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該找人聊聊:在失去與改變中療癒與成長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開門見山地說,我非常非常推薦這本書!

raw-image

作者Lori Gottlieb本身是心理諮商師,在成為心理諮商師前,經歷豐富,曾在影劇圈從事電影和電視影集(急診室的春天以及六人行)的編劇製作。其中因為急診室春天,開啟了她轉向到醫學院求學,再改變職涯成為心理諮商師。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這本心理學書讀起來如此精彩深刻,每一個在診療間與病人的對話、心理諮商師間(Lori因為生活的變故,她自己也找了心理諮商治療)的交手以及對自我的探索,都如此立體鮮明。

請放心,雖然厚厚一本,讀起來卻很輕盈,會讓你止不住地往下翻閱,想知道Lori和他的病人的生命治療之旅最後走到哪裡。

Lori在書中提到,「改變和失去息息相關。」所以,我想從失去的角度來分享其中兩位人物的故事。

茱莉】 失去 v.s. 愛留下


年輕正盛,事業家庭都剛開始的茱莉,經過幾次癌症治療的起伏,從懷抱著希望到希望幻滅,最終只能接受自己即將逝去的生命,這中間的掙扎與心境轉折看得讓人心疼。

面對惡疾,她開始嘗試以前想做的事,例如應徵超市的收銀員,也戴起顏色誇張的假髮。因為「心願清單總得完成幾樣,不然會變成心酸清單。」
茱莉也不得不接受自己的生命狀態:「以前什麼小事都讓我不安,我把人生都用在提心吊膽。我才剛開始真正喜歡自己。我喜歡我自己。我會想念馬特、家人、朋友,但我也會想念自己。」

她嫉妒先生能活下去,嫉妒妹妹能懷孕,而這些嫉妒又反過來讓茱莉有罪悪感。最後她決定:「與其把時間花在嫉妒別人,不如用剩下的時間幫一下我愛的人,讓他們繼續向前。」

茱莉的故事告訴我,要及時愛自己,愛身邊的人。如果你即將不久於人世,你會怎麼面對?如何過每一天?

raw-image

約翰 失去 v.s. 直接對決


整天抱怨不停,覺得周邊都是白癡的編劇家約翰,每次進到診療間總是自顧自的說話,Lori只能在話語間抓到縫隙或小破綻漸進地突破他的心防。即使表面上的約翰討人厭,Lori仍舊不想放棄診斷背後的那個人,因為她知道內在的約翰正在呼救。

而當讀到約翰心中糾結多年的結的那一段時,我又哭了(哭很多次),原來是令人心疼的「失去」,而經歷過兩次的約翰,用疏離掩蓋痛苦,也迴避與妻子女兒們一起面對療傷。事件發生了,卻找不到答案,這讓他深感痛苦。

不能跟著妻子一起崩潰,「我有兩個女兒。我要為人父母,我要把她們照顧好。我絕對不允許自己崩潰,毀了她們的童年......。」但Lori說:「....當好爸爸的功課之一,也許包括容許自己流露各種情感,活出真實的自己,........你可以在大人面前流露這些情緒,這或許可以讓你跟孩子都過得更豐盛。也許,這也是一種盡好父母的責任,不拖累孩子的辦法。」

最後約翰坐在診療間椅子上留下忍了多年的淚,甚至淚如雨下,直說他不是來這裡崩潰的。「我要他放心,這不是崩潰,而是破繭。」Lori用這句話安撫了我跟著約翰哭泣激動的心,彷彿也為我過往要強不肯示弱的情緒找到出口。

raw-image

這本書還有很多讓人感動的故事,讓我深受啟發的句子。

如果你剛好也喜歡這樣感性溫暖的書,去買來看看吧,絕對值得!

【分享幾句書中我喜愛的一些句子】

  1. 我寫下執著,寫下放手,寫下離開(心靈)牢房有多難,儘管自由不只就在眼前,甚至就在我們身上—在我們心裡。我寫下不論際遇如何,我們都能選擇怎麼活,不論發生什麼事,不論失去什麼,不管年紀多大—用麗塔(書裡其中一個故事)的話說—沒結束前都不算完。
  2. 刺激與回應之間有空間,空間裡是我們選擇回應方式的權力,回應方式裡有我們的成長和自由。
  3. 人都有痛的時候,可是你不一定得那麼苦。要多痛選不了,可是要多苦選得了。
  4. 麻木其實不是沒有感受,而是被太多感受吞沒的反應。
  5. 人只有沈默時能聽見內心的聲音。
  6. 愛與被愛不可能不冒失去的風險,而認清這點和為此恐懼是不一樣的。
  7. 「對,我喜歡你。」雖然我希望他是因為我聰明或有趣而喜歡我,但他想說的是他喜歡我的「內夏瑪」(nesham, 希伯來文的「精神」或「靈魂」),我一聽就懂。

博客來購書連結: https://reurl.cc/ogp9V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品味生活樺職場的沙龍
12會員
10內容數
2024/01/26
每次的面試準備就是過去工作和公司的回顧與整理。 做了什麼、完成過什麼專案、為什麼加入,又為何離開,挑戰與成就感 等等,這些都是很基本必備問題。所以我的 craft裡開闢了一本筆記本,裏頭有針對以上問題的回應內容。想來也挺有趣,每份工作的離職原因在經過多年後回顧,都會有些許差異。 具體一點說是:當
Thumbnail
2024/01/26
每次的面試準備就是過去工作和公司的回顧與整理。 做了什麼、完成過什麼專案、為什麼加入,又為何離開,挑戰與成就感 等等,這些都是很基本必備問題。所以我的 craft裡開闢了一本筆記本,裏頭有針對以上問題的回應內容。想來也挺有趣,每份工作的離職原因在經過多年後回顧,都會有些許差異。 具體一點說是:當
Thumbnail
2020/10/04
本書貫穿了他40多年的職業生涯,原本只能從報章雜誌報導的人物和事件,透過Bob 本人親自撰寫回顧,讓我們得以從第一人稱的視角,重現他做重大決策時考量,與多位企業家名人如Steve Jobs等人交手談判的過程,如何處理危機,領導迪士尼榮景再起,勇敢面對挑戰,擁抱改變。
Thumbnail
2020/10/04
本書貫穿了他40多年的職業生涯,原本只能從報章雜誌報導的人物和事件,透過Bob 本人親自撰寫回顧,讓我們得以從第一人稱的視角,重現他做重大決策時考量,與多位企業家名人如Steve Jobs等人交手談判的過程,如何處理危機,領導迪士尼榮景再起,勇敢面對挑戰,擁抱改變。
Thumbnail
2020/08/05
你曾經換過工作嗎?轉換工作時的考量點是什麼?你了解自己的市場價值嗎? 本書(轉職思考法)作者北野唯我在書中幫助我們檢視手中握有的籌碼、了解產業趨勢,兩相權衡下,找出轉職最佳解,跨出穩當有發展性的一步,一步步增加我們選擇性,提高自身市場價值。
Thumbnail
2020/08/05
你曾經換過工作嗎?轉換工作時的考量點是什麼?你了解自己的市場價值嗎? 本書(轉職思考法)作者北野唯我在書中幫助我們檢視手中握有的籌碼、了解產業趨勢,兩相權衡下,找出轉職最佳解,跨出穩當有發展性的一步,一步步增加我們選擇性,提高自身市場價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比較接近一本以心理諮商為主題的小說——故事的最後,大家都藉由諮商的幫助走向新的階段,大概是一個這樣的故事。
Thumbnail
比較接近一本以心理諮商為主題的小說——故事的最後,大家都藉由諮商的幫助走向新的階段,大概是一個這樣的故事。
Thumbnail
*心理諮商在幹嘛?可以談什麼?聽說有問題的人才會去談? *書中案例分享:無意間狠狠揪痛讀者的心,關於約翰的故事(對,以下爆雷自行斟酌) 約翰是因為婚姻關係遇到瓶頸,被老婆要求來到諮商室。這邊使用完形治療「剝洋蔥理論」的前四個階段試圖說明約翰走過的治療歷程。
Thumbnail
*心理諮商在幹嘛?可以談什麼?聽說有問題的人才會去談? *書中案例分享:無意間狠狠揪痛讀者的心,關於約翰的故事(對,以下爆雷自行斟酌) 約翰是因為婚姻關係遇到瓶頸,被老婆要求來到諮商室。這邊使用完形治療「剝洋蔥理論」的前四個階段試圖說明約翰走過的治療歷程。
Thumbnail
螢幕前的你,正困在面前的巨大牢籠裡嗎?別緊張,這本書的開始,就是這樣的情緒,而可能和你一樣崩潰、懊惱、心煩意亂的,是一位平時工作給人印象應該祥和、平靜的——心理師。 書中作者正面臨人生重大挫折,身為心理師的她,也為自己找了一位心理師,諮商,並且共同面對受困的自我。本書正是以作者和身旁的相關個案為例
Thumbnail
螢幕前的你,正困在面前的巨大牢籠裡嗎?別緊張,這本書的開始,就是這樣的情緒,而可能和你一樣崩潰、懊惱、心煩意亂的,是一位平時工作給人印象應該祥和、平靜的——心理師。 書中作者正面臨人生重大挫折,身為心理師的她,也為自己找了一位心理師,諮商,並且共同面對受困的自我。本書正是以作者和身旁的相關個案為例
Thumbnail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書籍全名是:「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因此,誠如書名,這本書以小說型態呈現出心理師與他的個案的諮商現場,以及心理師自己成為個案,和他的諮商師談話的歷程。透過每個故事,會發現不是所有的事都能有解方,有的鎖也可能遺失了鑰匙,既然改變不了⋯⋯
Thumbnail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書籍全名是:「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因此,誠如書名,這本書以小說型態呈現出心理師與他的個案的諮商現場,以及心理師自己成為個案,和他的諮商師談話的歷程。透過每個故事,會發現不是所有的事都能有解方,有的鎖也可能遺失了鑰匙,既然改變不了⋯⋯
Thumbnail
開門見山地說,我非常非常推薦這本書! 作者Lori Gottlieb本身是心理諮商師,在成為心理諮商師前,經歷豐富,曾在影劇圈從事電影和電視影集(急診室的春天以及六人行)的編劇製作。其中因為急診室春天,開啟了她轉向到醫學院求學,再改變職涯成為心理諮商師。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這本心理學書讀起來如此精彩
Thumbnail
開門見山地說,我非常非常推薦這本書! 作者Lori Gottlieb本身是心理諮商師,在成為心理諮商師前,經歷豐富,曾在影劇圈從事電影和電視影集(急診室的春天以及六人行)的編劇製作。其中因為急診室春天,開啟了她轉向到醫學院求學,再改變職涯成為心理諮商師。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這本心理學書讀起來如此精彩
Thumbnail
過去有影視編劇資歷的作者,讓全書極具畫面感,隨著敘述切換到回憶分鏡、又轉到諮商現場,個案咆哮、哭泣都十分能身歷其境。這本書同時顛覆我對心理勵志類書籍的想像,既不雞湯、也不說教,甚至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書寫過程中,也同步在尋找自身的答案。
Thumbnail
過去有影視編劇資歷的作者,讓全書極具畫面感,隨著敘述切換到回憶分鏡、又轉到諮商現場,個案咆哮、哭泣都十分能身歷其境。這本書同時顛覆我對心理勵志類書籍的想像,既不雞湯、也不說教,甚至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書寫過程中,也同步在尋找自身的答案。
Thumbnail
不是小說,但層次遞進;不是工具書,但知識點像沙金般,自然地流瀉⋯⋯
Thumbnail
不是小說,但層次遞進;不是工具書,但知識點像沙金般,自然地流瀉⋯⋯
Thumbnail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閱讀到四分之三,就覺得相逢恨晚。作者蘿蕊・葛利布(Lori Gottlieb)曾是NBC知名美劇《Friends》編劇,半路離開好萊塢去念醫科,再中途轉當心理諮商師。為那麼多人提供諮商指點迷津,她自己卻因為失戀情緒跌入谷底,所以才出現「心理諮商師去找另一名心理諮商師聊天」的故事。
Thumbnail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閱讀到四分之三,就覺得相逢恨晚。作者蘿蕊・葛利布(Lori Gottlieb)曾是NBC知名美劇《Friends》編劇,半路離開好萊塢去念醫科,再中途轉當心理諮商師。為那麼多人提供諮商指點迷津,她自己卻因為失戀情緒跌入谷底,所以才出現「心理諮商師去找另一名心理諮商師聊天」的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