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關於「未來殿堂」,你應該知道...

長期以來台灣的「科普」教育嚴重不足,加上媒體很常以聳動、片面的內容來吸引眼球,造成國人在面對最新醫學研究資訊時,往往產生「過猶不及」的現象。
過:囫圇吞棗、盲目吸收大量健康新知,不懂得理性分辨資訊可信度,胡亂套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就很容易出現左支右絀、難以執行的窘境。
不及:面對太多繁雜、甚至互斥的資訊來源,根本不知道該如何運用到生活中,索性選擇忽視,再也不去關注最新研究結果,犧牲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我會在這個分頁中分享近期發表的最新研究,先說明幾個重點:
1. 資訊來源主要為「ScienceDaily」這個美國網站,它收集大量最新發表的科學研究,每天少則兩三篇、多則十幾篇,橫跨健康、科技、社會、環保等領域。
2. 由於我的本行是身心精神科醫師,因此選擇介紹的主要是心理學、精神醫學、腦科學、教養等領域之文章。
3. 除了說明該篇最新研究之「結論」以外,也會特別提醒過去是否有類似研究,尤其是「結論相反」的研究。理由後續會再說明。 4. 由於都是一、兩個月內發表公布的最新研究,所以都具有前瞻性、未來性,其中必然會有對人類將來產生重大影響的內容,提早接收這些訊息,對你的未來必定大有助益! 5. 最重要的則是,如何將最新研究結果「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我相信,前四點有很多人能做到,也能做得比我更好、更專業。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有足夠的知識背景,再加上多年看診的實務經驗,才不會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看熱鬧,而不懂其中門道。
不過,閱讀此分項文章時仍要留意以下兩個提醒:
1.侷限性:有關這方面論述可以寫一整個章節,在此只能先簡略說明。
首先,「最新」研究結果有可能只是「動物實驗」結果。雖然這是大部分科學研究必經的過程,其結果也很值得參考,但是否能直接套用到「人類」身上,兩者落差又有多大,就值得商榷了。
其次,初步結論有可能在後續進行更多相似研究後被推翻。因此,不應立即「全盤接受」結論,但也不需要「因噎廢食」索性放棄瞭解。我認為最恰當、健康的態度是「審慎樂觀」看待最新研究結果。
2.適用性:就算不是最新研究結果,而是已經被廣泛接受的結論,要套用到「自己」身上時仍須注意。
正如同不可能有某種藥物對「每個人」都有效,任何研究的結果、結論都只適用於「大多數人」,而非適用於「100%所有人」。
如果你原本就因生理或心理疾病就診中,最瞭解你的人絕對是為你看診、治療的醫師,任何改變都請先與你的醫師討論再進行,切忌擅自驟然嘗試。
如果你本來沒有因病就診,請先評估考慮「C/P值」。一直以來,每當個案詢問某種「令類療法」(健康食品、宗教、替代療法等)是否適合自己時,我的答案總是:「只要不被騙財、騙色,又不會對經濟造成太大負擔,自己想清楚最糟的可能性(對自己與家人的負面影響)以後,都可以嘗試。」
讀完以上「行前說明」,就讓我們開始「未來殿堂」的豐富旅程吧!希望各位都能在輕鬆易讀的文章中,找到適合運用在自己生活中的實用資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