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李希特舒眠曲》--在現實壓力中的無重力冥想練習曲

Max Richter’s Sleep(圖片來源:Google)
Max Richter’s Sleep(圖片來源:Google)
《Max Richter's Sleep》(李希特舒眠曲)紀錄片,在匆忙混亂的現實世界中、猶如是冥想一般的喘息。在星期五賞自己一天休假、午後得空去看了此片。感覺就像是用聽覺睡了一場好覺、並在其中作了一個好夢。現實生活中的迷失、緊張或空缺,在這場夢境般的安憩裡,得以緩定下來;在靜寂的黑暗中,Max Richter長達八個多小時的《SLEEP》(舒眠曲)彷彿燈塔也似的明光,讓疲累迷航的船,逐漸窺見依歸與方向,漫漫迷途中所有解不開的疑惑、放不下的壓力、填不滿的虛空,也得以消失。
Max Richter的音樂是我長期的「伴」--伴我獨自讀書寫字整理發呆,有他的音樂相伴的獨處,使我經常感覺自己並不是純粹孤獨一人。看了這部紀錄片才恍然大悟,Richter的音樂之所以給人難以言說的安穩感,可能是源自於--他以胎兒在母體裡的聽覺記憶(在頻譜圖中顯示,胎兒在母體中聽到的盡是低頻--因為高頻,都被母體過濾掉了)為作曲靈感與基礎所致。Richter整整用兩年光陰與心血譜寫出全長八小時之久的《舒眠曲》,大半都是長而緩且弱的低頻、直到接近尾聲前才有了層次較不同的高頻加入,聽到最後有種類似人初離母體出世、或天明首見破曉的狀態。所以,有人這麼形容,聽他的音樂,感覺接近在無重力狀態中漂浮--像胎兒在充滿羊水的子宮,飄然又穩定地漂游著。
Richter與妻子在紀錄片中憶及了最辛苦而低潮的人生階段,沒錢、作品不賣、三個孩子嗷嗷待哺、被現實追逼到快要無處可躲、妻子甚至因為長期營養不良而病倒...對音樂縱然有熱情有天才有理想,但有一搭沒一搭的收入、使得現實生活青黃不接,Richter也曾在如此低迷的狀態中迷失過--他幾度質疑過自己,是否還能為了作出理想的音樂而不顧現實地繼續硬撐?(答案是可能不太行...)為了養活自己與家人同時支撐理想,他接下了一些電影配樂工作。這段鮮少對外揭露、充滿掙扎的心路歷程,與上週去看的《靈魂急轉彎》中,講述人為了追逐夢想執著理想的過程、可能一不小心就成為迷失靈魂的片段,意外地產生相當程度的連結與呼應。
慶幸Richter終究從迷失的幽谷爬了起來,他最終沒有丟失並放棄自己與音樂、而這個世界也因此有幸得以聽見了他。期待Richter繼續為這個壓力破表、破綻百出的世界以及千瘡百孔的世人們,創作更多撫平創痛填補傷痕、又能讓人們尋回生命裡的寧靜、同時閃出小小能量火花的音樂。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