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f-Help 閲讀 ④ |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閱讀到四分之三,就覺得相逢恨晚。作者蘿蕊・葛利布(Lori Gottlieb)曾是NBC知名美劇《ER》和《Friends》編劇,半路離開好萊塢去念醫科,再中途轉當心理諮商師。為那麼多人提供諮商指點迷津,她自己卻因為失戀情緒跌入谷底,所以才出現「心理諮商師去找另一名心理諮商師聊天」的故事。
本書的故事情節感人溫馨,有趣又幽默。緊湊的故事中還無違和地結合心理學知識,不愧是出自前爆紅劇集編劇之手的作品,讀起來欲罷不能。
書中人物遇到的各種生命轉捩點,似乎很戲劇化,彷彿遙不可及又似曾相似:有因為失去而武裝自己的人、新婚就被迫面對生離死別的人、對過去充滿愧疚覺得自己永遠不配幸福的人、明明後悔卻控制不了重蹈覆轍的人、分手後放不開不斷跟蹤前任臉書揣測對方生活的人。

本書所有接受心理咨商的人,都稱之為「病人」(Patient),走進諮商室的病人都有難以言語的傷痛,生活不如意,無法接受過去,難以面對未來。作者帶我們深入諮商室里,看見包括自己在內的5個病人內心真實故事。
  1. 約翰 ,40歲,好萊塢知名製片,工作太忙忽略家庭、與妻子失和。
  2. 茱莉 ,33歲,大學教授,新婚蜜月後確診癌症,命不久矣。
  3. 麗塔 ,69歲,失婚藝術家,結婚三次皆失敗收場,宣稱70歲要自我了斷。
  4. 夏綠蒂 ,25歲,酗酒問題,總是勾搭錯誤對象。
  5. 蘿蕊 ,40歲,諮商心理師,本書作者,與男友分手後情緒崩潰,能醫卻不自醫,朋友建議她「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於是找上另一名同行溫德爾協助。

➤生活遭逢巨變,人生不再順遂

一個人什麼時候會意識到要珍惜生命,享受當下?答案就是當那個人知道自己時日無多。
書中其中一名病人茱莉,新婚蜜月後就確診癌症,大限將至。她決定盡情享受人生,挑戰不敢做的事。治療一段時日後,茱莉的癌細胞似乎消失了,從鬼門關逃生,她更是無拘無束,不論發生什麼能讓人滿腹牢騷的大小問題,她和丈夫都說「至少我沒有癌症」,就算是流產,茱莉都不傷春悲秋,只要沒有癌症就謝天謝地。
殊不知第二次流產後,醫生在茱莉體內,發現癌細胞復發。茱莉和丈夫笑了又哭,哭了再笑。第二輪抗癌期間某一天,茱莉和丈夫爆發口角,原因是丈夫在某一個晚上獨處時,茱莉想討論一下新的治療方案,丈夫卻愛理不理,妻子抱怨丈夫不夠體貼,丈夫回復一句海嘯級的狠話:
「我們難道一天不談癌症都不行嗎?」
茱莉愣住了,沒想到平日體貼陪她抗癌的丈夫居然吼她,她不甘示弱回嘴:
「我沒有一天離得開癌症!要是能一天不管癌症,你知道我願意拿多少東西去換?」
茱莉到諮商室,對諮商師蘿蕊申訴,哭得梨花帶淚,她很自責居然沒有發現生病不只影響她的生活品質,也影響到老公的生活,伴侶生病從來就不是獨自承受,而是兩個人的事情。
茱莉哭訴,老公娶她不是為了癌症來癌症去,她從來只想過自己快死了很慘,卻沒想到老公把人生顛峰的五年花在醫院,花在照顧他即將失去身體各個部位的妻子上。不久前才一起計劃婚禮,如今又要一起計劃喪禮。
茱莉哭個不停,心理諮商師蘿蕊引導下,茱莉說出心底話,雖然讓新婚老公每天跑醫院感到有罪惡感,但卻妒忌丈夫還有未來,然後又對自己感到嫉妒的心情有罪惡感。

➤生活很難,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生活很難,找不到意義,很無助、很沮喪,怎麼辦?或許你該找人聊聊。
這本書介紹了很多關於心理諮商的常識,也有不少心理學知識。這些案例故事的背後,也帶出「面對」、「寬恕」、「嫉妒」等等情緒。
為何走進情緒死胡同之際應該找人聊聊,因為聊天後你可能會發現:現在愁的事情,其實並非表面那麼簡單。就像作者不解男友為何離開她,認定男友是渣男,接受諮商後,才確定是自己擔心年過40,錯過這段感情後就「蘇州過後無艇搭」,事實上是擔心自己的未來,憂心時間不等人。
作者33歲才開始學醫,當諮商師行列的資歷也比別人來得短。40歲之際失去了一個原本要託付終身的男子,哀嘆「我的一生都過了一半了啊!」,難道沒有男友不離開,她人生就沒有過一半嗎?
想釐清自己充滿曖昧和複雜的人生,就必須對自己誠實。壓抑這些念頭可能讓你表現「不好」,承認它們則讓你成長。包括作者在內的五個案例,乍看之下失戀的作者和其他病人的情況相比是微不足道,但是痛苦沒有高下之分,因為受苦不是比賽。夫妻之間常把自己的痛苦看得比對方更重 ——我帶孩子很辛苦、我工作賺錢比較辛苦。但是到頭來誰贏了?誰又輸了?
//////
這本書以一種讓人慾罷不能的講述方法,一層一層撥開人物的過往和未來,把這五個故事編織成了一篇比懸疑小說還精彩的故事。
書的重點在書名最後一句——我們的生活,失戀,絕症,失去親人等等,這些能讓我們崩潰,又不得不面對的人生命題,閱讀後釋懷很多未解鳥事,人生沒有過不了的坎,總是要往前走的啊。
IG: www.instagram.com/dayoffwellspent/
FB: www.dayoffwellspent.blogspot.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果想要學習逃離俗世,也未必真的要出家茹素,學習佛係僧心,學會克服負面情緒,減少焦慮,過有意義的人生。 這本書沒有過多的說教,也沒有鋪天蓋地的宗教色彩。Jay Shetty的文筆充滿僧人智慧,看完後覺得自己集合了猴心的所有特點,消除心中的戾氣,希望每一天進步一點,早日培養僧人心態。
本書只是先釐清資本與債務的概念,讓初出茅廬的菜鳥們不要本末倒置,不過想要發家致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富爸爸,可能需要更加努力。
吳曉樂出新書了,是另一本長篇小説,《#我們沒有秘密》,比兩年前的《#上流兒童》來得厚。這是一本顛覆三觀,猜不出結局的故事。 《我們沒有秘密》書寫一對夫妻的故事,律師丈夫范衍重,因妻子吳辛屏一夕間消失,所以展開調查,偏偏這名律師曾有家暴疑雲,因此被懷疑是兇手。範律師在抽絲剝繭的過程中,重返妻子長大的小
歲末時看書局的年度暢銷榜,還有其他書友的閱讀書單,發現《原子習慣》、《僧人心態》、《超速學習》等等Self-help系列的書出鏡率超高,暢銷又叫好。 我過去主要涉獵散文、小說和社會科學領域書籍,不太注意個人成長的暢銷書,不過一本大家都看過,看了也稱讚的書,我卻沒看過,自覺慚愧。新的一年,我決定閱讀系
如果想要學習逃離俗世,也未必真的要出家茹素,學習佛係僧心,學會克服負面情緒,減少焦慮,過有意義的人生。 這本書沒有過多的說教,也沒有鋪天蓋地的宗教色彩。Jay Shetty的文筆充滿僧人智慧,看完後覺得自己集合了猴心的所有特點,消除心中的戾氣,希望每一天進步一點,早日培養僧人心態。
本書只是先釐清資本與債務的概念,讓初出茅廬的菜鳥們不要本末倒置,不過想要發家致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富爸爸,可能需要更加努力。
吳曉樂出新書了,是另一本長篇小説,《#我們沒有秘密》,比兩年前的《#上流兒童》來得厚。這是一本顛覆三觀,猜不出結局的故事。 《我們沒有秘密》書寫一對夫妻的故事,律師丈夫范衍重,因妻子吳辛屏一夕間消失,所以展開調查,偏偏這名律師曾有家暴疑雲,因此被懷疑是兇手。範律師在抽絲剝繭的過程中,重返妻子長大的小
歲末時看書局的年度暢銷榜,還有其他書友的閱讀書單,發現《原子習慣》、《僧人心態》、《超速學習》等等Self-help系列的書出鏡率超高,暢銷又叫好。 我過去主要涉獵散文、小說和社會科學領域書籍,不太注意個人成長的暢銷書,不過一本大家都看過,看了也稱讚的書,我卻沒看過,自覺慚愧。新的一年,我決定閱讀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就被它的書名吸引。也因為過去一兩年來我都在持續學習與擔任生命教練(Life Coach)的工作,因此讓我格外的感興趣。 作者Lori Cottlieb是一位心理治療師。這一本書是她經歷了重大感情挫折之後自己尋找其他的心理治療師的過程,以及他身
Thumbnail
人生有時有過不去的坎,一種外界不容易理解的苦,那就是「憂鬱症」。 而陪伴在憂鬱症患者的照顧者,面對這種「跟自己過不去」的家人或親人,身上背負的壓力和說不出的苦,不亞於患者。 作者多琪·柯恩,因為她親愛的丈夫,深受憂鬱症之苦長達三十年之久,所以她想分享她自身陪伴丈夫的經驗,來支持有相同
Thumbnail
作者 凱瑟琳‧吉爾迪娜 滿懷抱負,期待自己能帶著滿滿的心理學知識來「治癒」病患;沒料到接二連三的病患 就讓她備感挫折。凱瑟琳逐漸明白,做為一名臨床心理師,與其期望自己能治癒病患,不如說是陪伴個案認知到問題,並引領他們理解自己;直到他們願意自發性的面對並解決內在問題。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莎莉接受自己是心理疾病患者的故事。她一直在隱藏自己的病情,但最後還是被人發現了。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疾病對於個人和社會的影響。
Thumbnail
此文章在描述作者面對自己的脆弱,常常感到無助和害怕。有時她會害怕失控,幸好她懂得尋求外部的支持與資源。 作者表達,如果有人願意聆聽、接納她的脆弱,她一定會願意告訴這個世界。
Thumbnail
本文描述了作者面對憂鬱症的挑戰,以及家人和自己在治療過程中的辛苦。而作者在過程中慢慢長出力氣與希望,她期待自己能成為一名助人者。
當我提問:為何您認為我不需要做諮商呢?醫生淡淡地說:因為你會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 身為罹患憂鬱症已經4年的大學生,最近感到心情又到了另一個谷底。我的學校有免費諮商輔導的這項政策,所以我決定報名看看。報名完過了沒多久便接到電話,對方是健康中心的諮商師,他說:已成功收到我的預約,會盡快幫我安排時間
Thumbnail
這是一本一名在芝加哥職業的心理師,她自己前往諮商、以及她所協助的四名個案所交織而成的故事。 也就是說,這裡面不只有她自己生活遇到問題而前往諮商、還有四名不同個案的人生故事。 我覺得相當精彩好看
Thumbnail
電影《世界上最爛的人》探討了茱莉的情感成長故事。從醫學繫到攝影圈,茱莉不斷尋找自己的定位,面對感情與親密關係的摩擦,以及對人生方向的猶豫,能看出她的自我掙扎和猶豫,也讓觀眾們在茱莉的情感探索與追求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能夠懂得溫柔對待自己的成長。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就被它的書名吸引。也因為過去一兩年來我都在持續學習與擔任生命教練(Life Coach)的工作,因此讓我格外的感興趣。 作者Lori Cottlieb是一位心理治療師。這一本書是她經歷了重大感情挫折之後自己尋找其他的心理治療師的過程,以及他身
Thumbnail
人生有時有過不去的坎,一種外界不容易理解的苦,那就是「憂鬱症」。 而陪伴在憂鬱症患者的照顧者,面對這種「跟自己過不去」的家人或親人,身上背負的壓力和說不出的苦,不亞於患者。 作者多琪·柯恩,因為她親愛的丈夫,深受憂鬱症之苦長達三十年之久,所以她想分享她自身陪伴丈夫的經驗,來支持有相同
Thumbnail
作者 凱瑟琳‧吉爾迪娜 滿懷抱負,期待自己能帶著滿滿的心理學知識來「治癒」病患;沒料到接二連三的病患 就讓她備感挫折。凱瑟琳逐漸明白,做為一名臨床心理師,與其期望自己能治癒病患,不如說是陪伴個案認知到問題,並引領他們理解自己;直到他們願意自發性的面對並解決內在問題。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莎莉接受自己是心理疾病患者的故事。她一直在隱藏自己的病情,但最後還是被人發現了。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疾病對於個人和社會的影響。
Thumbnail
此文章在描述作者面對自己的脆弱,常常感到無助和害怕。有時她會害怕失控,幸好她懂得尋求外部的支持與資源。 作者表達,如果有人願意聆聽、接納她的脆弱,她一定會願意告訴這個世界。
Thumbnail
本文描述了作者面對憂鬱症的挑戰,以及家人和自己在治療過程中的辛苦。而作者在過程中慢慢長出力氣與希望,她期待自己能成為一名助人者。
當我提問:為何您認為我不需要做諮商呢?醫生淡淡地說:因為你會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 身為罹患憂鬱症已經4年的大學生,最近感到心情又到了另一個谷底。我的學校有免費諮商輔導的這項政策,所以我決定報名看看。報名完過了沒多久便接到電話,對方是健康中心的諮商師,他說:已成功收到我的預約,會盡快幫我安排時間
Thumbnail
這是一本一名在芝加哥職業的心理師,她自己前往諮商、以及她所協助的四名個案所交織而成的故事。 也就是說,這裡面不只有她自己生活遇到問題而前往諮商、還有四名不同個案的人生故事。 我覺得相當精彩好看
Thumbnail
電影《世界上最爛的人》探討了茱莉的情感成長故事。從醫學繫到攝影圈,茱莉不斷尋找自己的定位,面對感情與親密關係的摩擦,以及對人生方向的猶豫,能看出她的自我掙扎和猶豫,也讓觀眾們在茱莉的情感探索與追求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能夠懂得溫柔對待自己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