第3項錯誤的,多數是僥倖的成功者,他不知道怎樣贏到訂單,也不曉得工廠怎樣趕工成功,只是結果看來不錯。若領導者沒弄清楚狀況,而不知道是A經理硬逼產線加班趕工出來,B業務出來跟你說急單很好賺,就以為這套辦法有效,那下次就會出非常大的包。

讓我們聚焦在計畫的檢討上吧,一般來說檢討最常需要面對,跟要改善的是什麼?大致可以分成3個。

  1. 計畫中的流程重複,以至於資源浪費。
  2. 人力配置的錯誤,導致有的地方人太多或太少。
  3. 對自己不可控制的外在因素漠不關心。

虛耗重複的流程:作業規範容易破壞,建立很難

第一點很好懂,當我們排定一個計劃要執行,不管是工廠生產出貨還是軍隊的攻防,總會遇到有流程重複出現,虛擲資源的狀況。好比說這一批貨明明就已經品檢過了,怎麼又被拿去檢一次?我們砲兵連不是昨天才送一批砲彈來,怎麼今天又送一批一模一樣的?

raw-image

「 破壞比創造簡單。」

開除高薪老臣,總是比挑選有未來的績優股新人容易,計畫流程也是一樣,刪除「多餘的步驟」很快,但要加進新的流程與作業規範很麻煩。上圖這個極簡單的流程是為了便於說明,正常的流程都會分類編號,大一點的工廠,每一到生產流程到下一站,必定會分類排序,不會犯下重複檢查或是上漆等蠢事。

但小工廠公司就難說了,尤其是那些小公司跟倉庫不同地點的,常常出現業務A去檢查進料,B過半天又去看一次,然後公司行政打電話要C再去檢查一次。你覺得現在用LINE等線上溝通不就得了,怎麼會這麼呆?很抱歉,在通訊軟體不發達的年代,這種蠢事常常發生,即使是現在,大家一忙起來還真的會忘記。

也別以為大公司不會犯傻,就算不會犯上圖的毛病,不代表其他地方的流程就不會重複。計畫流程都要跑過跟常常修正,而且謹記上面說的,刪除多餘步驟很簡單,主管說砍就砍,下屬通常照辦,只要不會影響工作效率太大,往往就不管。久了就會在整間工廠大大小小的地方,造成多寡不一的延遲。

人力配置的隱藏成本: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第二點的人力資源配置錯誤,也似乎是很好懂的,但多數人也是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們會以為,這純粹就是人給的太多或太少,但這正犯下之前提到過的,忽略人的工作效率與需要休息。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96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立第二戰研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1.5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4/03/19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2024/03/19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2024/03/12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2024/03/12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2024/02/28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2024/02/28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本書是在 Agile Tour 2015 聽完作者本人演講後買的,不過,還真的沒挪出什麼時間把它看完,直到最近因為一些因素終於有時間把它看完了,所以上述很多摘錄都是心有戚戚焉。看是看完了,也別因為我上面都把好處寫出來就覺得看板方法好棒棒,一定也可以適用在你的團隊,真的嗎?
Thumbnail
這本書是在 Agile Tour 2015 聽完作者本人演講後買的,不過,還真的沒挪出什麼時間把它看完,直到最近因為一些因素終於有時間把它看完了,所以上述很多摘錄都是心有戚戚焉。看是看完了,也別因為我上面都把好處寫出來就覺得看板方法好棒棒,一定也可以適用在你的團隊,真的嗎?
Thumbnail
有時我們不再追逐絢爛的外在,而開始在意質樸的本質。 工具大白話好書分享 專案管理-玩一場從不確定到確定的遊戲 作者:郝旭烈(郝哥) 商業周刊出版 不論我們所處產業或位階,難免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專案",大的可是能一個據點工廠的建置,產品開發,小到辦一場員工座談會,都可以當作專案。只是當我們專注於很多的
Thumbnail
有時我們不再追逐絢爛的外在,而開始在意質樸的本質。 工具大白話好書分享 專案管理-玩一場從不確定到確定的遊戲 作者:郝旭烈(郝哥) 商業周刊出版 不論我們所處產業或位階,難免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專案",大的可是能一個據點工廠的建置,產品開發,小到辦一場員工座談會,都可以當作專案。只是當我們專注於很多的
Thumbnail
每年採購的市場價格都在上漲,偏偏你能神操作讓成本降低。大概就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個是透過延長消耗性零件的工作時間,達到減少固定維修頻率的效果;另一種就是採購便宜的次級品。 當你的公司以低於市場行情的價格採購材料或勞務,大概會在推行節省成本政策 3 年之後開始出現問題......
Thumbnail
每年採購的市場價格都在上漲,偏偏你能神操作讓成本降低。大概就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個是透過延長消耗性零件的工作時間,達到減少固定維修頻率的效果;另一種就是採購便宜的次級品。 當你的公司以低於市場行情的價格採購材料或勞務,大概會在推行節省成本政策 3 年之後開始出現問題......
Thumbnail
你可能時常聽過一句俗話:「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長官的一句話。」 一份報告被退6次,退回來是改標點符號,送呈到簽核花了2個月,結果改回最早的版本。結果還被罵「一份簡單的報告做了兩個月才做好。」 工作做到你開始懷疑自己待的到底是製造業還是出版業?做到最後都是你的錯。
Thumbnail
你可能時常聽過一句俗話:「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長官的一句話。」 一份報告被退6次,退回來是改標點符號,送呈到簽核花了2個月,結果改回最早的版本。結果還被罵「一份簡單的報告做了兩個月才做好。」 工作做到你開始懷疑自己待的到底是製造業還是出版業?做到最後都是你的錯。
Thumbnail
身為主管,要分清楚工作的輕重緩急,不要整天操兵急行軍。
Thumbnail
身為主管,要分清楚工作的輕重緩急,不要整天操兵急行軍。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都用人數乘上天數去定義一個專案的規模,然後認為多加幾個人力,天數就能縮短,但要小心跌入專案管理的盲區,反而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都用人數乘上天數去定義一個專案的規模,然後認為多加幾個人力,天數就能縮短,但要小心跌入專案管理的盲區,反而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Thumbnail
因疫在家工作後,原本以為減少了人事應酬可以有很多的時間做事情,結果反而更忙了,還不知道自己在瞎忙什麼,原來問題全卡在溝通成本上。
Thumbnail
因疫在家工作後,原本以為減少了人事應酬可以有很多的時間做事情,結果反而更忙了,還不知道自己在瞎忙什麼,原來問題全卡在溝通成本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