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人生跑馬燈】打小孩作為一種溝通是在打情罵俏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前幾天到郵局寄東西,當我在旁邊用膠帶封箱時,看到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在一旁坐著,媽媽要去申辦資料的樣子,他離開時說:「你給我乖乖坐好,不然我就揍你。」我聽到這段對話感覺很不舒服,但我試圖想像去跟媽媽討論這件事情的自己會有多麼格格不入,整體好像會非常不流暢又奇怪,沒有一個好的切入點,所以我也就只往他們的方向偷看了一眼,然後自顧自的無所適從。(先原諒自己的膽小)
小時候,大約3-5歲,在我「不乖」的時候,母親會拿曬衣架或高跟鞋打我,而我總是覺得很不爽,每次他打我時我就會大吼大叫,事後也會想盡辦法在家裡躲起來,讓母親找不到我。我記得有一次被母親打後,我就躲到家裡的一間房間,把燈全部關掉,躲到被子裡。因為那個時期的自己,依然是跟爸媽一起睡,所以通常我只會待在母親房間,就算到了別的房間也會開燈,所以在母親呼喊而我沒有回覆時,那會非常不對勁,他便會開始擔心我是不是不見了、跑走了,然後開始找我。
過了幾年之後,有一次的經驗滿荒謬的。在小學五年級時,我因為頭髮被剪得很醜,心情很不好,我一從理髮廳回到家就很憤怒的說自己很醜,而父母親大概是為了安慰我,或真的覺得很好看,所以不斷的誇獎說我的頭髮很好看,但在那時候的我的耳裡,一切都像是嘲笑,更不用說他們一直將我的照片傳給其他人,問他們好不好看。我知道他們想透過其他人的肯認來證明我的髮型不醜,但在情緒高昂時的自己,這些「安撫」會比較像「反駁」,於是我就趁大家不注意的時候跑出去。
那時約莫晚上7-8點,我還沒有手機,我先是漫無目的的走到附近的全家,在一旁的人行道坐著發愁,就像連戲劇那樣。之後也因為情緒上頭,我一頭走進全家旁的巷子。
那條巷子很黑,只有巷子口有幾間住戶,再往下走是一座廢棄的溜滑梯跟一堆雜草,我很害怕的走進去,但當下這個行為讓我覺得我在「反抗」,那個反抗是透過做家人不允許的事情來反抗,但不是抽菸或喝酒或嚼檳榔或打架,我根本太膽小了,我才不敢做這些事,且理智上我也知道我不會這麼做。所以,走進黑暗的巷子內這個選擇,雖然有點危險,但不必然會發生意外,於是它就成為一個反抗的行動象徵!(儘管他們當下根本不知道我走進巷子)
我其實心跳很快,很緊張,那條巷子的出口有街燈,但巷子內幾乎沒有,所以我的目標就是趕緊走到巷子的轉角處,也就是有街燈的那個地方,只要抵達了,這個反抗任務也就達成了。
我邊走邊跑出了巷子,在不知道還能做什麼行動的情況下,我最終決定往家所在的方向走去。那時家人們都在市場找我,我應該是有聽到他們的聲音,但我不想投懷送抱的出現,而是「被找到」,所以我跑到距離家門口大約30公尺的教會門口,我就站在那邊,沒多久母親找到我,這個事件就結束了。
現在已經很亮的巷子與被不要的娃娃
又再過了幾年之後,大概到了我國中時期。有一次過年前夕被抓去幫忙賣魚,但不擅長賣魚的自己動作非常緩慢,而且市場的人們總是會對我投入莫大的關注與調侃,像是「小老闆出來賣魚了哦」、「小王子出來幫忙了哦」之類的,那造成我極大的壓力。尤其申請自學後,我不大敢公然的出現在市場,甚至到現在即將進入大學了,我還是會覺得那些隔壁攤位的叔叔阿姨又在調侃我,又在拿我與其他人比較誰幸福與誰坎坷,但我也不想用「大學」塞住他們的嘴,儘管這招將十分有用。
說多了,說回來國中時期的那一次經驗。在幫忙賣魚擺攤的自己十分焦灼,我總覺得每分每秒我都要好好的扮演成好的「菜市場小孩」,儘管在魚攤的自己什麼都不會。我試圖趕快達成每個步驟,每份工作,像是擺魚,分魚,撈魚...等,當下我很緊張,我一直覺得大家都在看我,而父親又在旁邊不斷碎念:
「你要快!要快!」、「你這樣太慢了!」、「像你這樣的速度,魚用好了客人都走了!」、「快一點!快一點!」、「阿你要快啊!這個就這樣按啊!」
他的字字句句不斷在我耳邊徘迴,客人在旁邊看著,我覺得隔壁的攤位也在看著,後面的雞肉攤應該也在看著,我只知道當下的自己是一片混亂跟憤怒,理智斷線的自己就一股腦的摔破菜市場小孩的形象,我大吼一聲「閉嘴」,然後連走帶跑的躲回家。如此狗血。(我知道我這樣很不好,所以不用提醒我)
現在想想還真是壞啊,還真是勇敢啊,明明很在意其他人的眼光,卻一瞬間什麼都不要了。但那又真的勇敢嗎?就如同其他人形容我離開學校體制很「勇敢」嗎?那一樣嗎?還是兩者其實根本都不是勇敢而這麼做?
我還記得在我吼出那聲撕裂的「閉嘴」以後,一旁的客人說的「唉唷!你不可以這樣跟爸爸說話!」。我到現在都記得,這兩句話襯托出的自己有多不堪入目。
我快步走回家,當時也在場的母親友人隨後跟上,跑到家裡喊我的名字找我,他很擔心我,但我不又不想被找到了。我同樣又躲在那個房間,那時房間剛好有個立起靠在牆壁的厚雙人床墊,我鑽到了床墊與牆壁的縫隙之間躲了起來,直到母親友人因為找不到我而離開。
之後,我很少去魚攤幫忙賣魚了,雖然說除了小時候會被帶到魚攤照顧以外,本就不怎麼去市場幫忙。不過,我同樣因為其他人的眼光與期盼而感到壓力,他們對我投入的想像,就是所謂菜市場孩子的形象,也就是「沒有上學時」要到市場工作。但「沒有上學」的標竿對自學後的我來說非常吃虧,在他們眼裡,我就是一個不去學校上課,所以沒有在學習的人。所以一離開學校沒多久,我就跑去早餐店工作,儘管那成為了自己在自學路上的阻礙,但一做就還是斷斷續續的做了兩年,一方面是藉由工作讓市場的閒雜人士無從對我品頭論足,另一方面,則是讓初步入自學的自己感到有在「做事」,讓生活乍看多采多姿。
狗且偷生
從這三個例子我想表達,我過去所習慣解決問題的方式一直不是溝通,而是透過讓對方擔心或畏懼,好比躲起來或怒吼來代之。我不知道方格子的各位怎麼想,但以素未謀面的路人的角度來看,應該會覺得我怎麼可以那麼壞,那麼肆無忌憚,那麼不講理。確實,以現在的自己來看,我也覺得自己很壞,脾氣很差,但回顧自己的人生經驗後,發現那其實跟小時候養成的習慣有些關係。(聲明:接下來所要講的東西,並不是推卸責任給我的父母,或合理化過去任何我解決問題的方式,而是旨在探究最初習慣的養成以及時至今日自己如何面對)
有記憶以來,第一次放棄溝通,是在3-5歲被母親打的時候,我選擇躲起來,但實質上,我並沒有權力選擇要不要溝通。在母親因為我做錯事而打我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沒有溝通可言了,他的「打罵」並沒有告訴我問題在哪裡,而只是讓我感到疼痛,警告我不可以再這麼做,而這是我認知到的「溝通」或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所以在被母親打之後,我並沒有選擇與母親說我不喜歡他這麼做(我甚至可能不知道可以這麼做),我想要躲起來讓母親也感到不舒服(擔心),那對我來說是「溝通」。
在3-5歲這段期間我所認知的解決問題的方式都是如此,那奠基著我日後的人生,於是,每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像是父親不背我走路的話我就會大哭。不過,好在約莫5-6歲以後的日子,母親就不打我了,儘管他的脾氣還是不好,但至少我在生活上犯錯時,他頂多就是吼我或不跟我講話,其餘的就讓父親來與我討論,我猜是因為我在之後與他起爭執時,我的話總是淘淘不絕,而他又不擅於華語。
往後的日子,生活面上的問題,父親多會跟我溝通,我與母親其實也沒什麼架好吵,他們一直都支持我的決定,也不在意我的成績,所以基本上在不怎麼打罵的環境下我成長的滿好的,哭鬧吼叫的次數也慢慢減少,但這不代表我真的學會怎麼溝通了,比較像是需要「溝通」(哭鬧吼叫躲)的次數減少了。至於在面對到比較大的衝突或不知道如何是好時,我還是會以其他方式代替溝通,像是逃家或大哭或冷戰。
小學五年級左右,有一次父親因為我不吃味噌湯的豆腐,在我多次拒絕他的請求後,他就惱怒的說過去養我都是枉然,枉費他過去那麼用心照顧我之類的,而我也很生氣,我什麼話都不回,躺到沙發上面裝死,隔天,我們卻裝作沒事的繼續生活,也沒有打算溝通。我想表達,儘管已經不再打罵了,但除了三言兩語能夠解決的小事以外的衝突,我與家人也多是不知如何是好,所以我們往往選擇沉默以對,將問題束之高閣,然後隔天裝作沒事。
我們維持這樣的相處模式很長一段時間,直到高中自學,沒有了學校的保護色後,家庭日常的衝突開始頻繁發生,「溝通」這門課題才慢慢浮出水面。而這高中三年內發生的衝突,一部分與我自學後的教育價值觀有關,另外一大部分則是過去那些視若無睹的結,在自學後蔓延開來。而到步入自學階段的自己,在經歷多次與學校教育體制抗衡後,我對於溝通的想像變得比較像是「激烈的辯論」。
在自學的這段期間,我常會被父母親有意無意的階級偷渡,像是父母彰顯自身的照顧者身分,訴說他們提供金錢與食物,而我有義務滿足他們的期待,無論是家事、孝道、上大學與否...等。固然某些事情我能理解也能接受,像是幫忙做家事,但若是透過張揚上下階級關係而來的要求,就會讓我感到非常壓迫而不想這麼做。而我在絕大多情況下,若不是當下開始激昂辯論,就是選擇無動於衷、不理不應。
或許這樣的應對方式,在起初還算是有用,還足以讓自己稍解壓力,但經過長時間的生活後,慢慢意識到這是個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只要他們還是無法「真正」理解我的理念,且我們沒有辦法尋得一個記憶深切的共識的話,衝突只會不斷發生,而彼此只會不斷的重蹈覆轍,我們會再吵架一次,再憤怒一次,再激昂的辯論到對方不滿但委屈的說出「隨便你」。而三年不斷的重播默片無不是一種對精神的摧殘。
我與母親的大學之亂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我們從我自學初期的教育衝突「為何不去上學?為何不去工作?」,吵到自學後期的「為何不去上大學?為何要讓我(母親)擔心?」。我難以細數這三年之間我們不斷上演了多少次的辯論。對我而言,在每一次的教育衝突發生時,我都非常正氣凜然、鏗鏘有力,因為我以為這樣他終能理解;而對他而言,他同樣也相信每一次的「提點」與憂慮終能滴水穿石,說服我步上他的人生藍圖,但時至今日,我們都以為已經成功「溝通」了,但實際上顯然不然。
還有太多太多事情了,像是家務處理、寵物照顧、社會議題、用字遣詞、醫療保健...等都與我們發生過的衝突有關,這三年內,我們有很多機會來練習如何解決衝突,如何溝通,但即便如此,我是一直到最近才好像感受到一點上軌道的跡象。不過,我不是要責怪這些是家人的問題,我沒有要那麼表達,那太傲慢了。對於在傳統家庭當中成長的父母,願意選擇不打罵,我其實很感謝。
這個叫什麼?
前幾天,我下樓準備出去買晚餐吃,看到父親又拿一堆魚骨頭給貓咪,我當下有些煩燥,但也沒有到很憤怒,然後我們對話(大概如下,有些忘了):
「上次LINE那篇文章不是說貓咪不能吃魚骨頭嗎?」
「那個是指那種改造來養的家貓,阿他們又不是家貓。」
「他們當然是家貓啊,你飼料跟水都已經幫他們準備好了,哪裡不是家貓?」
「唉,我跟你說的你不信honnh?LINE上面有很多假的消息。」
說到這裡,我大概知道如果再像以往那樣開始辯論的話,結果又會是父親不滿但又委屈的默不吭聲,所以我就出去買晚餐了。
在好幾個星期前看到父親會餵貓咪吃蝦子時,那時就稍微上網查點資料,看貓咪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於是就剛好有看到不要餵貓咪魚骨頭的資訊,我有將資訊傳達給父親,所以在看到父親給貓咪吃一堆魚骨頭,甚至還是給三隻幼貓時,我就很難理解父親究竟是什麼心態?為何他寧願相信民間的放養方式,寧願相信就是不會有意外發生。
所以我在出去買晚餐時,心裡還是念念有詞,我還是放不太下對於亂餵食貓咪所可能造成的後果的憂慮,所以在等我的雞蛋糕的時候,我又上網查了有關貓究竟能不能吃魚骨頭的文章,並且把我查到的資訊傳給父親。我傳了有獸醫背書的文章,還有一部貓咪卡到魚骨頭後,去獸醫院夾取的影片。
之後我拿餐回家了,我拿紙把地上的魚骨頭丟掉,這時父親剛洗好澡從樓上走下來,我裝作無知的說:
「這些魚骨頭怎麼吃完丟地上不丟掉?我把他丟掉了~」
「那是要給小貓吃的啦!」
「可是我剛剛查了很多文章,都說貓不能吃魚骨頭,會刺到耶,而且是獸醫說的,我有傳一部貓被刺到去獸醫院夾刺的影片給你,你去看一下。而且啊,牠們不是家貓,牠們從小到大都有人準備好飼料跟水,又沒有在野外捕食過。」
「唉~丟掉丟掉。」
其實我不知道為什麼我要裝無知,明明我出門前我們才在講這個話題,但當下就覺得想這麼做,我現在猜想,裝作無知應該可以讓自己因為乍看愚笨而親合一點,順道可以再重新開啟貓吃魚骨頭的話題。
我知道父親都是求好心切,想給貓咪吃好吃的東西,而我也沒有要找他麻煩的意思,只是擔心貓咪可能因此發生意外,所以想要與父親「溝通」。而這次,我不確定到底成功了沒有,或許父親還是有些委屈讓渡,但我能感受到,這次與過往相比算是好很多了。
而在昨天,父親的朋友來家裡聚餐,他們拿著蝦子、蝦頭丟給貓咪,我其實很擔心幼貓會不會因此怎麼樣,我想制止,但知道直白的說沒有用,所以我委婉的說貓咪吃到可能會噎到,半開玩笑的語氣說丟蝦肉給牠們就好了啦,但父親的朋友們當然說不會,而父親這時候走過來說:
「那個魚骨頭不要給貓咪吃到~」
小貓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3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簡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並不認為這是在玩文字遊戲,我理解大部分人使用的語言/文字時,或許沒有太多意識,不過,語言是思想的凝聚,不同的話語的組織方式,就代表不同的思維,不同的意識形態。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玩文字遊戲~就像人們常說的——說話是藝術。那就一起玩,一起跳。
2017年,9月,我上了高中,去學校五天,然後退學。我討厭那裡,他們也不喜歡我,但總是裝作愛與包容,好噁心,好想吐。他們要我高雅,要我知足,要我謙和,要我從眾。而我試圖掙扎,試圖說服別人,試圖解釋誤會,但我失敗了。沒有人接住我。我選擇離開。
《得意的一天》 母親照顧孩子,象徵奉獻,得到意義;孩子感謝母親,象徵孝順,得到意義。 母親收到孩子的花,象徵良母,得到意義;孩子送花給母親,象徵孝子,得到意義。 商家慶祝母親節,象徵過節,得到意義;母親節至商家慶祝,象徵過節,得到意義。
希望我們在思考「母語該不該回家學」的同時,能夠反思更多與母育教育息息相關,且存在於教育體系當中的「學習暴力」;以及推動母語教育相關課程與活動的過程中,有意無意間蔓延出的「集體定義」。而這兩者的存在,都同時反映著我們對於「獨立個體」的意識還不夠普及。
這是一篇訴說著因為光著腳而受了傷,也因此中斷了一趟旅程的故事。
台中目前的自學規定貌似是每個學年都要繳交學習狀況報告書來給審委看,要寫些你平常做了什麼事情,然後他們來評斷你通不通過。所以,這是我的學習狀況報告書,如果你有興趣,可以來看看:)。
我並不認為這是在玩文字遊戲,我理解大部分人使用的語言/文字時,或許沒有太多意識,不過,語言是思想的凝聚,不同的話語的組織方式,就代表不同的思維,不同的意識形態。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玩文字遊戲~就像人們常說的——說話是藝術。那就一起玩,一起跳。
2017年,9月,我上了高中,去學校五天,然後退學。我討厭那裡,他們也不喜歡我,但總是裝作愛與包容,好噁心,好想吐。他們要我高雅,要我知足,要我謙和,要我從眾。而我試圖掙扎,試圖說服別人,試圖解釋誤會,但我失敗了。沒有人接住我。我選擇離開。
《得意的一天》 母親照顧孩子,象徵奉獻,得到意義;孩子感謝母親,象徵孝順,得到意義。 母親收到孩子的花,象徵良母,得到意義;孩子送花給母親,象徵孝子,得到意義。 商家慶祝母親節,象徵過節,得到意義;母親節至商家慶祝,象徵過節,得到意義。
希望我們在思考「母語該不該回家學」的同時,能夠反思更多與母育教育息息相關,且存在於教育體系當中的「學習暴力」;以及推動母語教育相關課程與活動的過程中,有意無意間蔓延出的「集體定義」。而這兩者的存在,都同時反映著我們對於「獨立個體」的意識還不夠普及。
這是一篇訴說著因為光著腳而受了傷,也因此中斷了一趟旅程的故事。
台中目前的自學規定貌似是每個學年都要繳交學習狀況報告書來給審委看,要寫些你平常做了什麼事情,然後他們來評斷你通不通過。所以,這是我的學習狀況報告書,如果你有興趣,可以來看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爸媽說我是非常頑皮的孩子,曾經趁著爸媽出門的時候,壞心的把門鎖上,一時沒想到準備備用鑰匙在家的爸媽,在外不停拍門呼喊:「笖夢!開門!」但是我始終沒有開門,於是爸媽只好前去找姑姑拿備用鑰匙。
今天一如既往地在保母回家之後開始一打二。   正當在遊戲房裡玩的正開心的時候,咩摟突然拉起我的手往客廳走。   我狐疑地跟了過去,她突然往我家倉庫的門把拉一拉,一個明明有壓下去但是卻假裝打不開門的模樣,並發出意義不明的話語。然後又往旁邊廁所的門做了一樣的動作,並繼續對我說著話,似乎像對我傳達
Thumbnail
深夜,一名幼兒園生目睹母親持刀威脅父親,翌日母親狀態回歸溫柔,帶著孩子消失。
Thumbnail
就在4/6晚上7:30左右,我再次因為家庭紛爭被我哥打,而原因僅僅只是我媽沒空帶我哥出去玩 被抓傷的當下,我真的完全忍不了了,直接奪門而出 老實說我這輩子真的沒有離家出走過,而這次我一離開家就是兩個小時,回到
Thumbnail
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讓孩子打回來嗎? 還是你幫孩子打回來呢? 說實在的,我真得很想替我婆婆按100個讚。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爸媽說我是非常頑皮的孩子,曾經趁著爸媽出門的時候,壞心的把門鎖上,一時沒想到準備備用鑰匙在家的爸媽,在外不停拍門呼喊:「笖夢!開門!」但是我始終沒有開門,於是爸媽只好前去找姑姑拿備用鑰匙。
今天一如既往地在保母回家之後開始一打二。   正當在遊戲房裡玩的正開心的時候,咩摟突然拉起我的手往客廳走。   我狐疑地跟了過去,她突然往我家倉庫的門把拉一拉,一個明明有壓下去但是卻假裝打不開門的模樣,並發出意義不明的話語。然後又往旁邊廁所的門做了一樣的動作,並繼續對我說著話,似乎像對我傳達
Thumbnail
深夜,一名幼兒園生目睹母親持刀威脅父親,翌日母親狀態回歸溫柔,帶著孩子消失。
Thumbnail
就在4/6晚上7:30左右,我再次因為家庭紛爭被我哥打,而原因僅僅只是我媽沒空帶我哥出去玩 被抓傷的當下,我真的完全忍不了了,直接奪門而出 老實說我這輩子真的沒有離家出走過,而這次我一離開家就是兩個小時,回到
Thumbnail
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讓孩子打回來嗎? 還是你幫孩子打回來呢? 說實在的,我真得很想替我婆婆按100個讚。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