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腦部最容易下決定的時段做決定,選擇行動的能力由男性賀爾蒙睪丸素負責,若是採取正在賭博的人的唾液,會發現睪丸素增加,由此可見,睪丸素的分泌物會在從事伴隨風險的選擇或重要決策時增加。睪丸素會在起床後的兩小時內自然增加,儘管女性的分泌量是男性的二十分之一,但是女性身上也有相同的週期。
例如,想要買東西,爬文做比較時,若是在半夜進行,花很多時間讀別人的評價,最後依舊無法做決定,這時請試著利用假日等閒暇時間一大早網購,你一定會很訝異馬上就能完成購物。
2. 寫晨間日記
晚上寫的日記多半是反省文,相較於事實的描述,反省時寫的內容多是情緒性的,但若是在早上起床後寫日記,內容會完全不一樣,早上寫的內容,是腦部判斷「重要」所留下來的記憶
基本上,第二章教導的訓練做決定,我幾乎都很無感,可能是日本人的文化差異,過於保守、從眾,導致需要從很多小地方訓練做決定,比方說十秒內決定要點的餐點、先吃喜歡吃的,或者留到最後吃、從反方向開始刷牙、不要塑造導師、喜歡的事情要盡量說。
第三章 「持續」不管想不想,身體都會自己持續
此章節介紹「持續」的具體方法
我們的目標是不管想不想,都要讓身體自己「繼續」,要在腦中打造這樣的狀態,就要運用以下四項機制:
- 場所
一旦在某場所做了某件事,腦部會將「場所與那件事情」結合在一起記住。 例如:睡前躺在床上滑手機,腦部就會接收到行動,記住「床是使用手機的地方」,下次上床時,腦部便會啟動使用滑手機的訊號。
故想要讓好的習慣持續下去,要讓好的習慣跟某個場所做連結,比方說,在書桌前只會讀書,把手機放到別處,要滑手機,必定得離開書桌,在書桌前,沒辦法滑到手機,就如同第一章所介紹的,我們很難戒斷無意識的滑手機,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有辦法區分在哪裡做什麼事情,因此不是不能用手機,而是規定自己不要在書桌前用手機。
這樣一來,一旦坐到書桌前,腦部自然而然的就會切換行動,進入讀書的狀態,但儘管如此,我們也容易因為「今天不想讀書」的想法,而告訴自己「等想讀在去書桌坐好」。這麼一來,是無法持續讀書的。
如果你很難在假日收心讀書,請在早上醒來後,洗把臉刷個牙,就立刻往書桌走去,早上一起床就到書桌讀書,只要一點點時間就可以,因為最重要的不是專心讀書,而是在腦中建立起「已經在那個地方讀書」的事實。一旦建立起,腦部便會記住「只要走到書桌,就能立即讀書」。請務必嘗試看看
2. 時間
打造屬於自己的尖峰時刻。
如果你的生活是:傍晚沒有精神,搭車時總是打瞌睡,就寢時卻莫名其妙精神飽滿,這種稱之為社會性時差。
若是想改進,需要4–6–11小時法則:起床四小時內看到陽光,六小時內閉目養神,十一個小時後調整姿勢(改變人生的睡眠法則/麥浩斯),這個睡眠法則已經被廣泛運用在各種不規律工作的場合,讓工作能夠安全且確實地完成。
4–6–11法則
腦部機制受到褪黑激素這個賀爾蒙所影響,會在見光後的十六小時想睡覺。晚上的睡意只能在早上培養,因此醒來後要儘快見到陽光,打造屬於自己的早晨。
接著,腦部在一天中會有兩個無法工作的時段,也就是起床八小時後與二十二小時候,這是睡眠物質所形成的睡眠 — 覺醒週期的影響,在想睡覺前閉上眼睛,就能在之後讓腦部清楚覺醒。
起床六小時候是一個參考點,所以午休時段是機會,可以做著閉目養神十到三十分鐘在出現睡意前先休息。
而最重要的是,改變在傍晚睡覺的習慣!
生理節律
腦部與身體裡,有兩種生理時鐘,一種為90分鐘的生理時鐘,故上課或者研習以90分鐘為主,因為腦力工作能夠持續的極限是90分鐘。而這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另一個生理時鐘為長日節律。例如,開始一件新事件三天就放棄,稱為三分鐘熱度,若是達成3.5天,那麼新建立的習慣則會比較穩固。
持續四天的下一個目標是十四天,也就是兩週。
晚上沒有睡意,精神很好的人,利用4–6–11睡眠法則,就能在不到兩週內,就寢前會感到昏沉想睡,原本閉上眼睛到入睡得花1小時,但是會有幾天30分鐘內就能睡著,這類的小變化開始出現。
有人說,十四天很難堅持,但其實,生理節律不是只看一天,而是會跟著過半數的節律做調整。一個星期七天當中,只要實際做了過半數的四天以上,其他天的節律也會自然的調節。
相反的,努力的三天,剩下的四天沒做,大腦會以沒有實作的日子為節律基準。因此,一般人在培養新的習慣,想要實作事情時,請盡量找出一週內最容易實現的日子,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假日,或者是平日比較早返家的日子,不用想著每天都要做到,要想辦法做到過半數就贏了。
3. 動作和言語
是否曾經說過:「不做xx不行」
這句話其實會讓腦部更混亂,請試著改成:「要做XX」,而且試著講出來,不要在心理囡囡自語,研究顯示,講出來跟在心理反覆念,講出來的效果對於腦部的幫助遠比後者強大。前者往往能讓腦部與身體合一。
比起大目標,盡量把握當下,將大目標切成小目標,一步步的實現。
第四章:持續在持續,即使環境或生活型態改變,也不停止持續的方法
作者建議盡可能別喝冰水。
非常無感的一章,可能日本氣候跟台灣不一樣,所以對於作者提到環境的變化,筆者我是完全無法感受到
第五章 透過持續提高成果
不管發生什麼是,都能積極想到「這對XX有所幫助」的人很令人羨慕。
其實這種人的想法不見得都是積極、正面的,他們厲害的是能夠找出行動的關聯性,進而建立更強大的組塊,而組塊可以引起更多的幹勁
比方說一家公司會了健康經營,鼓勵員工每天若是能走一萬步,就能獲得休假。
A員工聽到,因為可以休假,會努力走路幹勁十足。
B員工的反應不一樣,不只是對休假有反應,還會思考休假對自己的意義,把休假當做是跟家人共渡時光的目標之一。因此,可以獲得「與家人共渡時光」的所有行動都是獎賞。因此努力走路、減少加班早點回家、安排好時間在休假前把工作完成都是獎賞,所以每件事情都積極去做。
這兩個人的差別是:相對於A聚焦在眼前的行動,B看到的是所有有關的行動。
像B這樣,能將眼前的資訊抽象化,解讀成更大分類的能力。
人類不會只從一件事情上學到一項,透過將「一件事情」歸納到大組塊中,就可以從一件事情學到許多事情,這才是可以在人生中持續重要「事情的能力」
A與B在承接一項無趣工作時的反應也不一樣
A對於無法獲得獎賞的無趣工作提不起勁,但是B會從上一層的分類來看待無趣的工作。
比方說,被交代整理與自己無關的會議資料。B此時會看出整理會議資料的更高一層分類是「整理訊息,製造出清楚易懂的資料」,認為可以練習製作清楚易懂的資料。所以對B來說,這項無趣的工作變成了有意義的工作。若能鍛鍊出這個能力,不管處境如何,都能持續行動,都能將每像行動化為自己的資產。
隨時想到,這是為了XX的練習。
不論是成功的運動員、創業家,難免都會遇到狀況不好或者是低潮時,此時他們都會說:這是為了以後的鋪路。為了推廣XX,已經知道需要YY
不管如何,他們都會把這次失敗,當成是下次的養分
儘管很心靈雞湯,但對於大腦來說,就是持續不歇的動力,所以書店的暢銷書往往都是心靈雞湯的書。
附註:
做什麼都意興闌珊時,可能是貧血
埋首做事時,腦內會分泌為多巴胺的物質,一般最常見的是談戀愛時,多巴胺會大量增加,讓人們可以不在乎他人眼光,把心思都放在喜歡的人身上。
如果你最近對什麼事情都意興闌珊,茫然的度過每一天,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有時候不是因為你長大、不是因為被當社畜,只是因為腦中的多巴胺分泌不夠。
事實上,多巴胺的製造過程需要鐵,酪氨酸這個物質會透過鐵離子生成多巴胺,也就是說,缺少鐵會造成多巴胺的不足。
而鐵是人類無法合成的物質,只能藉由食品外部補充。從生物學觀點看,缺少幹勁,可能是因為鐵的攝取量不足,故意興闌珊的讀者,可以試著補充鐵,讓自己的大腦跟身體更能合一,讓堅持的力量更容易持續下去。
筆者感想:
一開始很期待,想說有不同的角度來講持續的技巧,但看完後有些失望,雷聲大雨點小阿!!!前面第一章講解上癮的地方很不錯,我也做了特別多的筆記,但第二章教導如何持續,打造內在動機,似乎是文化風氣不同,我完全無法接受作者的建議,第三章又恢復正常,透過打造場所環境,讓大腦可以一到此場所,就很快速的進入工作模式等技巧,在很多書都要提到過。第四章可以跳過,第五章又感覺回到第二章,是在打造內在動機。第五章內容還更適合放在第二章呢!但說到內在動機的佼佼者,我認為原子習慣講的更有說服力,更吸引人,下次的讀書心得就會來介紹原子習慣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