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4/1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琴瑟對語(二):母職語境之再思考

    兵戈裏..手撚的歲月.. .一日比三秋..
    雲催千疊雪.. .華絲相借問.. .翦水不再.. .
    文本
    母職語境是建構社會文化規範之基底意識形態,《母職之卷》被開閱解讀趨向單義符號緣由父權文化建制下之角色養成,女性由sex生理性別被孕育內化為宜室宜家之女性(domesticated women)特質,進而又被馴化為「模範母親」之文化腳本,直言為母之職是女性性別化自我認同及社會性別組構下之責任賦予,敘事母職應作為一種「社會體制」存在,據此,母職語境之頌揚引導出他/她之性別階級失衡,女性失去做為社會性別(gender)之主體性,在父權陽剛之特質於社會資源場域佔盡優勢後,又被定格女性「溫婉賢淑」之風範,實為是主流文化為監督和操控母職之界定,勾勒出女性進入母職後之社會道德邊線。
    母職語境之文化詮釋經由歷史背景、時空環境、符號衍義等的節外生枝,由單義之涵增生出社會性語境,而成為交際論述之主信息,首推美國女性主義詩人Adrienne Rich對母職概念分列出本義和轉義之二說,本義即承由上文所言之父權社會建構出「母職體制」(institution of motherhood) 此系統,乃由政府、學者、媒體、家父制等威權者藉由產出之科學數據而形塑出「完美母親」之母儀守則,依據此標準,母職之實踐限於家庭場域之內,操於社會公領域之事務與母職絕大相斥,是以「女正位乎內」之淑德大義,於古於今皆不乏大肆宣教之,諸如此類相關母職神話之論述繁多,無疑是父權體制下操控女性最省力之社會化教育。
    Adrienne Rich除強烈批判「母職體制」對女性所造成之壓迫束縛外,亦提出不同價值觀之「母職經驗」(experience of mothering)賦予說,Rich認為女性可以在懷孕、生殖、養育之母親角色過程中體驗出豐富的情感,女性之生理本質與生命體之誕生延續所帶來之新生力量的賦予(empower of women born) 無限,這種真實之母職體驗讓女性意識到生命並蒂之本能價值,諸此深化的「母職經驗」讓女性再思考「母職體制」之僵化意識層對女性之不公,亦質疑在親職教育中泰半隱身之父職何在?
    綜上所述,藉以觀察台灣社會又如何看待母職標籤化這個古老問題,無可置喙的是華人社會之父系親屬結構鍊之纏繞難去,社會文化之慣性將母職視為是女性自然天職之個人責任,女性為母意涵著「女力無償」之再生產勞動,母職經驗之價值被父權話語邊緣化,早期台灣社會習以為常的「模範母親」之歌頌可視為是男性集體力量之創造商品,歡唱「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更抹平了女性在不同族群與階級之社經差異,「母親」之語境扁平、單一化了「她」之為人的社會性格,誠如法國女性主義者Luce Irigaray所言,「母親」符號之解義,長期以來代表了一種缺席的在場(as absent presence) 。此番文本論述非批判母職角色或母親形象,而是要導正社會主流文化對母職體制的不當剝削與壓迫,同時增強對母職經驗之情感認知價值,台灣近年雖然針對親職教育和性平教育相契融合之機制做了很大的努力宣導,也得到社會大眾之呼應與共鳴,唯獨遺憾在落實「性別平等之親職教育」願景課題仍屬掘井一仞、遠不及泉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