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一篇打包軟體的科普、法普知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科普與法普的對話

一、軟體的意義及其法律保護的範圍

所謂的「軟體」,在法律上稱之為「電腦程式」,可包括各種應用軟體,以及作業系統軟體。軟體在法律上的保護,包含著作權法、專利法、營業秘密法、刑法、積體電路電路佈局保護法,甚至涉及公平交易法。本文先就台灣著作權法對軟體的保護為論述,之後有機會再就其他法律上的保護做介紹。

二、軟體的著作保護

由於軟體的程式碼類似文字,軟體設計師須先以「程式語言」撰寫出「原始碼」,經過「編譯程式」轉譯成電腦所能理解之「目的碼」(即由0、1二位進碼組合的「機器語言」),最後才能被電腦的CPU處理執行。
軟體的複製方式,與複製一般著作的方式相同(都是「重製」、copy或直接完全抄襲),所以美國在1976年就用著作權法保護,台灣也一樣,在著作權法第5條第1項第10款明文規範「電腦程式」就是一種「著作」,故著作人就享有著作權(Cpoyright)。
根據著作權法第22條第1項規定,原則上,在未經著作權人的同意或授權以前,不得重製他人的軟體。另依著作權法第22條第3項但書規定,也禁止「暫時性重製」軟體。換言之,軟體著作權人享有重製權及改作權,其他人不得任意重製、抄襲或修改原始碼、目的碼,否則就容易構成侵害著作權。
除了公共軟體(已放棄或不受著作權保護的軟體)或自由軟體(完全開放原始碼的軟體)可重製、開源軟體(開放原始碼的軟體)可條件的重製外,商用套裝軟體、試用軟體及免費軟體均不可額外重製。除非符合「合理使用」者,例如著作權法第59條「為了備份存檔而重製」、「為使軟體配合自己的機器而修改」等情形,甚至符合著作權法第65條概括條款等規定。

三、抄襲軟體與合理使用的概念

在台灣實務上最高法院81年度台上字第3036號判決曾指出,主張他人的著作是抄襲自己的著作,自己就應該負舉證責任,證明他人曾「接觸」抄襲的著作,構成兩個著作是「實質相似」。
所謂的「接觸」是指被告依照社會上通常的情況,有可能或合理的機會(因業者間之競爭環境,或因軟體已在市面上販售流通可供取得等機會)去看到或聽到原告的軟體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23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現代人必懂的資訊法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在網路科技發達的現代,任何在網路上搜尋資訊、使用網路社群平台、通訊軟體或網路上交易等,無不與資訊法有關,是當代網路世代的人們必須要了解、認識的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陣子網路上大家都在瘋邀請碼求上車,Clubhouse特殊的使用者模式引起一股熱潮,許多本來有在經營社群媒體的朋友,紛紛上車找議題開房群聊,體驗與傳統社群媒體不同而更直接的感受。
網路平台已經成為民眾重要的資訊交流場域,也是民眾發表意見與言論的重要網路空間,更促成民眾彼此互相了解與溝通,影響世界或社會均極為重大。美國學界自1990年代起已預言憲法所保障的言論自由權,將隨之出現「典範轉移」。美國網路法權威學者Lawrence Lessig教授在2000年就主張未來的言論審查與
AI機器學習從訓練資料數據集Dataset開始,至AI產出的output,所有過程舉凡:資料數據集的重製、中間步驟的重製、模型的非文義性重製,皆有重製行為,是否構成侵權?
隨著AI深度學習領域的快速發展,已在AI作品產生的過程中慢慢降低人為操作或人機協作的比例,甚至無直接人為介入的情況下,AI已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生成無數創意作品(如上所述)。此時,就AI著作的著作權問題,必須一次釐清以下一連串問題:AI著作取得著作權保護的原創性標準?AI可否取得「著作人身分」?
根據歐洲議會的2021年1月20日的新聞報導,歐洲議會以 364 票贊成、274 票反對、52 票棄權,通過「人工智慧在軍事和非軍事用途準則」(AI with definitions and ethical principles)這部法案,而這部法案在說什麼,也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重點。
在正式介紹AI著作權的法律問題前,我們將分成三的階段逐步介紹,分別是「AI的發展及創作」、「AI著作權的歸屬」及「AI著作的重製及合理使用」。而在上一篇文章中第一部分「AI的發展及創作」中,又細分為「何謂AI」、「AI的技術分級」、「AI的發展技術」、「AI的創作之例」及「AI所生成的著
這陣子網路上大家都在瘋邀請碼求上車,Clubhouse特殊的使用者模式引起一股熱潮,許多本來有在經營社群媒體的朋友,紛紛上車找議題開房群聊,體驗與傳統社群媒體不同而更直接的感受。
網路平台已經成為民眾重要的資訊交流場域,也是民眾發表意見與言論的重要網路空間,更促成民眾彼此互相了解與溝通,影響世界或社會均極為重大。美國學界自1990年代起已預言憲法所保障的言論自由權,將隨之出現「典範轉移」。美國網路法權威學者Lawrence Lessig教授在2000年就主張未來的言論審查與
AI機器學習從訓練資料數據集Dataset開始,至AI產出的output,所有過程舉凡:資料數據集的重製、中間步驟的重製、模型的非文義性重製,皆有重製行為,是否構成侵權?
隨著AI深度學習領域的快速發展,已在AI作品產生的過程中慢慢降低人為操作或人機協作的比例,甚至無直接人為介入的情況下,AI已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生成無數創意作品(如上所述)。此時,就AI著作的著作權問題,必須一次釐清以下一連串問題:AI著作取得著作權保護的原創性標準?AI可否取得「著作人身分」?
根據歐洲議會的2021年1月20日的新聞報導,歐洲議會以 364 票贊成、274 票反對、52 票棄權,通過「人工智慧在軍事和非軍事用途準則」(AI with definitions and ethical principles)這部法案,而這部法案在說什麼,也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重點。
在正式介紹AI著作權的法律問題前,我們將分成三的階段逐步介紹,分別是「AI的發展及創作」、「AI著作權的歸屬」及「AI著作的重製及合理使用」。而在上一篇文章中第一部分「AI的發展及創作」中,又細分為「何謂AI」、「AI的技術分級」、「AI的發展技術」、「AI的創作之例」及「AI所生成的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在台灣,知識產權對於企業來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商標和專利方面,企業需要了解台灣的知識產權制度,以保護自身的創新和品牌價值。本文將重點介紹商標和專利在台灣的相關知識,讓企業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如何在台灣市場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
Thumbnail
相較於接案公司,說到自有軟體產品的企業,普遍大家會自動套上粉紅濾鏡,覺得產品公司就是比較好,不像接案毛利低、又常常有時程壓力。 在網路上也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文章告訴你接案公司的各種地獄故事,覺得如果有選擇的話,可以做產品就不要接案,就連以前的我也都有一顆產品夢。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作者遭到著作權侵害的經歷,包括法律流程、提出刑事告訴、移付調解等步驟,以及最終的和解過程。作者透過分享自身的經驗,呼籲大家對侵權行為不要視而不見。調解委員也覺得對方的行為太荒謬。
Thumbnail
律師,我的攝影作品,遭他人改作做成品牌logo,我可以要求他下架嗎? 身為文創作者,自己的作品遭到他人不當改作,例如將自己寫的小說,中間加上幾個章節、或是改變結局,甚至是將其中的幾個場景拍成影片,抑或是畫家創作的可愛小圖,遭他人改作加上背景圖或是文字,都是實務上常見侵害著作權人改作權之案例,構成侵
專利是指對新的技術、產品或方法所享有的獨特權利,通常由政府機構授予,用於保護發明者或創新者的知識產權。
身為設計師的你,你和客戶簽的設計合約裡面如果「沒有」特別提到著作權歸屬,那著作人格權和財產權都將歸屬於你喔! 延伸討論 身為設計師的你,和外包夥伴有沒有簽合約呢 根據著作權法,「沒簽合約」,外包人員享有著作人格權與財產權。 發包的你只有「利用權」,依法不能再把作品用在別的地方。
Thumbnail
學術文化、數位科技,人工智慧發展的進步非常神速。海量的資訊迎面而來、各式各樣的創作成品,透過數位搜索工具,很容易被取得,也容易辨識作品是抄襲或原創。有志氣的寫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成果越來越傑出,在各自領域出人頭地。抄襲是個罪行,很容易理解,也被絶大多數創作者視為不能觸碰的「天條」。 最
Thumbnail
相較於英文的軟體授權條款,CC條款簡單的多。但現階段台灣智財法還無法完美的函攝CC條款,這對於強調在地化的CC條款尤為刺痛。希望藉由本文促進大眾對開源模式的了解,早日在智財法中納入相容於copyleft的規範架構。
Thumbnail
MPL授權是目前與法律有最完整對應的授權條款。然而MPL授權對於原始碼仍保持copyleft特性,對商業開發而言或許仍有疑慮。 因此若有商業團體共同開發時,採用Apache 授權較佳;如果不在乎他人如何利用、優化原始碼,或希望原始碼盡可能地廣為散播,幾乎沒有任何限制的MIT或BSD授權是較好的選擇。
Thumbnail
在⟨開源軟體與著作權的光譜⟩一文中,已初步釐清開源軟體實際上仍受智慧財產法保護。至於保護的程度與強弱,則需要從授權條款分析。然而,授權條款多半以英文撰寫,與國內的智財法未必相容。因此,這篇文章的內容會偏向法律分析,嘗試將開源領域的概念與台灣智財法概念進行耦合,並作為授權條款分析的基礎。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在台灣,知識產權對於企業來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商標和專利方面,企業需要了解台灣的知識產權制度,以保護自身的創新和品牌價值。本文將重點介紹商標和專利在台灣的相關知識,讓企業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如何在台灣市場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
Thumbnail
相較於接案公司,說到自有軟體產品的企業,普遍大家會自動套上粉紅濾鏡,覺得產品公司就是比較好,不像接案毛利低、又常常有時程壓力。 在網路上也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文章告訴你接案公司的各種地獄故事,覺得如果有選擇的話,可以做產品就不要接案,就連以前的我也都有一顆產品夢。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作者遭到著作權侵害的經歷,包括法律流程、提出刑事告訴、移付調解等步驟,以及最終的和解過程。作者透過分享自身的經驗,呼籲大家對侵權行為不要視而不見。調解委員也覺得對方的行為太荒謬。
Thumbnail
律師,我的攝影作品,遭他人改作做成品牌logo,我可以要求他下架嗎? 身為文創作者,自己的作品遭到他人不當改作,例如將自己寫的小說,中間加上幾個章節、或是改變結局,甚至是將其中的幾個場景拍成影片,抑或是畫家創作的可愛小圖,遭他人改作加上背景圖或是文字,都是實務上常見侵害著作權人改作權之案例,構成侵
專利是指對新的技術、產品或方法所享有的獨特權利,通常由政府機構授予,用於保護發明者或創新者的知識產權。
身為設計師的你,你和客戶簽的設計合約裡面如果「沒有」特別提到著作權歸屬,那著作人格權和財產權都將歸屬於你喔! 延伸討論 身為設計師的你,和外包夥伴有沒有簽合約呢 根據著作權法,「沒簽合約」,外包人員享有著作人格權與財產權。 發包的你只有「利用權」,依法不能再把作品用在別的地方。
Thumbnail
學術文化、數位科技,人工智慧發展的進步非常神速。海量的資訊迎面而來、各式各樣的創作成品,透過數位搜索工具,很容易被取得,也容易辨識作品是抄襲或原創。有志氣的寫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成果越來越傑出,在各自領域出人頭地。抄襲是個罪行,很容易理解,也被絶大多數創作者視為不能觸碰的「天條」。 最
Thumbnail
相較於英文的軟體授權條款,CC條款簡單的多。但現階段台灣智財法還無法完美的函攝CC條款,這對於強調在地化的CC條款尤為刺痛。希望藉由本文促進大眾對開源模式的了解,早日在智財法中納入相容於copyleft的規範架構。
Thumbnail
MPL授權是目前與法律有最完整對應的授權條款。然而MPL授權對於原始碼仍保持copyleft特性,對商業開發而言或許仍有疑慮。 因此若有商業團體共同開發時,採用Apache 授權較佳;如果不在乎他人如何利用、優化原始碼,或希望原始碼盡可能地廣為散播,幾乎沒有任何限制的MIT或BSD授權是較好的選擇。
Thumbnail
在⟨開源軟體與著作權的光譜⟩一文中,已初步釐清開源軟體實際上仍受智慧財產法保護。至於保護的程度與強弱,則需要從授權條款分析。然而,授權條款多半以英文撰寫,與國內的智財法未必相容。因此,這篇文章的內容會偏向法律分析,嘗試將開源領域的概念與台灣智財法概念進行耦合,並作為授權條款分析的基礎。