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寫?打字?]記這些年掙扎的筆記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為了用「電子記事本」,還是「手寫記事本」躊躇不定。
這說來,其實很久之前我曾夢想成為作家——寫純文學的那種,那時寫稿還只能純手工,沒有電腦的off-line年代,高中考大學時的申請入學資料,為了我那堆手稿還花了錢請人打字,進大學後,這個焦慮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交一般上課的報告要用電腦打字列印,可我看到鍵盤就打不出一句話來,頭腦打結,只好手寫之後再打進電腦裡,每每多花一倍時間處理報告,之後的詩選報告,傳言中永遠的萬言書,因為不想花這麼多時間處理兩遍,開始進入克服「打字腦就空」的這個困境。
後來這個困境的“稍微”克服,原因並不是腦子不空白了
而是我發現:寫不動創意那塊的文字(例如報告),打字對我而言的阻力小了一些
這原因大概是因為打字的動作用的是小腦,而報告用的應該是理性的腦吧?
這個境界一直到交小說作業的時候都沒有突破依稀記得掙扎的結果是,我找了一家前往安平路上的大樓一樓僻靜咖啡廳,一個下午,就完成了一篇萬字的短篇小說。
碼字,就是一格一格用手碼的,不是打的
念中文系呢就是報告永不停歇,一篇又一篇萬言書交下來,這個症頭都沒有真正治癒,甚至都沒有治癒的希望。
研究所時,帶著這個症頭我寫了無數的報告、論文、小論文、提綱及最後的畢業論文,症狀雖說依舊,但似乎可稍微不感覺到差異了
工作後,拜科技進步之賜,我成了3C上癮者,這個症頭好似就這樣慢慢的、恍惚的痊癒了,字寫得越來越少,打的倒是越來越多,終於,我覺得我的人生似乎進到了出運的篇章
我果然還是太天真了。
這個一定要手寫的症頭根本沒走,我根本就只是沒有繼續創作而已。
每年的手帳選擇:
電子?手寫?都幾?年年都考驗著我
而這考驗在入手iPad Pro之後好想找到了二全其美的方案
(聲明:此篇不是業配文喔)
入手iPad Pro的同時也入手了Apple Pencil,為的就是在上導遊課程時,能在一幅又一幅油畫溼壁畫等作品上,標示出那一點二點三點以至於無數點的說明。不得不說,全班的義大利人都用著驚艷的眼神看著我,
震攝於科技納出神入化的表現,但殊不知,其實我只是無法打字加上義語聽力缺乏的總合,不得不為之。
那既然我已經找到了這麼完美的結合方案,為什麼仍舊有這個問題呢?
原因出在,我字寫的只有鬼看得懂,在iPad 上。
用了類紙膜、筆套、貼貼紙等等的解決方案,總是無法解決中文一寫快就像鬼畫符一樣的問題
每每在回看筆記時不知道究竟是寫了些什麼
於是這問題又回到了原點了。
回顧至今,滿紙辛酸淚,卻連自己都覺得自己的龜毛,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境地。
既然這麼捨不下寫字,那就寫吧想這麼多有什麼用呢?
肇因於我近幾年的生活是職業導遊+兼職遊牧民族,跑來跑去的時間居多
筆記本成為了甜蜜而又沈重的負擔(正如我是從看紙本書轉為看電子書,又是另一個心路歷程
所有資料都能在網上對我而言是相當方便的,當客戶哪根筋想到要問我一個我曾經有過資料但卻不在身上的問題時,電子資料對我而言就相當的重要,讓我想查就查,想用就用,完全不漏接,所以「筆記電子化」絕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了(沒有之一)
以上的糾結完全體現了我雙子座雙頭馬車的性格
這種【理智上知道,感情上抗拒】的僵局是我的日常生活,習慣也想改變
到最後,我也只能一半的我電子化
另一半的我,她愛怎樣怎樣吧,我拿我自己都沒有辦法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出國的人應該都跟我一樣有「無法閱讀紙本書」及「很難閱讀繁體書」的困擾,前者因為現在的疫情更是困難重重,而後者呢,如果沒有購買電子書習慣的人也是幾乎無法達成,當然我不能否認有少數國家有繁體書書店這樣的可能性,但就我所處的義大利,那是不可能的存在。
有人曾有過VR虛擬實境的經驗的話,這經驗相當的類似,但不需要VR眼鏡 重點是,這作品在近500年前就已經完成了。 有一句話一點不假:所有的流行都是一種復古。 曼多瓦,一座北義的古城,位在Lombardia倫巴底區,是歌劇「弄臣」的故事地點
「詮釋」可以是一門學科,但也可能起源於一個想法,他就他所看到的,以及知識所及的想法提出看法,原則上不分對錯,在尚未找到真實可信的資料佐證之前,看法就是一個可能的詮釋。
因為美第奇這個傳奇家族這個開創文藝復興的主要推手,他們家代代相傳對藝術品敏銳的一些嗅覺,在這些石頭中他們總能發現那些是真正的美玉,當然有關係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那個驚世絕俗的、對美的創造力。
義大利佛羅倫斯的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i Uffizi)最著名的館藏之一:維納斯的誕生,作者為山卓 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他是怎麼成為這經典畫作的創作者的,一代宗師的修煉軌跡,總是令人尋味
波提切利獲得了第一次的商業贊助之後,他的畫風慢慢的往另外一個境界靠近。 那就是,新柏拉圖主義。 前文提過,波提切利因為老師的關係認識了當時的美帝奇(Medici)家族,而靠了他自己的才華讓美帝奇家族認可了他,於是他加入了那時由美帝奇家族主導的「新柏拉圖學院」,而深受影響。
出國的人應該都跟我一樣有「無法閱讀紙本書」及「很難閱讀繁體書」的困擾,前者因為現在的疫情更是困難重重,而後者呢,如果沒有購買電子書習慣的人也是幾乎無法達成,當然我不能否認有少數國家有繁體書書店這樣的可能性,但就我所處的義大利,那是不可能的存在。
有人曾有過VR虛擬實境的經驗的話,這經驗相當的類似,但不需要VR眼鏡 重點是,這作品在近500年前就已經完成了。 有一句話一點不假:所有的流行都是一種復古。 曼多瓦,一座北義的古城,位在Lombardia倫巴底區,是歌劇「弄臣」的故事地點
「詮釋」可以是一門學科,但也可能起源於一個想法,他就他所看到的,以及知識所及的想法提出看法,原則上不分對錯,在尚未找到真實可信的資料佐證之前,看法就是一個可能的詮釋。
因為美第奇這個傳奇家族這個開創文藝復興的主要推手,他們家代代相傳對藝術品敏銳的一些嗅覺,在這些石頭中他們總能發現那些是真正的美玉,當然有關係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那個驚世絕俗的、對美的創造力。
義大利佛羅倫斯的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i Uffizi)最著名的館藏之一:維納斯的誕生,作者為山卓 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他是怎麼成為這經典畫作的創作者的,一代宗師的修煉軌跡,總是令人尋味
波提切利獲得了第一次的商業贊助之後,他的畫風慢慢的往另外一個境界靠近。 那就是,新柏拉圖主義。 前文提過,波提切利因為老師的關係認識了當時的美帝奇(Medici)家族,而靠了他自己的才華讓美帝奇家族認可了他,於是他加入了那時由美帝奇家族主導的「新柏拉圖學院」,而深受影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書寫的工具,以前沒有智慧型手機,只有功能性按鍵手機的年代,只要紙和筆就能寫,現在主要使用手機輸入,因為方便迅速,也不需要儀式感,想到什麼就用右手食指按按螢幕輸入Keep記事。 數位輸入還不方便的年代或者現在,大家寫文是否有使用專門書寫的記事本?我是沒有,所以先前發表幾則的詩詞短文,還是我從學生時
Thumbnail
寫作,能自我解放 我不是一個熱衷「用手寫字」的人,但還是會想念手寫的滋味!比起「用鍵盤打字」,手寫可能比較適合我。(笑 又是關於一個廢話連篇的文章;工作繁忙到我腦袋裡塞不進去任何一個字,上個週末才買了一本書:《閱讀蒙田, 是為了生活 How to Live: Or a Life of Mon
Thumbnail
我拿筆,也用鍵盤。 用鍵盤打字,可以藉著幾乎和腦袋運轉一樣的速度紀錄正在想的事情,在打字的過程中,慢慢想清楚一些事情。 同時無限發散。 拿筆呢,可能一樣發散,但因為寫字的速度跟不上腦袋發散的速度,所以多少會稍微聚焦一點。而且,寫字總是有一種舒服的感覺。 心情很不好的時候,寫字還有一種排毒的作
Thumbnail
書 少年時,我是這麼想得: 閱讀能使得我有書寫的能力。 學習如何闡述得更好,啟發下一個題目的靈感。 然而,書寫太困難了。 所以開始拿著筆記本抄錄喜歡的文句。 抄寫是非常重要的,能一字一句地去汲取著文字, 像是用另外一個方式解讀,挖掘一個又一個沒留意的含義。 但現在看來變成了一種很笨拙地
Thumbnail
去年3月搬完家之後,除了想跟想環境熟悉之外,我也想重新認識自己。於是我開始著手整理在疫情期間,隨手寫的童年,回當時的IG限動找感覺。每天起床先對著電腦冥想2小時,再出門工作⋯ 忘記這樣的日子多久了,我開始不再是對著電腦冥想,而是開始打字,打打刪刪⋯電腦的垃圾桶堆滿了我的胡言亂語。 七個月之後,我
Thumbnail
近半年來,我耗盡數支筆芯寫過一頁又一頁的日記,其中包含幾段無疾而終的故事,我實實在在地瞭解到要把天馬行空的想法化為文字是多麼難的一件事,也因此,讓我對文字再添上一層的喜愛。想讓自己在不需要顧慮任何事情的情況下,想寫什麼就寫什麼,誠實面對自己。
Thumbnail
數位「失憶」聽起來很嚇人,但我們已經不可能抵抗「數位化」。由於工具的改變,我逐漸習慣電子化,常常在需要簽名時(像是會議紀錄單),不好意思地跟對方說:「啊!方便借一支筆嗎?我身上只有 apple pencil。」
Thumbnail
分享了作者個人的經驗和使用的工具。從2012年開始將紙本筆記做成電子檔,首先使用Evernote,後來還加入了Goodnotes和Notion的行列。簡單分享選擇和使用不同工具的原因,對於需要將紙本筆記電子化的朋友,可以看一眼哦!
記得小學四年級,第一次在學校上了電腦課,當年還是256k。 家裡雖然有電腦,但媽媽是不給我和弟弟使用的,電視也僅有三台節目。 所以,成長的過程我都是看商業週看、哈佛雜誌、遠見😂 倒也不是要說我很有文學素養,畢竟當年的我也沒有選擇的權利, 無聊之虞總得找點事情來做! 也就因此養成了自己閱讀的習慣!
有一個大約40頁的word檔,想整理一個目錄,但內容大多是表格,無法用自動目錄的功能,本來打算先列印出來,再翻著紙本整理,拖了很久本打算不要整理了,今天太閒拿出來工作,頁數拉來拉去,突然!! 我想到了!! 拿出一張紙來手寫不就好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書寫的工具,以前沒有智慧型手機,只有功能性按鍵手機的年代,只要紙和筆就能寫,現在主要使用手機輸入,因為方便迅速,也不需要儀式感,想到什麼就用右手食指按按螢幕輸入Keep記事。 數位輸入還不方便的年代或者現在,大家寫文是否有使用專門書寫的記事本?我是沒有,所以先前發表幾則的詩詞短文,還是我從學生時
Thumbnail
寫作,能自我解放 我不是一個熱衷「用手寫字」的人,但還是會想念手寫的滋味!比起「用鍵盤打字」,手寫可能比較適合我。(笑 又是關於一個廢話連篇的文章;工作繁忙到我腦袋裡塞不進去任何一個字,上個週末才買了一本書:《閱讀蒙田, 是為了生活 How to Live: Or a Life of Mon
Thumbnail
我拿筆,也用鍵盤。 用鍵盤打字,可以藉著幾乎和腦袋運轉一樣的速度紀錄正在想的事情,在打字的過程中,慢慢想清楚一些事情。 同時無限發散。 拿筆呢,可能一樣發散,但因為寫字的速度跟不上腦袋發散的速度,所以多少會稍微聚焦一點。而且,寫字總是有一種舒服的感覺。 心情很不好的時候,寫字還有一種排毒的作
Thumbnail
書 少年時,我是這麼想得: 閱讀能使得我有書寫的能力。 學習如何闡述得更好,啟發下一個題目的靈感。 然而,書寫太困難了。 所以開始拿著筆記本抄錄喜歡的文句。 抄寫是非常重要的,能一字一句地去汲取著文字, 像是用另外一個方式解讀,挖掘一個又一個沒留意的含義。 但現在看來變成了一種很笨拙地
Thumbnail
去年3月搬完家之後,除了想跟想環境熟悉之外,我也想重新認識自己。於是我開始著手整理在疫情期間,隨手寫的童年,回當時的IG限動找感覺。每天起床先對著電腦冥想2小時,再出門工作⋯ 忘記這樣的日子多久了,我開始不再是對著電腦冥想,而是開始打字,打打刪刪⋯電腦的垃圾桶堆滿了我的胡言亂語。 七個月之後,我
Thumbnail
近半年來,我耗盡數支筆芯寫過一頁又一頁的日記,其中包含幾段無疾而終的故事,我實實在在地瞭解到要把天馬行空的想法化為文字是多麼難的一件事,也因此,讓我對文字再添上一層的喜愛。想讓自己在不需要顧慮任何事情的情況下,想寫什麼就寫什麼,誠實面對自己。
Thumbnail
數位「失憶」聽起來很嚇人,但我們已經不可能抵抗「數位化」。由於工具的改變,我逐漸習慣電子化,常常在需要簽名時(像是會議紀錄單),不好意思地跟對方說:「啊!方便借一支筆嗎?我身上只有 apple pencil。」
Thumbnail
分享了作者個人的經驗和使用的工具。從2012年開始將紙本筆記做成電子檔,首先使用Evernote,後來還加入了Goodnotes和Notion的行列。簡單分享選擇和使用不同工具的原因,對於需要將紙本筆記電子化的朋友,可以看一眼哦!
記得小學四年級,第一次在學校上了電腦課,當年還是256k。 家裡雖然有電腦,但媽媽是不給我和弟弟使用的,電視也僅有三台節目。 所以,成長的過程我都是看商業週看、哈佛雜誌、遠見😂 倒也不是要說我很有文學素養,畢竟當年的我也沒有選擇的權利, 無聊之虞總得找點事情來做! 也就因此養成了自己閱讀的習慣!
有一個大約40頁的word檔,想整理一個目錄,但內容大多是表格,無法用自動目錄的功能,本來打算先列印出來,再翻著紙本整理,拖了很久本打算不要整理了,今天太閒拿出來工作,頁數拉來拉去,突然!! 我想到了!! 拿出一張紙來手寫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