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polyglot | 抵達心的語言

「用別人理解的語言說話,話語抵達他的腦。」
「用別人的語言說話,話語抵達他的心。」
最近聽的幾個Podcast,不約而同談到polyglot - 多種語言能力的人。BBC4 Word of Mouth訪問一個會15種語言的人,Alex,他是一個新聞工作者,作家,目前住在西班牙巴賽隆納,從小在倫敦長大,媽媽有一半希臘血統,在媽媽安排下他學了希臘文,在學校學了德文及法文,西班牙文是自學等等。他說自己學了15種語言,熟悉程度不同,基本上使用的大約是七、八種。
小時候,他的希臘文能力只是能買冰淇淋的階段,媽媽因此故意將他脫離英文環境,帶他到希臘小村落去住三個月,讓他只能講希臘文。因此,對他而言,語言並不是媽媽陪伴玩玩具而學來,語言是他接觸人的工具。之後,他開了竅,自發學習語言。雖然他的母語是英文,但他不願讓自己被母語限制住,他要發掘世界,而語言是入門磚。
他提到,如果有人說他有語言天份,他會覺得不太舒服。因為即使他現在會流利地使用幾種語言,但學每種語言一開始的幾年,他確實需要去奮鬥的,這才是他為了獲得語言能力而做過的事,並不是語言天份。同時他也強調,學語言其實是一件最需要謙卑的事,不管學了多久,會了多少,永遠都有可能發生誤解或不明白的事,一直都有需要學習的事。
有多語能力,會發現有些語言有的獨特詞彙,是其他語言沒有的,例如德文有個字是「Schadenfreunde」,形容對別人的不幸感到快樂,英文中並沒有類似字彙。另以希臘文為例,因為這語言有很多哲學概念,也因此有很多詞彙用來表達不同的幸運、不幸等等概念。這種情況在在反映出,用不同語言描述事情,就是用不同角度觀看世界。

台灣社群媒體掀起clubhouse熱潮,這個app自2020年3月在美國上市,2021年1月中旬德語區用戶透過兩名德國部落客傳播,在幾天內增加成千上萬人,吸引名人、政客加入。
clubhouse 的傳播途徑也是由語言區隔,由英語向外傳播至德語、日語、華語的趨勢,明顯呈現世界是語言在做出人我之別。

前幾天遇見一個在瑞士生活了四十多年的台灣人,在歐洲出生,在瑞士成長。除了流利的德語及英語外,她說一口溫柔的台語,「我中文不好」她說。我倒是一直問,您怎麼能夠住在瑞士保持著說台語的能力?「我都和父母說台語。」

「用別人理解的語言說話,話語抵達他的腦。」
「用別人的語言說話,話語抵達他的心。」
白冷會神父們抵達台灣,就學台語。
抵達心的語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