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採買|越寂寞買越多?關係空虛如何影響我們的消費支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很多人說,空虛寂寞覺得冷的時候,就想用購物來填補內心空洞......但你知道,兒時的「關係空虛」經驗,跟長大有多愛買的「花費額度」有關係嗎?過年過節、促銷特價的年節,是檢視我們消費行為的好時機之一。讓我們一起回味童年的關係經驗,想想現在的花費行為吧!

用消費補足空虛的關係?消費的「情感性」意義

 為什麼消費某種程度上能反映關係經驗?或許跟現代消費的意義轉變有關!研究指出,現代流行消費的主要目的已不是為了滿足基本需求,而在於追求「情感性的意義」與「社會價值和人際關係」的彰顯。也就是說,當我們買一個文青背袋,自己可能是想藉此獲得對於此背袋和品牌的親密情感,以及彰顯自己的文青風格,甚至因此和同好有共同話題。
 而,青少年是一個人剛開始轉大人,發展「自我認同」的重要階段,特別需要朋友等同儕人際支持,以及有歸屬感的家人陪伴。因此,台灣心理學者使用中研院長期追蹤調查「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分析1千多位「青少年的同儕與家庭關係」,如何影響其長大成年「大學生期的消費行為」?

經歷關係失落的青少女,成為比較愛「買」的大學生

 研究發現,青少年時期歷經友誼失落(如跟同學有過節、和好朋友決裂、轉學),長大成為大學生後(無論男女),有較高機會成為「花費比較高」的群眾。
 而家庭的關係失落,則在女生身上有較明顯的影響,青少女歷經家庭失落(如我常和爸媽吵架、爸媽常常不在家、爸媽離婚、爸媽過世),或深刻感受到寂寞孤獨或鬱卒感,成為女大生後皆有花費較高的傾向。

正視關係空虛感可能種下的心理黑洞

 綜整上述研究,我們可以發現,青少年時期的友誼和家庭關係狀況,對一個人而言有著長遠的影響,影響著成人後的消費額度,或許可以說是長大後的心理「還是有塊空洞需要被填補」。
 此外,在相關研究中,我們也發現青少年期的親子關係,不僅會影響接下來一生的親子關係好壞,也和當下青少年的人際關係有關(延伸閱讀:看見青少年人際相處中父母的影子 )
 因此,生命是日復一日的練習與累積,我們可以想想,如何避免埋下心中黑洞、或填補過往黑洞。

|家有青少年的你

青少年是心理發展重要的時期,可以多留心孩子的心理變化,叛逆或不聽話的背後可能有值得探討的心聲與原因。此外,照顧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別忘了拍拍自己:青少年正值叛逆期,但身為父母也很可能正值中年的身心轉變期,也是很需要被愛被關注的。

|給回顧童年的你

看看現在的自己,想想過去的童年時光,回首家庭十幾年來歷經的故事,不論你對於原生家庭有多少快樂與不快樂,我們都可以透過開始梳理家庭故事脈絡,從理解開始創造和解的可能。
文/雞湯來了蕭子喬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
製圖/雞湯來了黃珮甄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參考資料
吳明燁、許絲茜(2014)。我「受創」故我「消費」:比較家庭與同儕關係對於大學生流行消費之影響。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7(3),379-408。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會員
2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雞湯來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家族聚會,凝聚散落四面八方的家人,許久未見的親戚難免閒話家常幾句。學生時期總被問「讀哪裡?」、「念什麼?」、「考試第幾名?」;出了社會則被問「做什麼工作?」、「薪水如何?」、「幾歲結婚?」、「哪時買房?」、「何時生小孩?」只是,有些閒聊話題常冥冥中使人不悅,彼此間瞬間隔了許多道高牆。為何他人的良善
 「吼~年夜飯吃得好尷尬啊,結婚了就要我和夫家變自己人,根本就不熟、感覺就沒有到啊」  「好想趕快回娘家喔~說什麼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幾十年來的情感哪是這樣就可以真的切斷的」
 過年來了,一年一度和家人親友團聚敘舊的時刻,長時間的相處更新彼此近況,是關心彼此、增進感情的好機會,但也是尷尬惱人問題的問答戰場,如何面對這些狀況?  除了轉移話題、打太極模糊回答、找機會飄走...這些避免正面迎擊的作法,本文提供2個可以直搗問題核心的面對方式,直搗問題核心指的不是要你和對方直接
「時間永遠不夠用,好想要一天擁有48小時」 「為什麼家事總是我在做?」 「要工作又要照顧小孩,奔波的日子好辛苦」  這也是你的心聲嗎?  忙了一整天,回到家中卻發現還有一堆家事等著你?家中的家事是怎麼分配的呢?目前的分工狀況是每個人都滿意的嗎?(延伸閱讀:原來爸爸VS媽媽對家事的想法差這麼多)  如
「天哪上班要遲到了孩子又把早餐吃得到處都是」 「今天要加班來不及趕上垃圾車怎麼辦?」......  超夯日據《月薪嬌妻》引起一波有關「家事有酬」的討論,然而契約結婚、家事作為有薪資的工作畢竟仍未存在於大多數人的生活中,我們不妨來看看在台灣的「嬌妻」們在家事上是怎麼一回事!  隨著女性投入職場比例提
你心目中的「好爸爸」長什麼樣子?什麼是「理想爸爸」的樣子?  《月薪嬌妻》特別篇中,新手爸爸平匡說著「我要做我心目中的『理想父親』」。但究竟什麼樣才是「理想」,才夠好?  日本2010開始,為了鼓勵生育並維持勞動力,希望女性願意生育且不會因為生育而大量離開職場,開始
 家族聚會,凝聚散落四面八方的家人,許久未見的親戚難免閒話家常幾句。學生時期總被問「讀哪裡?」、「念什麼?」、「考試第幾名?」;出了社會則被問「做什麼工作?」、「薪水如何?」、「幾歲結婚?」、「哪時買房?」、「何時生小孩?」只是,有些閒聊話題常冥冥中使人不悅,彼此間瞬間隔了許多道高牆。為何他人的良善
 「吼~年夜飯吃得好尷尬啊,結婚了就要我和夫家變自己人,根本就不熟、感覺就沒有到啊」  「好想趕快回娘家喔~說什麼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幾十年來的情感哪是這樣就可以真的切斷的」
 過年來了,一年一度和家人親友團聚敘舊的時刻,長時間的相處更新彼此近況,是關心彼此、增進感情的好機會,但也是尷尬惱人問題的問答戰場,如何面對這些狀況?  除了轉移話題、打太極模糊回答、找機會飄走...這些避免正面迎擊的作法,本文提供2個可以直搗問題核心的面對方式,直搗問題核心指的不是要你和對方直接
「時間永遠不夠用,好想要一天擁有48小時」 「為什麼家事總是我在做?」 「要工作又要照顧小孩,奔波的日子好辛苦」  這也是你的心聲嗎?  忙了一整天,回到家中卻發現還有一堆家事等著你?家中的家事是怎麼分配的呢?目前的分工狀況是每個人都滿意的嗎?(延伸閱讀:原來爸爸VS媽媽對家事的想法差這麼多)  如
「天哪上班要遲到了孩子又把早餐吃得到處都是」 「今天要加班來不及趕上垃圾車怎麼辦?」......  超夯日據《月薪嬌妻》引起一波有關「家事有酬」的討論,然而契約結婚、家事作為有薪資的工作畢竟仍未存在於大多數人的生活中,我們不妨來看看在台灣的「嬌妻」們在家事上是怎麼一回事!  隨著女性投入職場比例提
你心目中的「好爸爸」長什麼樣子?什麼是「理想爸爸」的樣子?  《月薪嬌妻》特別篇中,新手爸爸平匡說著「我要做我心目中的『理想父親』」。但究竟什麼樣才是「理想」,才夠好?  日本2010開始,為了鼓勵生育並維持勞動力,希望女性願意生育且不會因為生育而大量離開職場,開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每年當我整理衣櫃時,總會驚訝於自己累積了多少物品——那些我曾經想要或認為需要的東西,如今卻成了雜物。 有些物品價格不菲,但看到它們迅速貶值,讓我學到了一個重要的教訓:許多購買的物品會很快失去價值,即使是高端商品也很少能保留原有的價值。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設計了一套分類系統來整理我的消費...
Thumbnail
聖誕市集裡五花八門的商品看得《心心》好開心,但是媽媽給零用錢時有說不可以亂買東西,結果為了不用顧攤來逛市集,還是買了三個自家的商品。看著《小布丁》(錢包的造型)好像變瘦了一些,這時才開始後悔,只是情緒總是不上心、不著墨的心心,很快又快樂了起來。 隨著人潮的移動,前面傳來小女孩哇哇大哭的聲音,女孩的
從開始研究投資, 進而第一筆台股開戶至今, 近30年有了。 想把個人投資學習歷程寫一遍, 重點描述我踩過的坑, 給新進投資者一個參考, 我走過的彎路就別走了。 老手就當看個故事吧。 跟大部分的新人一樣, 我也從看投資頻道開始, 但我比較謹慎,看很多投資頻道, 發現有一家公司, 大家都說是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軟體開發中那些年大家踩過的「坑」,沒錯,就是那些看不見的陷阱,常常搞得我們焦頭爛額的坑,痛到想哭。 需求改來改去 本來覺得這次的需求挺清楚,覺得「這很簡單,幾天就能搞定」,結果寫完第一個版本,需求就改了。還沒喘口氣,需求又變了!連改了五六次,改到懷疑人生。 會議太多,程
青少年不願意談戀愛 80.90.00都被戲稱全拋世代 主軸 1.收入2.環境3.信任 台灣青年普遍收入落在3-5萬 在外租屋族 在經濟衰退的當下能養好自己都算不錯 地球環境在這幾年聖嬰現象下 極端氣候如熱浪.暴雨.洪災頻傳人心惶惶 北極永凍層融解古老病毒出世 新冠病毒 各種傳染疾
Thumbnail
發生什麼事: 回憶起小時候有一幕是去逛夜市的時候,看到很想要的玩具,嚷著想要爸爸媽媽買給我,但卻得到一句:我們家沒錢買,雖然當時沒有太大的反應,卻在心中種下小小的種子 當下的感覺: 被拒絕了很難過,讓我感覺我好像不被愛了,很失望,也帶出了我不值得擁有的感覺 現在長大,知道了 拒絕的是這件事
家裡的負面的事如何影響你的價值觀 父母常常說著沒有錢並且訓斥你不要亂花錢,在你想要買你想要的東西的時候,只好默默的放回去 繳學費或是遠足或是買衣服的時候,總是露出沒錢心疼不開心焦慮而讓身為小時候的我們感到罪惡感愧疚擔心 想要去染頭髮買衣服逛街的時候常常只能看著別人花錢,因為腦中總是浮現父母不高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每年當我整理衣櫃時,總會驚訝於自己累積了多少物品——那些我曾經想要或認為需要的東西,如今卻成了雜物。 有些物品價格不菲,但看到它們迅速貶值,讓我學到了一個重要的教訓:許多購買的物品會很快失去價值,即使是高端商品也很少能保留原有的價值。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設計了一套分類系統來整理我的消費...
Thumbnail
聖誕市集裡五花八門的商品看得《心心》好開心,但是媽媽給零用錢時有說不可以亂買東西,結果為了不用顧攤來逛市集,還是買了三個自家的商品。看著《小布丁》(錢包的造型)好像變瘦了一些,這時才開始後悔,只是情緒總是不上心、不著墨的心心,很快又快樂了起來。 隨著人潮的移動,前面傳來小女孩哇哇大哭的聲音,女孩的
從開始研究投資, 進而第一筆台股開戶至今, 近30年有了。 想把個人投資學習歷程寫一遍, 重點描述我踩過的坑, 給新進投資者一個參考, 我走過的彎路就別走了。 老手就當看個故事吧。 跟大部分的新人一樣, 我也從看投資頻道開始, 但我比較謹慎,看很多投資頻道, 發現有一家公司, 大家都說是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軟體開發中那些年大家踩過的「坑」,沒錯,就是那些看不見的陷阱,常常搞得我們焦頭爛額的坑,痛到想哭。 需求改來改去 本來覺得這次的需求挺清楚,覺得「這很簡單,幾天就能搞定」,結果寫完第一個版本,需求就改了。還沒喘口氣,需求又變了!連改了五六次,改到懷疑人生。 會議太多,程
青少年不願意談戀愛 80.90.00都被戲稱全拋世代 主軸 1.收入2.環境3.信任 台灣青年普遍收入落在3-5萬 在外租屋族 在經濟衰退的當下能養好自己都算不錯 地球環境在這幾年聖嬰現象下 極端氣候如熱浪.暴雨.洪災頻傳人心惶惶 北極永凍層融解古老病毒出世 新冠病毒 各種傳染疾
Thumbnail
發生什麼事: 回憶起小時候有一幕是去逛夜市的時候,看到很想要的玩具,嚷著想要爸爸媽媽買給我,但卻得到一句:我們家沒錢買,雖然當時沒有太大的反應,卻在心中種下小小的種子 當下的感覺: 被拒絕了很難過,讓我感覺我好像不被愛了,很失望,也帶出了我不值得擁有的感覺 現在長大,知道了 拒絕的是這件事
家裡的負面的事如何影響你的價值觀 父母常常說著沒有錢並且訓斥你不要亂花錢,在你想要買你想要的東西的時候,只好默默的放回去 繳學費或是遠足或是買衣服的時候,總是露出沒錢心疼不開心焦慮而讓身為小時候的我們感到罪惡感愧疚擔心 想要去染頭髮買衣服逛街的時候常常只能看著別人花錢,因為腦中總是浮現父母不高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