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7|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3你的人際空間是否會感到擁擠

    文章類別:
    1 事業-人際關係(三) 》2感情 3健康 4情緒 5學習
    6成功 7金錢 8自我探索 9溝通 10潛能開發
    現代因為科技的發達,發展出各種方便聯絡的軟體,讓維繫人際關係變的輕而易舉,但是有聯絡,不代表在情感上有真正的連結,你有人際關係,慢慢變的越來越少聯絡的問題嗎?有時候對著朋友的FB點讚時,感覺可能是很麻木只是在做一個形式,在line裡面充斥各種友誼互動時,關係可能是很有距離感的,距離會創造空間,空間裡的氛圍、溫度、擺設、感覺,都會影響人與人在這個空間裡的互動方式,空間不是一定是有形的,也包含內在的無形的空間因為有一些人際關係,並不是越互動越熱絡,反而是越感覺到「冷」,這種外在互動空間的冷漠,大部份從心理空間有隔閡,不愉快、沒有能力發現變化、不知道如何創造舒適空間開始的,在這裡我們簡單分類為三種。
    第一種冷,是因為有共同的人事物要回應,所以必需把雙方綁在一起,例如父母親還健在,但是關係不好的兄弟姐妹、彼此要一起工作但又要互相防範的同事、 基於某些各自想要的好處,而聚在一起人事團體、志工團體,這一類的互動,大部份不是來自真心想了解對方、自然也就不會想要用心聯繫感情,會聚在一起的原因,大部份是為了交差了事。沒有特別的需求時,並不會主動往同一個屋簷下待著,這種「冷」關係,我們把它取名叫作「互動之後發現真的不喜歡」並且歸類在表意識的頭腦思維領域,也就是你跟這個人互動之後,在你頭腦自然會分類,發現這個人可能不適合做朋友,或是跟他並不同路人,
    第二種「冷」,是屬於走著走著,把關係給走丟的,可能是想去的目標不一樣了,因為經由成長,思考的角度隨著人生的歷練的不同,曾經無話不談、推心置腹,對每件事都有相同的見解與看法的昔日的同窗同學、朋友或者是愛人。因為其中一方的人生閱歷突然不一樣了,很多觀點就開始出現不一致,潛意識的反應,會現表在行動上、語言上,最明顯的就是不會像以前一樣去附合對方說的話,也不會想要多麼認同對方所做的事,態度開始變的敷衍,聯絡次數從頻繁到偶爾,到很少再到對方不見為止,如果停在原地的這一方沒有察覺到,而另一方一直往前進,等到停在原地的人發現時對方可能巳經刻意走遠了。
    在這裡我們把第二種冷取名叫作「不知道什麼時候變的不喜歡的」歸類在無意識的行為反應領域,都是等到產生了特定的行為結果時,才發現事出應該有原因,當然這也是體現出對人際關係不敏感、慢半怕的表現。
    第三種「冷」是「不知道怎麼喜歡」 ,外冷內熱型,其實心裡面很熱情、很想要多跟人互動,但是礙於各種因素,例如個性、或是不知道怎麼表達,讓其實很想互動這件事變的畏畏縮縮、無法開展,導致對方以為自己不夠被喜歡,進而退場或是被動,這個狀況聽起來像是在感情裡比較會遇到,其實不然,很多親子關係裡面也常見到,例如父母本身的個性就是比較冷調,對孩子的關心是在乎有沒有吃飽、有沒有穿暖,比較像老一輩關心子女的模式,著重在生理需求上的滿足,除此之外,也不知道該跟孩子聊什麼。
    潛意識宅個人陪談課程裡,遇過很多個案都是來療育跟父母不知道怎麼溝通的痛苦,例如孩子明白父母希望自己有穩定的工作、這代表孩子不會挨餓受凍,能有尊嚴的活著,但孩子更想談的是夢想、感受、來自父母底層的支持,兩代之間因為不知道怎麼破冰、潛意識裡愛著卻也彼此受苦折磨著。
    友誼也會有這種情況,知道朋友總是陷在某種思維角度出不來,狹礙的思考模式帶來各種情緒、金錢、工作上等困局,讓自己的處境看起來不好,作為一名旁觀者,總是比較能看清朋友的問題點,但是卻找不到適合的方法切進去,因為朋友可能對自己潛意識習慣的受苦模式很執迷,就像切進了電玩模式,任誰叫都沒反應,苦心相勸說不定還被嫌棄。
    所以這一類的冷,取名叫作「不知道怎麼喜歡」,我們把它歸類在潛意識待轉檔領域,最常見的情況是,隱隱約約看到問題的呈現,卻又感覺無法真正觸及到問題點。
    你也有過熱情、能量、關心的愛給不出去,讓自己像個悶燒鍋的情況過嗎?
    其實可以從覺察你跟人際互動的空間開始探索自己、了解內外在的空間其實是一個很奇妙的平台,它指的不只是有形的互動也包含無形的場域,曾經有一個研究,發現住在同一樓層、共同進出同一個層電梯、共用玄關的人,他們對成為鄰居的彼此,在背景、職業、個性等外在條件都不熟悉,但是卻比其他樓層的用戶有更多的認同感,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有一個內在心象空間,當我們都在同一個領域進出活動時,會不自覺有一種潛意識領域,覺得我們都是自己人。所以在人際互動的關係裡,刻意的創造共同空間,會讓彼此的關係更緊密。
    如果你會想花時間去經營的家人朋友,相對也代表你們在彼此的心理空間有一個專屬的位子,如果是冷掉了的關係,可能也說明,你們曾經有過不愉快,所以雙方不再去對方的心理空間流連忘返,但是如果透過回憶偶而還能想起對方那代表,留下過的足跡對你有過義意,所以對方在你心裡空間坐過的張椅子還在那,但是卻人去樓空,我們可以借由這個心象空間的潛意識的訊號來進行覺察
    第一個,當你想起本來坐在椅子上的那個人時,你第一時間的感覺是什麼?不舒服跟不愉快的比例是多少?
    第二個,除了那張巳經沒有人在坐的椅子以外,對方是否有留下什麼給你,例如:傷害你自尊心的話、覺得你不夠好的標籤、冷落你的畫面、愛回不回的巳讀訊息。
    第三個,如果只剩人走茶涼的椅子,為何你的心理空間還留著他的位置,從這個點反觀,你是否還在期待著什麼?或著不敢丟的是什麼?
    如果只是把對方拉黑、刪除或冷落,看起來是把表面上的障礙物移除,好像情緒就不會再受干擾不會再因對方的言舉止而感受不舒服,但是,如果我們把內在畫面變動一下,把原本坐在那張椅子上的人替換成另外一個人,但他說的話,做的事都一樣,你的感覺會有不同嗎?如果不舒服、認為對方不禮貌的感覺是一樣,他代表不是人的問題,這些看起來跟對方的言行表現有關的情緒,其實是跟你自己的內在相關。
    對方只是恰巧觸動了你的內在空間按扭,引發你的警鈴,可能是你來童年的創傷、不受尊重的經驗、不被愛的肯定,這些警鈴是你潛意識的檔案,在你還沒有能力認出來時,表意識的頭腦小我,會啟動防衛機轉,帶你離開或是讓對方快點離開,以為只有眼不見為淨的時候,心裡空間才能感覺到舒坦。
    而事實上,會想要冷處理的關係背後,是有個你沒察覺到的信念,正好因為你各種巧妙的迴 避,讓它有機會,邀請一些不同的人,在坐在那張椅子上,所以常常會有人說,為什麼我換了不同的男人都帶給我一樣的狀況跟問題,為什麼我換了不同屬性的工作,還是出現一樣的小人跟壓力為什麼不同的朋友,都給我相同傷害,沒有機會去看見的潛意識信念,如同迴力球一般,一次次出現在你的生命中,讓你感覺好像每個負面的人跟事都是針對你而來。所以表面上的人際關係斷捨離容易,但是心理空間的擁擠才是真正我們要去覺察的問題。
    有時候冷掉的關係,因為某些原因,彼此還是要見面,但是講話和互動的感覺可能會很不自然,那是因為心中有物,無形中的芥蒂讓關係成為一種形式,在四書的大學裡面提到「格物致知」,有一點類似在心象空間裡做練習,在心裡創造不同的格子,將你在人際關係裡會感覺到恐懼、害怕,甚至是不安全感,不喜歡、不舒服的人事物做分類,進而有意識的察覺到,什麼會讓你想切割、什麼會讓你想退縮、什麼會讓你不能面對自己,通透表象事物帶來背後的更高意義,擴展我們的心裡認知。
    如果我們願意借此機會往內探究,被掃到床底下的信念,去覺察如果不是眼前這個人、和那些煩雜事,那到底是什麼在打擾你、什麼在讓你想抗拒,心裡的就會成為一個翻轉人際關係的禮物,為什麼會空下來的椅子,就變成有利於你、來幫助你認識自己的訊息,原本椅子被你請走的小人在潛意識的檔案中可能就翻新變成貴人。
    透過心象空間的格物致知,也可以讓我們更明白,什麼是適合自己的,什麼是自己不需要的,你想了解更多,如何運用心象空間,創造舒適的人際關係嗎?在潛意識宅直覺力課程裡,將有更多情境式的體驗,讓你的人際關係裡容易創造彼此都暖心的貴賓,讓我們上課見。
    認識潛意識、讓它好好幫你做事 潛意識宅童子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